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客观题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0
如何提高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要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书背熟了,并不能都拿高分,做历史选择题同样有规律和技巧。要在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在选择题中获得较好成绩;而要在选择题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在必要的学科知识贮备的前提下,临场应试中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减少失分,提高得分率。那么怎样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呢?下面就如何提高历史选择题的准确性谈几点自己的意见,以供同仁参考。
一、明确选择题的基本构成
任何一道历史选择题都包括三个要素,即题干、题肢和正确答案。题干就是题目的主干部分、设问部分,它限定了答题内容、确定了答题思路和隐含了答题信息,正确答案必须以此为依据。题肢就是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以A、B、C、D体现,四个选项中一般要把握三个层次,即此题肢本身是否正确,此题肢是否符合题意,此题肢是否最符合题意,第三个层次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明确了这些我们解题才会有方向,为准确解答打好基础。
二、选择题常存在的问题
分析历史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对症下药。做错选择题的“十一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匆忙答题。
【经典例题】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问题是
A..二战处于反攻阶段
B.美苏处于“冷战”之中
C.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D.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此题要审出时间“新中国成立”,再现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可排除A;C、D项皆是发生在20世纪50中期以后的历史事件,故正确答案为B项:因美苏处于“冷战”开始于1947年。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高考历史试题中,大凡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这类选择题,高考中经常见到。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经典例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D、使中央各部门权利得以相互制约
此题多数学生选C项加强皇权,表现出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影响认识不清。此制度自秦朝建立到唐朝完善是适应封建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的发展,使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完善指的是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提高了办事效率。正确选项D.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经典例题】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C.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只要了解了教材的表述“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在军
队中担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本题就知道选A。考生易错选D。
4、历史常识缺失
【经典例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此题教材没有现成的表述,考的是考生的基本素养,即作为一个文科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常识。秦始皇是他自己的称谓,唐太宗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康熙是年号,故选B。考生易错选C。
5、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欠缺
【经典例题】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考生要有基本的文言文常识,它指的是汉族地主团练武装,A 与地主团练武装不符合,“将专兵”、“官兵不平等”,故B、D都不正确,应选C。考生易错选A 或B。
6.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经典例题】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解析:此题三个时间1884年、1898年、1900年对应的时代特征是中法战争、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了解了这些,就能把“民教冲突”和“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结合起来。故选D。考生易错选A
7.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经典例题】在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泉州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解析:首先要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泉州属于闽南三角洲。所以,学历史时,要注意图文并茂,本题正确答案是C。考生易错选B。
8.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
【经典例题】19世纪以后,中国和西欧都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联系加强
B.封建制度衰落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新航路开辟
首先要注意题干所给时间“19世纪以后”然后分析此时西欧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工业革命,联系到中国的洋务运动、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得出结论正确选项C。
9.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能力欠缺
【经典例题】从对时代发展的认识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解析:一部分考生错误地选择C,反侵略反封建是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历史阶段特征是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从题干的“时代发展”角度,本题应选择D。
10.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