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定义:羁旅思乡诗是指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异地,因思念家乡、亲人而创作的诗歌。
1.2 特点:1.2.1 主题突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主要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
1.2.2 情感真挚: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渴望。
1.2.3 意境优美:羁旅思乡诗往往具有优美的意境,通过描绘异地风光和对比家乡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起源与发展2.1 起源:羁旅思乡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诗歌,诗人在异地为官或征战时,常以诗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2 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羁旅思乡诗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唐代和宋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羁旅思乡诗篇。
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3.1 唐代代表作家:王之涣、王昌龄、杜甫等。
3.2 宋代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3.3 代表作品:《登鹳雀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静夜思》等。
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4.2 把握情感:通过诗中的意象、景物描写等,把握诗人的思念之情、孤独之感等。
4.3 品味意境:欣赏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异地生活的感悟。
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实例分析5.1 选取一首羁旅思乡诗,如《静夜思》。
5.2 从背景、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5.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六章:羁旅思乡诗的审美特征6.1 情感的真挚与直接: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直率而深刻,诗人不掩饰对家乡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6.2 意象的鲜明与多样:通过对异地景物的描绘和对故乡记忆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
6.3 语言的简洁与韵律的美感:羁旅思乡诗在语言上追求简洁明快,在韵律上具有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升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分析;(2)如何评价和欣赏羁旅思乡诗。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提升创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经典的羁旅思乡诗作品,制作PPT;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背景及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2)分析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掌握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主题;(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羁旅思乡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评价。
5. 诗歌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羁旅思乡诗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3)提高朗读、背诵羁旅思乡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3. 古代羁旅思乡诗代表作家及作品4. 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5. 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2)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3)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
2. 教学难点:(1)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2)对比分析不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意境;(2)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和特点;(3)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羁旅思乡的诗句?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特点;(2)教师提问:羁旅思乡诗有哪些主题和情感?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羁旅思乡诗的主题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进行解析;(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3)教师提问:这些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5. 对比分析:(1)学生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实践活动:(1)学生朗读、背诵羁旅思乡诗;(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分享;(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3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1 思乡之情2.2 离愁别绪2.3 乡愁与孤独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3.1 意象与意境3.2 比喻与象征3.3 音韵与节奏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案例分析4.1 王之涣《登鹳雀楼》4.2 李白《静夜思》4.3 杜甫《月夜忆舍弟》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创作与鉴赏5.1 创作羁旅思乡诗的技巧与方法5.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要点与方法5.3 鉴赏实例分析第六章:不同朝代的羁旅思乡诗6.1 唐代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2 宋代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3 元明清时期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第七章:羁旅思乡诗的地区特色7.1 南方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7.2 北方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7.3 边疆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第八章: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内涵8.1 家乡情怀与故土情结8.2 人生感悟与哲理思考8.3 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第九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9.1 羁旅思乡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9.2 羁旅思乡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9.3 羁旅思乡诗对现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第十章:拓展与实践10.1 推荐阅读的羁旅思乡诗作品10.2 组织羁旅思乡诗的创作与鉴赏活动10.3 分析与评价学生的羁旅思乡诗创作与鉴赏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补充和说明:在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时,需要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羁旅思乡诗的产生和发展。
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补充和说明:在解析思乡之情时,应着重分析诗中对家乡的描绘、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补充和说明:在解读意象与意境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具体意象,如山水、季节、月亮等,并分析这些意象如何创造出特定的意境,从而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乡愁情感,理解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2)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中的乡愁情感。
(2)鉴赏古代羁旅思乡诗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
(2)总结羁旅思乡诗的基本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详细讲解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
5.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的羁旅思乡诗进行深入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的艺术魅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至少一首古代羁旅思乡诗。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分析古代羁旅思乡诗的题材和主题。
