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地质学》钻井地质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4.96 MB
- 文档页数:66
缺乏能使铀沉淀的还原剂.因此,除了在极为干燥的古气候条件下铀的迁移受到限制,以及存在着富含还原剂组分的地质体等特殊情况外,通常在花岗岩地区大部分浸出的铀是可以往下渗流迁移的。
我们可以对铀的浸出迁移过程作如下描述:水溶液通过粒问和孔隙渗滤浸取花岗岩中以“裂隙铀,,等形式存在的活性铀,尔后逐渐向较大的裂隙和断裂汇集。
当古气候极为干燥时,在水溶液往下渗滤的局部滞流地段可以形成下降式的铀矿堆积。
它们通常是在绢云母(水云母)一细晶黄铁矿化花岗岩的背景上发展起来的。
绢云母在偏碱性介质中被绿泥石所取代,使溶液局部酸化趋于中性。
A14[Si40lo](OH)8+10Mg2+2H4Si04+10H2O=2Mg5A1[AISi3010](OH)8+20H+黄铁矿与赤铁矿的平衡在pH=7时,其Eh值为一0.386 V左右。
正是这种酸碱中和及负的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沥青铀矿得以形成。
所以矿石中见有较多的赤铁矿和蠕绿泥石。
中基性脉岩也会使下降水流中的铀淀出,这不仅因为脉岩中的Fe lI起着还原剂作用,也还因为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氟被脉岩中的钙所固定,使碳酸铀酰、氟化铀酰离解。
所以沿着脉岩除见红化外,还发育有碳酸盐化和萤石化。
但就总体而言,溶液大体保持着近中性的pH值c 黄铁矿氧化所引起的酸化被花岗岩的缓冲作用所抑制。
如新生石英的淀积,H3Si04一:Si02+OH一+H20钾长石的绢云母化,3KAlSi308+2H20:KAl2[A1Si3010 ](OH)2+6Si02+2K+20H一绢云母的泥化,4KAl2[A1Si3010](OH)2十10H20=3Al4[Si4010](OH)8+4K++40H一深部的脉状承压水流速十分缓慢,并因附近脉岩侵入的余热以及地热异常等因素使溶液得到加热。
水溶液温度的增高,特别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会导致水溶液中铀的溶解度的降低,丧失对围岩中铀的浸取能力,并局部出现铀的沉淀。
但是由于水中铀的浓度并未饱和,铀沉淀的规模不大。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99-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uranium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199—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3.1 目的3.2 任务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工作4.2 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4.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4 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铀矿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划分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工程布置、施工原则和控制程度5.4 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应用6 铀矿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绘工作6.2 地质填图6.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6.4 物探、化探6.5 探矿工程6.6 采样及测试6.7 地质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6.8 计算机及其他新技术、新方法应用7 可行性评价工作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8.1 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 铀矿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 铀矿资源/储量估算9.1 工业指标9.2 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规范性附录)铀矿一般工业要求B.1 铀矿一般工业要求B.2 矿床规模B.3 矿石品级B.4 矿石工业类型附录C(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利用附录D(资料性附录)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D.1 主矿规模D.2 矿化分布均匀程度D.3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D.4 矿体形态和被破坏程度分三类附录E(资料性附录)铀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实例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勘查工程间距附录G(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G.1 总论G.2 需要预测和拟建规模G.3 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G.4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G.5 设计方案G.6 环境保护G.7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G.8 实施进度的建议G.