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思考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7
一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一②B 细胞和NK 分化发育的产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 B 细胞〔在外周〕一活化B 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一 B 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一产生大量 IgG,释放入血.〔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 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 艮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 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 T 细胞的TCR 假设与胸腺基质细胞外表的自身 pMHC高亲和力那么被消除.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T 细胞和B 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 B2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一一有利于巨噬细胞去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T 细胞和B 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 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一一有利于巨噬细胞去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MALT: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二 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 AP 或触的时机、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 试述抗原的根本特性? 四 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 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a 化学性质:P 、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 LPS 及肿瘤细胞的DNA 组蛋白b 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c 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 AA 的Ag 免疫原性强.d 分子构像:抗原表位e 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f 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B 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脩样祖细胞一粒细胞、单核、DC红细胞和血小板'淋巴样祖细胞一 B T 、NK 细胞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佐剂:要适量,太高或太低易造成耐受;弗氏佐剂诱导IgG,明矶佐剂诱导IgE免疫途径:皮内>皮下〉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耐受〕五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如图4-2/P35 ,图4-3/P36 .Ig由根本结构和其他成分组成.根本结构由外侧的2轻链和里侧的2重链组成,轻链和重链、重链之间借链间2硫键连接,轻链和重链均可分为可变区〔重链近N端1/4和轻链近N端1/2〕和恒定区〔轻链近C端1/2 和重链近C端3/4〕,其中每个可变区可内间断存在3个高变区和4个骨架区,轻链可变区和恒定区均含一个结构域, 重链可变区含一个结构域而恒定区含3-4个结构域〔IgG、IgAIgD含3个,IgM、IgE含4个〕.其他成分起多聚Ig和稳定多聚Ig的作用,包括J链和分泌片,2个IgA借J链连接成二聚体sIgA ,而分泌片稳定二聚体, 5个IgM借J链连接成五聚体.V区功能一一中和毒素和阻断病原体入侵, 6个CDRR别、结合一个抗原表位.C区功能一一C H2、C H3补体结合位点功能:激活补体, IgM、IgG1、IgG3、IgG2〔较弱〕和抗原结合借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A、IgG4、IgE形成聚合物后借旁路途经激活补体.——Fc段和FcR结合的功能:①调理作用〔Ag-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外表的FcR结合增强其吞噬功能〕和联合调理作用〔Ag-IgG的Fc段+中、巨细胞FcR, Ag-C3b/C4b+中、巨细胞C3R/C4瓶进吞口1作用〕②ADCC靶细胞抗原-Ig 的Fc段+Nk、中、巨细胞FcR,直接杀彳靶细胞〕③介导I型超敏反响〔IgE为亲细胞致敏性Ig , IgE的Fc 段+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FcR,引起过敏反响.〕④穿过胎盘和粘膜介导固有免疫:IgG〔1、3、4〕唯一通过胎盘〔含FcR〕, IgA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含FcR〕. 六试比拟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IgG: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血清和组织液中含量最高的Ig ,有4个亚类IgG1-4 ;功能一一主要在再次免疫中分泌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亲和力高+分布广泛〕;IgG1 、3、4穿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IgG1 、3、2的C H2、C H3补体结合位点,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IgG1 、3的Fc段与某些细胞上的FcR结合发挥调理、联合调理、ADCC乍用;IgG1 、2、4的Fc段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合,可纯化抗体引起II、III型超敏反响的的某些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也是IgG.IgM:合成最早-胚胎后期开始合成, 含量第三,无钱链区〔因而最耐蛋白水解酶〕有2个亚类IgM1、2,均有mIgM〔单价〕和s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Ig〕功能一一初次免疫中最早产生的Ig ,抗感染的先头部队.mIgM 构成BCR B细胞只表达mIgM表示其未成熟;sIgM 为天然血型抗体,血型不合导致溶血.sIgM 含10个Fab段〔本结合10个抗原表位而是10价Ig ,实际5价〕因而激活补体效率最强胎儿诊断:脐周血中IgM T,胎儿宫内感染.IgA:出生后4-6开始合成,含量第二,有2亚类IgA1-2 ,均含血清型〔单体〕和分泌型〔二聚体,含分泌片,抗蛋白酶水解〕功能:SIgA可穿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因而一一①sIgA穿过粘膜进入母乳,新生儿消化道吸收母乳中sIgA得到自然被动免疫;②sIgA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在粘膜外表阻止病原体粘附、中和毒素,机体抗感染的边防军.IgD:随时可合成,含量第四,无亚类和J链,钱链区最长而易被蛋白酶水解而寿命最短功能:mIgD构成BCR B细胞表达mIgD+mIgM为成熟白^初始B细胞,活化的B细胞和记忆B 细胞mIgD消失.IgE:最晚产生,血清浓度最低,无钱链区,由粘膜下淋巴组织的浆细胞分泌功能一一亲细胞致敏抗体,其Fc段的C H2、C H3结构域易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高亲和力的Fc只I 〔IgE Fc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响;抗寄生虫免疫.七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比拟和生物学意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活化最终组装MAC介导细胞溶解效应: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即溶解红细胞、血小板、有核细胞;参与宿主抗细菌和抗病毒.活化过程中活性裂解片段的生物学功能:调理作用,C3爪C4b附着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外表, 并与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外表的CR1CR3 CR4结合促进吞噬作用.炎症介质,过敏毒素:C3a、C5a;趋化因子:C5a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诱导激活免疫粘附,去除循环免疫复合物,防止过渡堆积. 八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多为小分子多肽;较低浓度即发挥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高亲和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或协同性,网络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直接杀伤、调节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和参与创伤修复促进凋亡, 直接杀伤靶细胞:TNF-aoLT-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调节免疫应答包括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对DC IL-1 3、TNF-遮进iDC分化、IFN-让调DC的MHC分子表达,趋化因子调节DC迁移和归巢;对单核-巨噬细胞,MCP单核细胞趋化P趋化其到达炎症部位, IL-2、IFN-卜M-CSF GM-CSF^U激活化、IFN-让调白^其MHO子表达,TGF-& IL-10、IL-13 抑制其功能;对中性粒细胞,炎症产生因子, IL-1 3、TNF-a、IF-6、8促进中性粒细胞到达炎症部位、CSF激活它;对NK IL-15早期促分化,IL-2、15、12、18促杀伤;NKT细胞, IL-2、12、18、IFN-渐化、促杀伤;丫了细胞,受肠道上皮和巨噬细胞产生的IL-1、7、12、15的激活调节适应性免疫:B细胞,IL-4、5、6、13+TNF刺激活化,多Th、DC分泌的细胞因子促其抗体类别转化〔IL-4 促IgG1和IgE , IL-5、TNF-3促IgA〕;对a T细胞,IL-2、7、18促其增殖,IL-12、IFN-促Th0向Th1分化,IL-4 促Th0向Th2分化,IL-1 3+IL-6联合促进Th0 向Th17分化、IL-23促进Th17增殖,TGF-眦Treg分化,IL-2、6、IFN-槐CTL分化且促杀伤.刺激造血:作用造血干细胞, IL-3和干细胞因子;作用于髓样祖细胞和髓系细胞, GM-CSF 促髓样祖细胞分化、M-CSF促向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分化、G-CSF促向中性粒细胞分化;作用于淋巴样干细胞,IL-7促向T、B细胞分化发育;作用单个谱系细胞,红细胞生成素促向红细胞分化、血小板生成素和IL-11促向血小板分化、IL-15促向NK细胞分化.参与创伤修复:生长因子的作用. 注TGF-3抑制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作用.九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的根本概念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外表分子,广泛表达在白细胞、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及许多非造血细胞上,大局部为糖蛋白少数为C水化合物.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 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CD CD分子具有参与细胞的识别、粘附和活化等功能.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接触和结合(或粘附)的膜外表糖蛋白.