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3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几何知识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几何知识复习》这一课时,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图形几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难点:复杂图形的理解和运用,空间想象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几何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基本图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要复习的图形几何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基本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图形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总结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给定的图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立体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
第二部分是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表、统计图、概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整个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复习和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学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后,对相关概念、方法和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总结和梳理知识点。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和演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
4.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3.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适量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和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统计图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翻阅教材,总结和梳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4. 图形的变换。
教学重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学生:什么是点、线、面、体?它们有什么性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讲解图形的变换。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性质?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醒学生: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知识。
梳理单个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知识网络,使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综合应用,提高基本技能。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复习了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请学生打开书,翻到目录,找一找哪几个单元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题: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又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二、分步整理,探究联系。
(一)回顾整理“认识多边形”相关知识。
请学生回忆,本学期都认识了哪些多边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回顾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1)复习三角形的定义,重点强调关键词“围成”,复习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即顶点、边、角。
(2)回顾整理三角形边的相关知识。
顶点只是一个点,在多边形中,只有数量的不同,没有其他特征,所以我们在研究多边形时,一般不研究顶点,而是从边、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来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a.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的三边关系,再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下面几组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吗?(1) 3cm 5cm 4cm ()(2) 7cm 5cm 12cm ()(3) 4cm 5cm 10cm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并总结出“判断时,只需计算两短边长度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b.引导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呈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复习图形与几何(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2. 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
3. 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周长。
4. 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
5. 图形的拼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拼组。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图形的认识和特征1. 复习图形的认识: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复习图形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形,说出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时: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 复习图形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周长。
2. 复习图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
第三课时:图形的拼组1.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进行拼组。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拼组作品,并说出拼组的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辨认和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 学生能够说出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4. 学生能够进行图形的拼组,并说出拼组的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复习,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课题总复习(三)课型复习教学时数 1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过程方法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巩固中所学知识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求三角形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判断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无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 3.3.3 2.2.6 3.3.5为什么?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活动三:提高题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交流——汇报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交流讨论——汇报活动四:观察物体:位置不同观察物体的范围、大小不同:(近大远小)位置不同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拍摄地点与图片的对应关系)教学反思: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课题总复习(四)课型复习教学时数 1 教学内容复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三角形分类,三角形边、角的特性。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性,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师:你们见过很多大桥,这种斜拉桥你们见过吗?师:晴晴给大家带来了三张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师: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中的斜拉桥。
预设1:我想到了观察物体的知识。
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明确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斜拉桥在生活中不太常见,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学生对此比较好奇,容易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所要复习的知识,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营造良好的氛围。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1.复习观察物体师:请你根据晴晴给大家提供的线索,拼摆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①出示线索1:看到这,你想到了什么?从前面看学生活动预设1: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中间有1个小正方体。
预设2:第5个小正方体可能分别放在第一层前面和后面的三个位置。
预设3:第一层中间有2个正方体,第二层的小正方体既可以摆在前面,也可以摆在后面。
②出示线索2:你又有什么新想法了吗?从上面看师:这四种符合要求吗?师:这些呢?③出示线索3,现在有结果了吗?从左面看④从三个方向验证师生小结:我们要想确定拼摆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就需要从前面、上面和左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结果一边想象,思考、推理,一边亲自动手摆一摆,进行尝试和调整,这样不断思考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
2.复习三角形 师: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师:那这些图形中哪种图形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图形呢?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完成教材第110页第3题。
学生观察图形,发挥空间想象能力。
生1:这4个立体图形的第5个小正方体,放在第一层后面,不符合要求。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图形的密铺和镶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图形,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和立体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幼儿园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幼儿空间认知能力的基础。
在中班阶段,幼儿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本教案旨在通过复习这些基本几何图形,进一步提高幼儿空间感知和形状认知能力。
一、活动目的通过游戏方式复习中班阶段已学习的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巩固幼儿对这些图形的基本认识和形状特征。
同时,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逐渐发展出对图形的准确定位、辨别和分类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基本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2.辨别图形的形状特征:如边数、角度、对称性等。
3.图形分类:将学习的各种基本几何图形按形状特征分类。
三、教学准备1.大型的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卡片。
2.相应的贴图、模型等教具。
3.游戏道具:如积木、拼图、塑料卡片等。
四、教学方法1.游戏法(1)望形识图:让幼儿们学会通过名称和外形一一对应,认出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2)举一反三:通过提供基本几何图形的变化和组合情况,启发幼儿们发现交错、仿制、排列等规律。
2.活动法(1)多感官参与: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让幼儿能够全面认知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2)竞赛互动:采用小组或全班竞赛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五、教学步骤1.新旧知识热身(1)出示已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们先说出名称,并找出形状相近的几何图形。
(2)提供一个几何图形的初始形状,要求幼儿们在班内或幼儿园园内寻找同样形状的物品,增强对几何图形的感知。
2.游戏活动(1)启发幼儿发现规律出示仿制、移位、排列等不同造型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比如,圆形上下组合可以构成各种的脸部,两个三角形可以组成鲸鱼的尾巴等。
(2)多感官参与通过摸索、搭建、排列等方式,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多感官参与认知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3)竞赛互动设置不同的竞赛形式,如拼图、打扑克牌、互相比赛造空中花园等,让幼儿们在游戏中能够提高空间感知和形状认知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材,主要是对本册所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等基础知识,对图形与几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面积的知识,并做好笔记,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1)组织学生回顾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引导汇报并板书: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八个基本方向与相对性;(2)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
(3)描述行走路线。
:
2.复习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
(1)根据复习提纲整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提纲:①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请按单位大小的顺序排列;②整理单位之间的进率,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各需要哪些条件?如何计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整理面积的知识。
(1)常用面积单位及进率;(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3)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1)说一说学校、儿童乐园分别在明明家的哪个方向。
(2)明明从家向()走271米,又向()走430米到图书大厦。
(3)明明从家出发到医院可以怎么走?哪条路最近?
