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olin-酚法

Folin-酚法

Folin-酚法
Folin-酚法

YYSWDB0090 蛋白质含量测定福林酚法 

 

YY-SW-DB-0090 蛋白质福林-酚法 

 

1. 范围 本方法采用蛋白质与福林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蛋白质2.0毫克的氮酚试剂phenol reagent铜复合物磷钨酸还原成蓝色复合物蓝色强度与蛋白质量成正比250mL-1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干扰物质多蔗糖巯基化物柠檬酸等标准曲线的直线关系不特别严格 

3.试剂 碳酸钠,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硫酸铜5H2ONa2W04,钼酸钠(Na2Mo04 

4.仪器 72型分光光度计

1OgNa

2CO3或钠盐或钾盐

0.5gCuSO4每次使用前将两溶液以A:B此为试剂甲

在1.5升的磨口回流瓶中加入10Og钨酸钠2H2O25g钼酸钠(Na2Mo04

再加5OmL 85l00mL浓盐酸接上回流冷凝管以小火回流

10小时50mL蒸馏水及数滴液体溴

冷却后溶液呈黄色须再重复滴加液体溴的步骤将溶液稀

稀至1升滤液置棕色瓶中保存以酚酞为指示剂

约加1倍水使最终的酸浓度为1mol 5.3 标准蛋白质溶液浓度为250mL-1取动物血清 

6.操作步骤 6.1 按下表顺序加入各试剂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蛋白质含量gmLmLmL室温下放置10分钟 

试剂乙L-1

立即混匀

然后利用未知样品的光密度值

 

8.说明 

8.1 比色测定时的波长可选65Onm或660nm100可选用75Onm

若在125

9.参考文献 

1 李如亮 主编. 生物化学实验. 武汉1998. 37-58 

2 张龙翔等 主编.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 北京1997. 136-144 

3 李建武等 合编.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北京1994. 150-174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Word版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比较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甲醛含量 【摘要】酚试剂可以与空气中的甲醛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生成蓝绿色化合物二缩合甲醛-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得标准液与样品液的吸光程度,得出样品液中甲醛含量。 【关键词】甲醛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前言】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气体,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化合物,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位居第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性物质[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可挥发处有害物质甲醛的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民用化工产品进入室内,使人们接触甲醛的机会大大增多[2]。人们应该在房屋装修多长时间后入住,才能保证健康,免受甲醛污染呢?本实验将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3]测定甲醛含量,比较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甲醛含量,为房主寻找最佳入住时间。 【实验部分】 1.实验目的:研究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甲醛含量差异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药品 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分析纯)、硫酸铁铵溶液(pH=1.5)、重蒸馏水、甲醛标准品(国家二级以上) 2.1.2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可称至0.01g,读至0.001g)、称量纸、100ml烧杯、10ml量筒(分度值0.1ml,读至0.01ml)、玻璃棒、10ml具塞比色管、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比色皿、分光光度计 2.2实验方法 酚试剂可以与空气中的甲醛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生成蓝绿色化合物二缩合甲醛-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 反应式如下:

3.实验构想:利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 4.测定对象:小区内三幢刚装修过的房子(提前联系房主,确保房子保持密闭,在实验时间允许操作者进入房内) 5.实验步骤 5.1 检验实验仪器 检验电子天平和分光光度计能否正常使用,检验100ml容量瓶是否漏水。 5.2 配置吸收原液(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溶液) 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并调零。利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0.10g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固体粉末,将称取的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重蒸馏水溶解。将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至100ml容量瓶中,用重蒸馏水润洗100ml烧杯,将润洗液也引流至100ml容量瓶中。加入重蒸馏水,液面接近标定线处停止,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胶头滴管定容至100ml,盖上容量瓶瓶塞,将配置好的吸收原液摇匀,用时要20倍 稀释。 5.3稀释吸收原液 用清洁干燥的量筒量取5.0ml吸收原液,当吸收原液液面接近量筒5.0ml刻度线时改用胶头