分布于细胞外表或细胞外基质中,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十比拟HLA I类分子和II类分子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1)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经典的MHC I、II类分子分别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分别给CD8+CTL和CD4+Th细胞识别,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这是MHO子的最主要功能.2)约束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即MHC艮制性:如HLA-I类分子对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起限制作用;HLA-II类分子对Th与APC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限制作用.3)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选择及分化.4)决定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异.5)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2)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经典III类基因编码的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响、杀伤病原体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生.2)非经典I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可调节NK细胞和局部杀伤细胞的活性.3)炎症相关基因产物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响,并在应激反响中发挥作用.十二MHO子与临床医学的关系(1) HLA与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故移植前,需对供、受体间进行HLA分型和交叉配型.(2) 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如恶变细胞I类分子的表达往往减弱甚至缺如,不能有效激活CD8+CTL逃脱免疫监视;本不表达HLA-II类分子的组织细胞,可被诱导表达II类分子,从而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3) HLA与疾病的关联:很多人类疾病有遗传倾向,可能与HLA关联,常用相对风险率(RR) 表示关联程度,阳性关联表示某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阴性关联表示对该疾病有反抗力.(4) HLA与法医学: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死亡者身份.十三B细胞主要外表分子及其功能抗原受体复合物:与Ag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mIg(浆细胞不表达)-Ig Mg 3(CD79a/CD79b),其中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标志+识别和结合抗原,Ig Mg 3传导活化信号.B细胞共受体/辅助受体:提升B细胞活化的敏感性, CD19/CD21/CD81, CD21结合抗原外表的C3d而产生提升敏感性的信号, CD21传递此信号和活化信号, CD81连接CD19和CD21. 此外CD21是B细胞上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受体,所以EBV选择性感染B细胞.协调刺激分子: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CD4Q CD80/B7-1、CD86/B7-2 > ICAM-1和LFA-1 , 成熟B细胞外表的CD40钻化T细胞外表的CD40L,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B细胞外表的B7分子+T细胞外表的CD28〔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或CTLA-4〔T细胞抑制信号〕;ICAM-1+LFA-1是T细胞和B细胞的初步粘附,是后面B、T细胞可能进一步结合的根底.其他外表分子:CD2.CD22 CD32; CD2保B细胞特异性标志;CD22也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负向调节共受体;CD32B^负反响调节B细胞的活化.十四B细胞亚群根据B细胞外表是否含有CD附为CD5+B-1细胞和CD5-B-2细胞此外B-1细胞:无需Th细胞辅助、不发生Ig类别转换、分泌天然抗体-IgM、属固有免疫细胞而构成机体第一道防线在早期发挥作用.十五B细胞功能产生抗体,发挥抗体的作用〔详见Ig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前4点〕提呈抗原:可溶性的、低浓度的抗原〔详见APC中B细胞-Th2关系〕分泌淋巴因子调节各类免疫细胞十六T细胞亚群和各自功能根据所处活化阶段分为:初始、效应、记忆性T细胞,初始T细胞存活期短位于G0期,表达CD45R保口L-选择素,主要是识别抗原;效应T细胞存活期短,表达CD44 CD45RQ不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而外周炎症部位迁移;记忆性T细胞处于G0B而存活期长,表达CD45RO 介导再次细胞免疫.根据TCR类型分为:a 3 It田胞和丫8蒯胞;a 3畛田胞介导特异性细胞免疫;丫8钿胞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根据辅助受体的表达分为: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包括大局部a 3驯胞、局部NK T细胞等,识别13-17AA残基的外源性抗原且受MHC II类分子限制、分化为Th细胞辅助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分化为适应性Treg抑制自身损伤炎症;CD8+T细胞包括1/3 a 3畛田胞和局部NK T细胞等,识别8-12AA残基的内源性抗原且受MHC I类分子限制、分化为Tc细胞.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Th、Tc、Treg; Th包才Th1、Th2、Th13, Th1辅助细胞免疫或引起IV型超敏反响,Th2辅助体液免疫或引起I超敏反响,Th17分泌IL-17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发生;CTL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Treg包括自然Treg/nTreg和适应性Treg/iTreg 和其他调节性T细胞如CD8+Treg, nTreg抑制自身反响性T细胞应答,iTreg抑制移植排斥和自身损伤性炎症,均有利于肿瘤生长;CD8+Treg抑制自身反响性CD4+T细胞核移植排斥.十七专职性APC包括哪些细胞?其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包才DC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成熟DC机体内最强APC能够直接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巨噬、B细胞仅刺激已活化或记忆T细胞〕,因而DC是细胞免疫的始动者、连接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但其抗原摄取、加工水平较弱;单核-巨噬细胞有显著的摄取、加工抗原的水平;B细胞识别和摄取低浓度、可溶性抗原. 十八试分析DC分类和功能特点根据来源分:可分为髓系DC淋巴系DC髓系DC即经典DC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淋巴系DC主要是浆细胞样DC活化后获得DC形态并快速释放I型抗扰素抗病毒免疫和自身免疫.根据分化程度分:未成熟DC成熟DC未成熟DC位于实体非淋巴器官的上皮,外表高表达膜受体〔Fc受体、甘露糖受体等〕而低表达MHCII类分子、粘附分子、共刺激分子,故其抗原摄取、处理水平强而提呈水平弱,向炎症部位迁移〔接受成熟刺激因子一一炎性介质的刺激〕;成熟DC在炎症部位,外表低表达膜受体〔Fc受体、甘露糖受体等〕而高表达MHCI类分子、粘附分子、共刺激分子,故其抗原摄取、处理水平弱而提呈水平强,向外周淋巴组织迁移〔提呈抗原给T 细胞〕十九内源性抗原如何通过MHC I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成的?内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多肽, 与TAP结合并由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内质网组装的MHQ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供CD8+T细胞识别.二十外源性抗原如何通过MHC II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成的?外源性抗原被APC识别和摄取,在胞内形成内体,内体转运至溶酶体或与溶酶体融合, 抗原被降解为多肽而转运至MH C中,MH C中含有在内质网中合成并与Ii链结合形成复合物而经高尔基体转运过来的MHQ类分子;在MH C中,Ii链被降解而将CLIP残留于MHC;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中, 在HLA-DM分子的彳^用下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发生解离, 被待提呈的抗原肽所置换,形成稳定的抗原肽-HCI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膜外表,提呈给CD4+T细胞.二H^一简述不同效应T细胞亚群的效应功能及其作用机制Th1,介导细胞免疫,抗胞内感染病原微生物和引发IV型超敏反响:①活化和募集巨噬细胞,Th1分泌IFN-/Th1外表的CD40L-巨噬细胞外表的CD401使巨噬细胞活化;Th1分泌IL-3、GM-CS促进骨髓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Th1分泌炎性介质TNF-a、MCP-1等募集巨噬细胞②分泌IL-2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③Th1产生淋巴毒素和TNF-a,活化中性粒细胞.④以上活动均可以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发生,故可以引起迟发型IV型超敏反响.Th2,介导体液免疫,诱导产生抗体、去除蠕虫和引发I型超敏反响:①Th2分泌的IL-4、5、10、13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② Th2分泌IL-4 ,诱导B细胞分化和Ig类别转化,尤其产生IgE,诱导I型超敏反响.Th17,介导固有免疫,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直接促进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中cell等参与炎症反响或激活以上细胞使它们释放更多的CK扩大固有免疫效应.Tc,介导细胞免疫,杀伤胞内寄生菌、病毒和肿瘤细胞:①释放穿孔素,裂解靶细胞;②释放颗粒酶,介导靶细胞凋亡;③表达FasL,与靶细胞上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二十二体液免疫初次和再次应答的特点和临床意义特点初次应答再次应答抗原剂量高低潜伏期长短顶峰浓度较低较局Ig类别主要为IgM IgG 、IgA亲和力低高无关抗体多少Ig维持时间短长二十三NK为什么能杀死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而不能杀伤组织细胞NK 表达CD56 CD16 不表达TCR mIgNK细胞的功能:1-早期抗病毒感染、抗胞内寄生菌、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一一其一是非特异性的通过NK细胞与靶细胞的直接接触作用,依赖细胞外表分子的粘附分子〔如NK细胞上的CD2 LFA-1和靶细胞上的CD58 ICAM-1〕相互结合,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和表达FasL等破坏靶细胞.其二是通过特异性ADCCC应杀伤靶细胞,即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IgG的Fc段与NK细胞外表的Fc丫RID 〔CD64结合,使NK细胞活化,杀伤靶细胞.2、分泌细胞因子IFN-林口TNF-疝曾强机体抗细胞内感染3、分泌细胞因子IFN-林口TNF-〞起免疫调节作用.NK细胞活性的调节:①识别HLA I类分子的受体,包括抑制性和活化性〔抑制性〉活化性〕, 生理状态下,HLA I R +自身组织的HLA I类分子一抑制性受体占主导地位, NK细胞不能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病理状态下:病毒感染或肿瘤细胞外表的HLAI类分子表达下调一活化性受体占主导地位,导致NK细胞对上述细胞的杀伤;②识别非HLAI类受体,该受体存在于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外表而正常细胞缺失,因而NK细胞选择性杀伤病态靶细胞而对正常细胞不起作用.二十四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应答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早期、无特异性、不经过克隆扩增而产生效应、细胞寿命短而不能产生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 受趋化因子作用而募集, 维持时间短;适应性免疫应答作用后期〔>96h〕特异、经过克隆扩增、形成记忆细胞而具有免疫记忆, 形成免疫耐受,维持较长时间.识别特点:无特异性识别受体而有PRR受体多样性小、识别的抗原为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受体识别抗原具有多样性反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有特异性和高度多样性的TCR或BCR且识别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且须有B细胞表位或p-MHC相互关系:固有免疫启动适应性应答一一DC唯一能启动初始T细胞的活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一一固有免疫应答中产生的不同细胞因子可促进不同淋巴细胞的分化,如Th1、Th2的分化;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效应:补体协助抗体、补体的调理作用. 