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G.10 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附录H(资料性附录)铀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还本付息年限和铀矿冶企业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H.1 铀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还本付息年限H.2 铀矿冶企业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要求附录I(资料性附录)铀矿床确定特高品位下限品位变化系数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EJ/T 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EJ/T 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和EJ/T 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的,并合并改为《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EJ lCS 27.120.30F 40备案号:1108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1159-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Specifications of initial geological-geophyoical documentation on in-situ 1eaching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2002-11-20发布2003-02-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符号和缩略语 (1)4 目的任务 (1)5 技术要求 (1)6 编录工作程序 (3)7 编录的主要内容 (5)8 编录的检查和验收 (7)附录A(规范性附录)岩心牌式样 (8)附录B(规范性附录)岩(矿)心物探编录记录表式样 (9)附录C(规范性附录)钻孔综合柱状图式样 (10)附录D(规范性附录)钻孔综合成果表式样 (11)附录E(规范性附录)钻孔定位通知书式样 (12)附录F(规范性附录)钻孔施工通知书式样 (13)附录G(规范性附录)钻孔设计指示书式样 (14)附录H(规范性附录)钻孔见矿预告通知书式样 (15)附录I(规范性附录)钻孔补取矿心通知书式样 (16)附录J(规范性附录)钻孔任务变更通知书式样 (17)附录K(规范性附录)钻孔终止通知书式样 (18)附录L(规范性附录)岩(矿)心验收单式样 (19)附录M(规范性附录)钻孔孔深校正报告单式样 (20)附录N(规范性附录)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式样 (21)附录O(规范性附录)钻孔质量验收书式样 (22)附录P(规范性附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本式样 (23)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O、附录P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油矿地质课程设计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矿地质学这门学科显得越发重要。
油矿地质学是研究油气地质规律和勘探开发技术的学科,它涉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针对这门学科的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油矿地质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油矿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具备分析和解决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油气的成因地质学2. 油田勘探地质学3. 油田地质工程学4. 油气储藏地质学5. 油气勘探地球物理学6. 油藏开发地质学7. 油气地球化学8. 油田环境地质学以上八个方面是油矿地质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油田勘探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在油矿地质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试验、观摩等。
其中,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的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试验和观摩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油矿地质学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例如PPT演示、视频教学、电子白板、实物模型、三维动画等。
这些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才能真正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油矿地质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评价方法,例如平时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论文等,同时也可以评选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总之,油矿地质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未来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地浸砂岩型铀矿松散岩层取心钻进技术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核工业地质局作出了将铀矿勘查的重点由中国南方转向北方、由硬岩型转向盆地地浸砂岩型的重大调整部署。
目前,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已经成为我国铀资源勘查的主攻类型矿床。
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勘查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中新生代盆地中,钻探施工难度大,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岩矿心采取率低;(2)钻孔护堵困难,成孔率低;(3)孔内事故多;(4)钻进效率低,施工成本高;(5)卵砾岩层钻进困难。
“松散岩层取心”与“卵砾石层钻进”是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施工中的两大重要难题。
论文选题来源于核工业地质局“十五”铀矿地质科研课题《地浸砂岩型铀矿松散岩层取心钻进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主要介绍作者近年来在“松散岩层取心技术研究”和“卵砾石层取心钻进技术研究”方面所进行的一些课题研究及取得的部分成果。
论文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松散岩层取心技术研究;第三章卵砾石层取心钻进技术研究;第四章结论。
