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资的规定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6.26 KB
- 文档页数:5
劳动合同法关于克扣⼯资有哪些法律法规克扣⼯资指企业⽆正当理由扣减员⼯应得⼯资(即在员⼯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企业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付给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那么。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克扣⼯资有哪些法律规定?店铺专门收集了相关资料,为您介绍。
⼀、劳动合同法关于克扣⼯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三⼗条⽤⼈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额⽀付劳动报酬。
⽤⼈单位拖⽋或者未⾜额⽀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民法院申请⽀付令,⼈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付令。
第⼋⼗五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的,由劳动⾏政部门责令限期⽀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资标准的,应当⽀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付的,责令⽤⼈单位按应付⾦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额⽀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低于当地最低⼯资标准⽀付劳动者⼯资的;(三)安排加班不⽀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付经济补偿的。
克扣⼯资是指⽤⼈单位⽆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资。
不包括以下减发⼯资的情况:(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3)⽤⼈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规、⼚纪中有明确规定的;(4)企业⼯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资必须下浮的(但⽀付给劳动者⼯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资标准);(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资等。
根据劳动部《对〈⼯资⽀付暂⾏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克扣”系指⽤⼈单位⽆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前提下⽤⼈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
⼆、⽤⼈单位规章制度中扣发⼯资的效⼒问题1、“有效说”原劳动部发布的劳动部《⼯资⽀付暂⾏规定》第⼗五条和《对〈⼯资⽀付暂⾏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第三条规定,⽤⼈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资。
第1篇一、引言职工收入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报酬,是实现其基本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规范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确保职工收入稳定增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保障职工收入的法律规定进行阐述。
二、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1. 合法原则: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 公平原则: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岗位、技能、工作年限等因素,合理确定工资水平,确保同工同酬。
3. 实际原则:工资支付应当以职工实际提供劳动为依据,不得拖欠或克扣工资。
4. 安全原则: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工资支付安全,防止工资被非法扣押或挪用。
三、最低工资制度1. 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国务院备案。
最低工资标准应当包含职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费用。
2. 最低工资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生活成本变化,定期进行调整。
3. 最低工资支付: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四、工资支付形式1. 货币支付: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职工工资,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
2. 按时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职工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
3. 透明支付: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提供工资支付清单,明确工资构成和支付时间。
五、工资支付争议处理1. 协商解决: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资支付争议时,可以先通过协商解决。
2. 劳动争议调解: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劳动争议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工资支付保障措施1. 政府监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工资支付工作的监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工资。
2. 社会监督: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对工资支付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When your destiny wants you to grow up, it will always arrange some people or things that make youuncomfortable to stimulate you.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是什么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报酬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八条、第二十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中。
分别就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和转正之后的工资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得有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报酬的行为,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是什么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工资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条款: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也就是在录用时用人单位就需要将包括工资在内的岗位相关信息如实告知劳动者。
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8条的规定,即使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也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根据第38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二、不签合同可任意克扣工资吗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八条、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六条和第十六条、《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二条和第三条关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 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合的1至5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用人单位未按《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等,根据上述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即使未与劳动者签定合同,也不能任意扣发劳动者工资。
