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4
开放教育试点会计(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与思考目录摘要 (Ⅰ)一、前言 (1)二、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 (2)三、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3)四、稳健性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4)五、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5)六、稳健性原则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固有限制性 (8)七、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完善 (10)参考文献 (12)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与思考摘要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的要求,采取稳妥的做法,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快回收资本并减少难以确定的风险.稳健性原则在很多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影响相当大.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被用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企业合理应用稳健性原则能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估计, 在风险发生之前将其化解, 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不确定性会计核算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是对会计指导思想或观念的描述。
这一原则在会计发展史上已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惯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且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长期以来,稳健性原则一直是西方国家公认的会计准则,并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近十几年来,稳健性原则也逐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所认可,并正式写入了会计准则。
实践证明,稳健性原则在指导我国的会计工作实践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稳妥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
从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来看,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对保护投资人、债权人的权益,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稳健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特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从而极大的破坏了会计信息的宏观性,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
关于端午节的英文介绍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 This festival is to memorate the death of QU Yuan, an upright and honest poet and statesman who is said to have 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y of this festival is the Dragon Boat races. It symbolizes people‘s attempts to rescue Qu Yuan. In the current period, these races also demonstrate the virtues of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Besides, the festival has also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glutinous rice)。
Zong zi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different fillings and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People who mourned the death of Qu threw Zong zi into the river to feed his ghost every year.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memorial turns to be a time for protection from evil and disease for the rest of year. People will hang healthy herbs on the front door to clear the bad luck of the house. Althoug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stival might be different with the past, it still gives the observer an opportunity to glimpse a part of the ric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追问可以翻译一下大概的中文吗追答端午节,又称为端午节,根据中国日历定在第五个月的第五天。
初探稳健性原则在实务会计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
因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本文结合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局限性,探讨如何正确的运用稳健性原则,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具体运用局限性缓解对策一、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稳健性原则体现在会计实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新的会计制度更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
本文主要阐述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途径及表现。
(一)资产减值的得到全面计提准备。
过去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四项准备已无法满足当前会计的计提需求。
在国际会计标准的借鉴下,我国现阶段执行的新的会计制度又增加了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四项减值准备。
这大大增加了企业自主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
新的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可以自主合理的确定累计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及计提比例,从而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并且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有效价值,为金融运作提供更加真实稳健的会计信息。
(二)摊销期限缩短。
按原有的《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中的具体规定,对无形资产的摊销需按合同或法律规定的期限及经营的年限摊销。
而新的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摊销期限是不少于10年,这和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年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产生了矛盾。
类似情况还有开办费的摊销,行业会计制度原来规定的期限是不少于5年,而《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准则中规定期限不超过5年的平均摊销,如果经营的开办费较少,也可以在当月生产经营中一次摊销,并计入损益。
(三)资产少计。
《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规定:使用借款购置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利息资本化的时间不再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为标准,而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标准。
论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心存疑虑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主义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
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稳健原则被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近十年的事情。
一、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解脱受托责任是稳健原则产生的历史起点 稳健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对其受托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是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自我保护方式。
这种减轻责任的考虑逐渐为随后的会计职业界所认可。
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注意到,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鉴于类似的原因,美国的会计职业界在本世纪初开始讨论稳健原则,但是稳健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浮夸利润和粉饰经营前景的会计报表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稳健思想的地位得到最终的确立。
(二)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是稳健原则产生的客观前提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这种不确定性总的来说就是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
外在不确定性是指生成某个系统(或经济主体)之外的不确定性,主要指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市场的供求关系,消费者的喜好等就属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属于环境的不确定性。
浅谈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合理运用【摘要】会计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会计工作中的稳健性原则是人们所采取的回避风险,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本文从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会计的不确定性入手,从资产和收益的角度,列举了若干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实务中运用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文网【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会计实务运用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
