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与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7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概况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以后,中国的明王朝在李自成发动的农民起义冲击下也轰然倒塌,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此后慓悍的满族骑兵杀入关内,建立了大清王朝。
从此,东、西方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革命后的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快车道,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清王朝建立后仍维护传统的封建根基,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因此,自17世纪以后,中国先进、西方落后的历史渐渐改观了。
200年以后,当西方的殖民船队再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见到的已经不是昔日的中国了。
这个曾使西方人羡慕、敬畏的千年帝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19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国。
经济上,19世纪初的英国已经先后用武力战胜了老牌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殖民强国,夺取了海外殖民的霸权。
同时经济高度发展,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工业生产已经广泛使用蒸汽机作动力,机器生产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
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一半,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号称“世界工场”。
此时的英国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火车、汽船已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而当时的中国仍旧是封闭式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尽管在明朝中后期的丝织、制茶和采矿等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一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星星点点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淹没在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
民间的运输大部分靠人拉肩扛,最先进的也只是畜力车。
曾经给中国带来荣耀和繁荣的封建经济已开始走下坡路,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掌了权的资产阶级处处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甚至公开鼓励对外武力扩张,处处显示出新生政权的活力。
而在中国连续运转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却已腐蚀严重,运转不灵了。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陕西省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25700 李端)[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爆发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在走着不同的道路,最终也决定了战争最后的胜败。
[关键词] 鸦片英国清政府工业革命市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船坚炮利思想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自乾隆后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同时清政府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老大——英国,国内的商品打不入中国市场,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的地位,英国在对华的贸易中得不到利益。
于是英国想通过对中国贩卖鸦片意图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通过鸦片贸易英国改变了在对华贸易的得逆差地位,而英国的鸦片贸易却严重的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禁烟,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图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积极的应战,致使战事不利,迫于英国的压力,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在条约中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等,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清政府战败,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当时拥有4万万人口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从战争前中西方的现状进行一下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找出中国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战争前的中国:第一,从经济体制上看,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
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只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并交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到清政府时则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强的排斥力,特别在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发展十分缓慢;清政府时期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农民还要向清政府交纳各种税收和从事徭役,生活是极端困苦。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难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关税协定) 《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等。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了解:(1) 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使得外国不法分子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2) 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使中国享受不到对等的权利,同时由于利益均沾的规定,与中国鉴订不平等条约的任何国家都享有同等待遇,对中国的危害极大,使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3) 关于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到各口岸自由航行的规定,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也加强了对中国内地的侵略。
(4) 关于建立教堂和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规定,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传教士中的不法分子以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武器之一。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矛盾)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鸦片战争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清政府英法等国(忙于镇压起义)《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18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矛盾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战争大陆政策:侵略朝鲜、夺取中国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征服世界课堂设问: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以天皇为首的统治者既定的侵略方针,是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一、大清帝国的日益没落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一个经过数千年延续不变的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无不表现出与西方蒸蒸日上相比的落后性。
政治上,清朝是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它集两千多年来的专制制度之大成,高度中央集权。
其权力结构呈巨型金字塔式,金字塔的顶端是高高在上的皇权,在它之下是各级官僚,形成精密完备的官僚政治体制。
由于清朝是由满洲人建立的,清代专制统治的突出表现是满洲贵族独揽大权,排斥汉人,由此助长了庸才政治。
并且对外关系上,长期实行保守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它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而且简单的农业和手工业密切结合,维持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
这种经济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允许自由买卖,因而土地不断集中和分散,财产占有的非延续性是其主要特征,这也为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提供了一种弹性。
文化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作为正统地位的统治思想为统治者所采纳。
其中,纲常伦理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突出表现在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和五常;此外还有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服从中央集权统治的大一统思想,处理人与人关系最高准则的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强调农业的积极性、轻视商业作用的重农抑商的本末观等。
但是,自乾隆中后期起,清朝已经从康乾盛世的巅峰开始从整体上走下坡路了。
吏治日益腐败,官吏贿赂公行、营私舞弊、贪污盛行、卖官鬻爵。
乾隆朝的宠臣和珅,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搜刮,嘉庆帝即位时打击和珅势力,竟然从其家中查抄四亿多两的财富,相当于整个清政府八年的财政收入,真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武备松弛,军队腐化相当严重。
军官不理营务,士兵不经常操练,整天吸食鸦片、赌博酗酒、提笼遛鸟。
于是出现骑兵没有马可骑,水兵不习水性,“上不得马,拉不开弓”的情况。
到了检阅时骑兵花钱雇马匹,水兵以渔民冒名顶替的现象。
在统治阶级文恬武嬉的同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可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103416 王建楠回望历史,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可说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早在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后,中国的明王朝在李自成发动的农民起义冲击下轰然倒塌,满族骑兵杀入关内,建立了大清王朝,从此,东西方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革命后的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快车道,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清王朝建立后仍维护传统的封建根基,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因此,自17世纪以后,中国先进、西方落后的历史渐渐改观了。
到了19世纪,中国更是在诸多方面落后于英国,这也成为鸦片战争中中国落后的原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从政治角度看,17世纪,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掌权的资产阶级处处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甚至公开鼓励对外武力扩张,处处显示出了新生政权的活力。
而此时处在清朝统治之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更加衰败,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