劳动合同计算工资标准一、引言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是劳动者维持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工资的计算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对劳动合同计算工资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基本工资1. 全日制劳动者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标准通常为每月工作时间乘以每小时工资。
每小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工资÷每月工作时间。
其中,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者每月应得的工资。
2. 非全日制劳动者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标准为:工资=每小时工资×实际工作时间。
其中,每小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工资÷每月工作时间。
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的时间,包括正常工作和加班工作。
三、加班工资1. 全日制劳动者用人单位安排全日制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以下标准支付加班工资:(1)平日加班:工资的150%;(2)休息日加班:工资的200%;(3)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300%。
2. 非全日制劳动者非全日制劳动者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为:加班工资=每小时工资×加班时间。
其中,每小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工资÷每月工作时间。
加班时间是指劳动者超出法定工作时间提供劳动的时间。
四、奖金、津贴和补贴1. 奖金奖金是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的考核结果获得的额外报酬。
奖金的计算标准根据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而定。
2. 津贴津贴是指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劳动条件下的额外费用而支付的额外报酬。
津贴的计算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用人单位的规定而定。
3. 补贴补贴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而支付的额外报酬。
补贴的计算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用人单位的规定而定。
五、特殊情况下的工资计算1. 试用期工资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023劳动合同法双倍工资标准引言劳动合同法的修订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2023年的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一个重要的修订内容是关于双倍工资标准的规定。
本文将介绍2023劳动合同法关于双倍工资标准的详细内容。
1. 双倍工资的概念双倍工资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获得平时工资的2倍。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双倍工资可以作为劳动者应得的补偿,用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2. 双倍工资的适用范围根据2023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双倍工资适用于情况:2.1 加班工资在加班工资方面,劳动者在延长工作时间后,将有权获得双倍工资。
这意味着,劳动者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将获得比平时工资高一倍的报酬。
2.2 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工资对于在节假日和休息日工作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法规定他们将获得双倍于平时工资的报酬。
这是为了鼓励劳动者在特殊节假日和休息日继续工作,保障正常生产和服务的需要。
2.3 法定休假期间工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期间继续工作的,将享受双倍工资。
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休假期间仍然参加工作的权益,鼓励劳动者积极工作。
3. 双倍工资标准的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3.1 加班工资的计算加班工资的计算基准是根据劳动者平时的工资标准,即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水平。
对于每小时的加班工资,应当为劳动者平时工资的2倍。
例如,如果劳动者平时每小时的工资是10元,那么他的加班工资应当为20元。
3.2 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工资的计算对于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工资的计算,同样是根据劳动者平时的工资标准。
劳动者在节假日和休息日工作时,每小时的工资应当为平时工资的2倍。
3.3 法定休假期间工资的计算对于在法定休假期间工作的劳动者,其工资应当是平时工资的2倍。
例如,如果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期间工作一天,那么他应当获得与平时工作一天工资相等的报酬。
结论2023劳动合同法关于双倍工资标准的修订,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工资的组成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工资的组成,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
者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具体
来说,工资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
和工作量所应得的报酬,是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基础部分。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而确定的报酬,通常是根据工作业绩、完成情况、工作质量等因素来确定。
3. 奖金,奖金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工作成绩等
发放的额外报酬,奖金的发放通常与个人或团队的工作业绩相关。
4. 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用人单位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工
作条件或者特殊生活费用而支付的费用,比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费补贴等。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资还包括加班工资、节日加
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工资等。
总的来说,工资的组成是多方面的,
涵盖了劳动者的基本报酬、绩效奖金以及各种津贴和补贴,这些都构成了劳动者的合法收入。
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当遵循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其中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中的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符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并且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为劳动者支付符合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劳动合同中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以任何形式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工作年限等因素适时调整工资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中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也是用人单位合法经营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工资水平可以激励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重视劳动合同中最低工资标准的约定,合理制定工资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最低工资标准时,用人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保障劳动者的全面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也为用人单位的合法经营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中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约定最低工资标准,合理制定工资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周期和方式有哪些规定在劳动法中,工资支付周期和方式是雇主与员工之间进行工资支付的约定和规定。
