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38.5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 B.Z>Y>X C.Y>X>Z D.X>Z>Y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3.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
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4.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6.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7.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8.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
9.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Zn>Fe>Cu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
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10.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
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
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2.X、Y、Z代表三种金属,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无明显现象,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1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 Fe(NO3)2和 Cu(NO3)2两种溶质,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同时得到以下结论:
①图中纵坐标表示 Cu(NO3)2的质量
②a 点时溶液中有三种溶质,b 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③c 点时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d 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
④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呈浅绿色
⑤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4 个B.3 个C.2 个D.1 个
14.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5.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16.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7.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18.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
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 B.Y>Z>X C.X>Y>Z D.X>Z>Y
19.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20.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
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
21.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A.Mg+Sn(NO3)2═Mg(NO3)2+Sn
B.Sn+H2SO4═SnSO4+H2↑
C.Sn+Hg(NO3)2═Sn(NO3)2+Hg
D.Sn+ZnSO4═SnSO4+Zn
22.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X>Z>Y C.Z>Y>X D.Z>X>Y
23.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
24.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有气体生成
B.溶液中有氯化铜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质量一定减小
25.4.5g 镁和铝的合金加入到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氢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NaOH 溶液,恰好使上述产生的 MgCl2 和AlCl3 完全转化为沉淀,则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A.23.4g B.29.25g C.11.7g D.5.85g
26.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
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 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X>Y>Z B.Y>Z>X C.X>Z>Y D.Z>X>Y
28.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29.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30.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Zn、MgCl2溶液、Ag
B.MgSO4溶液、Ag、ZnSO4溶液
C.ZnCl2溶液、Ag、MgCl2溶液
D.AgNO3溶液、Zn、MgCl2溶液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X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氢,而y 活动性小于氢;金属Y 和硝酸银能够发生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Y,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A.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2.B
解析:B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正确;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错误;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正确;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正确。
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A、Cu、Ag、FeSO4溶液这三种物质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Ag 与CuSO4溶液不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
B、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Cu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A.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 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正确;C.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被氧化,正确;D. 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颗粒大小不同,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不同,错误。
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催化剂
C2H4+4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D正确。
故选A。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靠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X、Y、Z三种金属单质,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溶液中,只有Y能发生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说明Y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X、Z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只有X表面有银白色的金属银析出,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强,Z的活动性比银弱,即X>Ag>Z。
综上所述: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Y>X>Z。
故选B。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B
解析:B
【解析】
A、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锌,锌全部参加了反应,可能是锌与硫酸铜恰好反应,滤液不一定呈蓝色,错误;
B、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滤液中一定有Zn(NO3)2,正确;
C、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Zn+Cu(NO3)2=Zn(NO3)2+Cu,
65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无法判断溶液的质量变化,错误; D、如果锌量很少,锌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银,错误。
故选B。
8.B
解析:B
【解析】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活动强比Y,Z强,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强比Z强, 综上所述,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9.D
解析:D
【解析】
A、该方案根据锌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只能说明金属Zn的活动性比Cu强,不能确定Fe与金属Zn、Cu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正确;
B、该方案根据铁能与硫酸反应而铜不能,只能说明Fe的活动性比Cu强,不能确定Zn与金属Fe、Cu的活动性强弱;故B不正确;
C、该方案根据Zn、Fe两金属能置换铜,只能说明Zn、Fe两金属活动性比Cu强,但不能判断Zn、Fe两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不能确定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 不正确;
