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2我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2我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2我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2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浅析《呼啸山

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

专业班级

学部外语学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2011年10月29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

—浅析《呼啸山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 Light of humanity on heather widerness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wuthering height and Hero Heath 一、题目来源

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是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的扭曲。本文认为要正确客观的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和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和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但即使如此,人性依然会寻找爱的方向,再强大的仇恨也改变不了人们追求美好的事实。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日期:

[1]Brophy, Brigid, Michael Levey, an d Charles Dsborme. “Wuthering Heights.” Fifty work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e Could Do Without. [M]. London: Stein and Day Publishers, 1968.

[2]Carey, Gary. Cliff Notes on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M]. M.A.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79.

[3]Cerrito, Joann and Paula Kepos, eds.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 [M].Detroit: Gal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1992.

[4]Emily Bronte, Clare West “Wuthering Heigh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

[5]Gerin, Winifred. Emily Bronte, a Biography.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6]Ghorley, H.F. “Our Library Table”. [Z].The Athenaeum. 1052.

[7]Maugham, William Somerset. Great Noverlists and Their Novels, Essays on the Ten Greatest Novels of the World, and the Men and Women Who Wrote Them. [M]. Philadelphia: John C. Winston Co., 1948.

[8]Mulvey-Roberts, Marie, ed. 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M]. Bristol: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1998.

[9]Shaw, Harry.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M]. St.Louis San Francisco: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6.

[10]Spacks, P.M. The Instance of Horror: Aspects of the Supernatural in Eighteen —Century Poetry. [M]. Cambridge: Harvard UP, 1 962.

[11]Woolf, Virginia.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The Common Reader. [M]. Orlando Florida: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25.

[12]高继海.《英国小说名家名著评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蒋承勇.《英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4]刘文荣.《毛姆读书随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重印.

[15]蒲若茜.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EB/OL].中国知网,2011-4-20∕2011-6-1.

[16]孙建.《英国文学词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7]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EB/OL].中国知网,2011-4-20∕2011-6-1.

[18]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9]杨苡.《呼啸山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3.

[20]玛格丽特·莱恩.《勃朗特姐妹》[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22]休谟.《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

[23]王国富,谬华伦. [Z].《英国古典小说五十讲》,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国外现状: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呼啸山庄》的探讨。有不少著名评论家及小说家都曾有专

文论述。如: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Woolf,1882—1941)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将这两本书作了一个比较。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也有专文为《呼啸山庄》作了较长的评论,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国内现状: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主题思想,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其复仇根源,探询他的悲剧人生。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荒原的精灵之歌》——从艾米丽的性格看《呼啸山庄》的主题,作者是周庆贺;《复仇与爱情》,由留莜平著:论《呼啸山庄》的爱情及爱情哲学,李满著;原始与文明的类型及差异——《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性格再探,张燕著,等等。但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尽管也有少数评论家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正常反

应,但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可言。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还有很多,人们对它的研究会络绎不绝。纵观我国学者对《呼啸山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探寻,可以体现出我中华文人的深邃认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引言部分,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文献综述

3.小说主题“反抗”分析

3.1社会背景

3.2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主题的分析

3.2.1 作者艾米丽.勃朗宁的女性主义的反抗精神

3.2.2希斯的疯狂报复

3.3爱的主题的分析

3.3.1众人对爱的追求

3.3.2希斯与凯瑟琳的爱情

3.3.3希斯对人性的向往

3.4主题—恨无法战胜爱

3.4.1荒原中的人性之光

3.4.2希斯对爱的成全

3.4.3呼啸山庄新的未来

4.主人公人物分析

4.1人间至爱成就人性

4.1.1老恩肖给予的亲情

4.1.2与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情

4.2爱与恨的纠缠摧毁人性

4.2.1辛德雷的虐待

4.2.2凯瑟琳的背叛

4.3人性的悲剧

4.3.1对辛德雷的报复

4.3.2对林顿的报复

4.3.3对下一代的报复

4.4人性的复苏

4.4.1爱的成全

4.4.2心灵的自由

4.4.3灵魂的归宿

5.得出结论: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

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但仍然有一种爱,那是一种斩断了恨的、超越了利益关系的爱,一种消融了地域、民族、阶级、职业、身份、年龄以及性别,只留下人性光辉的爱,就连恐惧也在人性光辉面前而退缩.最终,小说以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团聚与哈林顿和小凯瑟琳的相亲相爱为结局宣扬了爱的力量和人性的伟大,这阐述了一个至理:从对恶的放纵到理性的回归。

