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1.审美形态的生成性

首先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其次是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就历时态而言,人类许多审美形态就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才出现的。如丑和荒诞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审美形态的。就共时态而言,在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要成为其他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审美形态,就必须有个历史的顺应和同化过程。

2.美学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意象的物态化

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矛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非物质实存。

4.意象

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5.艺术的审美功能

是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和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6.无我之镜

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7.审美距离

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8.集体无意识说

(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9娱乐说

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艺术家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人产生快乐,都有娱人的特性和功能。10.意象世界层

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物质实在层和形式符号层基础之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属于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11.审美意识

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初级审美意识最典型地

体现在原始初民的生存活动中,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更具普遍性和更广泛的涵盖面。

12.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不是自然界进化而成的物质实体,也不是主体心灵自身的幻影,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它不是认识论层面上的主客观统一,而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即在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它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它是人们通过自身锻炼修养、提高觉解水平而不断生成的。

13.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14.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作为对人类审美实践活动中的审美经验的逻辑总结,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形成的。

15.悲剧性

(1)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16.戏剧性

(1)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17.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18.艺术敏感

答: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19.艺术鉴赏中的“品”

“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20.经验

经验一词是欧洲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常用术语,它与纯粹思想的东西或根据权威或传统被接受的东西相对,指的是我们通过感官所知觉到的东西,包括从外部源泉或内部反省而来的东西。

21.感性直观性

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而不是通过抽象思维,直接而非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以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一种感性直观的联系。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和获得的审美经验因而也具有感性直观性。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一、名词解释 1、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它以丰富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和集中体现审美活动的最典型和最高级的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美学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总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型生存”又可以称之为人的“非理想性的人生实践”。它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人生实践。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生存”,也可以称之为“理想性的人生实践”。它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又叫主客关系。就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它物为客体,主体凭借着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异化生存方式: 7、功利性: 8、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9、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被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注意、关照、欣赏的客观实体为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 10、审美关系: 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在这里,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

《设计美学》课程试题纲要

《设计美学》课程试题纲要 一、名词解释 1、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P12 2、结构: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成为结构。 P14 3、结构的层次性:是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P15 4、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的结构要使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合。 P15 5、结构的稳定性:是指无论处于静态或者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互相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状态。 P15 6、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P17 7、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P18 8、知觉:是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P18 9、良好图形:是指它的构成成分可以沿着已经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或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紧密而完整的图形以及形成在一个共同方向上的运动. P25 10、同形论: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欧诺个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 P26 11、技巧:动作娴熟,全然合于韵律和节奏。 P35 12、产品技术:是指产品以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技术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 P38 13、生产技术:是指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 P39 14、完形质:由只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P46 15、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P39 16、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P39 17、意境:由产品实体俞孔坚、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P43 18、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P47 19、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应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P47 20、价值:是事物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P66 21、审美态度:是审美需要引发的,从而使人沉浸在一种物我交融、浮想联翩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5、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026) 主编:罗礼平、潘日明 编写:郑颖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2月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026) 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 考核要点 (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 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 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3.功能转化原理 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 1.文化的形态构成 2.设计文化的构成 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 1.形式美 2.技术美 3.功能美 4.艺术美 5.生态美 (五)符号表现论 1.符号与传播 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

1.风格范畴的内涵 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4.装饰的审美趋向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能够更加明确其命题范围,从而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设计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内容广泛的科目,在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考核要点分成若干部分规定应考者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应考者应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二)关于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设计美学》,徐恒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无论是应考者还是社会集中辅导,应以本大纲对知识点与考核要点做出的规定为纲,认真专研制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把握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和文化整合论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美学理论基础,以及学生的理论思辨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意识。孤立地识记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是无助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的。应考者应能把各章节内容融会贯通,领会这一门课程的基本精神和整体脉络,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知识点。

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原型理论 2艺术美 3审美(美学) 4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 6美学学科 7美学关系(审美关系)8美 9美感 10审美形态 11审美需要 12审美理想 13审美趣味 14审美活动无功利 15自律性 16审美体验 17游戏说 18审美意识 19艺术传达 22崇高 21优美 20审美活动(形态)的二重性 21优美 22崇高 23《论崇高》 24利奥塔德 25悲剧26《悲剧的诞生》 27罪孽说 28焦虑说 29喜剧 30丑 31荒诞 32“狂欢化” 33人本主义美学 34审美经验 35本质直观 36超验世界 37感知 38想象 39接近联想 40类似联想 41对比联想 42再造性想象 43创造性想象 44审美态度 45审美距离 46游戏说 47集体无意识说 48模仿说 49表现说 50有意味的形式说 51符号说 52艺术品 53载道说(或教化说)54娱乐说