二、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会计的不确定性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一种或几种情况和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得利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没发生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加以确认的会计信息。
现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但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由于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承诺,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借贷往来等信用;由于企业在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的不同而发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生效的长短等也都会引起企业资产因时间的关系而不断的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由于这种风险性的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和社会环境分不开的,那么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利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会计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在会计人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因自身业务水平或职业道德素质的限制,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的发生变化。
总之,会计的不确定性所直接针对的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会计不确定性的必然存在。
二、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信息的内容丰富且传播速度快,从而会计信息领域的不确定因素日渐复杂,会计信息领域的不确定因素主要产生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即会计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与会计内部环境的信息处理的判断及加工的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正来源于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指的是企业要充分考虑外来的风险,同时在遵守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配比原则等其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尽量较少计提或不计提可能发生的收益,并且确认计提各减值准备,进一步来说,会计人员要宁可预计损失,也不可预计收益。
谨慎性原则对于企业规避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先从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发展和其体现的方面开始,并归纳和总结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现状,探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同时以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例说明谨慎性原则运用内在逻辑,最后提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建议。
在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稳健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完善,许多体现稳健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用,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稳健性原则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日渐明显。
主要体现在各个项目的减值准备、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计提坏账准备、对或有资产(负责)的确认和披露的运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也将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 并将其定义为: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 运用判断做出的估计具有一定的谨慎性, 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同时IASB还强调, 不允许运用稳健性原则提取秘密准备或超额储备, 不允许蓄意低估资产或收益,或者蓄意高估负债或费用。
三、谨慎性原则概念的发展历程(一)历史来源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19世纪是普遍盛行的受托责任观,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人们了解到了危机背后的会计报告所带来的浮夸利润,促使美国会计职业杰开始讨论谨慎性原则的思想,美国会计职业界在 20 世纪初开始讨论谨慎性原则,从此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目录一、稳健性原则概述 (1)(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1)(二) 稳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三)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2)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一) 存货的计价 (2)(二)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3)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2. 坏账准备 (3)3.存货跌价准备 (4)4.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6.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7.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5)(三)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5)(四) 收入的确认 (6)三、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一)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 (7)1.与真实性原则的矛盾 (7)2. 与相关性原则的矛盾 (7)3.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矛盾 (7)4. 与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原则的矛盾 (7)5. 与历史成本原则的矛盾 (8)(二) 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不强 (8)(三) 稳健性原则与我国所得税政策不协调 (8)(四) 稳健性原则受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制约 (9)(五) 稳健性原则的应用给企业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 (9)四、如何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 (9)(一) 缓解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矛盾 (9)(二) 加强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10)(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综合素质 (11)(四)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外部审计监督 (11)(五) 优化相关信息的披露 (11)(六) 改进对企业的考核评价指标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建国初期,稳健性原则在我国被认为是操纵会计数据的工具而被禁止使用。
直到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稳健性原则,明文规定了稳健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十二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稳健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多体现稳健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而2006年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对稳健性原则做了新的阐述,使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更广、更规范。
浅析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运用【摘要】作为会计核算中广泛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会计稳健性原则的适当使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增利润、任意虚增资产。
运用它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文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从会计制度中选取四个方面对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因素,并指出了稳健性原则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会计制度运用影响因素一、会计稳健性概述(一)会计稳健性的涵义国际会计准则指出:“会计稳健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所需要的预计时,在所需要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不压低负债或费用。
”但“不抬高”并不意味可以随意“压低”;“不压低”也不意味可以任意“抬高”。
稳健性是有程度的,估计需有合理性。
我国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遵照这一原则,使本期可能产生的损失不致递延至下期反映,增加下期负担,从而使各期的经营成果更加真实。
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体现于会计确认、计量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
从会计确认来说,要求确认标准和方法建立在妥善合理的基础之上;从会计计量来说,要求不得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数额;从会计报告来说,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但是,企业不能漫无边际、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否则将会影响会计确认、计量的客观性,造成会计秩序的混乱。
(二)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1.公司契约。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不再是经营者,而是将企业委托给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者。
72150 会计研究论文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析一、稳健性原则概述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信息质量中又称为谨慎性原则,顾名思义,它就是指在具体核算中若遇到不确定事件或需要众多方案选择时,会计人员的首选是做出相对谨慎的抉择,并确实做到不高估资产或收益,同时也不低估成本及费用。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核算的目的就是使会计信息较为稳健,使决策层尽可能的获得相对真实合理的数据支持,以辅助性提高判断和决策能力,并借此将企业的经营及财务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到可控范围以内。
