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一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41.234.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⑴、蒙古的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元朝的建立①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②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③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
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
④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3)、行省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行省制的内容:①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②地方—行中书省(行省)③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4)、民族融合的发展①表现: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②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
③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建立了行省制度;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5.灿烂的宋元文化(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2)、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时期,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 4、大运河的开通:时间:隋炀帝时期。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根本目的: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方向: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中心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长度: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第2课:贞观之治1、618年,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4、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措施:①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④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谏臣:魏征★6、贞观之治的概念: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7、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
(材料: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开元时期)★2、措施: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善于任用贤臣(唐玄宗和唐太宗的区别),任用姚崇当宰相。
③重视地方吏治。
④注意节俭。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5、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较好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宋朝初期提倡节俭)①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②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③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④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⑤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复习是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地位)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意义)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7、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8、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9、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11、唐朝饮茶风俗流行,唐朝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1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3、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内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14、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以下内容是主要知识点,并未涵盖所有,复习时仍需关注书本,课文后面的“每课一得”和最底下的小字也要看,同时关注书上的图片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2. 589 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第二次)实现了统一。
3.社会经济繁荣(1)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称“开皇之治”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4.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作用:积极:①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如涿郡、江都、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③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
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消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类似于秦,都因暴政而亡,短暂而繁荣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灭亡的主要原因:隋的残暴统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唐宗及唐太宗)2.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唐代宗常告诫臣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天子如果是明理之君,人民就拥护他,如果是昏君,人们就抛弃他,这是很可怕的)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城南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的建立: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年(攻占建康,陈朝灭亡)隋统一的条件:(1)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的发展(2)陈朝政治腐败(3)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隋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延续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割据局面,在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2)国家的统一,为隋唐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皇之治:隋文帝①原因:A实行“轻徭薄赋”政策:B严惩不法官吏。
②表现:人口繁盛,仓廩充实4、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⑴原因:为了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
⑵概况(P4-5)(图:P5):①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全长2000多千米;③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北京)、南-余杭(杭州)】;④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⑤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⑥用了6年的时间(605年开始)⑶评价:①功绩(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功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促进沿岸发展;保护环境;现今作用:南水北调)②过失: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劳民伤财,加重人民的负担。
(隋开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但它只是隋暴政的一个表现,并不是隋亡的根本原因)⑷开通大运河的条件: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征发人力;古运河(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⑸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思路: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5、成由俭(隋文帝)败由奢(隋炀帝)6、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繁荣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放的社会: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国际化都市长安。
民族关系:开明、平等。
担任官职、册封首领、设置机构,加强管理。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程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建立、统一、灭亡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灭亡: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起、隋炀帝下令开凿。
3.概况:全长:2700多千米(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文化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3.结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1.治国措施: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思考: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主要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光武中兴”、隋朝“开皇之治”、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前期的“康乾盛世”。
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②政治清明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制度创新、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外交政策)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复习提纲一、知识回顾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4、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减轻人民负担。
(2).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口大幅增长,储积大量粮食和布匹,社会经济繁荣。
5、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大运河作用:大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秦王)。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11、唐太宗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1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进谏200多次,最的谏臣)13、贞观之治的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4、女皇武则天(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1).地位: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2).政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15、.隋唐时,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统一南北〔全国〕。
完毕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3、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
