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654.18 KB
- 文档页数:20
2018-2019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及舆情处置八大陷阱研究报告2019 年 1 月前言 (2)一、2018 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 (3)特征一:自媒体平台成企业负面舆情主要曝光源 (4)特征二:民生类企业为企业负面舆情重灾区 (5)特征三:在华跨国企业负面舆情事件频发 (5)特征四:企业管理与客户服务类舆情压力较大 (6)特征五:负面舆情凸显‚企业关键人‛效应 (7)特征六:回应时长或影响舆情热度值 (7)特征七:敏感性事件回应次数以3 次以上居多 (9)特征八:企业回应层级趋高,方式更趋多样化 (10)特征九:企业舆情处置效能仍有增强空间 (11)特征十:企业形象修复工作收效甚微 (11)二、企业舆情处置八大陷阱 (12)(一)舆情监测陷阱 (13)(二)侥幸心理陷阱 (13)(三)应对态度陷阱 (14)(四)应对方式陷阱 (14)(五)回应时间陷阱 (15)(六)口径发布陷阱 (15)(七)回应文本陷阱 (16)(八)舆论引导陷阱 (17)三、2019 年企业舆情管理工作探索与启示 (17)2018 年,中国市场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政策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 年营商环境报告》表明,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 190 个经济体中的排名,从 2017 年的78 位跃升至 2018年的 46 位,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企业信心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公众舆论监督与权益保护意识愈加增强,企业热点舆情事件频发。
类型多样的互联网企业扩张迅速,其被忽略的舆情风险陆续浮出水面,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过于关注收益和流量的担忧。
较之新兴互联网企业,更为稳重的老牌企业也颇受负面舆情的困扰。
舆情曝光后,一些传统企业并未转换思想,公开回应时一味强调自身价值与贡献,试图以强大的正面宣传平息负面舆情,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在日常舆情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 2018 年涉及各类型企业共计 99 个热点负面舆情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2018 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和‚企业舆情处置八大陷阱‛。
经营战略MODERN ENTERPRISECULTURE2020.6133MEC 国有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思考杨永 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133-02网络舆情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是国有企业在这项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包括主动性差、反应慢等等,而且由于意识形态渗透等原因,国企所处的舆情环境也是对自身不利的。
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当前的舆情形式,并做好处理工作。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网络舆情(一)质疑和唱衰国企在中国有很多人迷信私有制经济,喜欢质疑和唱衰国有企业,用各种角度论证国企是限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源。
如果国企的效益好,就强调国企是“垄断”,如果国企效益差就拿去做“低效”和“落后”的证明[1]。
网民会因此受到误导,对国家经济建设形成错误的认识,对国企只有负面的看法。
(二)环境等社会敏感问题国内很多石化、化工、冶炼、电力企业都是国企,都属于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所以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被拿来作为攻击角度。
一些国企投资建设化工厂总是会面临无端指责,网上的自媒体经常会释放出虚假信息来增加群众的恐慌。
(三)国内市场的复杂舆论环境很多大型国企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投资、融资、企业并购等活动也有活跃的身影。
但是即便是国内的媒体,也喜欢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国有企业,认为国有企业做任何事情都是对资源的掠夺,完全将国有企业与国家建设、民生发展剥离开,并且有意避开民营企业在形成垄断之后对市场的破坏问题。
(四)企业内部问题中国经过长期的经济建设,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和任何大企业一样,国有企业也难免患有“大企业病”,比如机构臃肿,反应速度慢等等。
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很容易在犯错的时候受到社会的巨大关注,尤其是一些社会问题,包括国企改革、国企的福利,都会被不良媒体作为不利于社会的负面新闻进行宣传。
后真相时代热点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一、后真相时代的概念与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真实性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导致了一个被称为“后真相时代”的新现象。
后真相时代是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往往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假,从而使得事实真相变得模糊不清。
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公众对于信息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的整体下降。
信息传播速度快: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这使得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导致了对真实性的误判。
信息来源多样: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包括社交媒体、网络论坛、新闻报道等。
这使得人们在面对信息时,很难辨别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
公众情绪化:在后真相时代,由于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判断,人们往往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判断。
这使得舆论很容易被操控,导致社会舆论的极化。