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 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 57意象 58仿象 59兴象 60喻象 61抽象 62意境 63有我之境 64无我之境 65艺术的审美功能 66艺术的认识作用 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 68灵感 69美育 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 71《美育书简》 72审美教育 73柏拉图的美育观 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 75席勒的美育观 76马克思的美育观 77化育 78怡情养性79化性起伪 80完美的人 81审美的人 82消融查滓 83”观“ 84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85西方接受美学认为86艺术敏感 87艺术想象力 88形式符号性 89开放性 90他律性 91意象的物态化 92意象世界层 93悲剧性 94.反思判断力 95先验想象力 96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同化--调节律)97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 98人本主义美学 99焦虑说 100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 101利奥塔德 10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103审美的感官直观性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形态构成论 一、名词解释 1、形态 P12 ?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2、结构 P14 ?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3、结构的层次性 P15 ?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P15 4、结构的有序性 P15 ?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p15 5、结构的稳定性 P15 ?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p15 6、产品的功能 P17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 7、感觉 P18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8、知觉 P18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良好图形 P25 ?所谓良好的图形,是指它的构成成分可以沿着已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 10、同形论 P26 ?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 ?知觉经验的形式与刺激经验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对应。 11、技巧 P35 ?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 12、产品技术 P38 ?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上 13、生产技术 P39 ?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

设计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错觉:错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错觉的外延非常大,它既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颜色错觉等视错觉,也包括空间定位错觉、轻重错觉等其他感觉到错觉和各感觉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错觉,还有一定主、客观条件下思维推理错误所引起的错觉。后者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艺术心理学家将图画再现整个看成是错觉现象。现代设计中加以利用的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距离感和心理空间,其实也都是错觉现象。 CI设计:指企业形象设计或者说企业识别设计,是一种促进企业树立鲜明市场形象和社会形象的系统化视觉识别造型设计及其有关运作。它常用象征方式进行形、色结合的设计,以企业主体标志、标准色彩、制服、有统一性的产品造型及商标、广告、厂房设备色彩标志等共同构成识别系统。自觉的CI设计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最早的努力甚至可以追溯到德国新艺术运动(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彼得·贝伦斯。 设计的结合性:设计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要依赖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经过蕴含着传统的文化中介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的交换:一方面,设计活动必须从生态环境中获取自己活动所需要的原料、人力、物资、信息等;另一方面,设计活动将从生态环境获得一切通过创意指导下进一步影响设计。设计的结合性除了考虑环境的要求外,还包含以下的内容:尊重文化特点,符合文化精神,进入传统的发展脉络。因此,设计才可能促进围绕它的生态环境发生有益的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理想的和谐的“人-人造物-环境”系统。这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第四度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视点和空间感受在发生变化。观看角度的这种在时间上延续的移位就给传统的三度空间增添了新的一度空间。就这样,时间就被命名为“第四度空间”。其实“第四度空间”无非是指空间感的时间规定性。 单纯一律:这种排斥或忽略差异和对立因素的形式上量的一致关系,包括色彩、线条、形状、形体的一致的扩展和一致的重复。可以说简单重复的齐一其实就是最简单的节奏形式。我们可以把诸如二方连续的裙边图案、四方连续的窗帘图案和单元相同的一串项链之类的形式归到整齐一律中。 均衡:所谓“均衡”或称“平衡”,是指视觉中心两侧不同形式视觉因素的大体等量关系,就是两侧色块、形状或造型在视觉判断上分量或体量的相当相应。均衡是任何观察对象中都存在的特性,即使在最简单的构图中,强调均衡中心也是十分重要的。均衡的形式给人沉稳又不失灵活的感受,或者说让人感受到灵活中平稳的秩序。在现代设计中各种各样的均衡形式触目皆是。例如:荷兰风格派成员对于均衡的秩序美情有独钟。 现代设计的经济原则:所谓经济原则就是现代设计师要考虑经济核算问题,考虑原材料费用、生产成本、产品价格、运输、贮藏、展示、推销等费用的便宜合理,在一般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适用、优质、美观的设计。 精神人体工程学:也叫“功能人体工程学”,特别关注使用者或受众的从感觉、知觉到想象、思维、智能、创造力等主观因素。 信道:或者叫传输信道,对现代设计来说,它指的是设计产品及其展示本身的视觉造型、图像、色彩、照明和音响等。 艾宾豪斯错觉:同样大小两个圆形,分别位于六个彼此等大的小圆和大圆围成的一圈中心,一圈小圆中的那个圆形看上去较大。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一是提倡所谓“后机械设计方法”,这是相对于随工业时代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方法而言的,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密切相联系;二是将设计的终极目标定在效果或环境上,而不是定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 设计风格:作为设计师创造的独特标志的设计风格,就是指反复、充分地体现在设计产品或设计作品中的设计师的人格个性,从设计产品或设计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整体中显示出

