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学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

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和“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

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4、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5、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

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6、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

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7、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规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

8、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9、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

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10、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

1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业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化;训练目标是在特定的专项上取得比赛的胜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鲜明的专一性;运动员可以在几个性质相近的项目上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但很难在几个性质不同的项目上取得同样优异的运动成绩;这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容和手段。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构成,同时各子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良好发展的优势子能力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滞后的子能力产生补偿作用。

(3)运动训练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一个特定时刻的状态,都是其前一时刻状态的延续,又都是后一时刻状态的先行;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训练过程又都必然地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容、方法、手段以及负荷,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外部加于人体的负荷,能引起人体功能的改变,使之更好地承受外加负荷,这就是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现象;但当负荷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运动员的机体便会产生劣变现象。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调控,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实施科学训练、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重要工作环节;而在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训练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要需要适当调整。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12、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

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

13、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是: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

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容体系;4广

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4、运动训练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容: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运动训练

原理和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身体训练;技、站术训练;心理、智能心理;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运动员选材;负荷与恢复等。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1、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等人《训练学》。

2、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

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3、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容: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为何练、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即训练

目标、训练容、负荷量度及训练的组织四个问题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容包括四个方面: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4、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对现有不同等级的运动项目进行对应的项群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众多运动项目发展的状况。继而可以选出与现有优势项目隶属于同一项群但暂时落后的项目,以更快向优势项目行列转移。

(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项群的划分和项群体系的建立使得竞技项目这一巨大群体的部结构更加有序,进而为运动训练组织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对其实施更为有效的宏观管理提供了可能。

(3)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5、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6、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7、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众多竞技项目分为测量类、评分类、得分类、命中类、制胜类。

8、三种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一、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运动成绩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决定。

二、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

三、竞赛评定行为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竞赛规则。

四、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五、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性。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类型有:单因素特征模型、组合特征模型和总体特征模型。六、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围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七、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