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
- 格式:pptx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51
粉墙面积计算公式
摘要:
一、粉墙面积计算公式简介
1.公式定义
2.公式推导
二、粉墙面积计算公式应用
1.计算实例
2.注意事项
三、总结
正文:
粉墙面积计算公式是建筑行业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主要用于估算粉刷墙体的面积,以便为施工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粉墙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粉墙面积计算公式简介
粉墙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粉墙面积= (墙体长× 墙体高- 门窗洞口面积) × 2 + 阳台、飘窗等附属设施面积
1.公式定义
粉墙面积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墙体长、墙体高、门窗洞口面积、阳台、飘窗等附属设施面积。
墙体长和高是基本参数,门窗洞口面积需要减去,阳台、飘窗等附属设施面积需要加上。
2.公式推导
粉墙面积计算公式是基于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推导出来的。
首先,需要测量墙体的长和高,然后减去门窗洞口的面积,最后加上阳台、飘窗等附属设施的面积,从而得到粉墙的总面积。
二、粉墙面积计算公式应用
1.计算实例
假设一个房间的墙体长为10 米,墙体高为3 米,门窗洞口面积为2 平方米,阳台面积为1 平方米。
根据粉墙面积计算公式,可得:
粉墙面积= (10 × 3 - 2) × 2 + 1 = 58 平方米
2.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测量数据要准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 对于特殊的墙体形状,可以采用近似计算方法,以简化计算过程。
三、总结
粉墙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一、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按建筑物外墙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计算,2.2m及以上计算全面积,2.2m以下计算1/2面积。
S=(3.6*3+0.12*2)*(4.2+0.12*2)*5=49.02m2 (5层)二、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规则: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2.2m为界。
2、内设局部楼层例题S=(18+6+0.24)*(15+0.24)+(6+0.24)*(15+0.24)3、例3S=(48+4+2=0.24)*(6+12+0.24)+(3*4+0.24)*(6+0.24)*2 三、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按外墙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结构净高在1.2m以下的不计,在1.2及以上至2.1的计一半面积,在2.1及以上计全面积。
边跨:S=(12+0.35)*(60+0.175*2)*2中跨:S=18*(60+0.175*2)2、坡屋顶实例2,此宿舍为六层,除通道相当于二层高度外,其他按多层建筑的建筑面积算S=(68.8+0.24)*(12+0.24)*6-(4-0.24)*(12+0.24)四、场馆看台下的建筑空间:①结构净高在1.2m以下的不计,在1.2及以上至2.1的计一半面积,在2.1及以上计全面积。
②室内单独设置的悬挑看台,按其结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计算③有顶盖无围护设施的看台,按顶盖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五、地下室、半地下室的的计算规则:按其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结构层高在2.2m以下计一半面积,2.2m及以上计全面积2、例题2S=10.6*14+(1.9*5.6)六、出入口外墙外侧有顶盖的坡道部位规则:按其外墙外围水平面积的1/2计七、建筑物的架空层及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规则:按其结构顶板水平投影面积计算,2.2m为界S=(18+0.4)*(8+0.4)八、建筑物间的架空走廊规则:有顶盖有围护计全面积,有围护设施的按其结构底板计算一半面积1、有顶盖有围护S=5*2.72、有围护设施无顶盖九、有围护设施的室外走廊(挑廊)计算规则:①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②有围护结构或(柱)的檐廊,按结构或(柱)外围水平面积的1/2计算十、门斗规则:按外墙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2.2m为界S=2.5*3十一、门廊规则:①按底板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②有柱雨篷,按雨篷结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③无柱雨篷:雨篷的结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宽在2.1m及以上的按雨篷结构板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十二、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按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2.2m为界S=长方形面积-左上角三角形面积-右下角三角形面积=【(2+3)*(3+4)-2*3/2-(2+3-2.6)*(3+4-2)/2】十二、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规则:结构层高在2.2m及以上算全面积,2.2m以下计一半面积十三、附属在建筑物外墙的落地橱窗规则:按外墙外围结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2.2m为界。
建筑面积及计容面积计算核定原则及实例分析建筑面积及计容面积是建筑行业非常关注的两个指标,对于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面积及计容面积的定义、计算核定原则和实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筑面积和计容面积的含义。
建筑面积通常指的是建筑物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包括外墙的外延线以及附属设施等。
它是评估建筑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计容面积则是指建筑物各个功能区域的总建筑面积之和。