图形与几何
板
书
设
计。
《图形与几何部分回顾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回顾整理——总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图形与几何内容,梳理单元教学中所学过的零散知识,构成知识网络,建立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回顾与整理所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经历独立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位置与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条理化,构建知识网络。
难点: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1.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右上角的这幅农家小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我发现辘轳的东北面有小鸡;(2)辘轳的把手是旋转的;(3)羊圈长8米,宽4米;……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你们发现的信息都是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课题)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羊圈在辘轳的哪个方向?(2)图中除了旋转现象,有没有平移呢?(3)给羊圈围上篱笆,篱笆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2.依托问题,整体回顾。
谈话:请同学们以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回顾本学期我们学过的知识,对方向、平移旋转和图形的周长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教师提出要求:(1)可以翻阅书本,初步做好知识的整理。
(2)可以互相交流,查漏补缺,做好知识的整体回顾。
(3)小组长做好记录,启发互补,形成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明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2.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图,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3.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有关角、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与几何有关的知识。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方面的知识?学生回忆本学期学过的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如: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平行与垂直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网络?选取典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同学们,能举例说一说1公顷和1平方千米各有多大吗?预设: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如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它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随即教师课件整理出示。
2.复习线与角(1)线与角出示【学习任务一】。
师:我们学过哪几种线?(线段、直线、射线)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预设:学生可以从端点数量、延伸情况和能否测量三个方面来分析。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直直的,不同点是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可以测量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能向一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长度;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长度。
他们之间的联系是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师:射线与角有什么关系?预设:学生可以从直观静态、延伸动态两个层面回忆起角的定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2. 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形状辨识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复习和巩固关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的特点、构成元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几何形状的实物模型(如积木、剪纸等)。
2. 形状匹配卡片游戏。
3. 白板和标记笔。
4. 形状拼图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者歌曲的方式引入今天的主题——几何图形。
2. 复习:教师展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实物模型,引导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
3. 实践活动:进行形状匹配卡片游戏和形状拼图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各种几何形状。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这些几何形状的例子。
5. 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中寻找和记录不同几何形状的物品,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了对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形状辨识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几何形状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形状匹配卡片游戏和形状拼图活动的结果,评估孩子们的形状辨识能力。
3. 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孩子们对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观察力。
4. 在下次课堂上,通过孩子们的分享,进一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
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其中图形与几何部分涵盖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方面;统计与概率部分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针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图形、测量、位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点是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统计与概率部分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2.难点: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运动和位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方面应用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2.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3.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辅导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分析一些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或者分析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主题:图形与几何知识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用基本的图形进行初步的组合拼接。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了解几何运用现代科技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加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图形进行初步的组合拼接。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部分面积和总面积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让学生理解到几何运用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举例说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公式。
2.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疑惑。
3.实践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几何运用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给学生展现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名称。
2.引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让学生掌握。
第二步:知识巩固1.让学生自主发挥,完成几何图形的分类整理与笔记。
2.运用加减法等数学工具,让学生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步:提高难度1.让学生自主组合拼接几何图形,并计算出部分面积和总面积的关系。
2.运用现代科技,让学生体验到几何运用现代科技的好处。
第四步:课堂总结1.让学生自主总结,对所学几何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应用和理解。
2.让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加强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以课堂测试、出示相关问题、实践应用等方式进行考核。
2.让学生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检查学生几何图形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结语本次数学教学设计的学生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围绕“图形与几何知识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主题精心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掌握几何图形名称和性质,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初步的组合拼接应用,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应用科技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单元“图形与几何”的复习。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加深对线段的认识,进一步明晰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使学生加深对各种角的认识,能正确进行验证和分类。
3.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米和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加深对角的认识;判断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学期新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和米。
师:我们新认识了哪些图形?预设1:认识了线段。
预设2:认识了角,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除了认识厘米和米、认识线段、认识角之外,我们这学期还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预设:还学习了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或立体图形,还有根据物体的特征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画出知识网络图。
选取典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建立联系1.复习长度单位师: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预设:可以借助尺子,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1厘米就是这么长。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师:你能从自己身上找出大约是1米的长度吗?米和厘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预设:1米=100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
你们看,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填米还是厘米呢?预设:床长1米90厘米,书宽15厘米,树高6米。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得出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正确答案。
)师: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有什么实际应用呢?预设1: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预设2: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
师:有同学说到了测量线段的长度,线段有什么特点?预设: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图形与位置练习题
一、填空:
1.在平面图上通常确定的方位是:上北下()左()右()。
2.B点在A点东偏北的方向上,也可以说B点在A点( )偏()的方向上。
3.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来描述点的位置,如A(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行。
B(1,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列,()行。
4.王东在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7,4),那么王东坐在教室的第()行,第()列。
5.小明看小兰是在南偏东45°的方向上,小兰看小明就是在()45°方向上。
6.看图说说从阳光小区到公园的路线。
要求:先画线路图,并量出必要的数据(方向,距离)
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