(2)了解羁旅思乡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并欣赏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故土之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德。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分析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 羁旅思乡诗的表现手法介绍羁旅思乡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直抒胸臆等。
3. 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解析选取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和欣赏。
4.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句、分析意象、感受意境等。
5. 创作实践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运用诗词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运用诗词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和评价羁旅思乡诗作品。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与作品解析: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3. 鉴赏方法指导: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
4. 创作实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讨论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品分析与欣赏:评估学生在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时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即诗人因远离故乡、漂泊他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异乡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强调羁旅思乡诗的核心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常见特点,如对故乡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家乡人物的思念、对乡音的留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与代表诗人2.1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简述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提及唐宋诗词中的羁旅思乡诗。
强调不期的羁旅思乡诗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的变化。
2.2 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介绍几位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如杜甫、王之涣、王湾等。
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在羁旅思乡诗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3.1 情感表达分析羁旅思乡诗中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故土的眷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以及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3.2 意象运用探讨羁旅思乡诗中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事物的描绘,如山水、风物、季节等。
强调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如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来突出思乡之情。
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4.1 鉴赏方法介绍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如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读意象和情感等。
强调综合运用各种鉴赏方法,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艺术魅力。
4.2 鉴赏技巧探讨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技巧,如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强调通过细致阅读和反复品味,领略羁旅思乡诗的独特韵味。
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欣赏与创作5.1 欣赏羁旅思乡诗引导学生欣赏羁旅思乡诗,感受诗中的思乡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羁旅思乡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2 创作羁旅思乡诗指导学生创作羁旅思乡诗,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和感悟。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3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题材与情感2.1 羁旅思乡诗的题材2.2 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3 羁旅思乡诗的典型意象与象征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3.1 羁旅思乡诗的抒情手法3.2 羁旅思乡诗的描写技巧3.3 羁旅思乡诗的结构与韵律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与创作时期4.2 把握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4.3 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第五章:经典羁旅思乡诗鉴赏案例分析5.1 《登鹳雀楼》王之涣5.2 《静夜思》李白5.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杜甫5.4 《长相思·一重山》李清照5.5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第六章:唐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及诗人6.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6.2 李白的《静夜思》6.3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6.4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6.5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七章:宋代羁旅思乡诗的杰出作品及诗人7.1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7.2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7.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7.4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7.5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第八章:明代羁旅思乡诗的佳篇及诗人8.1 高启的《夜泊牛渚怀古》8.2 于谦的《的石》8.3 袁宏道的《与朱元思书》8.4 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序》8.5 文徵明的《题临安邸》第九章:清代羁旅思乡诗的精品及诗人9.1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重山》9.2 纪昀的《在山》9.3 袁枚的《临江仙·夜归临皋》9.4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9.5 秋瑾的《黄海舟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第十章:现代羁旅思乡诗的感人之作及诗人10.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10.2 郭沫若的《乡愁》10.3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0.4 冰心的《小桔灯》10.5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第十一章:羁旅思乡诗的现代解读与意义11.1 现代社会中的羁旅思乡诗11.2 羁旅思乡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1.3 羁旅思乡诗与现代人的情感共鸣第十二章:羁旅思乡诗与文化传承12.1 羁旅思乡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2 羁旅思乡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12.3 羁旅思乡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十三章:羁旅思乡诗的创作指导13.1 如何创作羁旅思乡诗13.2 创作羁旅思乡诗的技巧与要点13.3 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与点评第十四章:羁旅思乡诗的拓展阅读与研究14.1 推荐阅读的羁旅思乡诗作品14.2 羁旅思乡诗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4.3 羁旅思乡诗的学术资源与研究方法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5.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5.3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措施教案编辑专员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羁旅思乡诗教案一、协议方信息1、甲方(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常见主题和情感表达。
11 认识羁旅思乡诗中思乡怀亲、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等常见情感。
12 理解诗人在羁旅途中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2、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见意象和表现手法。