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D )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C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C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A )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C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D )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A )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10.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C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B )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C )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B )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D )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玆博里 D.狄尔泰 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D )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B )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A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D )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 )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差异性

艺术设计与美学重点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详细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毕加索——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M.金兹堡——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 艾尔?利兹斯基——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审美趣味:①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什么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②能力或 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③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艺术品的他律性:①艺术品的中介功能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②艺术品的基本特 质决定于创作主体,也受制于接受主体。 3.仿象:①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向。②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 甚至非常逼真。 4.趣味教育:①梁启超的美育观②不同于强制教育,以趣味为目的③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 和独立价值。 5.审美直观:①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其特点是不经过概念和推理就直接把握 到对象的审美特征:②审美直观包括两种形式: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主体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则是指主体通过直觉直接把握到对象的本质特征。 6.审美理想:①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②他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 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作出来的③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7.崇高:①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②给人以 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鼓励③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8.美育代宗教说:①蔡元培提出②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③美育是进步的,而宗 教是保守的④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9.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 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0.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展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 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11.审美理解: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的理解活动。他始终保持对象 的感性形象,将感性形象与主体头脑中的审美想想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断的过程。审美理解还具有多义性特点。 12.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 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13.人文学科:是指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 一个科学门类。 14.优美:优美是指审美对象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给人以清新,秀丽,柔 媚,娇小,纤巧,精致,幽静,淡雅,轻盈等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 15.自我调节:指人或自我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校正与目标间 的偏差,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6.艺术创造力:指艺术家通过艺术想象力把艺术感触丰富,充实起来,用恰当的形式符号 表现在物体上,使艺术品得以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想象力在生产意向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17.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实施中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 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他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设计美学试卷(A)

设计美学试卷(A) 学校____班级____姓名____分数____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阅卷人____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4) ①毕达哥拉斯②苏格拉底③柏拉图④鲍姆嘉通 2、青铜器的美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美?(3) ①原始的美②铜的材质美③狞厉的美④粗犷的美 3、设计艺术的首要功能是(3) ①认识功能②道德功能③审美功能④娱乐功能 4、技术美的核心是(2) ①形式美②功能美③色彩美④线条美 5、工业设计与其它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工业设计在创造上需要一定的技术②工业设计是一种人工制品③工业设计是意象思维的结晶④工业设计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 6、设计活动产生于(4) ①模仿②巫术③游戏④实践 7、在西方美学史上,主为“数或数量的关系是万物的本源”的美学家是() ①柏拉图②康德③毕达哥拉斯④黑格尔 8、西方美学从古典形式向现代设计形态转变的时间是()

