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管理层面对我们的德育实行审视,仔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较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德育工作仍存有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家庭思想的束缚

我校地处农村,家长祖辈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念成书,以后能跳出农村,脱离农田活,所在学校就是好学校,所在班级就是好班级,所教教师就是好教师。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同志也存有片面的理解,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文化课教好,提升升学率,就能够上下都有个交待,就算完成了本职工作.甚至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别的方面能够不强求,偏心祖护他们,正好迎合了家长的这种思想.

2.学校德育没能充分落到实处

德育既然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就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永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的工作。德育是首位,就应该在学校设计、管理和各项工作中首先考虑,需要全盘安排,应在学校特有的大文化中营造德育,既有主渠道,又有多学科渗透、环境培育和人文示范。在此观点和引领下全力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不能只片面考虑教学中心就置德育于一边,公开课、示范课才想起渗透,日常课堂教学时这根弦就松了。

3.德育方式方法和深度还不到位

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表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学校德育的共性是说教式太重,学生亲自实践太少,单靠三月来了学雷锋,四月来了祭烈士,纪念节日走马灯,庆祝节日搞活动,每天早上系红领巾,周一早上升国旗,看几场主旋律电影,加之空洞的课堂说教,这不是德育的全部,学生根本没有从内心深处受到振动,更不要说震憾,仅仅流于形式。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德育教育呢?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学校要沟通家长的思想理解,协调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家庭是孩子最早社会化的机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达成共识,这是学校展开德育工作的根本需要。提升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大军,是我们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学习目的必须明确,思想教育必须跟上,在德育工作中家长必须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统一理解,互相配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和协调,这是学校顺利展开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形势对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基本素质如何,既体现我国社会文明水准,又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长远的影响。所以增强小学德育工作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而且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

首先是校长.小学校长在学校行政中处于中心地位,这个职责要求校长理应成为学校领导班子中团结合作,治校育人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坚持德育放在首位,采取切实措施,校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针对问题.

其次是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所以要求班主任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而且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身为教育者应从方方面面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如有的同学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师让我们学雷锋,学赖宁做有益的事.而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就不学,用假药、假货坑人、害人,有的人见死不救,一切向钱看,老师通过班会讨论引导,同学们理解到这是一些人的极端利己主义在害国害民也害己,他们终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要唾弃这种丑恶现象,更不能去效仿,现在法制教育大力普及,法制观点深入人心,社会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

再次,各科的任课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修养.根据各科的不同特点,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调动一切积极手段,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比如上语文科有些课文可实行革命传统教育,以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解放军的基本观点渗透在教学内容中.数学课、自然课、体育课也应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列举大量的数据,激发学生报国热情,用中华健儿为国争光,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与社会相结合,营造德育良好氛围。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德育需要一种很好的教育氛围和很好的载体,而校园文化就是这样一个载体,一种氛围。要进一步规范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持续充实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增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参与率,给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宽松的校园文化空间,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此外还能够聘请校外辅导员.从村里请优秀老干部老党员,荣转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学生实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真实生动的素材,朴实淳厚的乡土语言,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探受孩子们的欢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校的基础。所以,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总来说之,增强小学德育工作有多种途径,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以及全社会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配合,学生通过学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逐步领悟,体验和感受到各种教育工作的教育内涵,自觉地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