问卷法

问卷调查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4711551393.html,/) 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 2 问卷调查法的种类 ? 3 问卷调查法的问卷设计 o 3.1 问卷的一般结构 o 3.2 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 ? 3.2.1 问题的种类 ? 3.2.2 问题的结构 ? 3.2.3 设计问题的原则 o 3.3 问题的表述 ? 3.3.1 表述问题的原则 ? 3.3.2 特殊问题的表述方式 o 3.4 回答的类型和方式 o 3.5 设计答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 3.5.1 设计答案的原则 ? 3.5.2 相关问题的接转 o 3.6 编码 ? 4 问卷调查法的实施 o 4.1 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o 4.2 努力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o 4.3 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 5 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 6 相关条目 [编辑] 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 [编辑] 问卷调查法的种类 问卷调查,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代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填式问卷调查,按照问卷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报刊问卷调查、邮政问卷调查和送发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按照与被调查者交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访问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这几种问卷调查方法的利弊,可简略概括如下表: 项目 自填式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报刊问卷邮政问卷送发问卷访问问卷电话问卷 调查 范围 很广较广窄较窄可广可窄 调查对象难控制和 选择,代表 性差 有一定控制和选择, 但回复问卷的代表 性难以估计 可控制和选 择,但过于 集中 可控制和选 择,代表性 较强 可控制和选 择,代表性 较强 影响回答的因素无法了解、 控制和判 断 难以了解、控制和判 断 有一定了 解、控制和 判断 便于了解、 控制和判断 不太好了 解、控制和 判断 回复 率 很低较低高高较高 回答 质量 较高较高较低不稳定很不稳定

福林(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实验报告完整版

福林(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一、原理 蛋白质或多肽分子中有带酚基酪氨酸或色氨酸,在碱性条件下,可使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化合物还原成蓝色(生成钼蓝和钨蓝化合物)。蓝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 二、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容量瓶,分析天平,烧杯 三、实验试剂 1.Folin-酚试剂甲:碱性铜溶液 甲液:取Na2CO32g溶于100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 乙液:取CuSO4.5H2O晶体0.5g,溶于1%酒石酸钾100ml。 临用时按甲:乙=50:1混合使用。 2.Folin-酚试剂乙:将10g钨酸钠、2.5g钼酸钠、70ml蒸馏水、5ml85%磷酸继10ml浓盐酸置于150ml的磨口圆底烧瓶中,充分混匀后,接上磨口冷凝管,回馏1小时,再加入硫酸锂15g,蒸馏水5ml及液溴数滴,开口煮沸15分钟,在通风橱内驱除过量的溴。冷却,稀释至100ml,过滤,滤液成微绿色,贮于棕色瓶中。临用时,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根据滴定结果,将试剂稀释至相当于1mol/L的酸。 标准蛋白质溶液:称取1g牛(人)血清蛋白片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并稀释至1000ml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干燥洁净的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比色后,以光密度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作图。 各管加入1mlFo1in 酚试剂乙后,立即摇匀,放置15分钟后比色,在500nm 处记下各管光密度,以0号管为对照,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蛋白质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准确吸取样液于干燥的试管中,同样按下表加入试剂,测出光密度值后,对照标准曲线求出样液的蛋白质浓度。 室温放置10分钟后,再各加1毫升Fo1in 酚试剂乙,立即摇匀,放置15分钟,在500nm 处测定光密度值。 五、实验结果 管号 试剂 1 2 样液(ml ) 1.0 1.0 Folin-酚试剂甲 5.0 5.0 (ml )

02 生物化学实验--酚试剂法(改良Lowry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酚试剂法(改良 Lowry 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目的】 1 .掌握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含量与操作技术。 2 .熟悉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 Cu 2+ 络合产生紫红色化合物 ( 双 缩脲反应 ) ,同时使肽链展开,其中带有酚基的酪氨酸残基充分暴露,后者在碱性条件下使酚试剂中磷钨酸 - 磷钼酸还原,生成钼蓝和钨蓝的化合物,其蓝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与已知浓度的标准蛋白质溶液进行比色,即可计算出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酚试剂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其特点为方法简便,灵敏度高,能够测定 2 ~ 100 μg 的微量蛋白质。其方法比凯氏定氮法操作简便,其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 100 倍左右。因此经常被用于科研与临床检验。 【器材】 1 .座标纸 2 . 50ml 容量瓶 3 . 722 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碱性铜试剂 甲液称取无水碳酸钠 2 . 0g ,溶于 0 . 1mol / L 氢氧化钠溶液 100ml 中。 乙液取硫酸铜(CuSO 4 ·5H 2 O) 0 . 5g 溶于 1 %酒石酸钾溶液 100ml 中。 临用前取甲液 50ml, 乙液 1ml 混合,即为碱性铜试剂。 2 .标准蛋白质溶液 ( 0.25g /L) 准确称取结晶人血清清蛋白 25mg ,溶于 0 . 9 %氯化钠溶液中,以容量瓶定容至 100ml 。 3 . 0 . 9 %氯化钠溶液