工资支付周期指的是雇主支付工资的时间间隔,而工资支付方式则是指雇主将工资支付给员工的途径和方式。
下面将对劳动法中关于工资支付周期和方式的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资支付周期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4条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向员工支付工资。
具体的工资支付周期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劳动合同、规章制度等内部规定来执行。
通常情况下,工资支付周期有以下几种规定:1. 月薪制:根据月份为一个周期进行工资支付,一般在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或下个月的第一天支付上个月的工资。
2. 周薪制:按照星期为一个周期进行工资支付,一般在每周的固定日期支付上周的工资。
3. 日薪制:按照每天为一个周期进行工资支付,一般在当天或次日支付前一天的工资。
4. 季薪制、年薪制:按照季度或年份为一个周期进行工资支付,一般在季度或年份结束时支付相应的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工资支付周期规定,但无论是哪种工资支付周期,雇主都必须按时支付工资,且工资支付应当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数额相符。
二、工资支付方式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8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并且支付方式应当方便、及时、安全。
具体的工资支付方式有以下几种规定:1. 现金支付:雇主可以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工资给员工。
2. 银行转账支付:雇主将员工的工资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给员工的银行账户。
3. 支票支付:雇主可以向员工开具工资支票作为工资支付方式。
4. 电子支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也可以通过电子支付方式支付工资,例如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工资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工资支付方式规定,但无论是哪种工资支付方式,都必须确保工资安全到账,并且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数额相符。
劳动合同法工资规定一、引言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之一,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其中,工资规定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资规定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二、工资的定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按照约定或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的报酬。
三、工资的支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应当以货币形式进行,不得以实物或者各种证券、股票等非货币形式支付。
四、工资的项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条的规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其中,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应当享受的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的工资。
五、工资的计算与调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合理确定工资计算方法,并向劳动者提供工资计算标准及其变更情况。
用人单位在调整工资时,应当充分听取劳动者的意见,并提前告知劳动者。
六、工资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劳动者可以选择工资以银行转账或者现金发放的方式进行支付。
七、工资的保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的工资情况保密,不得将劳动者的工资情况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透露,但是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工资证明。
八、违反工资支付义务的后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月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九、工资争议的解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劳动者对工资支付的争议,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者仲裁。
劳动合同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描述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以及绩效工资,并介绍它们各自的定义、作用、法律规定、计算方式以及相关标准。
在现代职场中,工资是员工最为关注和重要的待遇之一,对于员工来说,了解劳动合同中各种工资形式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基本工资是指雇主与员工签订合同时约定的固定薪酬水平。
其在劳动合同中具有基础性和稳定性,通常会按月支付给员工。
其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底薪、加班费等直接发放给员工的金额,还可能包括津贴、奖金等福利待遇。
其次,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而设定的薪酬组成部分。
不同岗位所需承担的责任和能力要求不同,因此其薪酬水平也会存在差异。
通过设置岗位工资体系可以有效激励员工提升技能并承担更高级别职责。
岗位工资往往会根据员工在该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和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调整。
最后,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而发放的奖励薪酬。
它着重强调个体的工作业绩和贡献,以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追求卓越表现。
通常会根据事先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评定方法来评估员工的绩效水平,并给予相应的奖金或者涨薪。
通过对这三种形式的工资进行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劳动合同中薪酬设计的模式与变化。
深入理解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在劳动合同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有助于企业科学地制定薪酬政策,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中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以及绩效工资各自在定义、法律规定、计算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其对于员工激励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2. 劳动合同基本工资2.1 定义及内容劳动合同基本工资是指根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约定,用于补偿劳动者提供的基础劳动力所得到的报酬。
基本工资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并且按月支付。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工资定义:对于劳动合同中“基本工资”的具体解释和界定,需要明确其含义和作用;- 基本工资构成:基本工资通常由一定的固定金额组成,可以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等其他附加项目;- 基本工资支付周期和方式:约定基本工资的发放周期,以及相关支付方式。