21 熟悉明月、秋风、归雁、家书等典型意象。
22 学会分析借景抒情、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3、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31 能够准确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学会从诗歌的语言、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1 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见意象和情感内涵。
1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21 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22 能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和时代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11 讲解羁旅思乡诗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12 分析典型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讨论法2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
22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羁旅思乡的感受和理解。
3、诵读法31 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羁旅思乡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2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1 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42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羁旅思乡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播放一段充满思乡之情的音乐,如《故乡的云》,营造氛围。
12 提问学生对思乡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知识讲解21 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
22 讲解常见的意象,如明月、秋风、古道、瘦马等,并举例说明其象征意义。
23 分析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等,结合具体诗歌进行解读。
3、诗歌赏析31 选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3)分析并评价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真挚情感,体味诗人的家国情怀。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羁旅:指离家在外,旅行漂泊。
(2)思乡诗: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向往和对亲人的牵挂。
(3)特点:离愁别绪、家国情怀、寄托哀思、抒发抱负。
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1)抓住诗歌的主题:家乡、亲情、友情、故土等。
(2)分析诗歌的情感:忧愁、孤独、喜悦、悲伤等。
(3)关注诗歌的意象:自然风光、地理景观、民俗风情等。
(4)欣赏诗歌的手法:比喻、夸张、对偶、借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鉴赏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与手法。
(2)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总结诗歌的分类。
(2)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哪一类诗歌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分组讨论,总结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举例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3)教授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4.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羁旅思乡诗,进行深入分析。
(2)从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羁旅乡思教案第一篇:羁旅乡思教案羁旅乡思——明月何时照我还【学习目标】1、了解羁旅行役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羁旅行役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学习羁旅行役诗的表达技巧。
4、积累羁旅行役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知识链接•循规蹈矩】【一】概念:“羁旅乡思”,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可能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二】根据根据思乡的不同原因分析情感类型及手法运用:立足课本温故知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情感一: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手法及效果虚实结合: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对写:借彼写己,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的含蓄委婉,深刻感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旅夜书怀》情感二:写迁谪,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和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1、诵读体会羁旅乡思是对意境,体会诗歌意象和思想感情2、了解掌握羁旅诗鉴赏相关知识,用于诗歌鉴赏【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象,涵泳诗歌意境【知识概要】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称为思乡怀远诗,羁旅乡思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边塞诗中多有涉及。
如《征人怨》。
二、常见的手法①虚实结合【对比、反衬、烘托】②借景抒情【分析诗中意象】③乐景衬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④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三、思乡缘由1战乱频繁2宦游不归3久戍边关四、常见术语: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五、常见的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身如飘蓬一线牵——羁旅思乡诗鉴赏一.导入(音乐导入,课前一支歌放故乡的云)一曲《故乡的云》让我们置身于浓浓的乡愁,尤其是那句:“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是故土家园的深情呼唤,更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毕生的心愿。
老牛,童伴,村舍,炊烟,故乡有着我们深深依恋的风景。
正所谓叶落归根,故土家园是无数人情感的寄托和归宿。
所以就有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对于乡愁乡思的吟唱。
(幻灯片展示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先生的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还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可以说乡愁就像是一艘老船,载满了游子思乡的行吟。
那么这样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话题,在古典诗词中又绽放着怎样的光辉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鉴赏羁旅思乡诗再一次感受那份厚重的乡愁乡情。
(板书羁旅思乡诗)二.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何谓羁旅?——羇,寄;旅,客也。
所谓羁旅,也就是指长期寄居他乡。
2.为何羁旅?——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属于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
3. 所谓羁旅思乡,——所谓羁旅思乡,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的游客浪子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因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我们不禁好奇,人在旅途,是怎样的见闻令游子思乡恋乡,他们又曾经有过怎样的感叹呢?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我们今天学习羁旅思乡诗同样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鉴赏。
】(板书眼中景,心中情,表现手法)三.分析意象意境(通过初中所学羁旅诗,分析羁旅诗常用的意象)【问】这三首诗歌分别运用了那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确】:月落夜深,繁霜暗凝,时而传来几声乌啼,打破夜的宁静。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把握其主要表现手法。
2. 通过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2. 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表现手法3. 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分析4.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5. 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2. 教学难点: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第二课时: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进行诗歌鉴赏。
