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 格式:pdf
- 大小:403.54 KB
- 文档页数:19
心理学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差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4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学派名称与年代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构造主义1879-1900 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机能主义1890-1930 詹姆斯意识的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1913-至今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佛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认知心理学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至今罗杰斯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3.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心理过程。
10.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1.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2.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13.“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1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
15. 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和(提升)。
16.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
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心理成份组成。
17.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8.(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
19. 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20.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生活方式上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1.记忆策略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提取策略。
22. 人在感知活动中能够从周围环境的许多事物中优先地分出当前所要感知的对象,这是由于知觉具有(选择性)的原故。
23.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这是一种(原型启发)的心理现象。
24.看小说时,我们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这个人的模样,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想象)。
25. 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创造)想象26.根据曹雪芹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他们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27.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规律2.心理现象可以分为①心理过程②个性心理③心理状态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同属于人的认识过程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5.个性倾向性(最活跃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6.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个性倾向性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有目的。
所谓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学心理学的意义:①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②··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③··进行教育科研工作④··促进自身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试验法7.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8.反射种类: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9.对于人类来说,主要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10.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1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客观条件:①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②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觉器官感受性的发展规律:⑴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①感觉适应②感觉对比⑵不同感觉间的互相作用⑶视觉后像⑷感受性的发展1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的选择性③知觉的整体性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社会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1.他人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2.自我知觉3.人际知觉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记忆的分类:从内容上分: 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在头脑中保持时间长短来分: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记忆)记忆的规律:识记: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识记的规律:1.识记的目的2.对材料的理解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5.主体的情绪状态6.材料位置不同7.对材料的态度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2.遗忘的因数:(a时间因数的制约、b识记材料的重要性、c识记材料的性质、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e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再认或回忆规律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它所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行为以及心理过程。
对于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学心理学必考知识点的大全,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正文:一、认知心理学1.感知与知觉:介绍感知的过程、感知错觉的原因以及知觉的各个阶段。
2.注意与思维:探讨注意力的类型和注意力的分配,以及思维的类型和思维过程。
3.记忆与遗忘:解析记忆的过程、记忆误差和记忆提取等内容。
4.学习与智力:介绍学习的类型、学习的条件和智力的评估方法。
5.语言与沟通:探索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并阐述沟通的要素和技巧。
二、发展心理学1.婴儿期发展:介绍婴儿期的生理、感知和认知发展。
2.儿童期发展:探讨儿童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
3.青少年期发展:解析青少年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发展。
4.成年期发展:介绍成年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5.老年期发展:探究老年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三、人格心理学1.人格理论:解析不同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2.人格评估:介绍不同的人格评估方法,如MMPI和MBTI等。
3.人格与情绪:探讨人格类型与情绪的关系。
4.人格发展:解析人格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5.人格障碍:介绍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
四、社会心理学1.自我概念与自尊:解析自我概念和自尊感的形成和发展。
2.认知失调:探讨认知失调理论和认知失调解决策略。
3.社会认知:介绍社会认知的理论和影响因素。
4.人际关系:解析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研究方法。
5.群体行为:探讨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五、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介绍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2.精神疾病:解析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及其症状。
3.心理治疗: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4.心理健康: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保持方法。
5.心理危机干预:解析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干预方法。