〔605年〕4、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的组成局部:“一心〞:以洛阳为中心“两点〞: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从北至南〕6、隋朝大运河的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成为南北交通的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画大运河示意图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都城为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高祖李渊传位给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以民为本,吸取隋亡教训,统治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开展,国力加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将他比喻成是一面镜子。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5、武那么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不断开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2〕“戒奢从简〞,节制欲望〔3〕轻徭薄赋,开展生产〔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5〕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如: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1、唐玄宗在位时任用姚崇等人为宰相,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唐朝农民改良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唐朝的陶瓷业有重要开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其中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其中长安城P15分为坊〔居民住宅区〕和市〔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2、隋统一全国的原因?客观: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为后来唐代的经济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7、大运河的历史作用:①积极: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②消极: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超过了当时国家和人民的承受能力,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8、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①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②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③都修筑了一项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④都因暴政而被推翻,二世而亡。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政治制度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法律制度《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专题一、开放繁荣的社会隋唐隋朝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战乱分裂的局面。
2、隋朝最重要的贡献“开凿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由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的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隋朝的特点是:繁荣而短暂。
隋朝在制度上有许多创新: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封建国家政府的基础结构,影响深远。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选官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1、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在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裁撤多余的官员;完善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选拔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使国家运转得井井有条;唐太宗勤政节俭廉政,吏治清明。
在经济方面: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以民为本,实行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赋税;民族政策方面: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打击突厥的进犯,但是宽厚对待突厥首领和人民,边疆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加强汉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关系;对外交往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派玄奘西游天竺。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阶级矛盾缓和。
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唯一女皇武则天。
开创殿试制度,开创武举,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之治和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臣,虚心纳谏。
史称:“开元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农业继续发展发明改进了新农具:曲辕犁、筒车。
第1课:1.完成下列表格2.简述隋统一的时间、条件及意义。
3.简述隋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4.简述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5.简述隋朝大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
第2课:1. 隋朝灭亡有什么启示?2. 唐太宗纳谏与用人的特点是什么?(或唐太宗的统治特点)3. 简要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4. 何为“三省六部制”?(可有图标的形式展示)“三省六部制”有何优越性?第3课:1.简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的主要内容。
2.简述唐玄宗前期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
3. 简述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
第4课:1.简述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实质及选材标准。
2.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科目及考查内容。
3.简述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或意义)。
4.简述唐朝的社会习俗(可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加以阐述)。
5.简述盛唐精神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概括其形成原因。
第5课:1.列举唐初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及与当今相关民族的对应关系。
2.简要概括唐代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举例说明)3.简述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相关史实及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第6课:1.何为“遣唐使”?“遣唐使”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2.完成下列表格3.从鉴真和玄奘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4.简要概括唐长安城的城市功能和布局特点。
5.简要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
第7课: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印刷中心、代表分别是什么?2.简述火药的发明、记载时间及应用。
3.简介赵州桥的基本概况(设计者、时代、位置、历史地位)。
第8课:1.简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2.简述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及风格特点。
3.唐代乐舞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4.敦煌艺术的代表、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第10课、第11课:1.完成下表2、简述辽、西夏学习汉族的主要内容。
3、简述金学习汉族的主要内容、背景及影响。
第12课:1.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大概过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1课:1、581年,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图)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它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重点)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贞观之治”: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重点)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上面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1、“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水利事业发达;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复习历史知识提纲有利于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这是店铺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期中复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统一与灭亡(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建立:581年,XXX(XXX),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XXX灭XXX,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分裂,顺应统一。
3.灭亡:618年,隋朝灭亡。
原因:XXX暴政。
(个人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奢侈无度)二、开通大运河:(605年,XXX)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制(XXX)过程:XXX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XXX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2、意义: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②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权力;③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得以参政;④推动教育的发展。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树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且开放)(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XXX(XXX)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XXX—XXX)1、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用(魏征、房玄龄、XXX)2、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考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3、影响:(XXX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XXX1、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治国措施: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创立殿试;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3、作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边疆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XXX—XXX)1、治国措施: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4、重用贤能(XXX、XXX)2、影响:XXX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全套课件全套知识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2.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评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消极:劳民伤财,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隋朝大运河的概况(三点、四段、五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5.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2.唐太宗在用人上的政策?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魏征—“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治国效果?武则天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4.唐玄宗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措施?效果?“开元盛世” 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重用人才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是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直隶等18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
在中央又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
3.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故步自封,严
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
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1.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
4.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广州十三行”
影响:
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倾略活动。
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