劳动合同中的最低薪资是指雇主与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的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应当获得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薪资通常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各项劳动报酬。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最低薪资,有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最低薪资的法律规定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关于最低薪资,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还会出台相应的最低工资规定,对最低薪资进行细化和具体化。
二、最低薪资的约定方式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最低薪资,应当明确、具体,便于双方理解和执行。
最低薪资的约定方式有以下几种:1. 直接约定:在劳动合同中直接约定劳动者每月、每周或每天的最低薪资。
例如:“劳动者月工资不得低于人民币4000元。
”2. 按比例约定: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构成,约定一定比例的最低薪资。
例如,基本工资占工资总额的70%,则最低基本工资为人民币3000元。
3. 参照标准约定: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约定劳动者的最低薪资。
例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人民币1800元,则劳动者最低薪资不得低于此标准。
4. 结合岗位、工龄等要素约定:根据劳动者的岗位、工龄、技能等因素,合理确定最低薪资。
例如:“劳动者从事该岗位工作满一年后,月工资不得低于人民币5000元。
”三、最低薪资的调整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最低薪资标准可能需要适时调整。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最低薪资的调整机制,以保障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调整机制可以包括:1. 定期调整:约定一定时间间隔,如每年、每半年或每季度,对最低薪资进行调整。
2. 物价挂钩:将最低薪资与物价指数挂钩,当物价上涨达到一定幅度时,自动调整最低薪资。
3. 政府政策调整:根据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及时调整劳动合同中的最低薪资。
劳动合同工资怎么算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的劳动所应得的报酬。
基本工资的计算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 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基本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劳动者基本工资。
2. 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基本工资,那么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基本工资。
3. 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有的地区规定,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基本工资,那么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基本工资,计算方式为:实际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工资。
二、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提供的工作所应得的报酬。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以下标准支付加班工资:1. 平时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工作,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 休息日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3. 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支付的报酬。
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 按照绩效考核结果:用人单位会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支付绩效工资。
2. 按照销售额或利润提成:对于销售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用人单位会根据销售额或利润的一定比例支付绩效工资。
3. 其他的绩效奖励:用人单位还可能会制定其他的绩效奖励制度,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支付绩效工资。
四、奖金奖金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特殊劳动成果或特殊贡献支付的报酬。
奖金的计算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 按照劳动者的特殊劳动成果计算:如完成重大项目、发明创造等,用人单位会根据劳动者的特殊劳动成果支付奖金。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多少的简单介绍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工资标准法律主观:试用期的工资要比用人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以及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高。
具体的数额可由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确定。
法律客观:《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是关于试用期工资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尺顷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对试用期间劳动者待遇过低或得不到保障突出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是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工资待遇的法定最低标准。
对本条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里约定了试用期工资,而约定的试用期工资又高于本条规定的标准的,按约定执行。
在德国,对于试用期工资待遇问题,首先看劳资双方有没有约定,再看工资协定中有没有相应规定。
如果既没有约定,工资协定中也没有相应规定,试用期工资待遇应和正式工的工资待遇一致。
(二)约定试用期工资应当体现同工同酬的原则。
试用期间劳动者提供的价值不意味一定小于正式工,所以不能当然地认为试用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就是最低标准,这不符合同工同酬的原则。
这样理解也扼制了用人单位的利益驱动,为使用廉价劳动力提供便利而滥用试用期。
同工同酬原则还体现在用人单位必须为试用期间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而逃避。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本条实际上规定了两个最低标准:1、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2、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这就存在着按哪一个标准执行的问题,正确的理解应当是条文里两者相比取其高。
(四)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劳动合同法》关于加班工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保证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特制定了《劳动合同法》,以保障公民在工作时所应享受的权利,在企业当中,我们在遇到加班的时候,是可以要求公司给与加班工资的。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劳动合同法》关于加班工资的相关规定。
▲一、《劳动合同法》中对加班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此外,《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
▲二、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怎么算《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因此,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如果在“五一”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应当以不低于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加班工资,而在5月2日、3日加班应当以公休日加班的标准给予双倍支付工资。
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除以一个月计薪的天数,今年中国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以一个约定月薪为1500元的职工为例,他的日加班基数就是1500元除以21.75天即69元;如果企业安排他在5月1日加班,则应支付其不低于69元的3倍即207元的加班工资。
5月2日加班,单位首先应安排补休,否则须支付两倍的日工资基数。