《心理学》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要点第1章心理学及其应用了解:1、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心理学的学派3、心理学的功能理解:1、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心理学的性质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名词:心理学、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访谈法第2章感觉和知觉了解:1、感觉和刺激的关系2、感觉的种类3、知觉现象理解: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2、知觉的心理特征重点名词:感觉、知觉第3章意识与注意了解:1、意识的不同状态理解:1、意识的作用2、注意的特性3、注意的品质4、注意的种类重点名词:意识、无意识、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第4章记忆与学习了解:1、记忆的测量2、记忆系统3、学习的分类理解:1、记忆的基本过程2、记忆的分类3、遗忘4、增进记忆的方法5、学习的含义6、学习策略重点名词:记忆、遗忘、学习第5章思维了解:1、思维的构成2、问题解决的策略3、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4、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理解:1、思维的特征2、思维的过程3、思维的类型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重点名词:思维、创造性思维、决策第6章情绪了解:1、情绪的成分2、情绪的分类理解:1、情绪的特征2、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3、情绪的功能4、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与策略重点名词:情绪、情绪的调节第7章动机与行为了解:1、生理性动机理解:1、动机的功能2、动机的种类3、社会性动机重点名词:动机第8章能力差异了解:1、能力结构2、一般能力、不同能力的发展趋势理解:1、能力的种类2、能力与知识、技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4、影响能力的因素重点名词:能力第9章人格差异了解:1、人格学说理解: 1、人格特性2、人格的构成3、人格成因重点名词:人格、认知风格、气质、性格第10章社会认知了解:1、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理解: 1、自我的结构2、自我完善3、社会态度的形成4、偏见重点名词:自我、社会态度、偏见、归因第11章社会行为了解:1、助人行为发生的原因2、影响服从的因素理解: 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助人行为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3、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4、从众的原因5、从众、依从和服从的区别6、竞争与合作重点名词: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从众、依从、竞争、合作、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第12章心理健康了解: 1、心理健康的标准2、压力与健康3、心理障碍的类型理解: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13章心理咨询与治疗了解:1、心理治疗理解:1、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重点名词:心理治疗第14章毕生发展了解:1、毕生发展观2、毕生社会性发展理解:1、毕生认知、道德发展重点名词:心理发展、社会化、毕生社会性发展第15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了解: 1、学校与生涯辅导理解:1、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2、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3、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方法重点名词:兴趣、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辅导《心理学》试题一、填空题:1、外貌在人际吸引中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漂亮的刻板印象。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人们最熟悉的、时常可感受到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特别关心并不断加以探讨和解释的现象之一。
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一)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是不断变化的、短暂性的心理现象。
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包括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体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体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性格是核心)个体心理以心理过程为基础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他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格式塔心理学4.行为主义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说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发展/实验/生理/社会/比较/变态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医学/工业/军事/司法/运动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性质和意义一、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大一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一心理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感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意志过程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该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的流动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意识,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主张通过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方法来揭示人的潜意识。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成长,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潜能。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精髓版心理学观点心理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能够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色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阻碍需要加以战胜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必定情境惹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加强 :是指驱遣力对拥有必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响后的成效。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响。
气质:表此刻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色。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固的、拥有中情意义的个性心理特色。
学习迁徙: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余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惹起和保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加强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达成某种活动时所一定具备的心理特色,表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伏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记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含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照操作学习原理,加强能够分为四种种类:1.正加强:赐予一种好刺激。
比如公司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颁发奖金。
2.负加强:去掉一个坏刺激。
比如公司不一样意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3.正处罚:施加一个坏刺激。
这是当不合适的行为出现时,赐予处分的一种方法。
4.负处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这类处罚比之正处罚更加常用。
当不合适的行为出现时,不再赐予原有的奖赏。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达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比如,学生不单知道注意听课能够带来理想的成绩,并且还感觉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仔细听课。