二、稳健性原则的实践应用本文欲从资产、负债及投资、收入三方面出发,具体分析其在实际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一)资产方面1、各种“准备”的计提在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类科目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备抵科目正是基于稳健性原则的现实体现。
其中,各种“准备”具体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企业应遵照其具体规定,对资产进行定期全面检查与不定期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以便随时掌握资产价值的变动并及时应用各项“准备”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从而规避资产潜亏的风险。
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量原则正体现出稳健性的具体应用。
例如:企业在2月购进一批价值为50万的材料用于生产,在3月的实际核算中发现,材料仍有一半未领用,不过此时该种材料的市价已跌至30万元,若仍采用采购时的历史成本,则不符合经济业务的准确性要求,所以,会计人员应依据稳健性原则进行存货的期末后续计量。
3、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确认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选择上,加速折旧就足以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实际应用。
固定资产是按照预期估计的经济效益总流入进行年限折旧分摊的,但由于一些设备长期处于高震动、强腐蚀的状态,使得直线法不能较为直接的反映各期资产购入的受益情况,因此,引入加速折旧方法进行计提,以表现其核算符合实际效益的一面。
另对于无形资产来讲,道理亦然。
4、待处理财产损益的处理企业要做到账实相符就要按时进行盘点工作,其中对于除固定资产盘盈以外的现金、存货等的盘亏与盘盈,在未获得企业管理层的批复之前,均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期末获得批复后统一结转。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当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首先阐述了稳健性原则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明确其在会计领域的重要地位。
接着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的具体应用表现,如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或有负债的确认等。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作用及影响,同时也指出了该原则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过度谨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确保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得到合理应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会计应用;资产减值;或有负债;会计信息质量一、引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本文将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稳健性原则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一)概念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充分估计,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要谨慎确认,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二)起源与发展稳健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会计人员在记账时就已经开始采用谨慎的态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稳健性原则逐渐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现代会计中,稳健性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三、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体现了稳健性原则,避免了资产价值的高估。
(二)或有负债的确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的事项,如未决诉讼、债务担保等。
X X 大学毕业论文
论会计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论会计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
一、在会计工作中推行稳健性原则的原因
(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必然性
(1)稳健性原则的唯物内涵
稳健性原则指:在会计处理上,对于收入、费用和损失的确认应持谨慎即稳健的态度。
这是由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稳健性原则是以风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
在风云变换的市场大潮中,竞争和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而企业既面临机遇,又要经受考验。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风险是个阴魂不散的恶魔,但受到
风险威胁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取得充分的犒赏---这就是收益。
风险和收益是密切相关的,风险越大,可能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对企业而言是动力;收益越大,随之而至的风险也就越大。
甚至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对企业而言是压力。
点击查看全文。
稳健原则及其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摘要: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实践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中更是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应用。
不仅排除了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缩短了资产摊销期,而且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严格了收入确认的标准,缩小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范围,增加了或有负债的披露内容。
同时,稳健原则也存在局限性,克服这一局限性有赖于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和会计原则应用优先次序合理安排极其合理应用。
关键词:会计准则;稳健原则;合理应用稳健原则,也称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谨慎地采取保守的做法,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快回收资本并减少难以确定的风险。
它可以理解为是对会计人员在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充分考虑了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配比原则等其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会计不确定性程度大小“谨慎”的选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一种要求。
一、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产生长期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实践中无用武之地。
直到1992年11月《企业会计准则》出台,稳健原则才开始在我国会计实践中应用。
其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步入正轨。
市场经济总是与风险、不确定性相伴的,由于风险的存在,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而会计核算中应用稳健原则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颁发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对稳健原则有了具体的要求,标志着稳健原则已全面进入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
二、稳健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推广应用最近几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情况表明,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相当普遍。
究其原因,一是受利益驱动,一些企业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包装、伪装所致;二是现行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尤其是稳健原则应用的不充分、不完善使然。
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由政府部门硬性规定,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来确定折旧政策和计提比例,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如,对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失这类无法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虚拟资产的确认标准过于“宽容”,导致企业会计报表充斥“水分”;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项目,当其发生减值时不予以确认和计量,导致虚盈实亏,虚增资产。
目录一、稳健性原则概述 (1)(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1)(二) 稳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三)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2)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一) 存货的计价 (2)(二)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3)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2. 坏账准备 (3)3.存货跌价准备 (4)4.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6.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7.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5)(三)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5)(四) 收入的确认 (6)三、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一)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 (7)1.与真实性原则的矛盾 (7)2. 与相关性原则的矛盾 (7)3.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矛盾 (7)4. 与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原则的矛盾 (7)5. 与历史成本原则的矛盾 (8)(二) 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不强 (8)(三) 稳健性原则与我国所得税政策不协调 (8)(四) 稳健性原则受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制约 (9)(五) 稳健性原则的应用给企业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 (9)四、如何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 (9)(一) 缓解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矛盾 (9)(二) 加强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10)(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综合素质 (11)(四)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外部审计监督 (11)(五) 优化相关信息的披露 (11)(六) 改进对企业的考核评价指标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建国初期,稳健性原则在我国被认为是操纵会计数据的工具而被禁止使用。
