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4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7.78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综述,涵盖了从1978年到2024年的重要政策。
1978年至1998年: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土地分配主要由政府集中管理。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调控手段是推动商品房的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的需求。
1998年至2004年:发展与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逐渐呈现出供需不平衡和价格上涨的趋势。
为了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199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商品房市场调控的若干意见》,并将房地产市场纳入宏观调控范围。
2005年至2013年:严厉调控与限购限贷在200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并通过采取限购、限贷措施等,严格管控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这一时期,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市场出现了调控措施的回暖。
2014年至2016年:去库存与调控特殊区域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去库存的目标,尤其是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限购限贷等措施在一些热点城市得到了延续和强化。
2017年至2020年:租购并举与分类调控在这一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租购并举的政策得到了重视。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一些城市推出了租赁市场的发展计划,并实施了租购同权政策。
此外,一些城市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分别制定了差异化调控政策。
2021年至2024年:控制金融风险与长效机制建设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大,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2021年,中国政府提出“房住不炒”政策,坚持将房地产调控目标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
未来几年,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推动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概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既体现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自上世纪末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政策调控经历了从鼓励到抑制、再到稳定与优化的多个阶段,每一次调整都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房地产市场启动初期,政策主要侧重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以房地产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过热、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逐渐显现,政策调控开始转向抑制过热和稳定市场。
一系列限制性政策相继出台,包括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管理等,以遏制投机炒房,防止市场泡沫。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受到冲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随之调整。
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大背景下,政策开始注重平衡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既要防止市场过热,又要避免市场过冷。
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人群的住房需求。
随着“房住不炒”理念的深入人心,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的政策开始关注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
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建立现代房地产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调控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1. 房地产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对社会稳定、就业市场、金融市场乃至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房地产业直接拉动投资增长,促进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购房者在购买房产后通常会伴随家具、家电等消费品的购买,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2005--2010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一览房地产行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但近几年过热的发展导致房价飙升,价格上涨到了离谱的地步,很多了人奋斗了一辈子就为了一套房。
面对房子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由于高房价的吸引,热钱和其他行业资金挤进房地产市场。
导致这个行业越来越疯狂,面对这种形势,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稳定房价,调控畸高的房价。
小编收集了2005--2010年国家出台的各项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供大家参考:2005-3-1 国务院针对房地产投资过快出台“国八条”稳定房价,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
连续下跌2005-3-17 取消5年以上住房商业贷款优惠利率,贷款利率下限由原来的5.31%提高到5.51%;对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
继续下跌2005-5-11 建设部等六部门明确规定,自6月1日起,国家对个人购买住房转让售房时将视具体情况征收全额或部分营业税。
暴跌2006-5-1 国务院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新一轮调整大幕开启。
大幅上升2006-5-29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90/70。
微涨2006-5-31 国税总局规定2006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
连续暴跌2006-7-26 国税总局宣布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连续下跌2007年3-12月连续六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基准利率调整至7.83%,利率下限调整至6.66%、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至5.22%。
先涨后跌2007-9-27 央行发布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先涨后跌2008年9-12月央行五次降息。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1. 前言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调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历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第一阶段:1998年-2004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政府主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1998年,政府开始放宽对房地产开发的限制,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房地产领域。
2001年,政府实施了《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放松了对房地产开发的限制,并鼓励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创新。