①18世纪末期②19世纪中期③20世纪初期④20世纪中期 9、设计美学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 ①社会中的审美对象②自然中的审美对象③产品中的审美对象④人生中的审美对象 10、“人是世界的美”这一命题内涵是(2) ①人为美而存在②有了人,世界才有美③有了世界,才有人的美④人是世界中最美的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设计的本质是(1、 2、 3、4) ①设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②设计是人类创造的③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创造④设计是将理念变为现实的物化过程⑤设计是现代艺术 2、工业美的结构要素是(1、2、 3、4) ①功能的结构②材料的结构③机体的结构④形式的结构 3、设计美的本质特征是(1、2、3、 4、5) ①功能性特征②社会性特征③形象性特征④历史性特征⑤交易性特征 4、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有(1、2、4、5) ①材料美②结构美③色彩美④形式美⑤功能美 5、产品结构的特征有(1、2、3、5) ①层次性②有序性③艺术性④抽象性⑤稳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亦可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艺术构思: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7、灵感: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其特点是不期而至的突发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灵敏的亢奋状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既依赖于艺术家平时的丰富生活积累,又依赖于艺术家对他所创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8、艺术传达:是文艺创作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制造出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9、典型化: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典型。艺术典型的创造过程就是典型化。它是一切艺术门类创造艺术美的共同规律。其中,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则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 10、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形象出发想象、联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审美境界。 11、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对艺术知识的积累,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本领所达到的程度。 12、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其内容包括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合乎自我完善等方面。 13、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赋予“异化”以新的含义,把它同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区别开来。人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把属人的本质体现在对象中,这就是主体的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到了私有制社会,劳动生产的结果为剥削阶级所获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剥削阶级掠夺的东西也就越多,力量越是强大。于是劳动产品对于劳动者来说,成了异己的、统治自己的、压迫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及答案(20200318102906)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 分钟共100 分 一、选择(28 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 设计文化学 b) 人机工程学 c) 设计美学 d) 设计史学 2.( )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 波谱运动 b) 新艺术运动 c) 绿色设计运动 d) 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 ,semiology) 或语义学(s 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符号) 。” a) 毕加索 b) 贡布里希 c) 索特萨斯 d) 莫里斯 4.( ) 理论自60 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 解构主义 b) 抽象主义 c) 立体主义 d) 符号学 5.( )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 格罗佩斯 b) 贡布里希 c) 米斯 d) 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的研究对象。 a) 艺术设计 b) 设计方法 c) 设计批评 d) 设计史 7.设计disegno 概念产生于( ) 文艺复兴时期。 a) 中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 借用 b) 理论 c) 社会性 d) 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 经济=设计力”。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 文化性 b) 社会性 c) 国家性 d) 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 b) 庙低沟彩陶 c) 马家窑彩陶 d) 半山彩陶 12. 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 a) 《考工记》 b) 《园治》 c) 《天工开物》 d) 《营造法式》 13.1851 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14.1919 年,( )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 彼特贝伦斯 b) 罗维 c) 格罗佩斯 d) 赫尔佐格?德梅隆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和理论。它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在美学史上,对美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有分歧意见。表现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现状方面,形成了四种观点:一是认为以美为研究对象。二是认为以艺术为研究对象。三是认为以审美经验和人的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四是认为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我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性生存,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有限的、片面的人的生存方式。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的生存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自由的诗意的生存的生存状态。 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就是指人的生存实践使现实的人陷入一种“思”的生存状态之中,从而导致生存实践缺少诗意,陷入局限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6、异化生存方式:异化生存方式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对象的双向关系变成了为自己的对象所支配的单向关系,对象成为与他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他灌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人的生存陷入到完全囿于一种“尺度”的生存、一种非人性的物的生存。处在异化生存方式中的人,他的生命的表现成为他的生命的丧失。 7、功利性:功利性在美学中表征的是,人“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在这种存在中,对象世界仅仅具有现实的有限的意义。囿于功利态度的制约,主体把对世界的有限把握当作完整的生存的把握,由此则遮盖了存在意义。功利性的主体生存,意味着主体的局限性生存或非理想性生存,它不能形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8、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是指在当下形成的对特定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产生美感的人。 9、审美对象:所谓审美对象是指在当下形成的为特定审美主体所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的具体可感的自然、艺术社会等多种多样的对象。 10、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具有感性特征、摆脱限制,进而实现主体整体、自由地与客体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特殊关系。11、审美惊异:所谓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经验的特殊心境。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由于发生直接碰撞与神会,而被激活的一种主体强烈的审美注意和兴趣。 12、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3、审美澄明:在审美活动中,由于主体“以开放的行为”或者说以完整的自我,自由地与世界相“遭遇”,因而就使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导致主体进入光亮无蔽的境界状态。美学中就把这种人生境界状态称之为审美澄明。 14、审美形态:所谓审美形态,是指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生存意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设计美学复习题[1]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在现代科技革命开始时,被同时代的人赞誉为“自然大臣”的人是(P2) A培根B牛顿C伽利略D笛卡尔 2、包豪斯的三任校长除了格鲁皮乌斯、迈伊还有(P45) A密斯B托夫勒C柯布西耶D贝伦斯 3、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的作者是(P16) A鲍姆伽通B黑格尔C鲍列夫D康德 4、功能主义“形式服从功能”宣言的提出者是(P31) A密斯B沙利文C格罗皮乌斯D贝伦斯 5、著名先锋设计组织“孟菲斯”诞生在(P81)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美国 6、印象主义的经典之作《阿尔让特依大桥》的作者是(P7) A毕加索B塞尚C莫奈D修拉 7、荷兰风格派的核心人物是(P28) A康定斯基B金兹堡C莫里斯D蒙德里安 8、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被称为“水晶宫”的建筑是在(P21) 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 9、20世纪60年代最具有时代特征的风格是(P75) A现代主义风格B波普风格C历史主义风格D绿色风格

10、191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是(P100) A浙江美术学校B北京美术学校C上海美术学校D天津美术学校11、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是(P28) A里特维德B韦尔斯C蒙德里安D康定斯基 12、被世界公认的杰出的美国解构主义大师是(P94) A盖里B密斯C贝聿铭D文丘里 13、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最早诞生在(P75)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14、20世纪8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后现代激进设计组织“孟菲斯”的灵魂人物是(P80) A索托萨斯B科拉尼C琼斯D沃霍尔 15、青蛙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是(P168) A汉密尔顿B艾斯林格C洛维D沃霍尔 16、著有《威尼斯之石》、《现代画家》和《建筑的七盏明灯》的作者是(P24) A莫里斯B拉斯金C琼斯D韦伯 17、中山陵的设计者是(P105) A吕彦直B贝聿铭C梁思成D杨廷宝 18、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P89) A安全需求B审美需求C求知需求D自我实现需求 19、我国近代男装“中山装”的设计者是(P102)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2——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2——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2——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2——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7——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7——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7——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16——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 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 “七人集团”35——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性建筑” 吉奥·庞蒂36、56——30年代意大利最富才华的设计师、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