适应性免疫增强固有免疫发挥效应:抗体的调理作用、ADCC细胞因子的促进等二十五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响?其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和原理?I型超敏反响,青霉素或花粉第一次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当再次接触机体后,变应原结合在致敏靶细胞外表的IgE抗体并交联,使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白三烯,使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膜腺体分泌增加,在全身表现为休克,在支气管表现为哮喘. 防治原理:躲避影响I型超敏反响重要因素,如变应原、致敏细胞、IgE、生物活性物质等. 防治方法:第一,远离变应原;第二,当无法远离必须接触的那么采用脱敏治疗:异种血清治疗时要脱敏〔小剂量、短间隔、屡次〕,生活中无法躲避的变应原如花粉采用减敏〔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屡次皮下注射变应原〕;第三,药物防治,抑制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拮抗剂、改善效应器官反响性药物;第四,免疫新疗法,诱导Th2细胞向Th1细胞转换而下调IgE的产生.二十六请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例,试述IV超敏反响的发生机制与其他三型有何不同结合杆菌是胞内寄生菌, 其引起的超敏反响为迟发型超敏反响:其引起免疫的物质与抗体和补体无关,为Th1或TCL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的靶细胞经APC处理、提呈形成pMHG^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而活化、分化为效应 /致敏T细胞,致敏Th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直接损伤组织或活化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间接损伤组织;致敏TCL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释放颗粒酶使靶细胞凋亡、外表表达Fas L与靶细胞外表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二十七比拟4种超敏反响的特点1. I型超敏反响的特点①反响发生快、消退也快;②主要由igE类抗体介导;③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无明显的组织损伤;④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⑤没有补体参与.2. n型超敏反响的的特点:〔1〕 Ag在细胞膜外表;〔2〕参与Ab为IgM、IgG, Ag与Ab在细胞外表结合;〔3〕需要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4〕结果造成靶细胞融解破坏.3. m型超敏反响的特点:〔1〕 Ag、Ab均在血循环中,形成IC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2〕参与Ab 以IgG为主,也有IgM、IgA; 〔3〕需要补体参与;〔4〕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5〕血小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反响.4. IV型超敏反响的特点:〔1〕细胞免疫为根底的超敏反响;〔2〕迟发型;〔3〕个体差异小;〔4〕引起单核一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5〕无补体、抗体参与.。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是⼈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
从⼴义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与“⾮⼰”抗原,对⾃⾝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抗原产⽣排斥反应的⼀种⽣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A.免疫耐受B.免疫⾃稳C.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D)A.JennerB.BorderC.PorterD.BurnetE.Pasteur4.最早⽤⽜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D)A.BurnetB.BorderC.PorterD.JennerE.Pasteur5.免疫指(ABCDE)A.机体排除病原微⽣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章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液循环,在⽑细⾎管后微静脉处穿越⾎管内⽪细胞表⾯(HEV),重新分布于全⾝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淋巴组织,并迅速发⽣活化、增殖和分化,产⽣再次免疫应答。
2.⾻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A.各类⾎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的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的场所E.既是中枢免疫器官,⼜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4.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A.⾻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第三章抗原1、TD2抗原:⼀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器官思考题:1、试述淋巴结、脾的光镜结构、功能的异同点。
2、名词解释: 淋巴小结、脾小体、胸腺小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免疫器官思考题:1、试述淋巴结、脾的光镜结构、功能的异同点。
答:结缔组织覆盖于淋巴结的表面构成被膜,并伸人实质形成小梁,小梁分支彼此连成网状支架。
淋巴结的实质分布在被膜下方和小梁之间,可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位于被膜下面,由淋巴小结、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组成。
1)淋巴小结呈圆形,淋巴小结位于被膜下和小梁两侧淋巴窦附近,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T细胞及滤泡树突细胞组成。
2)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和淋巴小结之间,为弥散淋巴组织,属胸腺依赖区,主要白T细胞和一些交错突细胞组成。
在抗原的刺激下。
3)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数条输人淋巴管穿越被膜通入被膜下窦,被膜下窦通过副皮质区之间的狭窄通道与髓窦相通。
髓质位于淋巴结中央和门部附近,包括髓索和髓窦。
1)髓索由索状的淋巴组织互相连接而成,它们彼此吻合成网,与副皮质区的弥散淋巴组织直接相连续,索内主要含B细胞和浆细胞2)髓窦即髓质淋巴窦。
其结构与皮质淋巴窦相似,窦腔更为宽大而,常含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因此有较强的滤过作用。
脾的功能:脾为重要的免疫器官,进入血液内的病原微生物均可进入边缘区引起免疫应答。
发生细胞免疫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发生体液免疫时,脾小结增生,脾索内浆细胞及巨噬细胞显著增加。
脾比淋巴结具有更多的B细胞,能产生更多的抗体。
脾还有较多的K细胞及NK细胞,因此脾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脾还有造血、储血和滤血的功能。
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细菌等抗原物质侵人结缔组织后,随淋巴流到淋巴结内,被淋巴窦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淋巴小结和副皮质区内的淋巴细胞进行分裂增殖,产生B效应细胞或T效应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或细胞免疫应答。
脾与淋巴结有相似之处,也是由淋巴组织构成,但脾没有输人淋巴管和淋巴窦,而有输出淋巴管和大量的血窦。
免疫学复习题第一部分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 B.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D.机体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2.抗原特异性决定于()A.异物性 B.分子量 C.化学组成 D.抗原表位 E.分子结构3.关于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哪点错误()A.溶菌和细胞溶解 B.调理吞噬 C.免疫粘附 D.炎症介质 E.结合特异性抗原4.小鼠新生期摘除胸腺()A.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细胞免疫功能正常C.体液免疫功能正常,细胞免疫功能受损D.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E.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5.关于抗体产生的规律正确的是()A.初次应答:抗体产生快 B.初次应答:抗体含量高C.再次应答:抗体以IgG为主 D.再次应答:抗体以IgM为主E.初次应答:抗体维持时间长6.交叉反应的产生是由于()A.抗原的分子量一致 B.抗原来源同一个体或种系C.存在共同抗原 D.均是蛋白质成分E.均是多糖成分7.TD抗原免疫应答特点()A.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B.只能引起细胞免疫C.无免疫记忆 D.只能诱导产生IgM类抗体E.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8.不同种属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自身抗原 E.移植抗原9.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A.淋巴结 B.脾脏 C.骨髓 D.胸腺 E.法氏囊10.T细胞抗原受体是()A.PHA受体 B.ConA受体 C.TCR D.SmIg E.Fc受体11.引起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是()A.异嗜性抗原 B.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异种抗原 D.ABO血型抗原E.Rh血型抗原12.T细胞的表面标志不包括()A.TCR B.mIg C.CD2 D.CD3 E.CD4 13.B7(CD80)分子的受体是()A.CD2 B.CD3 C.CD4 D.CD8 E.CD28 14.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A.NK细胞 B.Mφ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CD8+ Tc细胞 E.CD4+ Th细胞15.NK细胞杀靶细胞机制不包括())A.ADCC作用 B.杀伤作用可依赖抗体C.杀伤作用依赖补体 D.非特异性杀伤E.IL-2可增强其杀伤活性16.巨噬细胞功能不包括()A.非特异性吞噬 B.呈递抗原C.特异性识别抗原 D.产生IL-1E.免疫调节17.抗原呈递细胞不包括()A.辅助性T细胞 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E.郎罕氏细胞18.抗原呈递细胞不包括()A.辅助性T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 E.郎罕氏细胞19.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VH和VL B.CH1 C.CH2 D.CL E.CH320.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类别()A.IgG B.IgM C.IgA D.IgE E.IgD21.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是()A.IgG B.IgM C.IgA D.IgE E.IgD22.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A.IgG B.IgM C.SigA D.IgE E.IgD23.抗体的独特型位于Ig分子的()A.VH/CH B.VH/VL C.CH/CL D.CH/VL E.VL/CL24.关于人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哪点错误()A.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 B.由B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C.分子结构单一 D.能识别多种表位E.重链、轻链均相同25.