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课件contents •病例介绍•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例分析•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反思目录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籍贯:XX 省XX 市姓名:XXX性别:男职业:无年龄:3岁入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主诉与现病史主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逐渐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曾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结果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升高,糖含量降低;头颅CT检查显示脑膜强化,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与治疗措施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措施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病原菌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扩散或病灶蔓延等途径侵入脑膜组织,引起脑膜急性炎症反应。
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01020304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脑膜炎的60%以上。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5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多见。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分型根据病原菌不同,可分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相鉴别。
03病例分析病例特点总结中年男性,因头痛、发热、呕吐入院。
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小儿,尤其婴幼儿中较常见,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抗菌药的使用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该病致残率高,治疗后生存者中有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目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临床症状及体征各种细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主要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
但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年龄:儿童期化脓性脑膜炎:更容易有典型的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痛及僵直,意识状态受损以及精神差,查体可有意识障碍、颈抵抗、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
婴儿期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常先有呼吸或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进食差,后发热,烦躁不安、嗜睡、目光呆滞,部分可有惊厥、摇头,前因饱满、布氏征是重要体征。
另外,患儿如有以下情况需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头面部软组织感染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脑脊膜膨出或颅脑外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婴儿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一般治疗无效;乳幼儿初次高热伴惊厥,不能用一般热性惊厥解释。
实验室检查1 .脑脊液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1)脑脊液常规检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典型改变为: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达500~1000χ10八6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显著降低,蛋白明显增高,氯化物正常。
取脑脊液时,穿刺外伤致脑脊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增多,要对其进行校正,方法为:当脑脊液存有700×10^6∕L红细胞时,则白细胞总数为原有白细胞总数减去1×10Λ6∕L白细胞。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误诊11例临床分析471003河南洛阳市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职工医院儿科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有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
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
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
但因致残率高,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占存活儿的1/3,因此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但由于婴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非典型患儿容易误诊。
现将我院2008年1~12月误诊的11例化脓性脑膜炎做一总结,就其误诊原因及防止误诊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5例;新生儿2例(18.2%),1~3个月龄6例(54.5%),3个月~1岁3例(27.3%)。
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90%)。
入院后误诊时间24小时~5天,平均48小时。
主要临床表现:高热9例,惊厥6例,呕吐5例,拒乳3例,烦躁3例,嗜睡、精神萎靡6例,昏迷2例,眼神呆滞或凝视5例,颈部抵抗2例,头颈部沉重感3例,前囟紧张、膨隆各2例,肺部啰音1例,呼吸不规则1例,布鲁金斯基征阳性1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0~10.0×10【sup】9【/sup】L 3例,10.0~20.0×10【sup】9【/sup】/L 6例,>20.0×10【sup】9【/sup】/L 2例;N 0.06~0.60共4例,0.60~0.96共7例;脑脊液:WBC 160~500×10【sup】6【/sup】/L 4例,500~2000×10【sup】6【/sup】/L 5例,2000~18000×10【sup】6【/sup】/L 2例;蛋白定量<0.4g/L 3例,0.4~1.0g/L 4例,1.0~2.95g/L 4例;糖1~2.6mmol/L 5例,≥2.8mmol/L 6例;氯化物<110mmol/L 1例,110~123mmol/L 7例,>123mmol/L 3例;脑脊液培养细菌均阴性;胸片示肺炎的2例,支气管炎的1例;PPD均阴性。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又称细菌性脑膜炎(becterial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多种化脓性细菌引起。
【诊断提示】(1)多在上感、肺炎、败血症等后发生。
(2)多数起病急,可见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头痛、精神萎靡、乏力、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惊厥、意识障碍,部分患儿可见脑神经受累、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3)3个月以下婴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可见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囱门隆起等。
新生儿患病多在生后l~7d,中毒症状重,皮肤黄染。
(4)外周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甚至脓样,细胞数由数百至数千,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多,糖明显降低,涂片可找到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措施】1.对症和支持治疗保证能量和营养供给,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全血;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静滴;及时应用脱水药减轻颅内高压;及时处理高热、惊厥,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注意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等。
2.抗生素治疗应及早选用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选择:①病原菌未明时,应选用对常见三种病原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都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80万~100万U/(kg∙d)分3~4次静滴]加氨苇西林[150~300mg/(kg∙d)分3~4次静滴]或青霉素加氯霉素[60~100mg/(kg∙d),总量不超过2g,分3~4次静滴]。
