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五”期间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8
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建设好“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
根据《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的要求,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开放型经济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
第一,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攀升。
“十一五”时期,我市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1%,实际引进5000万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年均增长15%。
在引进项目资金总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项目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不断集聚,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
第二,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五”期间,全市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6.3%,其中出口额年均增长28.0%,外贸出口额在2010年迈上13亿美元的历史性新台阶。
在出口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队伍不断壮大,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贸易质量全面提升。
第三,“走出去”战略迈出重大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工作力度,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国际援助三项业务均实现零的突破。
到“十一五”期末,对外直接投资0.0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0.5亿美元,接受国际援助0.015亿美元。
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经济合作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
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4、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5、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6、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9、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什么是十二五中国的“十二五”是指2011年至2015年期间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定的重要指导纲要。
这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面对了国内外各种挑战和机遇,通过坚定的改革举措和科学的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经济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在这个五年期间,致力于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
根据规划目标,中国GDP年均增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7.6%左右。
“十二五”规划还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五年期间,中国不仅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还推动了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通过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水平和保障社会安全,中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还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通过加强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中国努力减少区域差距,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然而,“十二五”规划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中国在这个时期依然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同时,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十二五”规划中也包含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总体而言,“十二五”规划是中国政府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而制定的重要指导纲要。
通过规划中的各项措施和政策,中国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
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第二章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本要求: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一、必修课(1):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总思路和总目标1、我国经济目前处于( )期平稳进步;初创;高速发展;战略机遇。
2、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策略改变是改变对于( )拉动经济发展的依赖量化宽松;4、未来全球货币多元化的趋势将会( )改变;停滞;减弱;增强。
5、十二五规划提出以( )为主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城市周边地区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是( )。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打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中国是以几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战略性 前瞻性 指导性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富民强国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富民强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统筹规划、实行全面发展24、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什么?( )稳定外需; 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 通胀压力; 房地产调控。
28、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包括(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科技创新; 住房政策; 货币政策。
29、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包括( )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旧城改造速度加快;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30、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缺陷有( )等方面的问题城乡脱离;土地财政;财税制度;地区不平衡;环境成本。
31、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有( )问题民政工作人性化民政工作社会化民政工作科学化 民政工作网络化 民政工作法制化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绿色 低碳 节约 文明36、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作者:潘盛洲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章来源:理论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面阐述和部署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扩大内需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独立成章进行阐述,是《建议》不同于以往中长期规划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既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十二五”规划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部署相衔接,又表明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对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议》从三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和要求: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经济大的起落。
二是要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等五个方面入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些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依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奋力拼搏,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的严峻形势告诉我们,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
我们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环境,并对国家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特定历史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演进,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全球分工日益深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全球要素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条件和更好的社会环境。
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尽管如此,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超过8%,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2010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11.1%。
综合判断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1-5网考机考题库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针对中央电大形考平台,本人汇总了《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5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保了考生通过题库就可以顺利过关。
任务一讨论主题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答:一、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案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
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
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
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46)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推进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
(47)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利用外资要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注重完善投资软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工作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48)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
发展海外工程承包,扩大农业国际合作,深化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
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
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
维护我国海外权益,防范各类风险。
(49)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引导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于“十三五”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考作者:霍建国来源:《全球化》 2015年第6期霍建国摘要:“十二五”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快车道,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当前,世界经济将步入稳定发展新阶段,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形式将不断创新。
“十三五”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环境也将呈现出新特点并面临更多压力和挑战,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方面要形成战略重点。