权威主义减弱:在后真相时代,传统的权威主义观念逐渐削弱,人们对于权威的信任度降低。
这使得人们在面对信息时,更加倾向于相信那些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视其他可能真实的观点。
媒体角色转变:在后真相时代,媒体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解释者,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在后真相时代,媒体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很难再保持过去的高度公信力。
这使得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更容易受到政治、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的失真。
后真相时代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来源多样、公众情绪化、权威主义减弱和媒体角色转变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学会辨别真实与虚假,以应对后真相时代的挑战。
1. 后真相时代的定义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
企业负面舆情要想避开公关危机带来的“雷”,首先要了解容易引起企业爆炸的“暗礁”,提前做好扫雷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危机感知和应对能力。
在整理了与大小企业相关的负面舆情案例后,本文总结出了企业容易造成的八种负面舆情,帮助企业避雷。
1、食品安全/产品质量负面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可能是实体企业最常见的负面问题。
这种负面影响或大或小,小的可能淹没在上千条帖子后被客户调侃,大的可能直接曝光在热搜上,招致监管处罚,动摇商业基础。
因此,它也是企业不能放松警惕的闪光点之一。
2、广告宣传负面“酒也怕巷子深”,现代企业竞争压力的加大,使营销宣传的战略意义加深。
而宣传的增加,也意味着宣传风险的增加。
近年来,性别歧视、侮辱中国、曾错热点等营销雷区屡遭抨击,如“三鼠斜眼海报”事件,乌云仍在困扰,事件发生后股价已无法扭转颓势。
3、代言人负面从当红明星到垂直KOL,代言人合作推广已成为企业营销常态,但因代言人的不可控性,这也会是一大雷点。
选代言人成为一门“学问”,没做好艺人尽调,会随着艺人翻车一起翻车;没做好受众调查,选错了代言人也得挨骂,比如某斯莱斯和晚晚夫妇的合作。
4、高管负面高管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企业自身的形象也受到舆论的关注。
现实中,由于高管的不当言行而造成企业形象受损的案例很多。
徽州主播业主遛狗事件后,该品牌不仅遭到网友抵制,被央视点名,还涉嫌企业税务,引发第二次危机。
5、人事负面职场相关舆论是一种很容易引发网友共鸣的舆论类型。
企业监控员工电脑后台、职场骚扰、薪资问题、加班问题、员工猝死、面试PUA……由于涉及主体的复杂性,导致员工管理中出现各种负面问题,从内到外动摇企业的发展。
6、监管负面负面监管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上市公司。
上个月,一名滚雪球用户的帖子“腾讯将遭受重挫”引发了市场恐慌,导致股价下跌超过5%。
即使腾讯后来澄清了谣言,发帖者也纷纷逃跑,但腾讯一直是灾难。
第1篇一、概述2022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负面舆情事件频发,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报告将对2022年负面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应对和防范负面舆情风险。
二、负面舆情事件特点1. 事件类型多样化:2022年负面舆情事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金融风险、公共安全等。
2. 网络传播速度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负面舆情传播速度加快,一旦发生,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影响范围广泛。
3. 网民参与度高:网民对负面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通过网络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
4. 舆情应对难度大:负面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企业面临舆论压力,应对难度较大。
三、负面舆情事件典型案例1. 环保领域:某地环保企业违规排放废水,导致周边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事件发生后,网民通过网络曝光,迫使企业整改,并引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2. 食品安全领域:某知名品牌奶粉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恐慌。
事件发生后,企业迅速采取措施,召回问题产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3. 金融领域:某银行因违规操作导致客户资金损失,引发客户投诉。
事件发生后,银行积极应对,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并加强内部管理。
4. 公共安全领域:某地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对责任人进行追责。
四、负面舆情应对策略1. 及时公开信息:在负面舆情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迅速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2. 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引导舆论走向,避免负面舆情扩大。
3. 强化责任追究:对负面舆情事件中的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优化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负面舆情发生的可能性。
五、总结2022年负面舆情事件频发,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负面舆情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上接第20页)你的客户”。
同样,照顾好我们的员工,他就会完成好他的工作。
企业将追求利润作为目标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能否将培养优秀的人才作为更高层次的目标呢?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拥有卓越人才队伍的企业,创造客观的利润是肯定的,自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就好像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马云说的“赚钱不是目的,只是一种结果”。
然而,我们也没必要把海底捞去无限制地神化,并非海底捞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圆。
