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899.00 KB
- 文档页数:5
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实施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作出评价,并探讨这一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的特点1. 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第一线诊疗的医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初步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科医生的诊疗下,糖尿病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初步治疗和处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得健康管理的指导。
2. 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中,专科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的评估和跟踪,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3. 社区医疗团队在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中,社区医疗团队的协作和配合至关重要。
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各类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医疗团队,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效果评价1. 治疗效果通过对实施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和调查,发现在这一模式下,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提高。
相比较传统的医疗管理模式,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更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安全。
2. 心理健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实施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专业的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患者排解心理上的困扰,增强自我调节与心理抗压的能力,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3. 生活质量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医疗团队的协同工作下,患者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关爱和照顾,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压力,使患者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健康。
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久坐的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对此种模式进行效果评价。
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是指由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管理社区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在此模式下,全科医生负责日常的门诊管理和基本的病情监测,而专科医生则负责对病情的深入诊断和治疗。
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利用全科医生在社区内的广泛分布,辅助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首先要评价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就需要考虑到它对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
事实上,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者的治疗效果上有着显著的改善。
在这种模式下,全科医生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而专科医生则可以对病情进行更为深入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还体现在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在过去,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专科医院进行管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专科医院的医疗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而通过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有效减轻专科医院的压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种模式也可以减少患者就诊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效率。
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还表现在预防并发症上。
2型糖尿病是一种容易并发其他疾病的慢性疾病,预防并发症是管理2型糖尿病的关键。
通过全科-专科联合模式管理,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对患者进行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社区护理干预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长期治疗和管理难题,探讨了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及具体措施,例如专业指导、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
文章还对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阐述了其在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后总结了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强调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效果评价、干预措施、影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结论、建议、应用效果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流行。
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给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负担。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定期就诊,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传统治疗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对糖尿病的防控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2.评估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控制、血糖管理等方面的影响;3.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作用;4.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为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评估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控制疾病进展提供依据。
中医体质辨识及适宜保健技术在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运用及干预效果评价目的:评价中医体质辨识及适宜保健技术在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公明、合水口、上村、下村等社区约500例常住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再选取与上述四个社区规模、人口结构、经济基础等具有可比性的光明新区玉律、红星、塘尾、田寮社区管理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管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基础上的中医综合健康管理,能显著控制血糖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中医体质辨识;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是糖尿病大国,在糖尿病患者口绝对数上一直以来均为全球之冠,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被认为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后又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疾病。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临床经验[1-2]。
项目前期进行了小样本数据研究,将中医体质辨识引入2型糖尿病管理中,验证了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进行中医干预防治糖尿病的效果[3]。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样本量,观察中医体质辨识及适宜保健技术在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终末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5年9月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公明、合水口、上村、下村等社区约500例常住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再选取与上述四个社区规模、人口结构、经济基础等具有可比性的光明新区玉律、红星、塘尾、田寮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名作为对照组。
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服务效果评价蔡洁【摘要】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社区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6个月和1年后行为改变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基础护理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3±1.5)、(98.2±1.1)、(97.3±0.7)、(99.4±0.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1.3)、(86.7±1.2)、(90.5±0.5)、(90.3±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和1年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遵医嘱用药、血糖自我监控、规律运动、饮食控制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社区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也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23【总页数】3页(P140-142)【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效果评价【作者】蔡洁【作者单位】518100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正文语种】中文2型糖尿病属于较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生命[1]。
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 还需要给予较为合理、全面的护理干预, 改善患者预后[2]。
本次研究对2型糖尿病采取社区护理服务, 在社区卫生中心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 通过医护团队护理、自我管理以及同伴支持等模式,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管理,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得以确诊, 且无认知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史。
·慢病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强化干预效果评价温会堂,白薇,徐晓云,李艳玲,聂鹏涛,张燕萍,王勇,陈京玉,陈凯,温海松,王冬,汪鹏,张冬勇,田娟,宋飞,万钢,袁申元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2.10.027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1035)作者单位:100016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会堂,白薇,徐晓云,李艳玲,聂鹏涛,张燕萍,王勇,陈京玉,陈凯,温海松,王冬,汪鹏,张冬勇,田娟,宋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万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袁申元)通讯作者:白薇,100016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E -mail :cysqdongfeng@【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强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效果。
方法遵循患者自愿参加的意愿,2008年抽取到本社区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强化管理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
强化管理治疗组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定期复查及生活方式等强化干预方法,一般治疗组为合理药物治疗及一般性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干预。
