《湖心亭看雪》课后题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文: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
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桥、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释:(1)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2)东阿王:曹植。
(3)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4)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石径塘而归.: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奇山异水,天下杜绝.B才一举.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次早得.陶石篑贴子二者不可得.兼3翻译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4回答问题:(1)《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2)课外语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文字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请题为一下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11、本文的思想感情。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12湖心亭看雪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及.下船()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5.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是金陵人,客.此()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人、鸟都不敢外出的环境,写出了大雪后的森然寒意,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C.作者写作此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二)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 分)...A. 余挐一小舟(撑)/更定(结束)/拥毳衣(鸟兽的细毛)/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B.晓雾将歇(消散)/衣不足惜(足够)/强饮三大白(勉强)/披发文身(画着文彩)....C.标枪舞刀(举)/素湍绿潭(急流)/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为火所焚(被)....D.以此夸能(凭借)/不以疾也(认为)/晴初霜旦(下霜)/两膝相比者(靠近)....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 分)...A.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沸腾)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加)(消失) D. 更有痴似相公者(旧时对士人的尊称)C.湖中人鸟声俱绝...3、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文末的“痴”与开头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作者写雪景,用“湖中人鸟声俱绝”,使我们从听觉上感受到大雪的威严,用“雾凇沆砀”形容湖上雪一片弥漫,混茫难辨,从形态上描写大雪飘扬;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从色彩上写雪下之久之大。
(用原文回答)( 2 分)4、翻译下面句子( 3 分)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白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F]古义:_________今义:断(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①余[F]:古义:_________ 今义:剩下,余下②强[F]:古义:________ 今义:健壮,有力③白:古义:__________ 今义:白色2.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大雪.三日雪[F]:____________②是金陵人,客.此客: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是日更.定矣更:______________(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__(3)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______毳:______________(4)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5)上下一.白一[F]:____________(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7)莫说相公..痴相公: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上下一白.[F] ______________白.而别 ______________苍颜白.发[F](《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有两人铺毡对.坐[F] ______________对.子骂父[F](《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F]_____________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______________求之地中,不更.颠乎[F](《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余强.饮三大白而别[F]______________ 2.得4.强3.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F](《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余拏一.小舟[F] ____________上下一.白[F] ____________惟长堤一.痕[F]/湖心亭一.点[F]/与余舟一.芥[F] ____________5.一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三、重点句子翻译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人教部编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余拏一小舟(挐,古通“桡”,船桨;撑(船)B.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D. 是金陵人,客此(暂时寄住在这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ABD 均正确,故选C。
选择题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哪两项的诗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答案】BC【解析】A.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B.正好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情景相似。
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还嫌少。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C.正好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情景相似。
其一,表达“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二,与刚认识的人痛饮;D.意思是: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满含深情的表达了两人友谊之深;故选BC。
选择题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湖心亭看雪》课后题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通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拏一小舟(挐,古通“桡”,船桨;撑(船)B.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D.是金陵人,客此(暂时寄住在这里)2.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哪两项的诗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4.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淞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5.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二、字词书写6.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强.饮(______)崇祯.(______)喃.喃(______)拏.(______)正沸.(______)更.定(______)一芥.(______)长堤.(______)毳.衣(______)雾凇.(______)铺毡.(______)沆砀..(______)三、句子默写7.填空。
12 湖心亭看雪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更有此人( )(2)湖中焉得..(3)及.下船(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5.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是金陵人,客.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人、鸟都不敢外出的环境,写出了大雪后的森然寒意,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C.作者写作此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通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及.下船(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 。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5.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是金陵人,客.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人、鸟都不敢外出的环境,写出了大雪后的森然寒意,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C.作者写作此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湖心亭看雪》课后巩固练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积累一、文学常识《湖心亭看雪》作者是,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朝代)文学家。
他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明亡后不仕。
著有《》《》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古义:今义:剩下,余下白:古义: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3.其他重点实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余拏一小舟拏:(3)拥毳衣炉火拥:(4)雾淞沆砀沆砀:(5)上下一白一:(6)及下船及:4一词多义(1)白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 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③更造崩山之音(《伯牙善鼓琴》) ④不更颠乎(《河中石兽》)三、文言虚词1.天与.云与山与水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更有痴似相公者.四、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理解性默写1.《湖心享看雪》中描写西湖大雪三日后寂静场景的句子是“”2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
3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的句子是:,、、、。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
阅读理解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拥.毳衣炉火(拥:裹,围)B.余.擎一小舟(余:我)C.惟.长堤一痕(惟:只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白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独.往湖心亭看雪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D.是.金陵人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鄂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了,还有哪些缺陷和不足,却不是轻易地能够确定的。
下面,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鄂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湖心事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 )一小舟(2)雪淞沆( )砀( )(3)拥毳( )衣炉火(4)有两人铺毡( )对坐(5)崇祯( )五年十二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 ) ②惟长堤一痕( )③是金陵人,客此( ) ④及下船(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5)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4 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湖中人鸟声俱绝(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5)惟长堤一痕5.默写课文第二段。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7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在各领域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
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篇11.填空。
(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
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与与,上下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3).见余,大喜曰:“!”拉余同饮。
余饮三大而别。
(4).舟子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自我表白()【综合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
(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酒逢知己干杯少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君向潇湘我向秦【拓展练习】一.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解析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⑴更定⑵湖中人鸟声俱绝⑶余拿一小船⑷拥毳衣炉火⑸独往湖心亭看雪⑹雾凇沆砀⑺焉得更有此人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⑼客此⑽及下船3、填空:⑴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 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⑵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⑶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⑸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答:(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答:答: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湖心亭看雪》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 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答: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湖心亭看雪》答案【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而别()⑨客此..()..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伴”,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亭立湖心,伊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郑焊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参考答案:1.联中“浑无”即好像无有之意。
桑麻,代指农业生产。
“四季笙歌”“六桥花柳”,均指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奢靡生活,与“穷民”无立锥之地的生活境遇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颇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辣讽刺意味。
12 湖心亭看雪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及.下船(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 。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5.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是金陵人,客.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人、鸟都不敢外出的环境,写出了大雪后的森然寒意,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C.作者写作此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通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