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A.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B.激活补体C.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 D.介导ADCCE.调理吞噬26.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份()A.C3b B.C4b C.C3a D.C2b E.C1q27.下列疾病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A.初次注射血清病B.支气管哮喘C.过敏性鼻炎D.荨麻疹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8.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补体成份()A.C3b、C4b B.C3a C.C5a D.C4a E.C2a29.MHC限制性表现在()A.NK细胞的杀伤作用 B.ADCC效应C.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 D.T细胞与其它细胞相互作用E.LAK的杀伤作用30.HLA配型可采用()A.直接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C.微量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 D.沉淀反应 E.中和反应31.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识别抗原 B.T、B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C.T细胞在胸腺内成熟 D.抗体参与 E.细胞因子参与32.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A.Tc细胞 B.Tc与B细胞 C.Tc与Mφ细胞 D.Th、Mφ、B细胞 E.Th与Tc 33.免疫耐受是指()A.对所有抗原不应答 B.对外来抗原不应答C.对自身抗原不应答 D.接触某抗原后的特异性不应答E.先天性免疫缺陷34.细胞免疫现象应除外()A.抗胞内寄生菌感染 B.抗肿瘤C.免疫复合物病 D.同种移植排斥E.迟发型超敏反应35.Ⅳ型超敏反应机制除外()A.致敏T细胞介导 B.巨噬细胞浸润C.细胞变性坏死 D.IgG抗体参与 E.淋巴细胞浸润36.T细胞抗原受体是()A.PHA受体 B.ConA受体 C.TCR D.SmIg E.Fc受体37.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物质除外()A.IgG、IgM B.补体 C.IgE D.中性粒细胞 E.抗原抗体复合物38.Ⅱ型超敏反应机制除外()A.巨噬细胞参与 B.有致敏T细胞参与C.NK细胞参与 D.补体参与E.IgG、IgM参与39.PHA能引起何种细胞分裂()A.M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浆细胞 E.NK细胞40. TD抗原免疫应答特点()A.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B.只能引起细胞免疫C.无免疫记忆 D.只能产生IgM类抗体E.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41. 在粘膜局部发挥抗感染作用的Ig 是()A.IgG B.IgA C.IgM D.SigA E.IgE 42. 独特型存在的部位是()A.VH和VL B.CH1 C.CH2 D.CL E.CH343.于()A.抗原的分子量一致 B.抗原来源同一个体或种系C.存在共同抗原 D.均是蛋白质成分E.均是多糖成分44.人类中枢免疫器官是()A.脾 B.骨髓与胸腺 C.淋巴结 D.扁桃体 E.阑尾45.Ig的C区不具有的功能是()A.结合补体 B.结合抗原 C.结合细胞 D.同种型 E.通过胎盘46.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是()A.IgEB.IgGC.IgMD.IgDE.IgA 47.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A.NK细胞 B.Mφ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CD8+ Tc细胞 E.CD4+ Th细胞48.巨噬细胞功能不包括()A.非特异性吞噬 B.呈递抗原 C.特异性识别抗原 D.产生IL-1 E.免疫调节第二部分名词解释1.DC 2.自身免疫 3.单克隆抗体 4.细胞因子5.人工被动免疫 6.NK细胞 7.人工自动免疫 8.抗原9.独特型10.抗体11.抗原表位12.基因工程抗体13.免疫耐受 14.白细胞分化抗原 15.粘附分子 16.适应性免疫17. MHC 18.HIV 19.ADCC 20.LAK21.HLA 22.AIDS 23.APC 24.GVHR 25.HVGR 26.ELISA 27.IFN 28.TNF 28.IL-2 30.SCID 31.TI-Ag 32.TD-Ag 33.BCR 34.TCR第三部分问答题1、简述同种异型抗原的种类及意义。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概念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抗原抗体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被动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母源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APC ADCC作用调理作用二、问答题1、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是什么?2、免疫功能低下、过强、异常会发生那些疾病?3、构成抗原的条件是什么?4、如何理解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5、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有何区别?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8、抗体的功能有哪些?9、什么是多xx抗体和xx抗体?10、什么是免疫系统?11、哺乳动物、禽类免疫器官的组成。
12、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1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生物学活性。
14、细胞因子的种类有哪些?15、干扰素概念与作用。
16、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17、细胞免疫的构成因素及作用。
18、体液免疫的作用。
19、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因素20、机体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的?21、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2、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3、如何制备多xx抗体?24、如何制备xx抗体?25、xx抗体技术的原理是什么?三、单项选择题1、关于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关系,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B.抗体不等于免疫球蛋白C.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D.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E.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无关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A. 2条多肽链组成B. 4条多肽链组成C.由铰链区连接1条H链和L链D.二硫键相连的1条H链和1条L链组成E.二硫键相连的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3、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后,能分解成为(A.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B. 2条H链和2条L链C.三个大小不等的片段D. 2个F(ab’)2片段和1个Fcʹ片段E. 2个Fab片段和1个Fcʹ片段4、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 VL和VH区B. CH1区C.铰链区D. CH2区E. CH3区5、免疫球蛋白超变区的位置在()A. Fab片段B. Fc片段C. VL区D. VL和VH区E. CL和CH区)6、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A. H链和L链均不同B. V区不同C. L链不同D. H链不同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7、ABO血型抗体属于()A.免疫抗体B.异种抗体C.自身抗体D.天然抗体E.不完全抗体8、动物机体的血清中含量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抗体是(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9、分泌型IgA是()A.由J链连接的五聚体B.由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C.主要存在于血清中D.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抗体E.一种高效能的抗体10、能在HAT选择培养基中长期生长的细胞是()A.小鼠骨髓瘤细胞B.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骨髓瘤细胞与B细胞的融合细胞D.小鼠脾细胞E.两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11、关于脾脏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贮存血液器官B.淋巴细胞定居场所C.抗原刺激产生抗体的场所D.中枢免疫器官E.是合成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的主要场所12、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A.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B.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D.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E.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丧失13、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A. Fc受体B. C3受体C. TCRD. mIg受体14、关于免疫细胞,错误的叙述是:()A. B淋巴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B. TH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C.单核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抗原递呈功能D.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抗原递呈功能15、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IL-2B. IFNC. CSFD. GF16、即属于中枢免疫器官,又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脾脏)E.xx17、有杀伤靶细胞作用的T细胞亚群是:()A.诱导性T细胞B.抑制性T细胞C.辅助性T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E.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四、判断题1、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2、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由单体分子组成的()3、抗体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在CH1区()4、IgM和IgA的重链有5个功能区()5、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有IgG的Fc受体(6、分泌型IgA是由J链和分泌成分连接两个Ig单体分子而形成的(7、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时最先产生的抗体是IgM()8、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B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9、免疫球蛋白即具有抗体活性,又具有抗原活性()10、五类免疫球蛋白都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1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组成()1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13、切除仔猪的外周免疫器官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14、骨髓是所有动物B细胞成熟的场所()15、脾脏可以过滤清除淋巴液和血液中的病原体()16、NK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17、B细胞的Fc受体是B细胞成熟的表面标志之一()18、嗜中性粒细胞的特点是有高度移动性和吞噬功能()19、细菌是最好的干扰素诱生剂()20、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是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学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1.免疫细胞分离的基木原理(密度、黏附吞噬、表面标志、生长因子)应用于哪些细胞?2.细胞因子检测的三大基本方法(原理、优缺点)3.FACS法测CD分子的基本原理4.MACS法分离细胞的原理5.ELISA和ELISPOT实验原理6.T细胞增殖试验的基木原理、基本方法7.细胞凋亡的测定原理和方法8.概括免疫学技术主要内容9.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和基木过程10.凝集、沉淀反应的主要方法(名称和基本原理)11.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的标记物及示踪原理12.免疫荧光技术的各种实验策略13.ELISA的基木原理利各种实验策略14.Western blot的基本原理1.E LISA技术原理和实验策略ELISA全名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在固相载表面,并保留其免疫活性,然后再与前标抗体(或酶标抗原)联结,并保留酮活性.洗去游高的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然后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成石色产物。