在它不断地扩张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成长的烦恼”。
比如,免费美甲、送礼物等都是可以复制的。
虽说以人为根本的独特的组织文化难以被复制,但作为规模不断扩张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保证人才培养与扩张之间不断层?如何保证越来越庞大的员工队伍保持高度的忠诚?这些都决定了海底捞将来的发展。
海底捞这种江湖味浓重的家庭式管理还能走多远并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我们关心的是我们能从海底捞的江湖味中品出多少调和亦家亦企的底料,萃取多少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精华,以及如何将这闪耀着人性化管理光辉的营养吸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1]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M].中信出版社,2011.3.[2]李顺军,杨铁锋.海底捞店长日记[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3]李明霞.刍议企业人性化管理[M].经济师,2011.[4]黄胜杰.略论企业人性化管理[M].广西社会科学,2002(3).摘要: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舆情防控工作,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环境下国有企业舆情的现状、舆情防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国有企业的舆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舆情国有企业布控舆情,就是“公众的意见和态度”,通常情况下主要涉及社会舆情、媒体舆情以及新兴的网络舆情等。
所谓舆情防控就是收集、研判、决策、处置、总结公众意见和态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
2018-2019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及舆情处置八大陷阱研究报告2019 年 1 月前言 (2)一、2018 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 (3)特征一:自媒体平台成企业负面舆情主要曝光源 (4)特征二:民生类企业为企业负面舆情重灾区 (5)特征三:在华跨国企业负面舆情事件频发 (5)特征四:企业管理与客户服务类舆情压力较大 (6)特征五:负面舆情凸显‚企业关键人‛效应 (7)特征六:回应时长或影响舆情热度值 (7)特征七:敏感性事件回应次数以3 次以上居多 (9)特征八:企业回应层级趋高,方式更趋多样化 (10)特征九:企业舆情处置效能仍有增强空间 (11)特征十:企业形象修复工作收效甚微 (11)二、企业舆情处置八大陷阱 (12)(一)舆情监测陷阱 (13)(二)侥幸心理陷阱 (13)(三)应对态度陷阱 (14)(四)应对方式陷阱 (14)(五)回应时间陷阱 (15)(六)口径发布陷阱 (15)(七)回应文本陷阱 (16)(八)舆论引导陷阱 (17)三、2019 年企业舆情管理工作探索与启示 (17)2018 年,中国市场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政策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 年营商环境报告》表明,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 190 个经济体中的排名,从 2017 年的78 位跃升至 2018年的 46 位,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企业信心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公众舆论监督与权益保护意识愈加增强,企业热点舆情事件频发。
类型多样的互联网企业扩张迅速,其被忽略的舆情风险陆续浮出水面,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过于关注收益和流量的担忧。
较之新兴互联网企业,更为稳重的老牌企业也颇受负面舆情的困扰。
舆情曝光后,一些传统企业并未转换思想,公开回应时一味强调自身价值与贡献,试图以强大的正面宣传平息负面舆情,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在日常舆情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 2018 年涉及各类型企业共计 99 个热点负面舆情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2018 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和‚企业舆情处置八大陷阱‛。
2018年5月社会舆情热点分析蚁坊“鹰眼舆情观察室”依托“鹰眼速读网”“鹰击早发现”系统,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做出第三方客观深度的研究分析报告。
一方面对全网和定点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以及微博、微信、论坛、博客、贴吧、问答等平台进行监测;另一方面通过电话抽样调查、内容定性定量分析、焦点小组、专家意见等方法对舆情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
本月选取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天津人才新政引落户狂潮、朝韩首脑会晤等共计十个热点事件从舆情话题、舆情热词、传播源头、时间跨度、关注人群等不同维度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报告。
一、事件概况二、舆情话题在5月份的热点舆情事件中,时政、民生、公益类话题最受关注,这三类的舆情热度最高,主要涉及天津人才新政引落户狂潮、“严书记女儿”事件、眼癌女童王凤雅去世等。
三、舆情热词上图是综合5月份10个热点舆情事件的关键词词频、热度权重、关联强度等因素而出,可见网民关注度更高的事件,相关词组字体显示越大,其中,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天津人才新政引落户狂潮、朝韩首脑会晤等事件因网民关注度较高,故与事件相关的词语热度也较高。
四、传播源头由于网络的发达,以网民爆料为传播源头的热点事件越来越多。
在选取的1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以网民优先关注或者爆料的热点舆情事件有4个,分别为眼癌女童王凤雅去世、“严书记女儿”事件、联想荣誉保卫战、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
其中,眼癌女童王凤雅去世事件是微信公众号“有槽”一篇名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令该事件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热议的焦点;联想荣誉保卫战事件是网民在微博、知乎、百度贴吧等社交活跃的平台进行讨论从而引发更多网民关注;“严书记女儿”事件是由朋友圈截图进行传播从而引其网民讨论;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事件是由网民当场拍下视频上传至微博而后受到网民关注。
