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原理自考重点.doc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风险的属性:风险具有客观性和自然属性;风险作用的主体是人类社会;风险还具有经济属性。
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主要有三种类型:1、实质风险因素。2、道德风险因素。3、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风险的可能成为现实,以致引起损失的结果.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在保险行业又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承保风险造成的财产本身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由于直接损失而引起的损失,如利润损失。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则导致损失。危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危险单位的划分:地段危险单位;一个投保单位为一个危险单位;一个标的为一个危险单位。
风险的分类: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责任风险又分为过失责任风险和无过失责任风险。按风险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按风险的性质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仅指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两种:损失和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可能产生收益和造成损害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三种:无损失、损失和获利。按风险涉及的范围分类可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
险。
风险管理概述起源于美国。风险管理产生有其深刻
的背景和原因:由于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国内、
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得风险损害的范围扩大
了;利润是最大化冲动;社会福利意识的增加。
风险管理的两种形式:1、保险型风险管理2、经营
性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
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最经济合理
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
学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意义:宏观方面:有利于资源合理利
用;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有助于保障人民生活安
定。微观方面:有助于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可以
减少决策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可以促
使员工努力工作,提高效率。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是指对企业自身
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
性质的过程。风险识别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法、
保险调查法、风险列举法、生产流程图法和现场检
查法。
风险评估是指运用概率及数理统计方法估测某一
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后果的频率、性质和概
率,以准确的估量损失的严重后果。
风险管理措施基本可分为风险控制工具和风险财
务工具。风险控制工具是指在损失发生之前,消除
各种隐患,减少损失发生的原因和实质性因素;力
求在损失发生之时,积极实施抢救与补救措施,将
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它包括避免风
险、损失控制和中和三种方式。风险财务工具是指
对损失的严重后果及时实施经济补偿,促使其迅速
恢复,而免受灭顶之灾。它包括自留风险和风险转
移两种方式。
避免风险。是企业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有可能
发生,主动放弃和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
的方案。损失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实施对风险的
预防和抑制,以期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减轻其强
度。风险的中和。是指风险管理人采取措施将企业
损失机会与获利机会进行平分。只限于对投机风险
的处理。风险自留。又叫自担风险,是一种由企业
或单位自行承担财务损失后果的方式。有被动自留
与主动自留两种。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或个人
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
另一些单位或个人承担的方式。分为直接转移和间
接转移。直接转移是指风险管理人将可能遭受损失
的财产及可能产生风险的活动直接转移给他人。间
接转移是指风险管理人将风险发生引起损失的财
务后果转移给他人。间接转移有两种:合同转移和
保险转移。
风险管理决策。是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合理
地选择风险处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制定风险管理总
体方案和行动措施。保险保障程度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必须保险保障2、必要保险保障3、一般保险保障。
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无风险无保险;保险不保全部风险;风险的增加是保险发展的条件;保险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风险管理水平制约保险的经营效益。
保险产生的前提:自然条件: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对事物破坏力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的前提。物质条件:剩余产品的生产和增多,是建立实物后备的基础,也是保险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商品经济是保险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保险的定义:保险属于经济范畴,它是以经济合同方式建立保险关系,集合多数单位或个人的风险,合理计收分摊金,对特定的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提供资金保障的一种经济形式。
可保风险:并非所有的纯粹风险都是可保的,它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能构成可保风险:风险的发生要有偶然性;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必须是意外的。
保险的特性:互助性;经济性;法律性;科学性。保险的分类:按投保意愿分类-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按保险标的分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按经营政策分类-社会保险和普通保险;按保障主体分类-团体保险和个人保险。按风险转移方式分类-共同保险、重复保险、再保险、原保险和转分保。保险的职能。基本职能:分散风险;损失补偿;经
济给付。派生职能:防灾防损职能;融资职能。
保险的作用:宏观-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有助于财政、信贷收支计划的顺利实现;平衡或增
加外汇收入;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
安定人民生活。微观-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
产;有利于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合同又称契约,是当事人依法订立、变更和终止民
事关系的协议。它是调整商品交换关系的重要法律
工具。
保险合同的特性:保障性;符合性;射幸性(体现
在当事人双方因素基于不定的事件取得利益或遭
受损失而达成的协议);最大诚信性。
保险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是保险双方当事人为
实现各自的目的而达成的协议。
保险合同法律特征:保险合同必须合法;保险合同
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保险合同的种类:按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愿:自愿
保险合同、法定;按承保方式:特定式保单、总括
式保单、流动式和预约;按保险价值:定值和保险
和不定值保险;按保险标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按保障对象: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和转分保合
同。
保险合同的主体: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关系人、保
险中间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指签订保险合同的
人,有保险人和投保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是指
被保险合同保障的人,有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保险
中间人是指促成保险交易,收取佣金的人。包括保
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证人。
保险合同的客体:保险标的和保险利益。
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
则;补偿原则;近因原则;权益转让原则;分摊原
则。
订立合同的两个步骤:要约和承诺。保险合同成立
的条件:合同主体必须具有保险合同的主体资格;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
保险合同的变更是指对已生效尚未履行或已履行
的保险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或补充。保险合同
的变更由主体变更和客体变更之分。主体变更作合
同转让处理。
保险合同的停止又称保险合同的中止,是指保险合
同在有效期内,因某种原因,停止其效力。期满终
止;履约终止;协议终止;特殊终止。
保险合同争议是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在对保
险责任的归属问题、赔偿数额的确定等产生的分
歧,因而引起合同纠纷,使合同无法履行。
保险合同解释,是指由保险合同的解释主体根据有
关事实,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则,对合同内容的含义
所作的说明,以使保险合同明确、完整和符合法律
的要求,利于保险合同的履行。合同解释的主体有
当事人解释、仲裁解释和法院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