反映颜色深浅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量相关,据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的实验策略有:双抗体夹心法: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抗原。
将待分析物的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经封闭和洗涤后加受检标本(抗原)形成固相抗体一抗原复合物,洗涤后再加前标抗体生成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洗涤利底物显色。
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测定双位点一步法:在双抗夹心基础上,改为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决定簇的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
其优点是测定时标木可与酶标抗体同时加入进行结合反应,两种抗体互不干扰。
省时简便。
但是当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间接法: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用已知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加待检标木与固相抗原结合,洗涤后加酶标抗抗体与固相载体上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经洗涤,底物显色,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体的定性或定量测定竞争法:此法可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简述佐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答:作用机制: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从而更有效刺激抗原免疫系统。
2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处理抗原和呈递抗原的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效应。
应用:1增强特异性免疫问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抗血清。
2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青霉素是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为什么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答: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
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半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质结合以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而变成完全抗原,也就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
在青霉素进入体内后,如果其降解产物和组织蛋白结合,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青霉素抗体。
当青霉素再次注射人体内时,抗青霉素抗体立即与青霉素结合,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出现皮疹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①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②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 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③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④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BCR易接近的抗原决定基免疫原性强⑤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2)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 3)免疫方法:免疫抗原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性剂的选择。
试述Ig的基本结构。
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
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称为轻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肽链称为重链组成的。
轻链与重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
Ig单体中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的方向是一致的,分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1.Ig 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答:组成:由一对较长的和一对较短的多肽链组成长链。
重链(Heavy Chain ,H 链),450-550 aa ,55-57 KD ;短链:轻链(Light Chain ,L 链),214aa ,24 KD。
二硫键:H链和L链之间,两条H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呈丫型。
命名:H 链:分五类3、卩、丫、&、a 链IgD、IgM、IgG、IgE、IgA ;L链:分两型K型和入型。
分区: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 V 区)近N 端:V 区=1/2 L 链+ 1/4(1/5H )链;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 C 区)近C 端:C 区=1/2 L 链+ 3/4(4/5)H 链;3)铰链区功能:IgV 区的功能:1 .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免疫调节;3.超抗体活性IgC 区的功能:1 .激活补体IgM,IgG1,IgG2,IgG3 -------- 经典途径;凝聚的IgA , IgG4 , IgE ------ 旁路途径;2.结合Fc受体1)介导I型超敏反应;2)介导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3)ADCC 作用,发挥岁靶细胞直接杀伤作用;4)胞饮作用。
3 .通过胎盘I g G :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水解片段:IgG木瓜蛋白酶2Fab段+ Fc段(抗原结合片段)(可结晶片段)IgG 胃蛋白酶 F (ab' 2段+ pFc '段(抗原结合片段)碎片意义:F(ab')2 段保持了与抗原结合的生物学活性,又减少了Fc 段的生物学活性。
可应用于生物制品研究,如精致抗毒素等。
2. Ig 多样性形成的机制答:(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3 )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3.小分子抗体的特点答:1.仅含V 区结构,免疫原性较弱。
2.分子量小,易通过血管壁,可有效克服肿瘤灶组织对抗体的生理阻抗。
简述佐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答:作用机制: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从而更有效刺激抗原免疫系统。
2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处理抗原和呈递抗原的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效应。
应用:1增强特异性免疫问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抗血清。
2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青霉素是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为什么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答: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
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半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质结合以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而变成完全抗原,也就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
在青霉素进入体内后,如果其降解产物和组织蛋白结合,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青霉素抗体。
当青霉素再次注射人体内时,抗青霉素抗体立即与青霉素结合,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出现皮疹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①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②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 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③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④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BCR易接近的抗原决定基免疫原性强⑤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2)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 3)免疫方法:免疫抗原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性剂的选择。
试述Ig的基本结构。
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
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称为轻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肽链称为重链组成的。
轻链与重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
Ig单体中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的方向是一致的,分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1.被犬抓伤或咬伤后如何处理?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共同注射,为什么不会将疫苗的作用中和?乙肝疫苗呢?
