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 格式:pdf
- 大小:403.54 KB
- 文档页数:19
《心理学》复习范围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整个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的重量占整个脑重的80%。大脑表面覆盖着3-4毫米厚的灰质层,叫大脑皮层。
新近关于人脑研究的成果表明,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等等,
(二)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最主要的。可以说,人的一生,从胎儿开始,其生活的经历就已经纳入了社会化过程。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1、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
2、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就不会完全像镜子照物那样机械、呆板,必然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和特征,以及个人当前的心理状态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带有个人一定的主体特点。
3、心理的主体性质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
第二节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起源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二、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二)行为主义理论取向
(三)认知理论取向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其特点是:其一,着重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而不是像行为主义那样忽视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其二,把心理过程理
解为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使用的过程;其三,这种研究具有一系列客观的程序、操作方式和可测指标,而不只是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四)精神分析理论取向
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而意识仅仅是人的精神活动断断续续的表层现象,只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很小一部分。潜意识虽然通常是不可觉知的,但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总之,只有潜意识活动的动机才是解释人的全部心理和行为的真正原因。
(五)人本主义理论取向;(六)现象学理论取向
三、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二)解释;(三)预测;(四)控制;(五)提升
第二章认知理论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
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认知过程: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4.元认知: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第二节注意
一、注意的含义
(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才出现的心理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二、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例如,学生在上课的45分钟内,使自己的注意保持在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对象上。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四、注意的规律
1.无意注意的规律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
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三是刺激的变化。
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的产生。
2.有意注意的规律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二是对活动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个体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