爱与恨相交织痴缠,善与恶在一次次的较量中最终走向人性的回归,走向自我超越。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复仇,无论是企图以暴力滋生暴力,还是遏止文明发展的种种努力,都被证明是一种无意义的徒劳,最终走向的只是没落与空虚。爱作为一种绝对存在,成为叙事的最强音,它战胜了恶,融化了恨,使灵魂走向善美。本文在分析主题及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后得出恨无法战胜爱,人性美终能战胜人性恶这个中心思想。在《呼啸山庄》看似阴冷的表面下其实潜含的是无尽的爱。无论恨有多么可怕但是人们心底的爱是永远抹杀不了的。虽然生活在冰冷的世界,在爱的荒漠,爱的影子依稀可见。在冰冷、荒凉的呼啸山庄,到处是仇恨,到处是报复,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爱的痕迹。这也表明即使是在最黑暗、残酷、冷漠的社会。希望总是有的,爱还是存在的。爱终究会战胜恨,让世界充满生机和希望。

六、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 所需工作条件:(1) 相关的中英资料、文献

(2) 计算机网络资源及辅助设备

(3) 校内中英文图书期刊室

(4) 中英文图书期刊室及数字图书馆

2. 解决方法:(1)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文献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文献检索系统,查阅下载丰富

的论文资料

(3)利用计算机辅助设备再现网络资源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 2011年9月中旬确定论文题目。

2. 2011年10月上旬查阅指导教师选定的资料,阅读文献,翻译文献资料,

撰写文献综述。

3. 2011年10月完成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准备。

4. 2011年11月下旬完成第一稿。

5. 2011年12月上旬底完成二稿。

6. 2012年元月上旬完成三稿。

7. 2012年5月21日前论文定稿、评阅。

8. 2012年5月26日论文答辩。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30日凯瑟琳.恩萧在婚姻道路上的自我追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我迷失、自我追求、自我毁灭。在男性社会里, 女性一直被视为男人的附属物, 她们没有追求真爱的权利。而凯瑟琳拼命挣扎着希望同时拥有丈夫埃德加和情人希刺克厉夫。这代表着一个家庭妇女的自我追求和传统婚姻的对立这两者在那个由男性控制的社会里是不能共的,最终凯瑟琳死于两者尖锐的冲突中。凯瑟琳的死象征着女作家难以实现的梦在现实中的破碎。

凯瑟琳·林顿成功的自我追求也包括三个阶段: 自我消沉、反叛和自我改变。她与表哥林顿的不幸婚姻和希刺克厉夫的虐待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她开始在追求其真爱中追求自我。她与哈里顿完美的婚姻反映了女作家艾米莉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她的反叛表明那一时代的女性开始意识到传统婚姻的束缚。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引导语: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以下 是的为大家找到的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theApplicationand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新谜又出,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 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 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tradition)。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SurveyofGothic1.1DefinitionofGothic 1.2theOriginofGothicNovels

开题报告 爱与恨之绝唱——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思克里夫的双重性格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爱与恨之绝唱——浅析《呼啸山庄》中 希斯克利夫的双重性格 英文名:The elegy of love and hate——Analysis of the dual character of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学院:外语学院 专业:英语辅修专业学士学位 姓名:__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 1月 5 日

爱与恨的绝唱——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双重 性格 一、背景介绍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是作者的神秘主义哲学观的阐释;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呐喊;是穷人对富人的斗争;是情欲压抑后的爆发。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出发生在荒野山地上的爱情悲剧,以及坐落在这荒野中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户人家前前后后近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体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异教徒精神。 这部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刚问世时极受冷落,更遭到评论家们的漫骂和讽刺,称之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由于写作上的失败,还有由此所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艾米丽死于肺病。作者因为《呼啸山庄》而被戴上非常荣耀的桂冠是在她的作品发表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作者非凡的创作天才,这部巨著也被公认为英国文坛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初读此书可能会使人感觉到惊讶和恐怖,但经过仔细的推敲,就会发现和其他小说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世俗、呆滞,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强大的激情和狂暴行为。这使这本书完全区别于当时的文学主流。

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题目名称《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双重人格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艾米丽·勃朗特笔下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更是以他特有的性格和对爱情的追求方式深深的吸引了众多读者。选题的目的在于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希思克利夫的性格进行分析,提出希思克里夫内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剧烈冲突,以及他内心中复杂的心理状态和由爱为恨的转变过程。研究在疯狂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复杂的心态,以此展现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扭曲的性格,进而阐述人性在扭曲社会中发生裂痕,扭曲和毁灭的社会根源。 通过描述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展现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在畸形社会中人性扭曲,进而变得暴虐无情,产生强烈的复仇心理,达到复仇目的以后以自杀告终,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从男主人公出走,重归,报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人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进而提出自己对这部作品深刻的理解,努力发掘人性的现实意义,展现《呼啸山庄》对人物深刻的心理描写所体现出的巨大艺术魅力。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呼啸山庄》出版时并未引起国内外评论界多大的注意,即便是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所引起的