直到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稳健性原则,明文规定了稳健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十二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稳健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多体现稳健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而2006年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对稳健性原则做了新的阐述,使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更广、更规范。
可见,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一、稳健性原则概述(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稳健性原则即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它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换句话说,稳健性原则就是会计对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都应当予以充分地记录和确认,而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收益和收入则尽量少计或不计,这样可以使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避免报表使用者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盲目信任和乐观估计,从而将会计信息使用者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规避风险,维护企业生存和发展,并最终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稳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此外,在《企业会计制度》中也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稳健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第一,会计确认标准要稳妥合理。
在会计实务中运用稳健性原则要明确其存在的前提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第二,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益和利润;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要做到合理核算,即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
第三,会计报告要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运用稳健性原则要达到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会计报告中要充分披露与稳健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三)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必要性首先,稳健性原则符合我国经济活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它不可能完全排除风险,因此,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风险性,会计所依存的客观经济环境也就具有了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只有谨慎、稳健从事,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向前发展。
其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是我国会计实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国际惯例之一,而我国曾一度拒绝使用稳健性原则,导致我国会计实务与国际惯例脱轨。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必须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运用稳健性原则,以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普遍,一些企业不良资产过多,资产账实不符,虚盈实亏现象严重。
采用稳健性原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的虚盈实亏,提高资产质量,降低报表水分,规范信息披露有着积极意义。
最后,从微观管理角度看,会计信息建立在稳健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者过于乐观地估计负面因素,有利于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从宏观上看,采用稳健性原则有利于政府部门更全面、更审慎地分析经济形势,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是必要的。
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一)存货的计价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其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最能体现稳健性原则。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当期末存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将跌价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不仅避免了虚计利润和高估资产,而且确认计量了可能的损益;而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此时,虽然企业可能会获得额外的利益,但可能实现的收入或利润都不予确认。
①可见,无论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何变化,该方法都达到了稳健性原则的要求。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的价值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当市价低于成本价时,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短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将这部分损失确认为投资损失。
在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时,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但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则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方法确定后,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并说明变更的理由。
如果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的市价,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跌价准备的数额内转回。
2.坏账准备由于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可作为坏账损失。
为此,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进行分析,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新制度规定,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和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同时规定对期末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都应计提坏账准备。
这就有利于企业抵御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使企业更加稳健地反映其财务状况。
3.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准则规定,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企业应当定期对存货进行全面检查,如果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可变现净值持续下降,在计算本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时,还应减去上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数。
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算提取;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到恢复的,应冲减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但要以已计提的跌价准备数为限。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终时进行逐项检查,如果出现投资减值的迹象,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其判断的依据有:第一,对于有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市价持续低于账面价值;或该项投资暂停交易一年或一年以上;或被投资单位当年或持续两年发生亏损,以及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时,都应考虑计提减值准备。
第二,对于无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或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如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过时,消费者偏好改变等,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以及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出现时,都应考虑计提减值准备。
在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不能按投资总体或投资类别计提,而必须按投资项目逐个计算确定。
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以后价值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该在期末或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将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应按单项资产计提;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以后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数额内予以转回,但应注意,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冲减固定资产的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