由媒体率先报道的热点舆情事件有3个,分别是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北大校长口误事件引争议、朝韩首脑会晤。
作者简介:鲁清峰,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为信息服务。
企业负面网络舆情分析及危机应对策略研究鲁清峰摘 要 随着互联网这个“第四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微博、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当企业出现负面网络舆情之后,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应对负面网络舆情,不仅会使企业的形象一落千丈,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网络舆情;负面舆情;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9-0140-04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博、知乎等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
尽管如此,网络舆情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正面形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1]。
但是消极负面的网络舆情会使企业的形象一落千丈,造成企业信用口碑的崩盘,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企业运行的困难。
因此,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缓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我们对于企业负面的网络舆情必须进行深刻的认识,寻找企业负面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减少和消除带来的消极影响。
1 相关概念我国在古代书籍《旧唐书》和《全唐诗》中就已经出现了“舆情”一词,其含义就是指民众的意愿,舆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民众的意见和态度”。
网络舆情这个词的概念是从2003年才开始提出来的,提出的时间比较晚,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和学术科研行业对于网络舆情的概念定义没有一个确定完全的统一,各个研究者只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上根据舆情的定义在网络这个载体上有自己的理解[2]。
网络舆情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对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社会事件发表自己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负面网络舆情是属于网络舆情的一个特别的部分,他是指网民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中,对于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各种公共事件所持负面的、否定的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企业舆情分析(5篇)企业舆情分析(5篇)企业舆情分析范文第1篇01婴儿霜"大头娃娃'大事舆情概述1月7日,有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头娃娃'大事,有家长从市面上购买"嗳婴树'品牌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给5个月大的孩子使用后消失"大头娃娃'现象: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
舆情简析此次涉事产品并非"消'字号母婴市场首次曝出问题。
"消'字号所谓治疗湿疹的软膏和霜,享受着"低门槛'监管,却违规添加激素,成为违规添加激素的重灾区。
如含强效激素,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长期大面积使用会引起皮肤甚至全身不良反应。
针对该大事折射的"消'字号母婴市场种种乱象,当前除需尽快查清真相外,也需要针对性的做好监管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以确保相关产品的平安性。
02全棉时代就争议广告大事舆情概述1月7日,全棉时代的一则视频营销广告被网友指责"污辱女性',并快速登上微博热搜。
此后,全棉时代曾两度在官方微博发文赔礼,但由于其在最近一封致歉信中大篇幅介绍企业创立初衷、专利技术、公益活动等内容,被网友质疑没有诚意,赔礼信都在"打广告'。
舆情简析全棉时代因广告内容不敬重女性被质疑,而一连串的赔礼又被指抖机智"加广告',多次登上新浪热搜。
全棉时代多次赔礼均未取得网友谅解,或许并非企业没有危机公关常识,其关键在于企业并未真正敬重用户,是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
只有真正敬重每一个群体,乐观提倡传播乐观的价值观,才能赢得广阔消费者的认同,最终行稳致远。
03小米200万改LOGO大事舆情概述3月30日晚,小米网络会上,雷军除宣布小米要涉足"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的重磅消息外,也宣布启用新Logo,开头升级品牌识别系统。
舆情简析对于小米新LOGO,不少网友大呼"雷总,上当了!'"雷总,被骗钱了!'并感叹"要是每个甲方都能想小米一样好糊弄,现在哪还会有五彩斑斓的黑微软雅黑怎么不够黑这样的经典笑话'、"我们和设计师的差距,就是为这个设计编一个能圆的过去的故事。
浅谈企业宣传报道中的负面新闻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企业在对内对外宣传报道中如何正确认识负面新闻,负面新闻的危害及如何归避。
为以后企业对外宣传提供参考。
关键词:宣传报道;负面新闻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其影响力。
这样,企业的宣传工作也就成了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工具。
企业宣传是为企业的经营目的服务的。
企业宣传不但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企业的对外宣传也是一种战略需要,也是一种战略行为。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受到企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企业对外宣传主要在于外塑形象。
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立企”已经成为企业扬名四方、持续发展的主导战略。
企业要通过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声誉,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这就必须发挥企业的宣传功能。