2.针对不同的免疫原特点,如何设计获得最好的疫苗?(包括抗原的筛选及佐剂的选择)
3.在动物体内存在的五类免疫球蛋白是什么?在疾病诊断和预防方面有什么作用?
4.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若抗原的免疫原性差,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获得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
5.目前人用单克隆抗体只有部分是人源化的,鼠源化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主要技术障碍是什么?
6.如何确定机体的免疫状态?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采取何种措施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7.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何使细胞因子发挥的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要点:细胞因子的作用】
8.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各是什么?
9.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10.特异性抗体自身调节的原理及意义?。
免疫学各章思考题一1、本章所用抗原的定义与一般材料、参考书有什么不同之处?采用这种定义的意义是什么?2、试将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按几个项目列表归纳,这将有助于对这一部分作一系统复习。
3、澄清半抗原的概念,对于理解和区分它与抗原的异同及一些相关概念是有帮助的。
下面四组多种概念的组合,能否从各组中明确指出何者为正确的。
(1)a、具有特异反应性与免疫原性;b、无特异反应性与免疫原性,需与蛋白载体结合后方具有;c、只有免疫原性而无特异反应性;d、只有特异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
(2)a、大分子物质;b、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c、小分子物质,具有免疫反应性,在与蛋白质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d、具有免疫原性,但不能与相应抗体起反应;e、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3)a、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b、可与抗体结合,但不一定出现可见反应;c、动物血清对人来说是半抗原;d、化学性质均为蛋白;e、有佐剂作用。
(4)a、具有抗原特异性;b、刺激T细胞增生;c、刺激B细胞增生;d、只诱发产生IgM 4、ABO血型系统基因型父方为A/A,母方为A/O,他们共生三个孩子,孩子中可能有几种ABO基因型?输血时父亲能否作为全家孩子的供血者而不会引起ABO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5、(1)抗原有多种分类方法,就每一种分类方法,试将下述抗原分别归类。
(2)用下列抗原免疫小鼠后,能否产生抗体?说明理由。
a.DNPb.DNP-HASc.大剂量BSAd.适量BSAe.多聚L-赖氨酸f.HASg.DNP-MGGh.小剂量BSAi.去聚合BGGj.去聚合BGG+佐剂k.人BBCl.Ia抗原m.(T,G)-A-Ln.MGGo.TNP-KLHp.H-2抗原q.Gm因子r.HLA 抗原思考提示:1、最大不同点是新定义既融合了克隆选择学说要点,同时概括了传统的抗原、变应原合耐受原。
它强调能引起免疫应答(包括负免疫应答)而不强调其产物。
这样避免了旧抗原定义中无法概括引起耐受性的抗原的矛盾。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概念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抗原抗体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被动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母源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 APC ADCC作用调理作用二、问答题1、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是什么?2、免疫功能低下、过强、异常会发生那些疾病?3、构成抗原的条件是什么?4、如何理解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5、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有何区别?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8、抗体的功能有哪些?9、什么是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10、什么是免疫系统?11、哺乳动物、禽类免疫器官的组成。
12、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1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生物学活性。
14、细胞因子的种类有哪些?15、干扰素概念与作用。
16、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17、细胞免疫的构成因素及作用。
18、体液免疫的作用。
19、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因素20、机体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的?21、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2、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3、如何制备多克隆抗体?24、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25、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是什么?三、单项选择题1、关于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关系,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B. 抗体不等于免疫球蛋白C. 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D. 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E.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无关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A. 2条多肽链组成B. 4条多肽链组成C. 由铰链区连接1条H链和L链D. 二硫键相连的1条H链和1条L链组成E. 二硫键相连的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3、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后,能分解成为()A.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B. 2条H链和2条L链C. 三个大小不等的片段D. 2个F(ab’)片段和1个Fcʹ片段2E. 2个Fab片段和1个Fcʹ片段4、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 VL和VH区B. CH1区C. 铰链区D. CH2区E. CH3区5、免疫球蛋白超变区的位置在()A. Fab片段B. Fc片段C. VL区D. VL和VH区E. CL和CH区6、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A. H链和L链均不同B. V区不同C. L链不同D. H链不同E. 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7、ABO血型抗体属于()A. 免疫抗体B. 异种抗体C. 自身抗体D. 天然抗体E. 不完全抗体8、动物机体的血清中含量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抗体是()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9、分泌型IgA是()A. 由J链连接的五聚体B. 由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C.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D. 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抗体E. 一种高效能的抗体10、能在HAT选择培养基中长期生长的细胞是()A. 小鼠骨髓瘤细胞B.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 骨髓瘤细胞与B细胞的融合细胞D. 小鼠脾细胞E. 两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11、关于脾脏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贮存血液器官B. 淋巴细胞定居场所C. 抗原刺激产生抗体的场所D. 中枢免疫器官E. 是合成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的主要场所12、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B.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D. 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E. 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丧失13、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A. Fc受体B. C3受体C. TCRD. mIg受体14、关于免疫细胞,错误的叙述是:()A. B淋巴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B. THC. 单核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抗原递呈功能D. 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抗原递呈功能15、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IL-2B. IFNC. CSFD. GF16、即属于中枢免疫器官,又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A. 骨髓B. 胸腺C. 淋巴结D. 脾脏E. 法氏囊17、有杀伤靶细胞作用的T细胞亚群是:()A. 诱导性T细胞B. 抑制性T细胞C. 辅助性T细胞D. 细胞毒性T细胞E.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四、判断题1、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2、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由单体分子组成的()3、抗体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在CH1区()4、IgM和IgA的重链有5个功能区()5、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有IgG的Fc受体()6、分泌型IgA是由J链和分泌成分连接两个Ig单体分子而形成的()7、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时最先产生的抗体是IgM()8、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B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9、免疫球蛋白即具有抗体活性,又具有抗原活性()10、五类免疫球蛋白都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1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组成()1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13、切除仔猪的外周免疫器官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14、骨髓是所有动物B细胞成熟的场所()15、脾脏可以过滤清除淋巴液和血液中的病原体()16、NK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17、B细胞的Fc受体是B细胞成熟的表面标志之一()18、嗜中性粒细胞的特点是有高度移动性和吞噬功能()19、细菌是最好的干扰素诱生剂()20、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是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从广义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A.免疫耐受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D)A.JennerB.BorderC.PorterD.BurnetE.Pasteur4.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D)A.BurnetB.BorderC.PorterD.JennerE.Pasteur5.免疫指(ABCDE)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2.骨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A.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E.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4.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第三章抗原1、TD2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思考题免疫2014级班级学号姓名思考题1.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答:1)特异性,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性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2)多样性,机体可针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记忆性,当异物抗原再次入侵时,可产生快而强的再次免疫应答效应;4)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有保护性的免疫耐受;5)自限性,异物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自我调控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扩大和累及正常组织。