巨大震撼也被认为令人作呕的恐怖,评论界一些人斥之为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认识到这部书的价值。作品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遇,到后来的备受崇拜,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艾米丽·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唯一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尽管也有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可言。 2、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思想主题,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其复仇根源,探询他的悲剧人生。 3、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的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等等。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呼啸山庄开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A Pragmatic Study on the Theme –Revenge in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中的复仇主题的语用学研究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商务英语年级2011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Pragmatics is a young science and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deals with the meanings and effects of language in use in particular circumstance.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 lot of scholars at home used it to study novels and other literary works. Wuthering Heights written by Emily Bronte, is a novel filled with many emotions and activity. Her characters represent an on going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hate. Published in 1847, Wuthering Heights didn’t gain immediate success, many of whom condemned it as sordid, vulgar, and unnatural. It was not until 1850, when Wuthering Heights received a second printing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mily’s sister Charlotte, that it attracted a wide readership. Today it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 novels of English literature. As pragmatics has been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 many version of literary works or films has gained increasing focus. It provides us a new study method to analysis Wuthering Heights.Therefore, analyzing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is meaningful. So far, scholars abroad and at home study this novel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and narratology, stylistics and realism theories. However, few people abroad or at home analyze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is paper aims to use pragmatics to study the dialogues of heroes to dig out the implicature of their implied meaning.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 导语: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

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叶利荣则在其《追寻

关于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The Destiny of Sister Carrie-An Analysis of “New Female Image” in 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的命运-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1选题动机:对作者的作品比较感兴趣,而且嘉莉妹妹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女性的生活与嘉莉很相近,可以引起共鸣。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author’s writing themes. And Sister Carrie relatively close to real life.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many women in the life and Carrie very close, can resonate. 可行性分析: (1)选题意义:反映现今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启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西奥多?德莱塞的杰出代表作,该小说勾勒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所展示的一幅精彩画面,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Reflect the many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is a lesson people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2)选题重点:对嘉莉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影响她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character of Carrie and her impact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开题报告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命运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专业名称英语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4 年04 月02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选题依据: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在当时具体指妇女解放。后期传播到英美地区随即逐渐流行,主要指妇女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中应与男人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切活动。随着文学发展,女性主义也作为重要的文化流派而发展起来。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也是一部著名小说,在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呼啸山庄》1847年首度出版时,在当时由于小时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到非议,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不被大众所熟知。小说中女主人公代表人物凯瑟琳的鲜明人物特点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面临的困境。凯瑟琳对困境的抗争和对幸福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主义中女性意识的成长。在小说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对自己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小说中女性主义的精神。而最终凯瑟琳的悲剧结局则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而且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萌发。 选题意义: 《呼啸山庄》在出版之初,由于所描写的环境和人物特征都阴郁而幽暗,并不为读者为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小说中对世界的感悟,对荒原的依恋和描写,小说中独特的审美韵味,使得《呼啸山庄》最终被社会接受和欣赏,其小说所反映的情节故事已成为经典之作,并被搬上荧幕为大众所欣赏研究。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展现了一位不同于其他任务的女性。凯瑟琳敢于挑战父权拥有自己的个性,向往自由,却无法接受贫穷的婚姻带给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最终妥协了婚姻嫁给了不爱的人。凯瑟琳的悲剧因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女性困境所决定,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结局。《呼啸山庄》通过对凯瑟琳的描写树立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所处的困境,以及对困境的摆脱和挣扎,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与幸福最求权利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外现状: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2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浅析《呼啸山 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 专业班级 学部外语学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2011年10月29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 —浅析《呼啸山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 Light of humanity on heather widerness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wuthering height and Hero Heath 一、题目来源 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是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的扭曲。本文认为要正确客观的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和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和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但即使如此,人性依然会寻找爱的方向,再强大的仇恨也改变不了人们追求美好的事实。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日期: [1]Brophy, Brigid, Michael Levey, an d Charles Dsborme. “Wuthering Heights.” Fifty work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e Could Do Without. [M]. London: Stein and Day Publishers, 1968. [2]Carey, Gary. Cliff Notes on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M]. M.A.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79. [3]Cerrito, Joann and Paula Kepos, eds.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 [M].Detroit: Gal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1992.