近年来,公司加强了宣传队伍建设,每年都有百余篇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改革发展、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在各级报刊上刊登,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树立了良好外部形象。
企业的对内宣传则是内聚人心,目的是让广大职工都了解企业长远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和规划及其实现的措施、方法。
对广大职工来讲,只有知晓明白了企业的战略,并心向往之,力恒行之,变为自觉的行动,才能变为无穷的力量。
如何将企业文化的理念、精髓和内容导入员工的头脑中,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对内公司在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中心的优势,紧紧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如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适时开辟《媒体聚焦》、《五桥焦点》、《观点》等专题栏目,架设起企业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
此外,公司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五个一工程”、金秋艺术节等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内容制作成册子、光盘等资料,及时宣传,在培育员工向心力、凝聚力和上进力、吸引外部人才等方面存在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社会舆情风险及防控一、对舆情风险的理解舆情,是指民众的舆论情况,它代表着民众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对于企业的态度。
互联网高度发达,然而,大多数人对于网上的信息缺乏客观的判断能力,常以先入为主的心态看待事物,因此,这里也是负面舆情频发的地区。
舆情风险是指,企业单位在从事社会管理和经济活动的时候,可能面临的来自社会或者网络的负面信息、虚假信息、谣言等,这些负面信息通过发酵可能才产生的舆情危机或因之而尝试的损失叫舆情风险。
舆情风险的主要表现为:1.发生违规行为或重大事件,如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节能环保方面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群体性上访、员工违法舞弊等事件,可能导致媒体负面报道或被主管部门通报处罚。
2.未制订重大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未做好应急演练,可能存在舆情隐患。
3.舆情监测能力欠缺,未能及时发现微博、微信、论坛、贴吧、抖音、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发布的与相关的不实言论或负面信息,可能导致舆情处置不及时,损害形象。
4.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能力不足,发生负面事件后未能有效实施媒体沟通、舆论引导等应对措施,可能导致负面事件持续发酵,造成声誉受损。
二、舆情风险的主要风险点常见的有民生舆情、公共治理舆情、教育舆情、学校舆情、司法舆情、医患冲突舆情、环保舆情、媒体转型舆情、金融舆情、重大突发事件、政府舆情等。
舆情存在潜伏期、形成期、波动期、消退期等不可避免的阶段,每个阶段的舆情风险点不同。
因此,舆论的具体风险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舆情风险的识别和监控1.通过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搜索各大新闻媒体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
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更容易滋生和爆发负面舆情信息,大部分网站都有热点事件列表。
按照传统的舆情搜索方式,是安排专人在这些平台上收集相关新闻和热点事件,分析收集舆情和网友情绪。
但鉴于传播渠道众多,网络信息实时更新,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信息被揭秘、不完整,话题分析不完整,舆情发展趋势无法量化,无法实现全天候监测,将在第一时间极大影响舆情应对。
中央企业负面舆情分析与应对作者:张然来源:《商情》2020年第08期【摘要】伴随着5G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平台的涌现,网络上各类关于企业的舆情信息不断涌现。
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在短暂的时间内判别舆情信息,针对负面舆情快速进行应对已成为中央企业在舆情方面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中央企业在应对负面舆情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舆情信息的应对思路以及措施。
【关键词】中央企业负面舆情问题分析应对思路措施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以及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16]315号)的发布,国家已经将企业舆情管理以及信息公开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中,并明确提出了中央企业推进载体建设的责任。
随即中央企业陆续拉开了建设舆情载体以及创建官方账号的序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这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于各个企业的要求。
中央企业作为牵头者与示范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完善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与机制。
截止2019年年底,在国资委公布的96家中央企业名单中,已有90家中央企业开设集团官方微信账号、59家中央企业开设集团官方微博账号、34家中央企业开设集团官方抖音账号、29家中央企业开设“两微一抖”账号。
这标志着中央企业在舆情应对工作中,逐步完成信息公开渠道的畅通、信息系统功能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全方位保障。
虽然中央企业在舆情回应路径方面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但在面对负面舆情事件时,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中央企业不能有效地回应舆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本文通过分析中央企业在负面舆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路与措施,从而帮助中央企业打造自身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
一、中央企业应对负面舆情存在的问题(一)回应时间把控不准,引起网民不满通过对中央企业回应时间的分析,发现在对回应时间把控上,中央企业一般存在两大误区。