劳动合同法关于双倍⼯资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条:⽤⼈单位⾃⽤⼯之⽇起超过⼀个⽉不满⼀年未与劳动者订⽴书⾯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付⼆倍的⼯资。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起向劳动者每⽉⽀付⼆倍的⼯资。
【解读】本条是关于⽤⼈单位⾃⽤⼯之⽇起超过⼀个⽉但不满⼀年不与劳动者订⽴书⾯劳动合同,以及⽤⼈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单位⾃⽤⼯之⽇起超过⼀个⽉但不满⼀年不与劳动者订⽴书⾯劳动合同的 1994年,我国制定出台了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劳动关系,应当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形式订⽴。
实践中,绝⼤多数的⽤⼈单位能够遵守劳动法的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的劳动合同,但也有⼀些⽤⼈单位⽆视法律的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签订书⾯的劳动合同,因此,⼀旦发⽣劳动争议,劳动者往往因为拿不出劳动合同,⽽⽆法维护⾃⼰的合法权益。
为了切实贯彻劳动合同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第⼗条规定:“建⽴劳动关系,应当订⽴书⾯劳动合同。
”“已建⽴劳动关系,未同时订⽴书⾯劳动合同的,应当⾃⽤⼯之⽇起⼀个⽉内订⽴书⾯劳动合同。
”“⽤⼈单位与劳动者在⽤⼯前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之⽇起建⽴。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单位⾃⽤⼯之⽇起满⼀年不与劳动者订⽴书⾯劳动合同的,视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单位⾃⽤⼯之⽇起超过⼀个⽉但不满⼀年不与劳动者订⽴书⾯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包括三层含义:⼀是⽤⼈单位⾃⽤⼯之⽇起⼀个⽉内必须与劳动者订⽴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必须以书⾯形式订⽴,如果在⼀个⽉的时间内订⽴的是⼝头的劳动合同,则也是违法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如果⽤⼈单位⾃⽤⼯之⽇起超过⼀年不与劳动者订⽴书⾯劳动合同的,视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直接适⽤⽆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工资劳动合同法是一部规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工资的规定。
工资是职工在用人单位中获得的合法报酬,应当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用人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确定。
下面就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工资的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资的计算方法1.固定工资:单位按月或者按小时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约定的工资总额支付工资。
2.计件工资:单位按输出数量、件数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约定的单价与工作量计算支付工资。
3.提成工资:单位按工作成果的销售额或者收益额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约定的提成比例计算支付工资。
4.分配工资:国家、集体和合作制形式的单位,应当采用集体分配办法,实行等额或者适当差额分配。
二、工资的保障1.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应当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若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需要补足差额。
2.工资结构:用人单位的工资结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报酬的分配制度,(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等)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3.定期调整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所在地发布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劳动力市场状况变化的情况下,定期对职工工资进行调整。
4.离职工资:用人单位在解除与职工的聘用关系,或者劳动合同终止时应当依法支付职工的离职工资。
三、工资支付1.工资支付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支付周期,如月度或者半月度等,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
2.工资支付的方式:用人单位应当将职工所得工资支付到职工个人账户或者职工开立的银行账户。
3.工资支付的记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正确完整的工资支付台账,并保存至少两年以上。
四、违法用工行为用人单位有违法用工行为而未按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或者支付待遇明显低于本单位同等岗位的其他职工待遇的,应当依法补足职工权益,并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工资是职工劳动所得的报酬,是工作的直接回报,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公正合理地支付职工工资,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
劳动法司法解释的工资支付和计算劳动法司法解释中关于工资支付和计算的规定主要包括工资的支付时间、工资的计算标准以及工资的支付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劳动法司法解释中与工资支付和计算相关的内容。
首先,工资的支付时间是劳动法司法解释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根据劳动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时间支付工资。
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习惯支付工资。
一般来说,习惯支付时间是按月支付工资,即用人单位应当在每个月底前支付上一个月的工资。
对于没有约定支付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可以与劳动者协商确定支付时间,但是用人单位不得恶意拖延支付工资。
其次,工资的计算标准也是劳动法司法解释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劳动法司法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工资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以及劳动量、质量进行计算。
换言之,工资的计算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进行。
具体来说,劳动者的工资可以按照时间计算,即根据劳动者工作的时间长度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按小时计酬的劳动者,可以根据其工作小时数乘以小时工资的方式进行计算。
此外,劳动者的工资还可以按照完成工作量进行计算。
例如,在某些行业,劳动者的工资可能会根据完成的产品数量或者完成的任务数量进行计算。
另外,劳动法司法解释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工资计算方式。
例如,对于劳动者加班加点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规定给予加班工资或者加点工资。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劳动者的工资可能会按照一定比例提高,如高温津贴、夜班津贴等。
最后,劳动法司法解释还规定了一些与工资支付相关的事项。
例如,劳动法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劳动者应当取得工资支付凭证,即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工资发放明细并保存相关凭证,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此外,劳动法司法解释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一般工资支付标准支付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总的来说,劳动法司法解释对于工资支付和计算提供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知悉你的劳动法工资支付规定劳动法是我国保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法律之一,其中劳动者的工资支付规定至关重要。
了解和遵守劳动法的工资支付规定,不仅对雇主有利,也对员工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法的角度,详细介绍劳动者的工资支付规定。