4 .酚试剂(有成品出售) 取钨酸钠(Na 2 WO 4 ·2H 2 O) 100g 和钼酸钠(Na 2 MO 4 ·2H 2 O) 25g , 溶于 700ml 蒸馏水中,再加入 85 %磷酸 50ml 和浓盐酸 100ml 混合,置于1500ml 圆底烧瓶中温和地回流 10h ,回流结束后加入硫酸锂(LiSO 4 ·H 2 O) 150g ,水 50ml ,溴 3 ~ 4 滴,除去回流装置,继续沸腾 15min ,以除去剩余的溴,冷却后稀释至 1000ml ,过滤,溶液应呈黄色或金黄色 ( 如带绿色者不能使用,应继续加溴煮沸 ) 。试剂配置好后置于棕色瓶中保存。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 . 1mol / LNaOH 溶液滴定,求出酚试剂的摩尔浓度。然后根据此浓度,将酚试剂用蒸馏水稀释至最后浓度为 1mol / L ( 滴定时可将酚试剂稀释,以免颜色影响 ) 。试剂放置过久,变成绿色时,可再加溴数滴煮沸 15 分钟,如能恢复原有的金黄色仍可继续使用。 【操作】 1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试管 6 支编号,按下表进行操作 混匀,室温放置 30 min 后,以第 1 管为空白管调零点,在波长 650nm 比色,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值。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座标,吸光度值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蛋白质测定 取血清 0 . 1ml ,置于 50ml 容量瓶中,用 0 . 9 %氯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处,混匀,此为待测血清样品。另取 3 支试管,标明测定管,标准管、空白管,按下表进行操作:

降低硫酸法烷基化酸耗

降低硫酸法烷基化酸耗的措施 【摘要】降低酸耗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异丁烷与异丁烯;硫酸烷基化;措施 在石油炼制工业中,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工艺是一个生产清洁的、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重要过程。烷基化汽油具有辛烷值高(RON94~96,MON92~94)和低Reid蒸气压,不含硫、芳烃、烯烃,具有理想的挥发性和清洁的燃烧性,是航空汽油和车用汽油的理想调和组分,采用新配方汽油作为汽油发动机的燃料,将会大大缓和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烷基化汽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石油炼制产品。烷基化工艺能充分利用炼厂气体资源的优点,而且,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烷基化工艺是炼油厂中应用最广、最受重视的一种气体加工过程。 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是将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催化裂化反应产 物C4烃组分转化为C8支链异辛烷(烷基化汽油)的催化反应过程。 该反应是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烷烃分子与烯烃分子的有机加成反应。异丁烷与丁烯在强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的异构C8烷烃(三甲基戊烷)称为烷基化汽油。 硫酸法烷基化装置最主要的一个能耗消耗点就是由于原料中的 一些组份容易造成硫酸消耗,这样就会使生产成本提高,同时造成后

续废酸处理装置负荷增大,也间接的造成了废酸处理装置的生产成本 提高,因此硫酸法烷基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酸耗。 原料中对硫酸造成污染组份如下: 化合物KG酸KG污染物化合物KG酸KG污染物水9.8甲醚12.5 乙硫醇15.7乙醚10.5 乙基二硫化脂11.7甲基叔丁基醚9.2 硫化氢29.3乙基叔丁基醚15.0 乙烯28.2甲基叔戊基醚12.8 环戊烷 2.31,3-丁二烯8.3 乙炔11.13-甲基-112.6 1-丁烯12.92-甲基-111.3 1-戊炔17.41,3-戊二烯12.4 甲醇26.01,4-戊二烯8.1 乙醇19.4环戊二烯18.5 1-丁醇9.8甲醛16.7 乙醇胺21.0乙醛10.0综合上表造成硫酸烷基化装置酸耗高的原因归结如下:(1)原料 中二烯烃未被饱和,酸耗高;(2)原料中有机氧化物含量高;(3)原料 中二甲醚含量高;(4)原料中硫及硫化物含量高;(5)原料中水含量 高。 针对这四种原因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