定期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指数(BMI )、血压、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
结果(1)强化管理治疗组3年后空腹血糖值平均为(6.76ʃ1.49)mmol /L ,低于一般治疗组的(8.65ʃ2.21)mmol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bA 1c 值平均为(6.62ʃ0.87)%,低于一般治疗组的(7.41ʃ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强化管理治疗组为68.2%(58/85),高于一般治疗组的26.4%(2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餐后2h 血糖控制良好率强化管理治疗组为88.2%(75/85),高于一般治疗组的70.1%(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bA 1c 控制良好率强化管理治疗组为77.7%(66/85),高于一般治疗组的47.1%(4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社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及效果评价作者:李翠莲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完善的规范管理计划,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力争辖区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
方法聘请专业检验人员对辖区3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糖尿病普查,将普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以往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规范管理实施前后,入选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情况。
结果 68例患者在接受规范管理1年后,治疗情况较规范管理前有明显的改善,各观察指标也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规范管理是提高糖尿病检出率、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疗情况的有效措施。
通过规范化管理制度,患者能较准确的掌握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有助于患者调整其不良习惯,增强治疗信心。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效果评价糖尿病(DM)是伴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以及生活方式转变而逐渐增多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因其常导致神经、眼、肾脏、心血管等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且病情不易控制,加之其治疗期长,临床还存在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社区中心针对糖尿病患者这一治疗现状,积极地采取了相应措施,对患者实施规范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68例患者均经两次检查且符合下述诊断标准而确诊为糖尿病:有多尿、烦渴多饮、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FPG)超过7.0mmol/L,或者餐后2h血糖测定超过11.1mmol/L。
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42-78岁,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排除1型糖尿病,同时排除具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1.2 规范管理方法1.2.1 筛查聘请专业人员,对我中心辖区3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餐前餐后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等指标的测定。
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效果的观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占据了绝大多数。
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一直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目前,糖尿病的管理以及预防重点逐渐从单纯的医疗干预转向了家庭和社区层面的自我管理。
本文旨在观察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效果的影响。
一、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概述自我管理是指病人根据自身疾病的特点和生活方式,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监测血糖等方式,来维持自身疾病的稳定。
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是针对糖尿病患者在社区进行的一系列自我管理指导和辅导活动,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某社区的5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25人,参加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对照组25人,不参加任何自我管理活动。
研究期为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血糖控制水平、饮食和运动习惯、生活质量等。
三、结果分析经过6个月的观察,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血糖水平为7.2mmol/L,对照组为8.5mmol/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习惯方面也有较大改善,较之对照组更加合理和规律。
而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加平稳,社交和工作状态也有所改善。
四、讨论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习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建议在社区开展更多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通过开展血糖监测、饮食指导、运动训练等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不断完善和拓展自我管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社区机构和医护人员参与共同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升,推动糖尿病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
方法采用该中心2014年1—12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患者采取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两年后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并发症
2型糖尿病是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有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 240万,其患病率高达9.7%[1]。
社区门诊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用药指导、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患者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2014年1—12月通过社区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的比较,对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中心就诊的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58~82岁,平均(73.6±5.7)岁;病程6~17年,平均(9.4±3.2)年。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该社区居民;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无冠心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牙周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非2型糖尿病者;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无法沟通、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定期
随访等工作[3]。
实验组患者采取强化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运动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填写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法、疾病原因、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并发症、自我管理、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等表格。
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每月举办1次健康讲座,讲解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指导、运动、饮食、并发症的预防、心理干预等。
每月1次进行定期随访,准确记录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的血糖情况;记录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间;使用药物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记录饮食及运动情况。
记录患者检查的血脂、肝功、肾功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1.5 疗效评价
对所有患者进行两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根据糖尿病知识问卷(DKT)和自我管理评定量表(美国密西根糖尿病研究和培训中心制定)进行评估,主要包括[4]:糖尿病知识掌握和对疾病的态度;自我管理行为,认识和坚持3个方面,共包括11个因子,采用5分制的方法评估,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的自评、饮食依从性、对疾病的态度、自我管理依从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方面评分越高说明管理水平越高;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病情控制、运动锻炼问题方面分数越高说明管理水平越低。
经计算后患者的Cronbach,sα在0.60~0.95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和同证效度[5]。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指标情况比较
管理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管理前各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实验组患者在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能力、病情控制、运动锻炼、糖尿病知识和对疾病的态度及重要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相关糖尿病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该研究中,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可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其中实验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管理干预前自我管理评估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经过两年强化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者有4例,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9例,发生率为22.5%,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011年我国已成为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患者在医院确诊后常选择在家服药治疗,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患者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改善等管理的重要场所。
不同地区、不同社区对患者的管理方法和方案不尽相同,对疾病的控制结果也不同。
良好的管理模式可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节约医疗资源和减少医疗费用。
综上,帮助患者制定计划和目标,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方式改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且成本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防控形势严峻,期待高科技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为糖尿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朝钊,施榕.上海市16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8):956-959.
[2] 钟玉薇,萧劲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和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32-34.
[3] 李丽,王鹏华.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10):2051-2053.
[4] 陈晓芸,林兵,沈玉根,等.”网络服务”在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158-160.
[5] 陆璐,王烈,王爽,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8,24(12):1215-1216.
[6] 朱月霞,张建丰,朱义雯,等.精细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5,14(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