3. 第三课时:讨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分享对家乡的热爱。
4. 第四课时:介绍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教育。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描绘故乡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
2. 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结合PPT,进行详细讲解。
3. 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4. 诗歌鉴赏: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首羁旅思乡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讨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分享自己的经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2. 诗歌鉴赏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理解程度和感受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羁旅思乡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篇古诗,了解羁旅思乡的主题,并能够理解及朗读该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羁旅思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向往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羁旅思乡的主题及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解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羁旅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设计、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羁旅”二字你有了解过吗?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乡,外出打工或者旅游呢?你们会怎样想家吗?2. 引导学生谈论离开家乡的感受和思念,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 学习诗歌(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羁旅思乡》古诗的全文。
2. 引导学生朗读该诗,并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Step 3 理解诗歌(15分钟)1. 通过介绍古代诗人在动荡时期,因为战乱而离乡背井的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羁旅思乡”的含义。
2. 通过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在离开家乡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在异乡思念家乡亲人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回忆离开家乡的经历,并将自己当时的思绪写下来。
2. 学生自由发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绪,对比各自的感受。
Step 5 朗读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表演。
2. 由老师或学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并给予奖励。
Step 6 课堂小结(10分钟)1. 老师以“羁旅思乡”的故事为题目,在黑板上进行大致的讲解,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感想?Step 7 课后拓展(5分钟)1. 课后让学生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写出在离开家乡时的思念之情。
2. 下节课将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到“羁旅思乡”的含义和情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向往与思念之情。
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并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教学难点:分析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羁旅思乡诗的相关知识,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引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2. 课堂讲解: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的情感内涵;3. 案例鉴赏: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本组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进行解读和鉴赏;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感悟,创作一首羁旅思乡诗;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故乡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家故居,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见解和创作经验;3.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喜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羁旅思乡诗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3.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漫漫天涯路,凄凄羁旅情羁旅乡思诗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和技能,尤其要加强渗透学生的美育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学科素养。
二、目标定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羁旅乡思诗的常见意象,基本情感,常用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理解意象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找准关键词快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目标:提高鉴赏品读诗歌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意象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找准关键词快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提高鉴赏品读诗歌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历史悠久、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羁旅乡思诗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孤苦无奈,“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相思之苦......这些都是羁旅愁情的绝唱。
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故高考题型多有涉及。
(二)解题: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
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有条件回家。
古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回家的,不像现在交通便捷,网络发达。
无论得意,无论失意,夜无论做官,或是经商,都会久居在外。
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情感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
(三)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1.题材特征:A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教案作者:xfnl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
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诗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安匠初中孙贺星
一、活动目的:
1、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识,把握诗中常用意象。
2、通过朗读,体会思乡类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课件多媒体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歌曲《故乡的云》
2、了解羁旅思乡的含义以及思乡的原因
3、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乡意象有哪些。
教师讲解:1)、月——《静夜思》、《泊船瓜洲》、《出塞二首·其一》
2)、鸿雁——《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
3)、酒——《登高》、《梦中作》
4)、子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秋——《秋思》、《秋风引》
以上诗词有的教师范读,有的学生自读,读出思乡之情,教师概括思乡的常见意象。
合作探究二:通过朗读诗词,体会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现手法。
具体诗词如下:《邯郸冬至思家》、《春夜洛城闻笛》、《渔家傲·秋思》、《天净沙·秋思》、《春望》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概括每首诗的思想情感。
教师概括思乡诗词主要情感。
四、学生积累思乡名句。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
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
《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
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