实验五--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

实验五:空气中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实验目的: 掌握甲醛测定方法; 熟练掌握大气采样器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原理: 甲醛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甲醛与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0nm,通过比色定量。当采样体积为10L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1mg/m3。 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在630nm测定);大气采样器;具塞比色管(10ml);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量筒;移液管等 1、吸收液原液:称量0.10g酚试剂[C6H4SN(CH3)C:NNH2·HCl,简称NBTH],加水溶解,倾于100ml具塞量筒中,加水到刻度。放冰箱中保存,可稳定三天。吸收液:量取吸收原液5ml,加95ml水,即为吸收液。采样时,临用现配。 2、1%硫酸铁铵溶液 3、碘溶液[C(1/2I2)=0.1000mol/L] 4、1mol/L氢氧化钠溶液 5、0.5mol/L硫酸溶液:取28ml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 0.5%淀粉溶液:将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并煎沸2~3min至溶液透明确。 7、甲醛标准贮备溶液:取2.8ml含量为36~38%甲醛溶液,放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约相当于1mg甲醛。其准确浓度用下述碘量法标定。 实验步骤: 1、样品采集:用一个内装5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气10L。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和大气压力。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应在24h内分析。 2、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的标定:精确量取20.00ml待标定的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20.00ml[C(1/2I2)=0.1000mol/L]碘溶液和15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放置15min,加入0.5mol/L硫酸溶液,再放置15min,用[C(Na2S2O3)=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淡黄色时,加入1ml 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恰使兰色褪去为止,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V2),ml。同时用水作试剂空白滴定,记录空白滴定所用硫化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1),ml。甲醛溶液的浓度用公式(1)计算:甲醛溶液浓度(mg/ml)=(V1-V2)×N×15/20 (1) 式中:V1――试剂空白消耗[C(Na2S2O3)=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2――甲醛标准贮备溶液消耗[C(Na2S2O3)=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准确当量浓度; 15――甲醛的当量; 20――所取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的体积,ml。 二次平行滴定,误差应小于0.05ml,否则重新标定。 绘制标准曲线: 用1.00μg/ml甲醛标准溶液,按下表制各标准色列管

Folin-酚试剂法

实验(四)蛋白质浓度测定——Folin-酚试剂法 [原理] 实验室常规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中,以Lorry等人发展的Folin-酚试剂法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较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双缩脲法灵敏100倍;操作简单快速,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反应过程中受干扰因素较多。 Folin-酚试剂由试剂A和试剂B两部分组成。在Folin-酚试剂法中,蛋白质中的肽键首先在碱性条件下与酒石酸钾钠-铜盐溶液(试剂A)起作用生成紫色络合物(类似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的存在,该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进而与试剂B(磷钼酸和磷钨酸、硫酸、溴等组成)形成蓝色复合物,其呈色反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通过比色测定,参照已知含量的标准蛋白质的标准曲线,可确定待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本法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范围在25~250μg/mL。 由于不同蛋白质所含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量不同,致使等量的不同蛋白质所显示的颜色深度不尽一致,产生误差。如果所用溶液或样品中含有带“-CO-NH2”、“-CH2-NH2”、“-CS-NH2”基团的化合物,或者溶液或样品中含有氨基酸、Tris、核酸、蔗糖、硫酸铵、巯基及酚类等化合物时,会给本方法的测定带来干扰。 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酚试剂B)仅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而蛋白质的显色反应需在pH10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当试剂B加入后应当立即充分混匀,以便在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破坏之前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这对于结果的重现性非常重要。 [方法与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六支试管,标明编号(0~5),放置在试管架上,在试管内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标准酪蛋白溶液,用蒸馏水补足至每管总体积1.0mL。再加入新配制的试剂A 5.0mL,充分混合,在室温下放置10min。各管中加入0.5mL试剂B,立即摇匀,然后在室温下放置30min。以零号管作空白对照,在660nm波长下比色测定。 以标准蛋白毫克数为横坐标,A660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未知蛋白浓度的测定 方法与步骤与上述第5管相同,用1.0mL未知浓度蛋白溶液代替标准蛋白溶液。未知浓度蛋白测定应与标准曲线制作过程同步进行。 根据未知浓度蛋白溶液的A660值,运用标准曲线图,查得所对应的蛋白毫克数,计算蛋白溶液的浓度(μg/mL)。实验(五)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形式, 红色和蓝色。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 呈棕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65nm,当它与蛋白质结 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光吸收在595nm。在一定的蛋 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在波长为 595nm处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 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 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左右 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 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 有很高的消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 [方法与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