我国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已实现了有效的突破和起步,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重点包括加快市场开放的制度性建设、把握好对外开放顺序和节奏、积极主动参与多边体制建设和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国际风险防范及提高国际事务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十三五” 开放型经济作者简介:霍建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十二五”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快车道,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引下,中央政府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科学决策坚持了以对内深化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以对外扩大开放寻求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的发展方针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从全球大趋势看,未来五年世界经济仍难以回归常态增长,债务危机、资产泡沫、资源能源波动在所难免,欧美主导世界的格局仍难以发生根本改观。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同发达国家的矛盾将日益凸显,维护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加强全球治理的难度将进一步上升,大国之间的竞争以及地缘政治的冲突和风险仍难以避免。
总体判断,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对我国有利,我国仍处于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为此,应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好“十三五”时期的各项工作。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一)国际经济环境世界经济虽已表现出温和复苏迹象,但仍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等问题。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题和主线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重要议程是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危机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国发展仍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背景下,“十二五”规划的坚定执行,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我国在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蓄积关键性战略实力。
我认为,提出主题和主线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除个别年份外,以往的五年计划、规划建议通常没有提出鲜明的主题和主线。
“九五”计划建议没有提出主题和主线,但“九五”计划建议有一个特征是鲜明地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九五”计划建议的突出特征,我们现在讲的经济发展方式转轨、转型都是从“九五”计划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沿袭、发展来的。
“十五”计划建议中有主题和主线的提法,即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没有提出主题和主线,但当时曾培炎副总理做了一个辅导报告,这个辅导报告指出“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主线是发展的转轨。
一、当前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环境所迫,形势所逼。
我国现在面临的国家安全态势对我们的发展理念、思路、方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大家也知道我国的战略资源对外依赖度比较高,像石油这样一些战略性资源主要依靠海外市场,我国陆上石油50%是从中东运过来的,海上石油90%的运输得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两个通道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就只能回到煤炭时代。
最近京藏高速公路堵车20多天,被堵车辆绵延上百公里。
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反思,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不是一次两次了,半个中国的卡车都到内蒙古拉煤,能不堵吗?我也不从更多的角度讨论这件事儿,只是说这件事情又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太粗放的一个例证,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平常我们就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重大问题。
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十二五规划问题是当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今明两年各地公选考试的热点,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公选王专家提醒广大考生,要深刻理解这一核心观点,有可能在论述题和案例分析、策论中灵活出现。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刻理解这个主题和主线,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和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变化孕育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国际环境的新趋势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调整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各国经济复苏仍不均衡,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不振,房地产、金融等支柱产业在危机中受到重创,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
一些国家政府负债过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其潜在危害和影响不容小视。
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持续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大量投放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推动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的涌入也会对新兴经济体发展带来冲击。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重组引人关注。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倡导储蓄、鼓励出口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试图解决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过高、经济“虚拟化”等问题。
有的发达国家还实施扩大出口战略,推行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力求改善贸易失衡状况。
浅谈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针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我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依赖,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性改变,农业基础依然很薄弱,三农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大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样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了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经济的稳定性。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容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
该建议在充分肯定“十一五”成就的同时,确定了2011年到2015年我国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
其中主体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这次规划建议最突出的精神实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一、发展成就(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四)创新能力实现提升(五)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六)辐射能力愈发凸显(七)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八)社会发展日臻和谐二、发展形势(一)国际形势(二)国内形势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路径(三)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一)营造优良投资发展环境(二)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五)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六)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七)提升要素资源集聚整合能力(八)优化开放型经济格局(九)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十)全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一)加强园区社会建设五、政策措施(一)实施分类管理指导(二)积极推动依法治区(三)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五)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六)提升人才竞争优势(七)加强规划组织落实前言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边境合作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级开发区继续坚持国务院确定的“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在我国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效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边境合作区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在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增进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打造边疆经济增长点、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曹鹏飞中央党校教授同志们好,我们接着第二讲“十二五”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应当说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总体上从“十二五”规划的整个布局来讲,大概包含12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指导思想,第二个方面是讲奋斗目标,从第三到第十二个,九个方面讲到我们当前和今后五年时间要完成的九个方面具体的任务,最后对整个完成“十二五”规划党的建设方面,党的领导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要求。
我们现在下面具体简单地看一下。
一、回顾和总结“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第一个,在“十二五”规划当中首先是回顾和总结“十一五”期间我们主要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包括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的自然灾害,包括我们处置国内的一些突发事件方面。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面临诸多不利的条件下,还是比较好的,比较乐观的、积极的完成了“十一五”既定的目标。
而且高度重视民生,坚持着以人为本,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我们和下一阶段初步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胜利。
比方说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方面“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实现的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主要就包括在教育方面,在医疗方面,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
比方说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减免了农民的税收,我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对大学的高等教育因贫困家庭孩子不能上学的问题都做了比较好的解决。
而且在整个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障方面,整个医疗体系建设方面都迈出了很大一步。
就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这一方面来讲,在“十一五”期间我们都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探索,现在基本上覆盖了城乡两个环境中绝大多数老百姓都纳入了公共医疗和公共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当中。
大家整个社会保障水平、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