企业舆情风险排查梳理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企业当前的舆情风险进行排查和梳理,以提供决策参考和风险防控措施。
舆情风险是指与企业形象、声誉和利益相关的负面信息在公众舆论中的传播和影响,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和损失。
通过分析舆情风险的来源、特征和影响程度,可以更好地预测、防范和回应潜在风险。
方法本次排查梳理报告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舆情数据收集:通过网络监测平台、社交媒体分析工具等收集相关舆情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
2. 数据筛选和分类:对收集到的舆情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排除无关信息,将负面舆情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
3. 数据分析和评估:通过舆情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情感倾向判断,对舆情风险的来源、特征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4. 风险排查和制定措施:根据舆情风险的评估结果,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警示,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措施。
舆情风险分析来源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舆情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的舆情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 市场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或行业同行可能故意传播负面信息,以损害企业形象和竞争优势。
2. 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不满、投诉或维权行动,可能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传播,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 媒体报道和评论:媒体报道中的差错、偏见或对企业不利的评论,可能引发公众对企业的负面看法和情绪。
4. 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评论、分享和谣言,可能迅速扩散并对企业形象造成较大影响。
5. 国家政策和监管:国家政策调整、行业监管力度加强等,可能引发公众对企业的负面猜测和担忧。
特征分析根据舆情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对舆情风险的特征进行了总结:1. 外部负面评价:企业在公众中受到的负面评价和批评,主要围绕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价格等方面展开。
2. 谣言传播与炒作:虚假信息或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3. 竞争对手攻击:竞争对手通过网络评论、匿名投诉等手段,可能对企业进行攻击和抹黑,以取得竞争优势。
从表1看到,上述四行业负面事件发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企业在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员工方面发生负面事件的次数较多。
分别占统计行业总计的19.64%、8.27%、54.13%与7.85%。
其中债权人方面负面事件主要发生在金融行业,在这些负面事件中,大多是银行侵犯中小储户利益的行为。
数据结果说明企业的现实表现与前文分析结论一致。
第二,企业在环境利益相关者方面发生负面事件的次数较多,共计25次,占统计行业总计3.5%,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
其它三个行业发生环境方面负面事件不多的原因在于这些行业不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本身就不太容易发生影响环境方面的事件。
结合能源行业企业发生环境方面负面事件次数较多说明,环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约束制度效率不高,并不能有效约束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
第三,企业在政府、供应商、竞争者、社区方面发生负面事件的次数较少,分别占统计行业总计的2.66%、0.4%、1.8%与1.6%。
数据结果说明企业的现实表现与前文分析结论一致。
第四,虽然从总体上企业在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员工方面发生负面事件的次数较多,但有些行业的企业却基本没有发生。
食品与家电行业的企业几乎没有发生债权人方面的负面事件;能源行业几乎没有发生消费者方面的负面事件;食品与家电行业在员工方面的负面事件也很少。
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某些行业本身就不容易发生影响某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行为,并不在于该类利益相关者能实施有效约束。
企业发生负面事件并受到舆情关注,说明企业对相应责任的履行程度极低。
从总体上看,实证数据支持企业在股东、中小债权人、消费者、员工与环境利益相关者等方面更可能发生负面事件;当然,受行业生产特点影响,不同行业具有略微不同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实证数据反映出股东、中小债权人、消费者、员工与环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相应责任的制度约束效率较低,而大债权人、政府、供应商、竞争者与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制度约束效率更高。
企业舆情热点舆情分析研判报告之未参加同事生日宴被罚近日,一则#未参加同事生日宴被罚#的新闻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发舆论热议和广泛传播:1月18日,爱奇艺报道【员工未参加同事生日宴被罚经理:并没有真的罚款只是警示会追责】。
视频中表述贵州贵阳某房地产营销公司员工小崔因未参加同事生日宴被罚甚至开除。
小崔表示自己十分冤枉,而当事经理表示,不这样做下次再有人过生日谁都不会来,并且经理表示并没有真的罚款,只是警示。
随后,新浪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凤凰网、成都商报、凤凰周刊、财经网、北京青年报以及浙江电视台6频道《1818黄金眼》栏目组官方微博都对此事件进行了传播报道,利用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粉丝号召力带动相关话题#未参加同事生日宴被罚当事经理发声#、#员工未参加同事生日宴被罚#等成为舆论热议焦点,基于最近996、监测员工手机信息等行业、企业负面新闻的报道,#未参加同事生日宴被罚#又在舆论场中掀起了一股有关企业文化和团建活动的负面讨论。
敏感话题引发舆论热议社会话题、现象类的网络舆情事件,往往涉及广大公众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民生问题,是人们所关心,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