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由此可见,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此时的英国资产阶级专政则刚刚兴起,正处于对外扩张和自身充满活力的时期,相比之下,中国已是远远落后。
而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独特的社会精神取决于客观的社会存在,并受到历史传统、政治变革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中国是一个灿烂的历史文明古国,它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
有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辉煌,有着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化底蕴,从政治方面来看,中国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它延续了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以来,统治者都在不断的加强皇权,以“奉天承运”的“天子”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最为显著的就是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然而,在中国兴衰交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也随之向外扩张,14世纪——15世纪,在西方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西方形成了资本主义自由的经济体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也顺应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殖民主义的发展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使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与正在发展的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都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否决定于它的经济兴衰,中国古代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自从公元5世纪到1840年,中国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样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明清时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在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者的工作坊,家庭手工业的买卖商,四大航路的发现开拓了欧洲市场,并发展生产进行殖民扩张,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序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要认识它的爆发原因及其对于中国所产生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它爆发的大背景,即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一、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和统一性的社会,它主要有四大特点构成。
首先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中国,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农民主要通过辛勤的田间劳动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并承担着供养政府、军队和城市居民的重任。
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封建经济,在性质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说,人们只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东西,并不会拿来做商品交换,跟外界很少发生联系。
中国思想家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就是描述的这种状态。
在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土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为了维持温饱,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农业生产始终维持在精耕细作的水平上,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技术革命和商业革命。
官僚政治: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它主要靠科举制度来支撑。
根据科举制度,在原则上,无论出身于哪一个阶层,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
尽管普通百姓要参加科举,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但是它毕竟提供了一条政治上的社会流通渠道。
即使考不了状元,得一个秀才或者读书识字,即可成为地方的士绅,帮助维持基层的秩序,属于底端的统治层。
科举制度提供了可进可退的上下流通渠道,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是一套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因此尽管不断地改朝换代,这套制度依旧持续存在。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皇权合法性的辩护者。
第一,它提出了天道观念,说皇权是天赋的,皇帝又是天子,是替天执掌政权,管理人世的,因此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
第二,它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即权力应该集中到皇帝手中,而分裂也是不合法的。
第三,它制定了社会的纲常伦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伦理道德规范,个人要服从家庭,家庭服从朝廷,而皇帝就像一个慈父一样管理着国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感谢您的阅读!第一次鸦片战争战前的中国: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
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
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
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
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列强扩张: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
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
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
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中西方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比,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西方社会中都有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个社会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问题。
以下是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
第一,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方面,西方社会逐渐进入了科技革命时期,玛丽亚•蒙台梭利率先提出了实验法则,勃拉格实行科学组织学体系,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教授现代化学等等。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还处在自然科学研究的起步阶段,虽然曾经出现了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如沈括、郭守敬、朱载堉等,但整体来说中国和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军事力量:在军事力量方面,西方普遍采用职业军队制度,战争期间实行国家资源的全面动员和共同战争的组织管理,这种方法使西方社会的战斗力达到了极致。
而中国社会却依赖动员本土农民来进行战争,军队落后,武器制造和使用技术也相对落后。
因此,当鸦片战争发生时,中国已处于极度劣势之中。
第三,经济制度:在经济方面,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现代体系,采用现代工业生产,促进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中国社会虽然实行了王朝封建经济模式,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直到清末的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才开始尝试着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第四,政治体制在政治方面,西方已经形成了现代国家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政府领导,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而中国在清朝时期还是一个独裁封建制度的国家,行政机关、军队、司法机关、财政机关等统一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公务员不定期更换,缺少稳定性与廉洁性。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社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西方社会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中国则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种差距是鸦片战争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中国而言,30年的灾难和孤立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开始进行各种改革措施以期能够尽快追赶西方。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的历史让无数人向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始对祖国的历史冲满了好奇之情。
回望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呢?作为曾经的一个让世界各地都无比向往的超级帝国,中国为什么一下子从巅峰跌入低谷,而让外族肆意侵略却毫无反抗之力呢?追溯历史,我们不仅要想到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了,想一想那时的中国,再和当时迅速崛起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进行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原因了。
一、文化思想上的差异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而15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更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洋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从此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在欧洲诞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革命,这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此时的英国则开始了它的崛起,殖民地不断的扩张、与列强在贸易上的纷争、和强国之间的征战,无一不显示着这个刚刚崛起的国家对进步的向往和对力量的渴望。
而此时,在大陆彼岸,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国则开始了它的没落。
在清政府的统治下,中国开始了它的封闭,清王朝自以为是的认为只要没有了外国文化的入侵,那么他们就将永远的统治着这片天下,于是自以为是的他们开始了闭关锁国,从此也打开了中国在近代走向没落的开端。
政府的昏庸,官员的腐败,百姓时时都要忍受着来自统治者的欺压,在一片祥和的背后,这个帝国在不知不觉中被赶超,而自己却是一无所知,并沉浸在曾经的美梦之中,不思进取。
封建文化的传承,使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显的那么迂腐。
最终,对外界的无知以及对自己的自负让这个国家在历史潮流中渐渐落后它国。
二、管理者的境界差异英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强国,这与它的统治者的英明是分不开的。
伊利莎白,这个伟大的女性,她不但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影响着他的子民,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鼓励着这个国家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