目前多主张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曲松[100mg∕(kg∙d)]或头抱嚷照[200mg∕(kg∙d),分2~3次静滴L②病原菌明确时可参照药敏给药:肺炎链球菌可选大剂量青霉素,对其过敏者,可改用氯霉素、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静滴]等;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头泡曲松、头抱喂肺、氯霉素、万古霉素,流感杆菌首选氨苇西林,如耐药,改用第二、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吠辛钠或头抱嚷月亏钠,100~200mg/(kg∙d),分2~4次静注;或头抱曲松钠80mg∕(kg∙d),1次/d,静滴;大肠埃希菌对氨芾西林敏感者可继续应用;耐药者可换用头抱吠辛、头抱曲松或加用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标签: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2002年4月~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成人化脑患者65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CSF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15~19岁9例,20~29岁4例,30~39岁31例,40~49岁9例,50~59岁5例,60~69岁4例,>70岁3例。
65例患者经临床表现、CSF检查、血及CSF培养,正规抗生素治疗有效而确诊为化脑。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头痛(95.4%)、发热(89.2%)、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80.0%)为主,精神意识改变也较常见(32.3%),主要表现为激动、谵妄、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65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7例,肺部感染4例,中耳炎2例,中耳炎并发CSF鼻漏1例,鼻窦炎4例,颅脑外伤2例,胆囊炎2例,阑尾炎1例,乳突炎1例,口周疱疹1例,不洁饮食1例,化脓性脑膜炎病史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病史2例,2型糖尿病1例。
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
1.3 实验室检查
1.3.1 CSF及实验室检查CSF外观混浊或乳白10例,清亮者55例。
侧卧位时CSF压力在70~180 mm H2O 为正常, ≤70 mm H2O为降低, ≥200 mm H2O 为增高。
CSF压力正常者19例占29%,压力增高者46例占71%,其中压力﹥300 mm H2O者10例占15% 。
CSF细胞学白细胞均升高(327~32 000)×106L/L,以呈粒细胞为主且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36例占55%;呈混合细胞反应型17例占26%,淋巴细胞为主型12例占18%。
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0.45 g/L有58例占89.23%,其中1例最高达8.40 g/L;CSF糖含量<2.5 mmol/L者34例占52%,其中最低者0.975 mmol/L;氯化物含量<120 mmol/L 者46例占70.8%,其中最低者为92.6 mmol/L。
1.3.2 细菌培养32例行CSF细菌培养,其中阳性9例,阳性率(2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1例,腐生球菌1例,中间
葡萄球菌1例,枯草杆菌1例,柄稻黄色单胞菌1例。
血培养23例,阳性3例(1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中间葡萄球菌1例,少动鞘氨醇杆菌1例。
1.3.3 其他辅助检查37例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109/L者4例,(4~10)×109/L者4例,>10×109/L者17例,>20×109/L者12例。
65例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39例结果正常,脑积水或脑室扩大8例,弥漫性脑水肿表现者2例,陈旧性脑梗死或缺血灶5例,脑内囊性占位2例,双侧鼻窦炎5例,脑萎缩1例,左侧乳突炎1例,小脑幕扁桃体疝1例,脑内软化灶1例。
18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8例提示异常,轻到中度弥散异常6例,广泛弥散性异常2例。
1.3.4治疗及预后化脓性脑膜炎一旦确诊,在细菌培养及药敏未出来之前,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及经济情况,经验性的选择合理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一般选择青霉素类和(或)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同时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和改善脑代谢。
在本组研究病例中,对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换用万古霉素治疗,或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于病情严重颅内压较高的病例予以综合治疗,包括物理降温、控制癫痫、脱水降颅压、抗休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2 结果
治愈32例(49.23%),好转21例(32.3%),自动出院10例(多因经济困难),转外科行脑脓肿手术1例,死亡1例。
3 讨论
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细菌有多种。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1]。
本组中32例行CSF细菌培养,9例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1例,腐生葡萄球菌1例,中间葡萄球菌1例,枯草杆菌1例,柄稻黄色单胞菌1例,与报道相符[1]。
头痛、发热、呕吐仍为化脑的主要临床症状,从本组报道的65例病例的临床症状中可以看出,头痛为突出症状,其次为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精神意识改变主要表现为激动、谵妄、甚至发生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值得一提的是化脑较少见视乳头水肿[2]。
CSF细胞学检查在化脑的诊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化脑患者的CSF细胞学常见的是白细胞增高(一般大于1 000)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CSF细胞数明显增多,蛋白质显著高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糖明显降低(一般低于2.2 mmol/L),氯化物含量降低,但没有结核性脑膜炎下降显著[2,3]。
临床上常可遇到一些患者入院时,化脑临床症状并不是很典型,且CSF各项检查并不能完全支持诊断为化脑,但可排除病毒性脑膜炎。
此时,临床医生可根据病史、前驱症状、体征结合患者在院外用药史,可高度怀疑为化脑,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还应动态观察CSF细
胞学中的白细胞的分类,CSF中糖、蛋白质和氯化物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
本组病例中CSF外观混浊或乳白10例,清亮者55例,CSF细胞学白细胞均升高,31例患者的糖正常,但临床上高度怀疑为化脑,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治疗1周后,这些CSF改变不典型的患者均好转或治愈。
导致CSF细胞学改变不典型的主要是疾病早期和(或)入院前抗生素的不规则应用。
当疑似化脑的患者在做CSF检查、培养的同时,患者还应进行血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原菌[4]。
在化脑初期,颅脑CT、MRI可能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出现,其可提供对疾病诊治极有价值的资料,如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肿胀、硬膜下积液、脑脓肿等,MRI对诊断帮助较大,依化脑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化脑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只有部分患者的脑电图提示异常,但无特异性改变,仅表现为有弥散性慢波[1]。
本组病例中有18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8例提示异常,轻中度弥散性慢波6例,广泛性弥散慢波2例。
化脑患者多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5]。
在病原菌未明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实施经验性抗菌及对症治疗方案。
目前多主张应用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1]。
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以后,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调整应用抗生素。
目前,由于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对化脑研究的深入,化脑患者的生存率及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据有的文献报道,化脑的持续性后遗症仍然没有显著降低,为10%~30%[6]。
[参考文献]
[1]安得仲.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9-425.
[2]彭文伟.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38-1941.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366.
[4]郭斌,满国彤,亚当斯-维克托.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7-757.
[5]郭春来,李晓薇.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48-49.
[6]Seezl loves X Mccrachen.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J].Lancet, 2003, 361: 2139-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