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全文的中心内容。
论文第二章综述了岩矿心采取率和采取质量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要提高采取率和取心质量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探讨了冲洗液在岩矿心柱表形成的“泥皮”对岩矿心采取质量的影响,适当厚度(1~3mm)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泥皮”对岩矿心起着保护作用。
通过对岩矿心在单动双管、双动双管与单管三种常用取心钻具钻头处和钻具内的受力状态分析,建立了相关的力学模型,得出了取心钻进时回次进尺长度与岩石的机械强度、钻具内管直径、冲洗液动压力、岩石与钻具内管内壁的摩擦系数、钻具的内外环间隙、冲洗液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取心的目的层是含矿、含水的松散砂岩层,该岩层胶结程度差、松散、破碎,钻进过程中,岩心怕冲洗液水流冲蚀、怕震动、怕磨蚀。
另外,松散砂岩层与泥岩换层频繁,岩层软硬不均,取心操作工艺不易掌握,在这类松散砂岩层中,钻探取心难度较大。
论文第二章介绍了投球式单管取心钻具、投球式双动双管取心钻具、HD-216取心钻具、HD-216A取心钻具、射流式取心钻具、双阀式单动双管取心钻具、喷反式单动双管取心钻具七种钻具。
铀矿地质学概论铀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稀有元素,可用于核能发电。
铀矿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主要用于了解铀矿地质成因、分布规律和勘探开采工作。
本文从铀矿地质成因、铀矿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四方面介绍铀矿地质学,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为勘探开发铀矿提供基础理论。
一、铀矿的成因铀矿的成因比较复杂,地质学家通常将其归纳为海底热液成因和古洞穴成因两大类。
海底热液成因中,存在大量铀矿物质,高温高压下,铀、钡、铌、硼、磷等稀有金属元素被溶解,随溶质沉积和沉淀,有利于铀矿的成因。
古洞穴成因中,受热、潮湿、有机碳和金属离子营养物质的作用,地下铀矿物质形成了二氧化铀酸根矿体,构成了现代铀矿。
二、铀矿岩石学特征铀矿的岩石学特征以痕量稀土元素为主,以二氧化铀酸根为主要成份。
除了二氧化铀酸根外,还包括石英、活性矿物、蒙脱石等,有的含有少量的稀土硼酸矿物以及少量的D-水杨酸盐矿物,综合构成了铀矿的多样性。
三、铀矿的分布规律铀矿的分布规律与岩石物理化学特征有关,一般可以概括为花岗岩,火山岩,碳酸盐岩,高温岩类地层包裹体,神秘深层岩类地层包裹体以及堆积物中的磁性性质等六类地质环境。
有利矿化地质环境中,铀矿的数量大;受地表改造时间过程长,铀矿的数量少。
四、铀矿的勘探开发铀矿的勘探开发主要围绕地质工作、监测工作、矿业环境评价和技术改造四个方面进行。
地质工作主要是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进一步发现、归纳和分析铀矿分布特点和储量数据;监测工作主要是地质勘探、采样分析、成分组成分析和活性测试,用以发掘丰富的铀矿资源;矿业环境评价主要是采矿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评价,以及开采后环境恢复技术,旨在确保采矿过程中环境安全;技术改造是指运用技术手段实施多孔性、立体颗粒结构、反射性、耐腐蚀性和长期保存性等采矿技术进行改造,旨在提高铀矿的开采成效,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开发。
本文从铀矿地质成因、铀矿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四个方面,总结了铀矿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为勘探开发铀矿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支持。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史略黄世杰【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的发展历史全过程,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即:初创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大发展阶段、萎缩和调整阶段、新机制新发展阶段.并概述了各阶段的特点,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史料.【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8(034)005【总页数】5页(P300-304)【关键词】铀矿地质;发展;阶段【作者】黄世杰【作者单位】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北京10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1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从1954年筹建,1955年正式组建队伍至2015年已60余载,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历经艰难曲折的过程。
回顾历史,大致可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即:1)1955~1960年初创阶段,组建队伍,掌握技术,开展普查,快速勘探,向国家提交第一批铀矿床,解决铀资源的有无问题;2)1961~1970年曲折发展阶段,外国专家撤走,压缩队伍,重视质量,加强管理,增强科研,指导找矿,发展地质成果;3)1971~1985年大发展阶段,深化地质科学研究,采用综合找矿,加强区调,开拓找矿领域,扩大老矿区,突破新类型,铀储量有较大增长;4)1986~2000年萎缩与调整阶段,队伍臃肿,经费不足,大力转民,开拓市场,调整队伍,大量地勘队伍实施属地化管理,地质成果发展缓慢;5)2001~2015年新机制新发展阶段,队伍精干,集中精力,加强找铀,北方砂岩找矿成果显著,南方启动“硬岩”找矿,地质形势发展日趋强劲。
1 初创阶段1955~1960年。
组建队伍,边干边学,开展普查,快速勘探,提交第一批12个铀矿床工业储量报告,填补了我国铀资源空白,为建设第一批铀矿山奠定了铀资源基础。
苏联援助。
1955~1956年为中苏合营,1957年到1960年苏联专家技术援助,起步阶段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展找矿工作。
组建队伍。
首先是建立地质部第三局(以下简称三局),随后从10个省和志愿军抽调人员,先是组建中南309队、新疆519队,后相继组建西南209队,西北182队,东北406队及华东608队,兴办学校、仪器厂,1959年正式建立北京第三研究所(以下简称三所)。