这类事件的发生或者己经作为热点、难点事件出现在网络上,它很有可能已经经过传统媒体的传播,但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而网络所具备的即时性和开放性特征,则可能增加事件的网络传播量和网友参与程度。
网络上众多的个人意见经过反复的交流、激烈的思想碰撞以及深入的讨论,少数人的意见会被淹没,最终形成某种倾向性多数一方的意见;在网民的推动下,事件呈现出急速发展的状态,短时间内迅速达到热度高峰。
对于当下不少企业所提倡的996畸形加班文化,新闻报道中大量涌现的因为拒绝996被辞退,因996过劳自杀、996猝死等负面新闻报道,以及员工脉脉匿名发帖被辞退、X了么骑手猝死依然被扣钱,X团骑手自焚等大量报道,无论是985的高材生还是外卖员,切实反映了当下打工人在工作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和面临的现实困境,切正广大打工人的实际境遇,在当下企业文化及弊端被舆论广泛热议的浪潮中,团建文化这个广为舆论诟病的话题更容易获得舆论认同和支持。
2018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及舆情处置八大陷阱报告执笔人:第五昭婷崔文骏黄薇徐征范彦青李婷婷2019年1月前言 (2)一、2018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 (3)特征一:自媒体平台成企业负面舆情主要曝光源 (4)特征二:民生类企业为企业负面舆情重灾区 (5)特征三:在华跨国企业负面舆情事件频发 (5)特征四:企业管理与客户服务类舆情压力较大 (6)特征五:负面舆情凸显‚企业关键人‛效应 (7)特征六:回应时长或影响舆情热度值 (7)特征七:敏感性事件回应次数以3次以上居多 (9)特征八:企业回应层级趋高,方式更趋多样化 (10)特征九:企业舆情处置效能仍有增强空间 (11)特征十:企业形象修复工作收效甚微 (11)二、企业舆情处置八大陷阱 (12)(一)舆情监测陷阱 (13)(二)侥幸心理陷阱 (13)(三)应对态度陷阱 (14)(四)应对方式陷阱 (14)(五)回应时间陷阱 (15)(六)口径发布陷阱 (15)(七)回应文本陷阱 (16)(八)舆论引导陷阱 (17)三、2019年企业舆情管理工作探索与启示 (17)2018年,中国市场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政策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表明,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从2017年的78位跃升至2018年的46位,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企业信心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公众舆论监督与权益保护意识愈加增强,企业热点舆情事件频发。
类型多样的互联网企业扩张迅速,其被忽略的舆情风险陆续浮出水面,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过于关注收益和流量的担忧。
较之新兴互联网企业,更为稳重的老牌企业也颇受负面舆情的困扰。
舆情曝光后,一些传统企业并未转换思想,公开回应时一味强调自身价值与贡献,试图以强大的正面宣传平息负面舆情,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在日常舆情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2018年涉及各类型企业共计99个热点负面舆情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2018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和‚企业舆情处置八大陷阱‛。
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解读,向公众提供一个感受2018年中国企业舆论环境新特点、新变化的视角,以期对企业2019年的舆情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通过本报告可以看出,2018年,企业管理、客户服务、安全事故、食品安全、隐私保护等话题的负面舆情热度较高;与大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民生类企业成为负面舆情重灾区,其中尤以服务类互联网企业负面舆情最为频发;在华跨国企业负面舆情事件频发;因‚企业关键人‛丑闻而引发的负面舆情事件有所增多;面对危机事件,多数企业的首次回应在舆情曝光当日或24小时内完成,部分企业会采取2到3次的回应,少数企业会回应4次以上;从回应策略来看,由企业创始人、CEO等高层直接对外发声的情况开始增多,除第三方媒体、官网官博外,微信‚朋友圈‛等个性化方式也愈加受到青睐;舆情消退后,大多数企业的形象修复工作处于搁浅状态,其中也不乏一些公司,如滴滴、百度、联想等,进行了舆论形象修复尝试,但收效甚微。
整体而言,2018年,企业舆论环境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形势,尽管一些问题得到改善,但新问题也正在不断浮现,考验着企业的舆情素养和危机处置能力。
2019年,如何解决好负面舆情中反映的实体问题,建立更加完备的舆情处置工作流程机制,中国企业依旧任重道远。
一、2018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十大特征2018年,林林总总的热点负面舆情事件不仅让公众为之惶恐和不安,涉事企业也从中感受着来自各方面舆论压力的五味杂陈。
总结这一年,企业舆论环境表现出了更加新颖和复杂的变化。
不论是负面舆情的曝光渠道、负面舆情涉及到的行业、企业类型和话题,还是企业回应时长和回应次数、企业舆情处置工作的效能以及舆论形象修复工作的成果表现等方面,都给人以反思和警醒——新的舆论生态环境下,企业负面舆情的多发性、多元性和不可控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企业舆情危机管理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
特征一:自媒体平台成企业负面舆情主要曝光源通过对2018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的曝光渠道占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舆论表达诉求的主要途径,这主要是受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受众广、传播快特征的影响。
中等收入及以下的人群使用自媒体平台较为频繁,网民的诉求表达强烈,关注内容覆盖企业管理、客户服务、安全事故、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
10月14日,微信公众号‚呦呦鹿鸣‛发布了一篇题为《自如房里的偷拍摄像头》的文章称,其友人在北京一自如出租房居住约半年后发现房内暗藏摄像头,当事人担心隐私会被泄露。
之后,该文短时间内在微博、微信渠道被大量转发,自如被推上热搜,引发舆论对其安全服务的集中审视。
5月19日,有微博网友发文称,淘票票的‚没有姑娘也能占便宜‛影院海报涉嫌性别歧视,该微博被转发超过4500次。
之后,相关内容得到微博大V的关注,进而引起媒体报道。