3. 第二阶段:2005年-2007年在第二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政府认识到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可能导致经济风险,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
2005年,政府实施了首个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各地加强土地供应管理,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购买土地。
2006年,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提高了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以抑制投机性购房。
4. 第三阶段:2008年-2012年第三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深化期。
2008年,中国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提供优惠贷款等,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政府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加大对违规开发的处罚力度。
5. 第四阶段:2013年-2016年第四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全面收紧期。
2013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以遏制房价的上涨。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违规开发商的处罚。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炒作行为,使得房价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6. 第五阶段:2017年至今第五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期。
2017年,政府继续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违规开发商进行了更严厉的处罚,并进一步收紧了购房政策。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迹象,引发了政府的担忧。
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以避免出现过热和泡沫化的情况。
以下是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发展历程:199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商品房销售与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第一个重要文件。
该法规主要针对市场价格的过快上涨,规定了商品房销售和价格的管理办法。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明确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调控职责,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控制住房价格的上涨。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加强土地供应管理,控制住房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提出了限制房地产项目融资和信贷政策等内容。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制度的意见》,该文件提出了购房者家庭户籍登记政策,以便限制外地人在大城市购房的现象。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建立健全调控机制的要求,规定了各地政府制定政策的权限和责任。
202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了建立房地产税制的目标,并指出要逐步实现从行政调控到经济调控的转变。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调控的高潮。
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力图控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2024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要加强分类调控,调整住房市场供需关系,优化住房消费环境等措施。
2024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面临调控的压力。
我国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Author:Editor:段培扬Origin:新浪财经网我国对房地产的重要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
代表性调控政策包括国十六条、国八条、国六条、(新)国十条、23号文件、18号文件等.透过历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我们不妨做个清晰的研判。
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时间:1993—1996年现状: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对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问题:此次调控给房地产业一记重创.“国16条"一出,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
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时间:1998—2002年现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低潮.对策: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作者:王佳蕾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7期房地产市场是否能够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不同时期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八次宏观调控原因各有差异,调控的重点有所不同,调控措施也不尽相同。
前四次实施的调控都是紧缩性的调控,分别是针对1978年、1984年、1987至1988年,以及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
后四次调控对房地市场影响较大,下面分别做以分析。
一、1998年--200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性宏观调控1993年房地产市场开始的紧缩性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程度、长时间的影响,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现象,1996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额增长率下降,1997年房地产市场投资额增长率下降,1999年全国房价增长率下降。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衰落,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随着1998年我国第五次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也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有:(1)支持全国各地区建造价格较低的房屋,以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对住房的需求。
(2)运用比较宽松的贷款政策,以刺激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在已存的公积金按揭贷款的方式上,又推出商业贷款,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
(3)降低税费,减少购房者的购房费用。
免征空置商品住宅的营业税;居民首先卖出自己居住的旧公房再购买新居,契税只需交纳差额部分;全面降低购置新房契税;有的城市实施个人所得税通过购买住房的款项抵扣的方式。
(4)调整相关政策,减少房地产交易费用。
(5)促进存量房的市场进入和增量房的市场发展。
尤其是1999年末基本结束了实物分房制度,开始货币化分房,普通住房得以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及交易市场也活跃起来。