它是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功能和使用要求,结合规划法规进行计算核定的一个指标。
计容面积通常用于控制建筑物的容积率以及相关的建筑限高、限高度差等要求。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筑面积及计容面积的计算核定原则。
一般来说,建筑面积的计算主要依据建筑物外墙的外延线,即建筑物的净平面面积。
计算建筑面积的时候需要注意减除不计算的部分,比如开间、阳台、檐口等。
而计容面积的计算要根据功能区域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核定,常见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公共设施等。
计容面积的计算一般考虑了使用率、容积率、净高等因素,需要遵守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
最后,我们来进行一些实例分析。
比如一个住宅楼的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规定,计容面积可以分为住宅面积、公共设施面积和商业面积等。
假设住宅面积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为4000平方米,公共设施面积为500平方米,商业面积为500平方米。
那么根据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该住宅楼的计容面积为5000平方米。
又比如一个办公楼的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根据规划要求,该办公楼的计容面积可以分为办公面积、商业面积和公共设施面积等。
假设办公面积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为8000平方米,商业面积为1000平方米,公共设施面积为1000平方米。
那么根据规划要求,该办公楼的计容面积为10000平方米。
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筑面积及计容面积的计算核定是建筑行业必须遵守的一个规范。
统筹法三线一面1. 外墙外皮线L外:2. 外墙中心线L中:3.内墙净长线L内:4.建筑面积S面:墙体积:L中*0.24*3(高度)地面积:S面- L内*0.24踢脚线:L内内墙粉刷:L内*(3-0.1)天棚粉刷:S面- L内*0.24建筑物又是一个空壳体,也就是中间是空心的体。
要算这个空壳体,这样出现大体积减小体积等于实体积现象。
这种空壳体,可以按统筹的三线一面算出所需的所有量。
这三线中的一线就是实体的中心线1、计算外墙中心线:请看公式:1.当外墙厚度为240时外墙中心线就是外墙中轴线L中=∑L中轴线2.当外墙厚度为370,且轴线外侧为120时,外墙中轴线之和就减去0.52m就是外墙中心线L中=∑L中轴线—0.52m【(370/2—120)×8=65 ×8m m=0.52m】3.当外墙厚度为370,且轴线内侧为120时,外墙中轴线之和就加上0.52m就是外墙中心线;大家知道该怎么利用公式啦么?不妨你验证一下。
L中=∑L中轴线+0.52m2、计算外墙外边线:请看公式:L外=∑L中+4×外墙厚3、计算内墙净长线:请看公式:L内=∑L内轴线-2×(K-1)×T内使用时注意以下事项:1)当内外墙的厚度相等时,按以上公式计算;2)当内外墙的厚度不相等时,要分别计算出内外墙的钉子结头(T)个数,按L内=∑L内轴线-N内×T内(N内=K-2,N外=K+1)3)十字接头应看作两个T内来计算。
4、“一面”就是建筑物的底层面积或建筑物的各层面积。
当建筑物各层相同时,就是底层面积,当建筑物各层不相同时,要分别计算面积,我想建筑面积大家总会计算吧?巧算工程量基数“三线一面”作者:李传让字号 [ 大中小 ] [ 背景颜色] [ 打印文章 ] [ 关闭本页 ]一、外墙中心线长L中,与外墙外边线长L外计算(一)外墙中心线L中长度计算(设外墙阴阳角均为直角)外墙中心线长度就是沿外墙四周,将墙中各段尺寸相加的合计长度。
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汇报人:日期:•引言•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概述•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目录•计容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筑面积与计容建筑面积的区别与联系•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01引言为了统一和规范计容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本规则。
计容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有助于建筑规划与设计人员更好地掌握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空间利用。
目的和背景促进建筑规划与设计规范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计容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地上部分可供人们使用、生活和活动的建筑面积,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围护结构、辅助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面积。
指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包括墙、柱、梁、板等。
指建筑物的外围护墙、幕墙等。
指为建筑物提供辅助功能的设施,如电梯、楼梯、走廊等。
指建筑物内为满足人们共同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如卫生间、开水间、设备间等。
主体结构辅助设施公共设施围护结构定义与概念0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概述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基于建筑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物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节能与环保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
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还需考虑建筑节能与环保要求,促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030201计容建筑面积包括建筑物的地上建筑面积和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的地下空间面积)。
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之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计算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计算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适用于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包括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别墅等。