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1 区域地质特征江西省修水县郭家坪铀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的江南台隆之修水-都昌台陷的修水---武宁凹褶断束内的修水复向斜西端(图 1 - 1) .修水复向斜由三个雁形排列小向斜组成(东港-董坑向斜、东津-杭口向斜、修水-庙岭向斜); 郭家坪铀矿位于东港-董坑向斜南翼的上震旦---下寒武系地层中。
1. 1 区域地层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1)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成区域褶皱基底。
其岩性为一套巨厚的海相浊流沉积为主的复理石建造或类复理石建造及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的泥砂质、浅变质岩系,金、铀含量较高,广泛分布于九岭山、九宫山一带,构成九岭复背斜、九宫山复背斜核部地层。
(2)震旦系地层。
分布于修水-武宁复向斜两翼,呈角度不整合于双桥山群之上,分为下统硐门组和南沱组,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属浅海-潮坪相的硅质泥砂质碳酸盐建造,岩性为含泥硅质白云岩、硅质岩。
1. 2 区域构造区内基底褶皱复杂,以近东西向展布的修- 武复向斜表现最强烈;盖层褶皱开阔,两翼基本对称。
断裂构造发育,空间展布上大体可归纳为 NNE 向、NEE 向、NW 向三组。
(1) NEE 向构造,主要为加里东期构造活动的产物,一般平行或近于平行基底褶皱的轴向,控制着地层的发育,岩浆岩的活动及断陷盆地的展布,如古市-德安深断裂,渣津-柘林大断裂等。
(2) NNE 向断裂为区域上的郯庐深大断裂西枝,其规模较大,斜切基底和盖层褶皱,从加里东-喜山期(燕山期活动最强烈)多期多次活动,它控制了本区铀矿床、铀矿化的空间分布。
(3) NW 向构造规模小,分布零星,切割 NNE 向构造,形成较晚,为喜山期产物。
1. 3 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受大断裂控制,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岩浆活动始于晋宁期,终于燕山晚期,以燕山期活动最强烈,主要分布于九岭山、幕阜山、九宫山一带。
九岭山以晋宁期的九岭富斜长花岗杂岩体为主,呈岩基产出,为复式岩体。
钻井地质设计方案一、钻井目标及要求1. 钻井目标:成功完成探井的钻井任务,获取地下岩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相关数据,为采油工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2. 钻井要求:确保钻井安全、高效,保证钻井质量和数据准确性。
二、钻井层位设计1. 钻井层位范围:确定井口高程及设计井深,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前期井孔资料和预测附近井孔状况等为依据,确定钻井层位范围。
2. 钻井井段划分:将设计井段划分为钻井井段、过渡井段和完井井段,并确定井段长度和钻井液性质。
3. 钻井液设计:根据井段要求和地层特性,确定相应的钻井液性质和配方,保证钻井液的稳定性和钻进速度。
三、钻井工艺流程1. 钻井前准备:包括现场勘测、材料准备、设备检查等,为钻井作业做好准备。
2. 悬挂套管:根据设计井段要求,将套管吊装至井口并下至井底,固定并封堵,以确保井眼的稳定和上层地层的保护。
3. 钻进作业:根据地层特点和钻井液性质,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井液,进行钻进作业。
并根据需要进行测井、取心等工作。
4. 套管着力:在合适的井深停止钻进,进行套管着力工作,保证井壁稳定和套管的牢固。
5. 完井作业:安装生产设施和采集地层样品,进行必要的地质和物理测试,确定地层性质及工程井的产能。
四、钻井安全措施1. 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钻井作业规程,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警示线,并采取必要的个体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2. 防溢漏措施:监测钻井液流动情况,及时调整钻井液性质和钻井参数,以防止井漏、井喷等事故。
3. 防火防爆措施:采用防爆设备和材料,加强火灾防范措施,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4. 钻井水源:合理规划钻井水源,确保钻井作业的需水量,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五、钻井质量控制1. 钻头管理:选择合适的钻头种类,并严格执行及时更换、检修钻头的措施,保证钻头的钻进效果和使用寿命。
2. 钻进参数控制:根据地层特点和钻井液性质调整钻进参数,控制钻井进度和钻井液的稳定性。
3. 工序质量控制:严格按照钻井设计方案要求操作,保证各个工序的质量和连贯性。
铀矿地质野外工作细则野外工作细则野外工作细则名目野外工作细则名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钻探工程施工质量治理细则 .. (3)钻探工程地质物探编录实施细则 (12)岩芯水文地质编录细则 (24)矿心采样工作细则 (30)资料综合整理细则 (35)钻孔综合柱状图工作细则 (35)勘探线剖面图的作法 (39)地质水平断面图的作法 (41)垂直纵投影图的编制 (42)探槽编录工作细则钻探工程施工质量治理细则钻探工程是猎取深部地质信息的要紧地质手段,其质量关系到猎取地质信息的准确程度,直截了当阻碍地质找矿成果。
为了确保钻探工程质量,按时保质完成钻探任务,结合萨瓦甫齐铀矿特点,按照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规范《EJ/T1140-2002及EJ/T1052放射性矿产资源钻探规范》。
钻探工程施工应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钻前预备1、钻机必须预备牢固的岩芯箱,岩芯箱净高大于或等于岩芯直径、净长1m.岩芯牌、班报表和施工设计指示书、书写工具、丈量工具。
2、平坦机场时,应留出放置岩(矿)芯及测井仪器的场地3、铀矿钻探、机台必须设有兼职岩(矿)芯治理员,负责岩矿芯的现场治理。
4、测量部门进行钻孔定位,地质部门下达钻孔设计指示书,钻机机械安装完毕后,经工区领导及有关技术人员亲到现场检查验收,填写机械安装质量验收书后,方可开孔。
二、钻进1、钻进过程中应有固定钻探记录员对钻进情形逐日、逐班认真记录好下列要紧内容:纯钻进时刻、换层深度、冲洗液颜色、钻程进尺、岩芯长度、残留岩芯长度、钻孔直径、换径深度、套管深度、孔深检查测量、卡钻、掉块、涌水及漏水情形。
2、提钻(1)提升钻具应尽量平稳,注意卷筒排绳,不得强力提升或振动,防止猛墩钻具,提引器通过弹簧缓冲装置的大钩悬挂到滑车内。
(2)操作拧管机时,应幸免对钻具产生撞击,震动,防止岩芯中途脱落。
(3)在复杂地层,孔段提钻时应操纵钻具提升速度,减少抽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