这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很快起到作用,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个人成为住房的主要购买者,增强了居民的住房购买信心,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1 分类调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点评:从2005年至2013年,每一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调控”、“遏制房价上涨”等字眼,唯独2014年,“房地产调控”字眼没有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但这不意味着政府不调控,而是不再一味地采用行政手段来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更加灵活机动的市场手段被融入其中,比如热点城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非热点城市政策调控相对会宽松。
2 支持首套房贷5月12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召集了15家银行负责人进行座谈。
央行要求银行“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
点评:今年初,很多城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了停止放贷的现象。
北京市场上房款放款时间拉长,导致不少购房交易停滞。
央行“喊话”后,房贷审批流程缩短,对于首次置业人群来说是一大利好。
3 限购相继取消从今年6月下旬呼和浩特发文取消限购以来,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相继取消或者大幅度松绑限购。
截至目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三亚这五个城市的限购还没有放开。
点评: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众多二三线城市均面临楼市较大的库存压力。
在这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纷纷放松限购政策,以求可以提振市场士气,加快去库存。
但造成成交低迷的因素复杂多变,并不是只靠政策松绑可以解决的。
4 “不动产登记”征意见8月15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规定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纳入不动产登记范围中。
而《条例》也对查询做出规定,要求民事主体去登记机构查询要说明目的。
按照《物权法》规定,必须是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才可以进行查询。
点评:不少人将不动产登记制度误读为一种能够有效遏制高房价、反腐败等等问题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这一条例牵扯甚广,并且背负了太大的社会压力。
2006年《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十五条),要求新开工商品房90平方米以下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
市场反应:房价继续上涨,涨幅相对平稳,中小户型房增加。
2007年《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和《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
市场反应:当年市场价格暴涨,地王频现。
政策出台后,2008年,全年房价出现明显下跌。
2008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松绑二套房贷。
市场反应:其他金融政策全线松绑,2009年楼市复苏,后大涨。
2009年《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四条),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市场反应:短期内现观望,二手房成交量下降,2010年春节后市场恢复。
2010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要求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
市场反应:继续产生高价地王,3月后房价飙升。
据《东方早报》1.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2.2009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3. 2009年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
会议同时明确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4.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监察部和审计署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开发商拿地首付款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
5 2009年12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下发《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细则,明确了从明年起,不足5年的普通住宅转让,将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房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非普通住房则将全额征收,并强调各地要严格清理与房地产有关的越权减免税。
6.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包括: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五大方面共11条措施,简称“国十一条”。
国家房地产政策汇总篇一:最新中国房地产政策汇总(2005-2014)篇二:中国房地产政策汇总中国房地产政策汇总 2003 2004 2005 中国政府颁布物业管理法规中国政府颁布规则以加强房地产贷款的管理工作国务院颁布持续稳健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通告国务院规定物业发展项目(经济适用房除外)资本金比例由预计总资本开支的20%提高至35%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及融资的风险控制限制每月按揭还款不多于个人借款人每月收入的50%,并限制个人借款人的所有每月借款服务还款不多于每月收入的55% 中国政府指定其他措施压抑若干地区市场的投机活动,包括取消住房的优惠按揭利率,对购买后两年内进行出售的物业征收5%营业税,以及禁止转售未落成物业对于土地出让合同注明施工日期后一年仍未开发的土地,征收土地闲置费用,土地闲置两年或以上,则撤销土地使用权。
停止供应别墅类建设用地,以及严格控制豪华及高端物业建设用地供应。
中国政府实施额外土地供应、银行融资及其他措施压抑物业价格急剧上升,鼓励发展中低档房屋及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建设部颁布规定总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单位不得少于新批或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的70%;面积超过90平方米的单位,首付金最低金额须提高至总购买价的30%;银行不得向内部资本比率少于35% 的物业开放商提供贷款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及国家外汇局共同颁布新规则,以规管外商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并规定无本地分公司或代表机构的离岸实体、在中国留学或工作未满一年的外国人,不得购买商业及住宅物业颁布法规增加年度土地使用税,并向外商投资企业征收该等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年应纳税额=占用土地面积×每平方米年税额。
计税的土地面积,对于开发商而言,以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记载的土地面积为准)20062007 国土资源部颁布法规,规定除非及直至已交付有关土地出让合同下所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否则不得发出土地使用权证。
2014年房地产政策回顾
2014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旨在
控制房价上涨、防止市场泡沫化,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以下是2014年房地产政策的回顾:
1. 刚性需求方面:政府鼓励和保障合理住房需求。
取消限购限贷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购房者购买第二套住房。
这一政策放开了住房市场的需求,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购房机会。
2. 限购政策: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实行差异化限购政策。
政府限制购房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多套住房,并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员购房。