自由分类法

自由分类法(Folksonomy) ——一种新的网络信息分类方法 1、自由分类法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也在以指数级高速增长,如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的信息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无所适从;元数据也陷入了僵局,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使得其实用性大打折扣;而新型的信息组织方法(如语义网,SKOS等)目前还处于理论探讨层面。有一种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这就是自由分类法。 Folksonomy是一个创造词,是由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自定义标签(Tag)功能衍生而来。Folksonomy=Folks + Taxonomy,Folks在英文中是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Taxonomy则是指分类法。而Folksonomy是指“公众”自发定义的标签分类,我们将它称为“公众分类”,也有人称之为大众分类、通俗分类、分众分类、社群分类等。 Folksonomy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分类方法,由网络信息用户自发为某类信息定义一组标签进行描述,并最终根据标签被使用的频次选用高频标签作为该类信息类名的一种为网络信息分类的方法。 自由分类法诞生于web 2.0时代,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诸如美味书签(http://www.deicious .com用于分享网页资源)、Flikr(https://www.doczj.com/doc/4711551393.html, 用于分享图片)和国内的“豆瓣”(https://www.doczj.com/doc/4711551393.html, 用于分享读书电影音乐)等网站,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为网上的资源分类,即添加标签(Tag)。当用户愿意共享这些内容时,这些“Tag”就成为所有互联网用户在搜索时的关键词。早期这种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曾被称为群落分类(ethno classification)或者社会分类(social classification)。2004年8月,Thomas Vander Wal和Gene Smith第一次提出Floksonomy这个概念。基于以上的发展背景,国内对Floksonomy的翻译法很多,有大众分类法,自由分类法和社会分类法等。本文采用“自由分类法”。 由于自由分类法是实践先于理论,因此对自由分类法的定义还是比较统一的,目前比较常见的是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毛军博士的定义:“自由分类法是用户自发的用标签(Tag)对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分类,并与他人共享标签的过程和结果。” 由于受Floksonomy中组成词之一Taconomy的影响,都将Folksonomy译成“某某分类法”。分类又叫划分,按照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对某一类事物进行区分和分组,并按某种次序排列起来。分类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区分与类聚,按照某一属性将事物一一划分开来,叫区分;通过区分将同类事物集合在一起,叫类聚; 另一层是系统性,事物经过区分与类聚之后就构成各个类,然后再按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体系,这就是系统性。 Folksonomy最重要的就是使用Tag。例如,当一个博客在收藏https://www.doczj.com/doc/4711551393.html,的时候,自定义了“门户”、“中国”、“新闻”这三个关键词作为Tag,而其他人在收藏https://www.doczj.com/doc/4711551393.html,的时候也定义了自己的关键词作为Tag,如“中国”、“新闻”、“网站”。最后统计出用“中国”、“门户”、“新闻”这三个关键词定义https://www.doczj.com/doc/4711551393.html,的频率最高,这三个词就可以拿来对https://www.doczj.com/doc/4711551393.html,进行描述。这其中反映了一个用户的认知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实现了分类的第一层含义,并没有实现系统化,不难看出,“自由分类”的过程更倾向于我们所说的主题法,只不过是用不规范的“主题词”(这里指Tag)对网络信息进行标引,当每一个用户用一个新的Tag对同一信息资源进行标引时,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类目,因此,是在标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由分类”。 2、自由分类法的特点

空气中甲醛检测方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甲醛检测方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1.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2.仪器设备 2.1气泡采样管(5)或多孔玻板采样管; 2.2 QC-2A大气采样(2)仪或TMP1500电子控时采样器; 2.3 10mL具塞比色管(10); 2.4 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3.药品试剂 本法中所用水均为重蒸馏水或去离子交换水,所用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3.1吸收原液(C(MBTH)=0.001g/mL):称量0.050g酚试剂(MBTH),用水溶解后稀释至50mL(贮于 冰箱中可稳定三天)。 3.2吸收液(C(MBTH)=0.00005g/mL):量取5 mL吸收原液,用水稀释至100mL(采样时,临用现配)。 3.3 0.1mol/L盐酸:量取浓盐酸(C摩(mol/L)=C质(%)×ρ总(g/mL)×1000/M(g/mol)=12mol/L)8.33mL,用水稀释 至1000mL。 3.4 1%硫酸铁铵溶液:称量1.0g硫酸铁铵,用0.1mol/L盐酸溶解后稀释至100mL。 3.5碘溶液(C(1/2I2)=0.1000mol/L):以下两种方法二选其一,若有可能,则优先采取3.5.2的方法。 3.5.1准确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加12.7g碘,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移入棕色瓶 中,暗处贮存); 3.5.2外购试剂进行当量换算:精确量取外购碘溶液V取(mL)=100/C摩(mol/L)(BR(1/2I2)浓度C摩(mol/L)见说明书,C摩(mol/L)≥0.1000mol/L),用水稀释至1000mL(移入棕色瓶中,暗处贮存)。

Folin-酚试剂法测蛋白质含量

实验1-3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Folin-酚试剂法) 一、实验原理 1921年,Folin 首创Folin-酚试剂法,利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酚基)还原酚试剂(磷钨酸-磷钼酸)起蓝色反应;1951年,Lowry对此法进行了改进,先于标本中加碱性铜试剂,再与酚试剂反应,提高了灵敏度。Folin-酚试剂法主要包括两步:第一步双缩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多个肽键, 因此有双缩脲反应。即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碱性铜试剂中的Cu2+作用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 Cu2+复合物。 第二步Folin-酚显色反应 Folin-酚试剂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其磷钼酸盐-磷钨酸盐易被酚类化合物还原而呈蓝色反应(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由于蛋白质中含有带酚羟基的酪氨酸( Tyr ) ,故有此显色反应。即蛋白质- 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与同样处理的蛋白质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另外,可以根据预先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出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实验材料 (一)样品 健康人血清(稀释300倍) (二)试剂 1.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200 g/ml) 准确称取牛血清白蛋白粉末50.0mg,用0.1mol/L NaOH溶液润湿溶解,加蒸馏水到250ml。 2.碱性硫酸铜溶液 ①碱溶液:Na2CO3 2g 溶于100ml 0.1mol/L NaOH中。 ②硫酸铜溶液:CuSO4?5H2O 0.5g溶于100ml 35mmol/L(1%)酒石酸钾钠中。 使用前将①与②按50:1混合即成碱性硫酸铜溶液。使用时新鲜配制。 3.Folin-酚试剂 在2L磨口回流装置内加钨酸钠(Na2WO4?2H2O)100g,钼酸钠(Na2MoO4?2H2O)25g,