住宅小区商业地产如商场、办公楼等也需按照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行计算。
商业地产工业园区内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也需要按照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行计算。
工业园区除上述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也需要按照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行计算。
计算建造面积的规定3.0.1 单层建造物的建造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 单层建造物高度在 2.20m 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 2.20m 者应计算 1/2 面积。
2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 2.10m 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 1.20m 至 2.10m 的部位应汁算 1/2 面积;净高不足 l .20m 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S=5.4*(6.9+0.24)+2.7*(6.9+0.24)*0.5*2=57.833.0.2 单层建造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层高在2.20m 及以上者应计算全而积;层高不足 2.20m 者应计算 1/2 面积。
S=(20+0.24)*(10+0.24)+(5+0.24)*(10+0.24)=260.923.0.3 多层建造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层高在2.20m 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 .20m 者应计算 1/2 面积。
3.0.4 多层建造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 2.10m 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 1.20m 至 2.10m 的部位应计算 1/2 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者室内净高不足 1.20m 时不应计算面积。
S=8*(5.3+1.6*0.5)=48.83.0.5 地下室、半地下室(车间、商店、车站、车库、仓库等) ,包括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入口,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
层高在 2.20m 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 2.20m 者应计算 l/2 面积。
S=7.98*5.68=45.333.0.6 坡地的建造物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 2.20m 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 2.20m 的部位应计算 1/2 面积。
建筑面积法建筑面积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建筑项目总造价的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的具体面积进行计算,从而确定建筑的总造价。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面积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算手段,能够帮助规划者、设计师和业主准确地估算建筑项目的成本,并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做出合理的决策。
建筑面积的分类建筑面积主要分为建筑总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净面积三种类型。
建筑总面积是指建筑物所有楼层的总面积之和,包括室内外的全部建筑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在地面上所占据的面积,通常是建筑物在地面投影的面积。
建筑净面积是指建筑物内部可使用的面积,通常是扣除了墙体、柱子等部分的室内实际可用面积。
建筑面积法的步骤1.计算建筑总面积: 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建筑总面积,包括所有楼层的建筑面积总和。
2.确定建筑单价: 根据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建筑类型、材料价格等因素,确定建筑单价,即单位面积造价。
3.计算建筑物总造价: 将建筑总面积与建筑单价相乘,即可得到建筑项目的总造价。
4.考虑建筑质量、附加设施等因素: 在使用建筑面积法计算建筑造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质量、附加设施等因素对造价的影响,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建筑面积法的优势建筑面积法作为一种简单直观的计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简单易懂: 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和专业知识,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建筑面积法计算建筑造价。
•准确性高: 通过精确测量建筑面积和合理确定建筑单价,建筑面积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建筑项目的总造价。
•快速测算: 相比其他复杂的计算方法,建筑面积法可以快速测算建筑项目的造价,为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及时的参考数据。
结语建筑面积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建筑项目造价计算方法,通过准确测量建筑面积、确定建筑单价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以帮助规划者和设计师准确估算建筑项目的总造价,并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做出科学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建筑面积法常常与其他计算方法相结合,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