D、该方案中Zn能置换硫酸亚铁中的铁,说明Zn活动性比Fe强;Cu不能置换硫酸亚铁中的铁,说明Cu活动性不如比Fe强;则活动性顺序为Zn>Fe>Cu;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铝片、铜丝均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A说法不正确;
B、铝合金门窗是用铝的合金材料制成的,故B说法不正确;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晚于铜、铁,故C说法不正确;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B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说明甲>H,H>丙。
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说明丙>Ag,Ag>乙,所以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故选B。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就要熟练掌握并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Y、Z的活动性比氢强,X的活动性没有氢强,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由此可以得出Y的活动性比Z强,综上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Y>Z>X。
故选C。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Cu,向一定质量Fe(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所以析出铁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根据反应图像,ab段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可推出此段锌只于Cu(NO3)2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所以a点时溶液中有Zn(NO3)2、Cu(NO3)2、Fe(NO3)2;bc段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少,可知此段锌与Fe(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Fe,所以a点时溶液中有Zn (NO3)2、Fe(NO3)2;所以b点时溶液中有Zn(NO3)2、Fe(NO3)2;c点含有的金属是Cu、Fe;d点溶液质量不在改变,说明Zn过量,此时含有的金属是Zn、Cu、Fe;加入盐酸后,会与Zn、Fe反应生成氢气,此时溶液中只有Zn(NO3)2,溶液为无色;由以上可知,纵坐标表示Fe(NO3)2的质量减少,综上所述,只有②③⑤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
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那么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为乙>甲>丙;
依据图形,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物质的质量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越多,故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故选C。
15.A
解析:A
【解析】
A、选用铝和氯化铜或者是铜和氯化铝即可实现实验目的,正确;
B、选Al、Cu和稀盐酸也可以得出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C、至少可以选三种方案,方案1是选Al、Cu和稀盐酸,方案2是选铝和氯化铜,方案3是选铜和氯化铝,故错误;
D、铜不和氯化铝反应,说明铝比铜活泼,故可以探究,故错误。
故选A。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图横坐标是硫酸,所以不能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a点盛金属锌的烧杯中酸有剩余;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b点时金属锌产生的氢气少;
D选项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17.C
解析:C
【解析】
A、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的活动性比铝弱。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错误;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错误。
故选C。
1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小于Y。
故选A。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b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金属b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c 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b>a>c,故选B.
20.D
解析:D
【解析】
因为“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可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弱。
“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说明丁的活动性比乙弱,比丙强。
因此D项正确。
点评:可根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平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根据锡位于铁和铜之间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能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可能发生反应,故B错误;
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汞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汞的前面,能发生反应,故C错误;
D.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不能发生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说明X>H>Y,把Y 和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Ag>Z,所以X、Y、Z的活动性为X>Y>Z,观察选项,故选A.
23.A
解析:A
【解析】
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
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
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
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
【详解】
A、过量的铁粉会和盐酸反应,一定有气体生成,故A正确;
B、过量的铁粉会将氯化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溶液中不再有氯化铜,故B不正确;
C、滤出的固体不仅会有反应生成的铜,也会有过量的铁,不可能是纯净物,故C不正确;
D、盐酸与铁反应,每溶解56份质量的铁,就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氯化铜与铁反应,每溶解56份质量的铁,就会析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减小。
但该混合液中不确定盐酸和氯化铜的质量,因此无法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
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H~HCl~NaCl,则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
H HCl NaCl
158.5
0.4g x
10.4g
=
58.5x
则x=23.4g,
故生成NaCl 的质量为23.4g。
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技巧在于发现最终生成的氯化钠中氯元素全部来自于与镁铝合金发生反应的盐酸,这样就把看似无法解决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转变为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2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
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
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B。
27.C
解析:C
【解析】
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说明X和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X比Z的金属活动性强,故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Z>Y。
故选C。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8.C
解析:C
【解析】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制品表面不能常用钢刷擦洗,以免刮掉保护膜; B.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使药效降低;C.焊锡(锡铅合金),合金的熔点低,可用来焊接金属;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低,钢的性质与生铁不同,比生铁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所以应用范围更广;选C
29.C
解析:C
【解析】
t1min时,锌与盐酸反应曲线上点的纵坐标位置更高,说明此时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由时横坐标表示时间,所以也表示0~tmin这段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所以也表明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铁与盐酸反应更快;t2min时,两条曲线相交,且此后保持水来,说明锌与盐酸的反应、铁与盐酸的反应均已完全,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来源于盐酸提供的氢元素,所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也就说明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同。
3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设计方案为“中间金属两边盐,两边金属中间盐”,理论上锌、银、镁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镁>锌>银,故方案一为选金属锌和镁盐与银盐;方案二是金属镁和银与锌盐,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