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第七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第七实验室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技术。 2、熟悉分光光度计的用法。 3、掌握制作标准曲线的要领和通过标准曲线求样品溶液中待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多个肽键,在与碱性铜试剂中的Cu2+作用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Cu2+复合物。 2、Folin-酚试剂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蛋白质-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与同样处理的蛋白质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出蛋白质的含量。即根据预先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

1、实验材料 (1)样品 健康人血清(300倍稀释);正常人血清蛋白质含量:60~80 g/L (2)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200μg/ml);碱性硫酸铜溶液;Folin-酚试剂 2、仪器与器材 V-1100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试管6支、试管架;加样枪、加样枪架 3、实验步骤 (1)图示 图一: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流程图 (2)取6支试管做好标记,再按下表加样:(1为空白对照,2-5作标准,6为待测样品)试剂(ml) 1 2 3 4 5 6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样品液(稀释300倍)蒸馏水 碱性硫酸铜- - 1.0 2.0 0.20 - 0.80 2.0 0.40 - 0.60 2.0 0.60 - 0.40 2.0 0.80 - 0.20 2.0 - 0.50 0.50 2.0 表一:反应体系设置 (3)加样时顺序加样,在1号试管加入碱性硫酸铜溶液2ml后开始计时,等待1分钟

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比较政治制度美国组 欧阳学文 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我组将分别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联邦制度、政党制度、公民权利、选举制度等五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其优缺点以及感想。 一、三权分立制度 (一)特点 三权分立的思想最初是由洛克、孟德斯鸠等人提出的,尤其是孟德斯鸠系统地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他的三权分立思想中既强调权力的分工,又强调权力的制衡,这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独立战争后,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所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内涵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与法院行使,三权彼此独立,但又互相制约、保持均衡的一项政治制度,所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三权既分工又互相牵制的综合体。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三权分立制度对于维护美国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功不可没。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从权力的来源上保障各自的独立性,使三种权力保持平行,是一种严格的三权分立模式。三大部门权力来源不同,相互平行。根据这个原则所设计的体制,国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选举(最初是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1913年第十七条修正案生效后改为现制),众议员由各选区选民选举产生;总统由选民选出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联邦各级法院的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但一旦被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就终身任职。因此,三个机关的地位是平行的,其中没有一个是最高权力机关。 2、三权分立体制下的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在动态的运作过程中维持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三权的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这也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区别。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下,国家权力是僵化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分工,君主是绝