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答: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次组成,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功能.(1)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2)免疫细胞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1)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CR是T细胞惟一特有标志.可按TCR不同把T细胞分为TCR1型和2型.按CD表型则可,把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按功能不同,又把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抑制性T 细胞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2)辅佐细胞简称A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是呈递抗原,故又称抗原呈递细胞(APC),主要有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B细胞是抗原特异性呈递细胞.3)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是一种天然杀伤细胞.单核吞噬系统,即具有吞噬功能的单个核细胞组成的系统,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炎症中的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等,他们均来自骨髓的成单核细胞.此外,尚有K细胞以及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3)免疫分子1)免疫球蛋白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分泌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即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Ab).Ig是由相同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组成.Ig以重链命名,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2)补体用C’表示.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不稳定的能帮助抗体溶解靶细胞的一组蛋白,称补体系统.至少有30多个成分.补体激活途径至少有三条: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①溶解细胞与杀菌作用;②促炎作用;③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3)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免疫反应的小分子蛋白类因子.细胞因子包括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极多,主要有3类:①激活的免疫细胞;②基质细胞;③某些肿瘤细胞.已鉴定的细胞因子达百种以上,习惯上把它分为下列7类: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其他细胞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功能:①介导天然免疫应答和效应功能;②免疫调节功能;③调节炎症反应;④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的功能;⑤抗肿瘤生长的功能.4)HLA分子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即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编码HLA分子的基因,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又叫组织相容性位点A(HLA).3、列表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一讲总论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就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与有害物质得抵抗力.从广义上讲,免疫就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得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突变细胞得功能称为(C)A、免疫耐受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3。
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得科学家就是(D)A、Jenner B、Border C、PorterD、BurnetE、Pasteur4。
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得科学家就是(D)A、BurnetB、BorderC、PorterD、JennerE、Pasteur5。
免疫指(ABCDE)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得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与衰老细胞得功能。
C、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得功能。
D、机体抗感染得防御功能E、机体识别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得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得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得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与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得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得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与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得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得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与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得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与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2。
骨髓得主要功能包括(ABDE)A.各类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得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得场所C.T细胞分化成熟得场所D.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得场所E.既就是中枢免疫器官,又就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得场所就是(B)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4。
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组成: ①、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③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2.免疫应答的类型①固有性(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免疫防御机制,经遗传获得,并不专门针对某一种病原体。
②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接触某种抗原物质(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功能。
3.名词:MALT: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集合淋巴结,上皮细胞间淋巴组织,固有层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扁桃体,鼻后其它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Lymphocyte homing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4.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及HSC的两种潜能表面标志:①CD34②CD117(c-Kit),是SCF的受体;潜能:①自我更新②分化5.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意义①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合理分布②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的机会③充实淋巴组织,及时补充新的淋巴细胞。
6.各免疫器官的功能①中枢淋巴器官:1)骨髓:是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是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2)胸腺: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②外周淋巴器官及组织:1)淋巴结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作用;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2)脾脏: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作用3)扁桃体4)黏膜相关淋巴组织.7.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分化发育的特征:功能性BCR的表达;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8.BCR的基因结构及基因重排的机制基因结构H链基因:位于第14号染色体长臂上;κλ链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的短臂上;λ链基因:位于第22号染色体上长臂上。
1、免疫定义:①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不患疫病,即抗感染。
②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能将非己成分排出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2、免疫的三大功能和三大特点是什么?答:⑴三大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身稳定;③免疫监视。
⑵三大特点:①识别自己与非己;②特异性;③免疫记忆。
3、免疫系统的构成骨髓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外周免疫器官骨髓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系统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杀伤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红细胞抗体免疫相关分子补体细胞因子等4、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第三章抗原:是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是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也称抗原表位。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微生物之间性质相同的抗原。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应答产物。
反应原性:抗原+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特异结合。
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是抗原的首要条件: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自身抗原)2、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答:异源性;大分子物质;分子结构复杂;物理状态;适当的进入途径。
第四章抗体(Ab):是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对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或尚不知是否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及其生物学作用是什么?答:⑴IgG:①特性:IgG是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由脾、淋巴结中浆液细胞合成和分泌。
IgG是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免疫球蛋白②功能:IgG是动物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同时也是血清学诊断和疫苗免疫后监测的主要抗体,在体内可发挥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肿瘤等免疫学活性。
1、免疫定义:①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不患疫病,即抗感染。
②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能将非己成分排出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2、免疫的三大功能和三大特点是什么?答:⑴三大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身稳定;③免疫监视。
⑵三大特点:①识别自己与非己;②特异性;③免疫记忆。
3、免疫系统的构成骨髓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外周免疫器官骨髓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系统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杀伤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红细胞抗体免疫相关分子补体细胞因子等4、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第三章抗原:是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是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也称抗原表位。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微生物之间性质相同的抗原。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应答产物。