以上两起事件均由自媒体平台曝光,以点带面,从而引起各个渠道关注,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口碑建设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特征二:民生类企业为企业负面舆情重灾区在2018年涉企负面舆情事件中,从企业的经营范围来看,与百姓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民生类企业为企业负面舆情重灾区,如餐饮、旅游、出行、网购、通信等领域,其中尤以服务类互联网公司的负面舆情最为频发。
究其原因,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严;另一方面,涉事企业重于业务发展和追求盈利,疏于自我约束和内部管理。
2018年,呷哺呷哺被诉吃出老鼠、海底捞卫生安全危机、美团三无外卖店等暴露出餐饮行业内部责任意识不强、管理不严等问题;马蜂窝数据造假、拼多多假货危机使品牌受到重创;长春生物疫苗事件暴露出药品安全管理漏洞;滴滴因安全事故频发被强制整顿等,这些都是2018年广受关注的民生类企业负面舆情事件。
以上涉事企业尽管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巨大便利,但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负面舆情的漩涡。
特征三:在华跨国企业负面舆情事件频发过去一年,在华跨国企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水土不服‛使得舆论环境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触及政治敏感话题和侵犯民族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等而引发的负面舆情。
跨国企业常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的代言人,若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触及以上雷区,则很容易点燃民族情绪,将对其在中国未来的正常发展带来阻碍。
万豪酒店在给会员的邮件链接中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西藏列为‚国家‛,引起中国网民的愤怒和谴责,虽然万豪酒店及时通过官方微博发表致歉声明,但网民对其公关行为并不买账。
跨国企业Airbnb爱彼迎在其官方微信上刊登‚把家安在长城上‛的体验招募通知,该营销方式引起不少中国网民的反感和抗议,认为其在长城上‚入洞房秀恩爱‛过于商业化。
以及近期D&G‚起筷吃饭‛的宣传片涉嫌对中国文化习惯的忽视,正是导致争议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
特征四:企业管理与客户服务类舆情压力较大图2:2018年企业热点负面舆情话题占比2018年,企业管理、客户服务、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以及隐私保护等话题的负面舆情热度较高。
其中,尤以企业管理和客户服务类负面舆情事件发生的频次最高,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舆情管理工作造成了压力。
企业管理方面,以‚美年大健康被曝雇佣冒牌医生体检‛事件为例,因业务扩张过快,美年大健康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出现混乱,雇佣冒牌医生和体检结果造假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行业操守底线,暴露出其‚重发展、轻管理‛的错误经营理念。
其后,爱康董事长兼CEO张黎公开爆料健康体检行业乱象,更导致了舆情破窗效应的发生,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健康体检行业的质疑。
客户服务方面,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在社交平台曝光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引发舆论热议。
曝光的14家五星级酒店,无一例外都存在用同一块脏抹布、顾客用过的脏浴巾等擦拭杯子、洗手台、镜面等卫生乱象。
众所周知,为客人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休息空间是酒店的基本服务职能,豪华的五星级酒店更应该保障客人这些最基本的消费权益,但服务收费高昂、表面环境优美的五星级酒店内部卫生情况却如此不堪,自然会引起网民愤怒。
特征五:负面舆情凸显‚企业关键人‛效应2018年,因‚企业关键人‛丑闻而引发的企业负面舆情事件频发。
‚企业关键人‛往往是企业形象最重要的代言人和体现者,其公信力、影响力对于扩大企业声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关键人‛一旦被爆出丑闻,轻则影响企业运作,重则导致破产或重组。
如‚京东CEO刘强东涉嫌性侵事件‛使京东的股东之一腾讯控股股价低开低走,同时,花旗集团还将京东纳入‚负面催化观察名单‛。
再如,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赌博输掉公司巨额资金,直接导致金立资金链危机爆发,刘立荣本人也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最终金立正式宣布破产。
特征六:回应时长或影响舆情热度值面对负面舆情,企业选择回应危机的时长一定程度上会对事件本身的热议程度产生影响。
2018年,面对危机事件,多数企业的首次回应时长在当日或24小时以内,甚至有个别企业在2小时内就对事件做出快速回应;部分企业回应时长在48小时以内;少数企业回应时长在48小时以上。
通过对企业的回应时长与舆情处置效果的关系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回应时间被搁置往往激增话题数量,带动热度值上升。
以‚马蜂窝被指数据造假‛事件为例,面对舆论谴责,马蜂窝在事发二日、三日后分别以官方微博声明、CEO发声的方式进行公开回应致歉,舆论对此评价称‚回应迟滞、缺少诚意‛,错过最佳回应时期,内容‚剑走偏锋‛导致自圆其说、缺少说服力。
短时间内,马蜂窝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之上,估值下跌,舆情热度持续高涨。
而在‚川航备降‛舆情事件中,川航在事发2小时内便通过官方微博进行首次回应,之后在一日内多次对事件的处理进度进行及时公布,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并迅速掌握舆论主动权,促使舆情朝正向发展。
综合所举案例来看,企业在对舆情事件进行回应时,要合理选择回应时机,尽量做到及时有效,避免被质疑有‚怠慢、失责‛之嫌。
特征七:敏感性事件回应次数以3次以上居多公开回应中,回应次数蕴藏着企业在面对危机事件时的实战和公关能力。
纵观2018年,企业在对负面舆情事件的回应频次方面表现出了相对明显的特点。
具体而言,回应次数多以1次为主,部分企业会采取2到3次的回应次数,极少数企业会回应4次以上。
而进一步对回应次数达3次以上的热点负面舆情事件进行梳理便可发现,政治敏感和安全事故类话题的回应次数最多,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事件本身的话题极具敏感性,二是企业的公开回应有失妥当。
以D&G事件为例,11月17日,意大利品牌D&G发布了3款‚The Great Show‛宣传片,被指涉嫌种族歧视。
D&G对此事先后进行了3次回应,但并未获得舆论谅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开回应不当。
分析来看,首次回应由于错失良机、文本内容试图掩盖真相未说服网民;二次回应中,舆论普遍认为D&G的说辞模糊,未触及舆论关注焦点;第三次,企业高层通过视频致歉回应,事后舆情热度虽逐渐回落,但网民观点仍未有明显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