一、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及时支付:雇主应当按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一般不得延迟支付。
2. 全额支付: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不得随意扣除或克扣工资。
3. 平等支付:对于同等工作表现的劳动者,应当享受平等的工资待遇,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视。
二、工资的计算与支付周期工资的计算和支付周期,是劳动者工资支付的重要环节。
一般而言,工资的计算和支付周期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并按照约定执行。
在劳动合同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参考以下规定:1. 计算周期:工资的计算周期一般为一个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为其他周期,但不得超过一个月。
2. 支付时间:雇主应当在工资支付周期结束后的15日内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三、工资的组成及福利待遇工资的组成及福利待遇是劳动者工资支付中的重要内容。
在劳动法中,工资的组成及福利待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工资:劳动者根据合同约定和个人情况享受的基本工资,是最基本的工资组成部分。
2. 绩效工资:对于绩效突出的劳动者,雇主可以通过绩效工资的方式进行额外奖励。
3. 加班工资:劳动者在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应当享受相应的加班工资。
4. 薪金支付方式:工资可以通过现金支付或者银行转账等形式进行支付,应当根据劳动者的意愿进行选择。
四、工资支付的争议解决方式工资支付中的争议解决是劳动法中重要的保护措施,有助于解决工资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支付争议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 协商解决:劳动者和雇主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工资支付中的争议。
2.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投诉,由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裁决。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资的规定介绍
劳动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
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劳动法中工资问题
一)最低工资
53、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介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
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国家根据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54、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55、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中的“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是指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工作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
鉴于当前劳动合同制度尚处于推进过程中,按上述规定执行确有困难的用人单位,地方或行业劳动行政部门可在不违反劳动部《关于〈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226号)文件所规定的总的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过渡办法。
56、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劳动者在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5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或建立劳动关系后,试用、
熟练、见习期间,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58、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由企业依据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支付其生活费,生活费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下岗待工人员重新就业的,企业应停发其生活费。
女职工因生育、哺乳请长假而下岗的,在其享受法定产假期间,依法领取生育津贴;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由企业照发原工资。
59、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二)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60、实行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或40小时标准工作时间制度的企业,以及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全体职工已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人员除外)经批准延长工作时间的,可以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61、实行计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的日工资,按其本人月工资标准除以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试
行每周40小时制的为天,施行每周44小时制的为天)进行计算。
62、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职工,工作日正好是周休息日的,属于正常工作;工作日正好是法定节假日的,要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支付职工的工资报酬。
(三)有关企业工资支付的政策
63、企业克扣或无辜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监察部门应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理办法》
第六条予以处理。
64、经济困难的企业执行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489号)确有困难,应根据以下规定执行: (1)《关于做好国有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76号)的规定:“企业发放工资确有困难时,应发给职工基本生活费,具体标准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2)《关于国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紧急通知》(银传34号)的规定,“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企业主管部门有可能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银行要拿出一部分贷款,共同保证职工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
(3)《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第111号,1993年发布)的规定:“企业可以对职工实行有限期的放假。
职工放假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
”什么是工资制度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
它包括工资原则、工资水平、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工资发放等内容。
【查看全文】
1、加班工资不含超时劳动所得
根据《办法》,单位不安排年休假,或安排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天数的,应在本年内对职工未休的天数,按日工资收入3倍支付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的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的,用人单位可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天)进行折算。
《办法》明确,月工资指的是职工在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
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这里界定了两点,一点是月平均工资平均的是单位发放3倍工资前12个月的工资收入;第二点是月工资不包括超时劳动所得,但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相比,它缺少了一块超时劳动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