这一政策旨在控制房价上涨,并保障本地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3. 限贷政策:加强金融监管,限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减少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4. 政策收紧:采取严格的土地供应和楼市调控政策。
政府加大土地供应的力度,并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
通过供应侧改革,抑制了房价上涨的势头。
总体而言,2014年的房地产政策主要以限购、限贷、限制供
应等措施为主,旨在控制房价上涨,防止市场泡沫化,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2005-2014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汇总
自房地产市场建立以来,政府出台了不少调控政策,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前,楼市正进入去行政化阶段,未来针对楼市实施的干预措施将会越来越少。
于是,笔者在此搜集2005年至今每年政府对于楼市采取的最重要的调控政策,以此回顾政府调控楼市的十年漫长路。
2005
“国八条”
2005年由于市场需求偏大,部分地区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以及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开发建设成本提高等,导致一些地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八条”出台。
具体内容分别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工作;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大力调整和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
据悉,政策甫出,开发商“吓了一大跳”,而由于这是政府首次调控房价,当时许多项目都纷纷响应政策主动降价出售存量。
2006
“国六条”“国十五条”
2006年5月,“国六条”出台,提出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同一天,“国十五条”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规定,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七成以上,也即“70/90政策”;购房不足5年转让须交营业税;空置3年以上商品房不得作为贷款抵押物;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三成;居住用地供应量七成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土地闲置2年将被收回使用权;各地年内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楼市专家称,“国六条”具有更强的强制性和操作性,出台后全国不少城市出现较长一段时间的观望,但之后楼价又出现报复性上涨。
2007
房贷新政
2007年9月27日,《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正式出台,这亦是后来被频繁提起的“9·27房贷新政”,该政策对当时的住房消费贷款细则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
具体内容是:购买首套房的市民,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两成,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成;而对
于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据了解,该政策出台不久后,全国楼市一路低迷,房价均大幅度跳水,成交量也明显萎缩,多数业内专家纷纷将该政策看做是楼市风云突变的一声惊雷。
2008
“国十三条”
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其中,为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对个人购二套普通自住房贷款予以放宽,并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进行大幅减免。
国务院办公厅21日发布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见共13条,被业内称为“国13条”。
这些政策力度之强,覆盖面之广,堪比国务院2005
年出台的“国八条”和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
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楼市出现了10年大拐点,量价齐跌。
因此,下半年宏观调控转向,管理层启动大规模刺激楼市消费政策,以刺激楼市成交量。
2009
“国四条”
2009年10月24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四条出台: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要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要加强市场监管;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国四条”的目标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使房价合理回归,加强住宅保障建设。
自2008年底住房消费刺激政策出台以来,房地产市场销量回升、房价上涨,开发商最为受益,但政府最希望看到的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新开工才刚有起色,此时出台延续住房消费刺激政策有助于稳定开发商预期,增强住房供给信心,因此住房供给能得到明显提升。
2010
“国十一条”“新国十条”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管理二套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
对二套房不再区分改善型和非改善型,一概执行40%首付;明确要求央行及银监会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加强监控跨境投融资活动,防境外“热钱”冲击中国市场。
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出台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自此,各地限购政策纷纷出台,以及上海和重庆房地产税试点。
这被号称是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成为国内房地产市场“名副其实”进入调控的开始。
2011
“新国八条”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即“新国八条”,同时国务院向各地分派房价调控督查组。
“新国八条”的具体内容把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60%,贷款利率提至基准利率的1.1倍。
加上此前的政策,2011年,首套房商业贷款的首付为30%,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不发放商业贷款。
2012
第三套房或以上不能贷款,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
2012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第三套住房贷款。
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2013
“新国五条”
2013年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
会议不仅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还在继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
此外,会议在明确既有政策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及时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建立稳定房价工作问责制等内容。
据悉,“新国五条”的出台,及时而彻底地打消了一些地区和开发商等待政策放松的幻想,释放了政策将持续从紧的信号。
同时,限购造成的震慑作用逼迫开发商在下半年不得不以价换量。
虽然与此前的“新国八条”相比,此次中央并未提出更新的调控手段,但这一信号的意义在于,强调楼市政策“高压期”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2014
“930”房贷新政
2014年9月30日,央行出台房贷新政,主要内容包括: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时,可按照首套房贷政策执行;对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等。
本次房贷政策基本上是之前信贷政策的全面松绑,相对于此前信贷套数认定政策,本次政策对首套、二套、多套,在认定上都有放松。
这种松绑的幅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2009年政策还要宽松。
有利于刺激大量需求入市,尤其是改善型需求。
新政出台后,全国各地楼市皆迎来成交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