@酚试剂测空气甲醛浓度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甲醛 摘要: 本文研究了室内空气中痕量甲醛的测定方法一一酚试剂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该法的测定原理,并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 甲醛: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甲醛具有较高毒性,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随着国家标准氓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莎GB50325—2001(2006腑的制订和实施,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26—2000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为准。 国家对不同场所空气中甲醛含量作了相应的规定;公共场所甲醛≤0.12 mg/m3,居室内甲醛≤0.08 mg/m3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甲醛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于其他比色法,其相对标准偏差小,回收率为95%以上。为室内空间环境检测甲醛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选用此方法测定甲醛含量。 主要检验仪器及试剂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大型气泡吸收管:有5ml,10ml刻度线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一lL/min 10ml比色管 吸收原液(0.1%):0.10 g酚试剂(C6H.SN(CH3)C:NH2·HCl,简称MBTH),用水定容至100ml: 吸收液(O.005%):另取5ml吸收原液,加95ml蒸馏水,采样时现用现配。; 硫酸铁铵溶液(显色剂)(1%):1.O g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用O.1 moL /L盐酸溶液定容至100 mL: 甲醛标准贮备液(1 mg/mL)::取2.8ml甲醛溶液(A.R.含量36%一38%)。放人lL溶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翔度,其准确浓度用碘量法标定。; 甲醛标准工作液(1ug/mL)::临用时,将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用蒸馏水稀释成1.00ml含10ug甲醛,立即再取此溶液10.OO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lOOml,加入5ml吸收原液。此溶液1.00ml含1.00ug甲醛。放置30min后,用于绘制标准曲线。;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2次蒸馏水。 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与3一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简称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定量。反应中,Fe3+为氧化剂和显色剂,一般采用硫酸铁铵的酸性溶液。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简化版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 1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2试剂 本法中所用水均为重蒸馏水或去离子交换水:所用的试剂一般为分析纯。 2.1吸收液原液:称量0.10g酚试剂,加水溶解,倾于100ml具塞量筒中,加水至刻度。放 入冰箱中保存,可稳定三天。 2.2 吸收夜:量取吸收原液5ml,加95ml水,即为吸收液。采样时,临用现配。 2.3 1%的硫酸铁铵溶液:称量1.0g硫酸铁铵,用0.1mol/L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ml。2.4甲醛标准溶液:临用时将甲醛标准溶液(100mg/L)吸取1ml加入预先放入5ml吸收原 液的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100mL,此液1.00ml含1.00ug甲醛,放置30min后,用于配制标准色列管。此溶液可稳定24h。 3仪器和设备 3.1大型气泡采样管:出气口内径为1nm,出气口至管底距离等于或小于5nm。 3.2恒流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流量稳定可调,恒流误差小于2%,采样前和采样后应用皂沫流量计标准采样系列流量,误差小于5%。 3.3具塞比色管:10mL 3.4 分光光度计:在630nm测定吸光度。 4采样 用一个内装5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气10L,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t,℃)和气压(p,KPa)。采样后的样品在室温下应24h内分析。 5分析步骤 5.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mL 具塞比色管,用甲醛标准溶液表1制备标准系列。 表1甲醛标准系列 管号0 1 2 3 4 5 6 7 8 0 0.10 0.2 0.4 0.60 0.8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 mL 标准吸收 5.0 4.9 4.8 4.6 4.4 4.2 4.0 3.5 3.0 液,mL 0 0.1 0.2 0.4 0.6 0.8 1.0 1.5 2.0 甲醛含量, ug 各管中,加入0.4mL 1%硫酸铁铵溶液,摇匀。放置15min。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30nm 处,以水作为参比,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以甲醛的含量为横

关于烷基化装置酸耗高的原因分析

关于烷基化装置酸耗高的原因分析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关于烷基化装置硫酸单耗高的原因分析 硫酸法烷基化装置酸耗高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原料中异丁烷和正丁烷含量高的影响 烷基化反应通常为一个烯烃分子和一个异丁烷分子发生反应,当异丁烷含量高时,势必要多产异丁烷副产品,相应的烷基化油收率降低。而导致原料中异丁烷含量较高的原因为: (1)为开工积攒异丁烷 为了检修开工有足够的异丁烷,特意提高原料中异丁烷含量,从而经过烷基化装置后,副产异丁烷,送异丁烷储罐,为检修开工用异丁烷做准备,这导致了烷基化油收率降低,相应酸单耗升高。 (2)MTBE装置反应的影响 T104顶轻碳四经过MTBE装置后,反应掉其中的异丁烯组分,导致了剩余的碳四中异丁烷含量进一步升高,相应的烯烃含量降低。 (3)原料中正丁烷含量的影响 通常原料中正丁烷含量高则降低烷基化油收率。这种因素不可控制。 原料中异丁烷含量相对较高,影响到酸单耗的降低,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2、上游MTBE装置非正常生产的影响 由于萃取回收系统有时受到腐蚀导致管线泄漏,需要停掉萃取回收系统,这导致了抽余碳四中甲醇含量升高,进入烷基化装置则造成硫酸耗量增加,而MTBE装置萃取系统的腐蚀无法避免,原因是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酸根脱落,进入水中形成酸造成腐蚀,另外含甲醇的水也有一定的腐蚀性。 MTBE装置出现设备问题而导致供烷基化装置的原料中携带甲醇等杂质,这是导致酸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二。 3、烷基化装置修理反应器密封,切换反应器造成酸耗增加 由于反应器有机械密封,使用一定时间后就存在一定的泄漏情况,需要切换反应器,退酸后修理设备。而切换反应器则需要至少(30~45)m3的新酸,原有反应器的酸变成废酸。这导致了酸耗的升高。 另外,如果进料—流出物换热器出现泄漏情况,导致反应进料中饱和水脱除不彻底,也增加酸耗。 其三、分馏塔底重沸器管束漏、塔顶冷凝器管束漏等因素都会增加烷基化装置的酸耗。 设备问题是导致酸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三。