(完整版)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现象,其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 C )A.大脑B.心脏C.客观现实D.身体2.有些人具有超人的艺术才能,而有些人在写作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说,这属于人在认识客观对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 A )上的差异。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3.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征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过程?( AB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记忆过程D.意志过程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主体是( C )A.宣传商品的信息B.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广告心理C.消费者D.广告5.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在以下因素中,属于内部因素的有( CD )A.文化的因素B.社会学的因素C.个体认知因素D.人际反映特质6.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在以下因素中,属于外部因素的有(ABD )A.文化的因素B.社会学的因素C.个体认知因素D.经济学的因素7.态度理论的三相心模型指的是态度有三个成分,即( BCD )A.觉察的B.认知的C.情感的D.意向的8.以下哪些理论阐释了广告作用于人的心理历程?( ACD )A.AIDA理论B.ELM模型C.DAGMAR模型D.广告作用的六阶梯说9.“AIDA说”包括以下哪几个因素?( ABDE )A.注意B.欲望C.记忆 D.兴趣E.行动10.互联网络作为广告媒体的优点有( ABCD )A.双向传播B.多功能C.信息量大D.省事、省时和省费用11.随机变量按照其性质不同,可分为(ABCD)。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2.假设在一个调查中,涉及到“消费者的居住地”这一变量,用以区别上海、北京、武汉等不同地区,那么这一变量属于( A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3.假设在一个调查中,涉及到“女性皮鞋的尺码”这一变量,可分为34码、35码……40码,用以区别鞋号的大小,那么“女性皮鞋的尺码”这一变量属于( A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4.“宾馆的档次等级”、“员工的能力等级”等这一类型变量属于( B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5.水会在100度的时候沸腾,在0度以下的时候会结冰,这种现象属于( B )A.不确定性现象B.确定性现象C.随机现象D.个体现象16.构成总体的个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以是事件或活动,因此,有时候个体也被叫做( CD )A.样本B.样本空间C.样本点D.随机事件17.在调查研究中,通常会得到大量观测数据,面对这些数据,以下属于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ACD )A.研究怎样归纳、概括这些数据B.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C.研究这些数据如何反映出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性质D.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来简化数据18.以下各项中,属于推论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B )A.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来简化调查得到的数据B.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C.研究通过哪些具体参数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D.研究怎样归纳、概括调查得到的数据19.对于一组数据来讲,最常用的统计量有两类,其中一类是用来表现数据的集中性质或集中程度的,它们的指标量有( ABD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C.中数D.众数20.对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以下哪些属于差异量数指标?( BCD )A.中数B.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21.小孩的体重随着年龄的长大而不断增加,从相关的三种方式上来评判,“体重”与“年龄”属于(A )A.正相关B.负相关C.部分相关D.零相关22.在歌曲比赛中,“头发的长短”与“歌唱得好听”属于( D )A.正相关B.负相关C.部分相关D.零相关23.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相同点在于( BCD )A.都拟有提纲和题目B.都有一定目的C.都是面对面的谈话D.都需要有访谈策略24.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不同点在于( AC )A.结构式访谈拟有提纲和题目,而无结构式访谈没有提纲和题目B.结构式访谈是有一定目的的,而无结构式访谈没有固定的目的C.结构式访谈是由访谈者询问,受访者回答,而无结构式访谈主要以漫谈方式进行D.结构式访谈不需要有访谈策略,而无结构式访谈需要有好的访谈策略25.结构式访谈的优点在于( AD )A.谈话易控制B.气氛轻松C.受访者处于被动D.简练,省时26.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点在于( BC )A.谈话易控制B.气氛轻松C.受访者易吐出心中实话D.简练,省时27.无结构式访谈的缺点在于( AB )A.费时、费事B.难以量化C.受访者处于被动D.不易深入28.结构式访谈的缺点在于( CD )A.费时、费事B.难以量化C.受访者处于被动D.不易深入29.在问卷调查法中,让回答者在相反的两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答案,赞成划√,不赞成划×,这样的提问方式属于( A )A.封闭式提问方式B.开放式提问方式C.匹配提问方式D.选择式提问方式30.以下哪些提问方式属于封闭式提问方式?( BD )A.自由回答法B.是非题C.造句法D.评定量表31.以下哪些提问方式属于开放式提问方式?( ABC )A.自由回答法B.投射测验法C.造句法D.选择题32.如果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您认为一双中档皮鞋,合适的几个范围是______元到_______元?”这样的提问方法属于( D )A.是非题类提问方法B.评定量表式提问方法C.投射测验法D.造句法33.在以下各项中,属于实验法中的自变量的有( AB )A.广告片B.策划案C.喜爱度D.注意值34.考验广告心理效果的客观指标有( ABCD )A.速示技术B.眼动轨迹描记C.脑电波指标D.双眼竞争技术35.对学生成绩好坏度评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按照心理量表特性的划分,这种排名属于( A )A.顺序量表B.等距量表C.名次量表D.比例量表36.秤和尺子可以度量重量和长度,它们作为度量物理量的尺度,属于( D )A.顺序量表B.等距量表C.名次量表D.比例量表37.心理量表的制作方法有( ABCD )A.等级量表法B.对偶比较法C.多级估量法D.数量估计法38.在以下各项中,属于有意注意的是( ABC )A.从现有信息源中去视听信息B.从很不起眼的刊物中去查找信息C.询问亲朋好友的想法D.被动或无需努力地接受信息39.根据信息加工的动机理论,信息加工的行为倾向行取决于三个因素,它们是( ACD )A.需要B.注意C.期待D.消息的价值40.对于吸烟者,印在香烟包装盒上的禁烟忠告往往被“过滤”掉,而戒烟者却一般容易注意到这一忠告,从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B )在起作用。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心理现象)3.行为4.反射弧5.反馈二、填空1.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同时也考察人的,并且探讨的关系。
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3.心理现象简称,它包括个体心理和两个方面。
心理学将个体心理又分为、和三方面。
4.人的心理过程由认识过程、和构成。
认识过程又包括、、、和等心理现象。
5.人的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与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由、和组成。
6.行为(反应)的三种基本形式有:的反应、运动、活动。
7. 、、构成了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因素,其中对人的行为反应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8.脑是心理的器官,是产生心理的物质基础。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也是人脑的最大结构,是产生心理的最重要器官。
大脑的表层是神经元胞体最集中的地方,称为,它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和传递,以及对进行精细的分析、综合等加工。
9.大脑皮层的表面布满许多深浅不同的沟或裂,主要的沟裂有、中央沟、。
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成、、、等四个叶。
沟裂之间隆起的部分叫回,重要的回有。
10.人的大脑分成左、右两半球,在正常情况下两者是协同活动的,两半球接受的信息会经过交流沟通并作出统一、协调的反应。
11. 是脑或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弧是,它包括、、、和五个部分。
反射的过程包括、、。
其中,心理现象产生于。
12.依照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习得,将反射分为和两种,咳嗽、眨眼、打喷嚏等反射属于。
13.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有两种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
人所特有的信号系统是。
14.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
1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等四项基本原则。
16.心理学研究包括、、三种最基本变量。
1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法、和实验法。
调查法分为与两种;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形式。
《心理学》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含义(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整个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的重量占整个脑重的80%。
大脑表面覆盖着3-4毫米厚的灰质层,叫大脑皮层。
新近关于人脑研究的成果表明,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等等,(二)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最主要的。