英美文学研究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 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以下是分享的英美文学研究开题报告,更多内容请访问(.oh100./bylw)。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 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 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 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

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

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对比开题报告

1847年,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这一奇书。大约百年后的中国,旷世才女张爱玲于1943年发表了她的代表作之一《金锁记》。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度,但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充满着惊人的巧合,让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随着时问的推移,其价值与意义越发的让人寻味。 英国著名文评家毛姆是这样评价《呼啸山庄》的:“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曾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中国翻译家方平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前后辉映”。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称赞《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但是这两部作品问世的时候更多的是批评与冷落,并没有那么的一帆风顺。《呼啸山庄》被指为充满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还受过如此嘲弄:“这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该改名为《枯萎山庄》”。直到进入20世纪,艾米莉的声誉才蒸蒸日上,评论文章大量涌现,《呼啸山庄》也被推崇为足以和莎士比亚戏剧前后辉映的天才之作。百年之后《金锁记》发表,虽有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称赞:“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但此后张爱玲的作品长期不见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只有美国学者夏志清60年代对《金锁记》作出过较高评价,认为“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到了80年代大陆重刊张爱玲旧作,才兴起对其作品的研究热潮。 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是两部风格迥异的杰作。《呼啸山庄》它以磅礴的气势、野性的力量、反叛的精神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而《金锁记》则让我们透过模糊的残月,几点疏星,在颤鲕的琴声中聆听变调的人生哀鸣。然而,二者塑造的爱恨交织、变态复仇情感世界具有相当的力度逼视着人性的最深面。我们试以情感为切人点对《呼啸山庄》与《金锁记》进行研究,寻找沟通人类情感世界的桥粱,并开拓对作品的深层解读。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例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例文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eights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1.1 Definition of Gothic 1.2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1.2.1 Historical Reasons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浅析《呼啸山 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 专业班级 学部外语学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2011年10月29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 —浅析《呼啸山庄》主题思想及其主人公Heath Light of humanity on heather widerness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wuthering height and Hero Heath 一、题目来源 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是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的扭曲。本文认为要正确客观的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和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和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但即使如此,人性依然会寻找爱的方向,再强大的仇恨也改变不了人们追求美好的事实。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日期: [1]Brophy, Brigid, Michael Levey, an d Charles Dsborme. “Wuthering Heights.” Fifty work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e Could Do Without. [M]. London: Stein and Day Publishers, 1968. [2]Carey, Gary. Cliff Notes on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M]. M.A.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79. [3]Cerrito, Joann and Paula Kepos, eds.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 [M].Detroit: Gal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1992.

2020年呼啸山庄论文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论文开题报告 写过开题报告的人,几乎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世界上怎么 会有开题报告这种东西!然而,不管你怎么想,它还是存在的。这里,以《呼啸山庄》为例,教你怎样攻克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 ①长期以来,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解谜热潮似乎永无休止。本文试图从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 的哥特式小说所体现出的风格特征去解读《呼啸山庄》,希望藉此能给读者更多的启迪。 ②学会本专业中英文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基 本素质。 2、意义: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语山庄》的创作源泉,运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研究,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 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借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语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 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的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 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语山庄》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各名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Gothictradition)。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和预期达到的目的 1、方法 通过仔细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和文学研究,对所搜集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全面的总结出了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例证法来烘托主题、构造清洁、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使得艾米莉·勃朗特的这部旷世奇作蒙上了一层神秘恐怖的色彩,深刻有力

开题报告100篇.doc

开题报告100篇 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背景考勤管理是企业事业单位员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工资、晋升、年终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如此公平、公正的对员工进行考勤是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融入于现代包装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以下是一篇关于融入于现代包装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浏览!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文化是在人类经历了历史经验过程中所积累的文明总和。 大学生自主创业开题报告 现今,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把眼光放到了自主创业上。然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一、选题理由,研究目的及意义论文选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论题背景情况,论文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二、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以及发展趋势,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论文写作所用理论三、研究内容与论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 为了保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xx建

筑工程学院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试行)》(校政 [20xx]94号)文件精神,对20xx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开题报告要求如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包医学科研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科研开题报告的概念科研开题报告是指课题确定以后、正式开始课题研究之前撰写的有关课题研究任务的总体计划安排文书,主要介绍所承担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推广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关键,以及准备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对科研 开题报告例文最新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开题报告例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写作要求 一、开题报告写作时间:从现在开始,下学期开学来提交初稿,9月底定稿。所有的毕业生(包括考研学生)必须在9月底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二、论文的撰写时间:从10月1日开始撰写,11月中旬进行论文写作进度中期检查,月1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简述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准备和进行过程,许多同学会出现这些偏误。 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写作的步骤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

英美文学的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的开题报告 导语: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小编整理英美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以供参考。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

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XX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