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比较政治制度美国组 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我组将分别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联邦制度、政党制度、公民权利、选举制度等五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其优缺点以及感想。 一、三权分立制度 (一)特点 三权分立的思想最初是由洛克、孟德斯鸠等人提出的,尤其是孟德斯鸠系统地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他的三权分立思想中既强调权力的分工,又强调权力的制衡,这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独立战争后,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所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内涵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与法院行使,三权彼此独立,但又互相制约、保持均衡的一项政治制度,所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三权既分工又互相牵制的综合体。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三权分立制度对于维护美国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功不可没。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从权力的来源上保障各自的独立性,使三种权力保持平行,是一种严格的三权分立模式。三大部门权力来源不同,相互平行。根据这个原则所设计的体制,国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选举(最初是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1913年第十七条修正案生效后改为现制),众议员由各选区选民选举产生;总统由选民选出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联邦各级法院的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但一旦被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就终身任职。因此,三个机关的地位是平行的,其中没有一个是最高权力机关。 2、三权分立体制下的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在动态的运作过程中维持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三权的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这也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区别。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下,国家权力是僵化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分工,君主是绝对权威。而在美国制宪者的设定下,国家权力的任何一方均不拥有绝对

环境空气—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FHZHJDQ0028 环境空气 甲醛的测定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F-HZ-HJ-DQ-0028 环境空气—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5mL 吸收液中含有0.2μg 甲醛应有0.079±0.012吸光度,检出限为0.05μg/5mL 。当采样1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m 3。 若用5mL 样品溶液,其测定范围为0.1~2μg 甲醛。当采样体积为10L 时,则可测浓度范围为0.02~0.4mg/m 3。 20μg 酚、2μg 乙醛以及二氧化氮在一般情况下,对本法无干扰;但乙醛(>2μg )和丙醛与MBTH 反应也产生蓝色染料。此时所测得样品溶液中醛的含量,是以甲醛表示的总醛量。二氧化硫的干扰,可将气样先通过硫酸锰滤纸过滤,予以排除(硫酸锰滤纸的制法见9.2)。 2 原理 空气中甲醛被酚试剂溶液吸收,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分光光度法定量。 3 试剂 3.1 吸收原液:称量0.1g 酚试剂 [盐酸-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C 6H 4SN (CH 3)C :NNH 2·HCl ,简称MBTH ]加水溶解,倾于100mL 具塞量筒中,加水至刻度。放冰箱保存。可稳定三天。 3.2 吸收液:吸量5mL 吸收原液,加95mL 水。混匀,即为吸收液。采样时,临用现配。 3.3 0.1mol/L 盐酸溶液:量取8.2mL 盐酸加水稀释至1L 。 3.4 10g/L 硫酸铁铵溶液:称量1.0 g 硫酸铁铵[NH 4Fe (SO 4)2·12H 2O 优级纯] ,用0.1mol/L 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L 。 3.5 碘溶液[c (1/2I 2)=0.1 mol/L]:称量12.7g 升华碘和30g 碘化钾,加水溶解,稀释至1L 。 3.6 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 3)=0.1000mol/L]:准确称量3.5668g ,经105℃烘干2h 的碘酸钾(优级纯),溶解于水,移入1L 容量瓶中,再用水稀释刻度。 3.7 5g/L 淀粉溶液:称量0.5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刚煮沸的水至100mL ,冷却后,加入0.1g 水杨酸保存。 3.8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 2S 2O 3) =0.1000 mol/L ]:称量26g 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5H 2O ),溶于新煮沸冷却的水中,加入0.2g 无水碳酸钠,再用水稀释至1L 。贮于棕色瓶中,如混浊应过滤。放置一周后,标定其准确浓度。 标定方法:准确量取25.00mL 0.1000mol/L 碘酸钾标准溶液,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 75mL 新煮沸冷却的水,加3g 碘化钾及10mL 冰乙酸溶液,摇匀后,暗处放置3min ,用待标定的0.1moI/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至淡黄色。加入1mL 5g/L 淀粉溶液,呈蓝色。再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V , mL )。重复滴定两次,两次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误差不超过0.05mL 。其准确浓度用下式计算: V L mol 00.251000.0)/×=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 3.9 甲醛标准溶液 3.9.1 贮备溶液:量取2.8mL 含量为36%~38%甲醛溶液,放入1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 刻度。此溶液1mL 约含1mg 甲醛。其准确浓度用下述碘量法标定。此液可稳定三个月。 标定方法:准确量取20.00mL 待标定的甲醛储备溶液,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20.00mL 碘标准溶液,15mL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放置15min 。加入20mL 0.5mol/L 硫酸溶液,再放置15min ,用0.100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现淡黄色时,加入1mL 5%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恰使蓝色褪尽为止。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V 2,mL ) 。同时,用水作试剂空白滴定,记录空白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V 1,mL )。样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