反应原性:抗原+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特异结合。
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是抗原的首要条件: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自身抗原)2、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答:异源性;大分子物质;分子结构复杂;物理状态;适当的进入途径。
第四章抗体(Ab):是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对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或尚不知是否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及其生物学作用是什么?答:⑴IgG:①特性:IgG是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由脾、淋巴结中浆液细胞合成和分泌。
IgG是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免疫球蛋白②功能:IgG是动物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同时也是血清学诊断和疫苗免疫后监测的主要抗体,在体内可发挥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肿瘤等免疫学活性。
⑵IgA:①特性:由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合成。
血清中主要是单体,称为血清型IgA;存在于外分泌液,称为分泌型IgA(SIgA)。
②SIgA的功能:能抵御微生物的侵袭,使其不能进入血液,是黏膜表面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⑶IgM:①特性:分子量大,是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
②功能:产生早,但持续短,但是最早产生的抗体,在抗感染免疫早期起重要作用。
⑷IgD:①特性:单体,血液中含量极低。
②功能:主要是作为成熟B细胞膜上的特异抗原受体之一而存在。
3、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⑴四肽链结构:所有单体都具有由4条肽链(两条轻链L和两条重链H)组成的基本结构。
⑵可变区和稳(恒)定区:①可变区V:在多肽链的N端②恒定区C:此区在多肽链的C端⑶功能区。
⑷超变区:这些区域内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大大超过V区的其他部分⑸绞链区:位于两条H链中CH1和CH2之间含10~60个氨基酸的可弯曲的区段。
⑹连接链(J链):指连接两个单体的一小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第五章1.细胞因子(CK):是指一类由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多肽或蛋白质分子。
2、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L)、淋巴因子(LK):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 CSF)生长因子(GF)趋化因子(CK)、干扰素(IFN)第六章1、简述补体系统的概念。
一个由多种蛋白组成的限制性蛋白酶解系统。
2、补体概念: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非特异性灭菌物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血清型球蛋白,它可促进特异性抗体溶解相应的细菌和红细胞,故称之为补体3、三种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旁路途径)4、试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①溶解细胞: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②参与炎症反应: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活性片段。
③调理吞噬作用:含有C3b和C4b片段的免疫复合物作为调理素可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伤活性。
④调节免疫应答:补体成分可在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加强免疫应答和免疫效应。
⑤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片段,结合免疫复合物后可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第七章1、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指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2、参与T、B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重要CD分子有哪些?⑴参与B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重要CD分子:①BCR复合物②CD5+B细胞③BT-CD28/CTLA4:⑵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重要CD分子;①TCR-CD3复合物(TCR和CD3的符合物)②CD2-CD58 ③CD4 ④CD6 ⑤CD8第八章1、MHC的全称和概念是什么?答:全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是一个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群。
2、MHC结合抗原肽的特点MHC-I类分子结合多肽特点:特定位点有一个较保守的基序;9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两端在槽内;中央突出于槽外,利于与TCR结合。
MHC-II类分子结合多肽特点:含有一定结合点;多于15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两端伸出槽口;中央突出于槽口。
第九章1、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包括哪些?在抗感染免疫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⑴吞噬细胞:①巨噬细胞:可主动吞噬、杀伤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物质。
②中性粒细胞:具有强大的非特异性吞噬杀菌能力,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⑵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
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⑶嗜酸性粒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释放出一些酶类⑷嗜碱性粒细胞:被刺激的嗜碱性粒细胞发生脱粒作用并释放各种介质引起超敏反应。
⑸M细胞:在肠道粘膜上皮细胞间的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非特异性脂酶活性很高。
2、非特异性免疫特性有哪些:趋化作用、识别、吞入、消化杀灭3、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包括哪些①补体②乙型溶素③溶菌酶④干扰素4、炎症的基本过程:①炎症早期:局部血流减缓---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游走出血管---吞噬异物和组织碎片---大量白细胞聚集、被细菌毒素杀死、形成脓液---感染部位温度升高、pH和氧压改变,病原体生活受影响。
②炎症后期:感染部位被纤维素团包围---巨噬细胞出现,吞噬破损的多形核白细胞和组织碎片以及病原体---出现浆细胞---合成抗体5、炎症反应的好处:①机体通过炎症过程能够减缓或阻止病原体经组织间隙向机体的其他部位扩散②能带来各种吞噬细胞,为这些细胞的功能发挥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③聚集大量的体液防御因素。
1、简述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
第十章⑴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又称MHC-Ⅱ类限制的抗原提呈途径,该途径主要涉及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抗原被提呈给CD4+ T细胞识别。
过程:①APC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和加工②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转运⑵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又称MHC-Ⅰ类限制的抗原提呈途径,所涉及的抗原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内源性抗原被加工、处理,并被提呈给CD8+ T细胞。
过程:①内源性抗原在胞质溶胶中加工和处理②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转运2、抗原提呈细胞概念,分类⑴概念:指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能将处理后的抗原肽提呈给淋巴细胞而使淋巴细胞活化的一类免疫细胞。
⑵分类:专职APC: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⑶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3、各种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功能⑴巨噬细胞:①吞噬消化作用②杀伤肿瘤细胞③加工和递呈抗原④调节免疫应答⑤介导炎症反应⑵树突状细胞:①功能最强的APC ②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③免疫应答的启动者⑶B细胞:①特异性B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BCR和高水平的MHC-II ②特异性收集抗原,递呈给记忆性Th细胞③在再次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2、免疫突触:T细胞在免疫识别过程中,TCR-CD3复合体可识别APC呈递的MHC/肽复合物,并且在T细胞与APC之间形成复杂的超分子结构,称为免疫突触3、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有哪些:效应T细胞主要有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T细胞(TC)两大类,前者多为CD4+T细胞,后者多为CD8+T细胞。
第十二章1、B细胞活化的机理(双信号):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第二信号(Th细胞信号)活化和分化增殖过程中同时发生下列事件:(1)重链类型转换(从成熟期的B细胞只有膜IgM\IgD转换为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分泌型的其他抗体类型;其中部分转化为记忆性B细胞)(2)亲和性成熟(抗体的V区做细微调整,再次免疫时,抗体与抗原亲和性高于初次免疫)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特征(重要):(1)每个B细胞克隆包括其子代只产生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每个B细胞一生只表达一种Ig重链和轻链的V区基因。
(2)每一个B细胞克隆只能产生一种轻链2、胸腺依赖性(TD)抗原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Th细胞给予第二信号)1.辅助性T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2.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
3、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特征。
(1)再次免疫应答较初次免疫应答快速,B细胞分泌的抗体总量也多。
(2)初次免疫应答初期分泌抗体为IgM,再次免疫应答时其他Ig(主要是IgG)明显增加。
(3)再次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体的亲和力要高于初次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1、粘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粘膜免疫效应部分、致敏淋巴细胞散步途径。
2、粘膜免疫系统的细胞组成:上皮内淋巴细胞、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粘膜淋巴样滤泡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在粘膜免疫中的作用、3、粘膜免疫反应中的效应分子是什么?分泌型IgA。
存在于分泌液中(初乳、唾液、胆汁和外分泌液中)二聚体或者多聚体、含有J链和分泌片第十八章1、变态反应定义:己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或半抗原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2.变态反应的分类①根据反应快慢:速发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②根据反应形式:抗体介导免疫型变态反应细胞免疫介导型变态反应③根据病理损伤类型:Ⅰ型过敏反应型变态反应Ⅱ型细胞毒型变态反应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3、变态反应各自生物学基础I型变态反应:抗体:IgE 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II型变态反应:抗体:IgG或IgM 参与细胞:机体组织细胞上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激活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等而导致组织细胞的裂解III型变态反应:抗体:IgG或IgM 参与细胞:可溶性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组成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到机体任何部位的血管壁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和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溶酶体酶为主要损伤机制;IV型变态反应:抗体:淋巴因子参与细胞:由致敏淋巴细胞及其释放的淋巴因子、活化巨噬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的作用共同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血管栓塞、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