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进行招生宣传的实践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9.5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母校进行招生宣传的实践报告

回母校进行宣传的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人:汤伟伟

为响应国务院关于中原经济区发展指导的意见,加快淮南师范学院向一流高校迈进的步伐,促进我校成长发展,进一步扩大淮南师范学院及各个院系的影响力,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好的培养我们的感恩意识,传承我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升华思想,提高认识,也为了响应学校举办的以“感恩母校,宣传郑大”为主题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我与我校体育系谈言炎同学、心里健康系吴陶姐同学、管理系许冉同学一同对母校铜陵市一中进行回访,同时进行了一系列对淮南师范学院的宣传活动。

铜陵市一中,创办于1938年春,校址在重庆永川市,原名“国立第十六中学”,1946年秋奉前教育部指令,学校迁至铜陵县和悦洲,易名为“省立铜陵中学”。1955年秋因为水灾迁至铜陵市长江东路15号,校名为“铜官山中学”,1958年更名为“铜陵市第一中学”,20XX年8月学校为了向更高层次迈进,迁址到原市教育中心,和铜陵学院、市委党校毗邻。六十余年,四次搬迁,四易校名。市一中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第四、第五届文明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

省绿色学校,1997年被接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20XX年被中科大授予“基础教育理科实验基地”。铜陵市一中新校园占地面积200余亩,新建科技实验楼、教学楼和校园广场建设面积均是八千多平方米,广播电视网、校园宽带网、闭路电视监控网等各项教育教学设备都是按当前最先进水平配置

作为我省名校之一,铜陵市一中每年会向我校输送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学生,也是我校稳定的生源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能使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对淮南师范学院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扩大我校影响力,为我校争取更多优秀生源,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生源质量,加快我校向一流高校迈进的步伐,也能使我们对母校有更深入的认识,体会到更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同时也增强我们同学间的感情,增强我们与我们中学老师之间的感情,增强我们与母校的感情。

实践内容

1) 准备工作

因为我和谈言炎,吴陶姐,许冉是中学同学,到大学后来往也比较频繁,上学期放假前接到回母校回访的通知后,我与以上三名同学决定组成团队,一同回母校进行社会实践。

在返校之前,我们准备了淮南师范学院的宣传海报,淮

南师范学院的宣传专页,郑大的宣传片,以及化学与化工系的宣传页,以备宣传之用。

我们于2月9日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对中学老师送出了新年祝福,同时询问了高三年级的开学时间,并与老师预约返校探访。经过统筹安排,我们定于2月20日前往铜陵市一中进行回访宣传。

2) 时间流程

张贴海报

我们于2月20日到达铜陵市一中并与执教高三的倪娟老师取得联系后,于老师带领我们进入校园,并在老师和门岗师傅的配合下将事先准备好的郑大宣传海报张贴到了学校的宣传栏内;

进行讲座

在倪老师的陪同下,我们先去看望了我们的物理老师,现任高三年级主任的朱常青老师,后经张老师安排,我们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到高三年级一重点班中进行了以介绍郑大为主题的宣传讲座。

进行了自我介绍后,我们先利用班里的数字教学设施播放了郑大的宣传片,同时辅以一定的配合讲解,台下老师和同学们反映良好。

我们的讲解主要是围绕我校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展开的。学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1962年院校调整后

停办,1978年恢复建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新淮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XX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在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改革、保稳定、促发展,办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学校坚持“以文、理科为主体,工科、商科为两翼,教师教育为特色,师范性和应用性双轮驱动”并头发展的办学定位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与精神文明标兵单位”,两次荣获安徽省高校“投资效益奖”、被淮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文明单位标兵”、\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等称号, 20XX 年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第六届文明单位”光荣称号。被《安徽教育报》喻为“好一朵淮上文明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多次对我校的办学情况进行过宣传报道。

学校现有政法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文与传媒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外语系、教育科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化学与化工系、生命科学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体育学院、美术系、音乐

系等15个院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自动化、政治学与行政学、园林、数学及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心理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广告学等覆盖九大学科门类的45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7174人。在职教职工901人,专任教师70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9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527人;长期外国文教人员3人,短期外国文教人员10名。学校十分注重教学科研工作,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室。1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省级基础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

设点,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10门省级课程。

近五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XX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80余部。承担包括国家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余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5项;获省级科技奖7项,省级人文社科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校设有“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淮河流域文化研究中心”、“生态环境毒理实验室”、“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少儿艺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推剧研究所”等1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