可以说,人的一生,从胎儿开始,其生活的经历就已经纳入了社会化过程。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1、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就不会完全像镜子照物那样机械、呆板,必然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和特征,以及个人当前的心理状态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带有个人一定的主体特点。
3、心理的主体性质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
第二节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一、心理学的起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
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二、心理学的理论取向(一)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二)行为主义理论取向(三)认知理论取向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
其特点是:其一,着重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而不是像行为主义那样忽视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其二,把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使用的过程;其三,这种研究具有一系列客观的程序、操作方式和可测指标,而不只是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四)精神分析理论取向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而意识仅仅是人的精神活动断断续续的表层现象,只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很小一部分。
潜意识虽然通常是不可觉知的,但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总之,只有潜意识活动的动机才是解释人的全部心理和行为的真正原因。
(五)人本主义理论取向;(六)现象学理论取向三、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二)解释;(三)预测;(四)控制;(五)提升第二章认知理论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认知过程: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4.元认知: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第二节注意一、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才出现的心理状态。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二、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
例如,学生在上课的45分钟内,使自己的注意保持在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对象上。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四、注意的规律1.无意注意的规律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
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三是刺激的变化。
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的产生。
2.有意注意的规律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二是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
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
个体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
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例如,你在对心理学没有兴趣时,学习心理学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当你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时,心理学的书籍、杂志很容易引起你的注意,你无须付出意志努力就能保持自己的注意,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
二是活动的自动化。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
感觉是可以测量的。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它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二)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1.视觉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个体觉察到的信息的80%来自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2.听觉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其中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为1000~4000赫兹。
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性。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二、感觉现象感觉的后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
(生活中的例子)感觉的适应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
适应既可以提高人的感受性,也可以降低人的感受性。
(生活中的例子)感觉的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生活中的例子)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官的感受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的现象。
(生活中的例子)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结合。
知觉有很多种。
通常,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另外,我们把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称作错觉。
(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
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当一个知觉对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倾向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这个对象,将它归于经验中的某一类事物。
2.知觉的完整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
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四、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
观察的过程以感知为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感知都可称为观察。
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1.依据记忆内容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来分,可以把记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2.依据记忆的目的性分类根据提取记忆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的,可以把记忆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3.根据记忆的方式分类根据个体在记忆过程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把记忆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
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1.感觉记忆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都要保存一个极短的时间。
这就是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大约有0.25—2秒;信息的编码是以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来进行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短时记忆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只短暂地呈现一次(信息呈现的时间一般为1秒),对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存时间约为5秒—2分钟;信息的编码方式以言语的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
组块是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单位,它可以是字母、单词、句子甚至更大的单位。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对经过深入加工的信息的记忆。
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可以是一分钟,也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几年,甚至是终身的。
长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巨大,我们在一生中所学的东西几乎不可能将其填满。
四、记忆规律1.遗忘的进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这是由艾宾浩斯首先发现的,他用遗忘曲线来表示了这种遗忘的进程2.遗忘的机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
3.影响遗忘的因素首先,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遗忘。
其次,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记忆材料长度越大,就越容易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