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6章 智力评估【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808.27 KB
- 文档页数:18
第40章神经心理研究和评定方法40.1复习笔记一、神经心理的研究方法(一)比较解剖法1.概念从动物种族发生、进化的各个阶段或从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来比较脑的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发展的相关性称为比较解剖法。
2.应用从低等脊椎动物到灵长类和人类的各个阶段,测定脑的相对重量、大脑表面积、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与皮层神经元联系的数量等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心理行为的发展;也可比较同种族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大脑半球重量、各叶的发展等,可看出各种心理、行为发展与脑发育的相关性。
(二)刺激法1.概念用机械的、电的、化学的刺激物直接刺激动物或开颅手术病人的大脑皮层各点或皮层下不同脑部位以观察刺激后的行为变化或机能变化谓之刺激法。
2.应用潘菲尔德及其同事在开颅手术病人,用微弱电流直接、刺激后中央回一级皮层区能引起病人精确的点对点的感觉产生,刺激其运动区皮层也引起精确的运动反应,刺激颞叶后部二级皮层区则引起病人复杂的、在过去经验中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觉映象。
(三)毁损法佛卢龙提出毁损法。
毁损或切除动物脑的某一部分后,或观察经CT或MRI证实人脑某一部位由于出血、外伤、梗塞、肿瘤而损害后引起的心理(行为)变化称为毁损法。
这种方法证明,动物进化的程度愈高级,皮层机能的分化程度愈精细,其行为受皮层调节的程度就愈大。
(四)条件反射法1.概念条件反射方法可研究人类适应环境的行为,随意活动、思维、生活方式、动力定型建立与脑的相互关系,研究新行为产生、异常行为产生、行为的变化消失与脑的相互关系。
2.应用(1)巴甫洛夫以外界声、光、味、触、环境等为具体信号(或第一信号)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强化)而建立起的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或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以语言、文字抽象信号或第二信号与具体信号(第一信号)相结合而建立的条件反射为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2)斯金钠以学会某种操作作为条件刺激,而获得某种特定结果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
(五)“割裂脑”法1.概念斯佩里提出,他用外科手术将联结两侧大脑半球的胼胝体、前连合、海马连合以及视交叉纤维切断,使两侧半球各自独立地接受外界刺激及行使其机能的方法称为“割裂脑”法。
第52章医学心理咨询中的晤谈技巧52.1复习笔记一、晤谈在医学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一)晤谈是心理医生采集一份理想的完整病史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病史的了解主要靠医生与咨询者的晤谈或与患者家属的晤谈。
有一些心理方面的疑难病例,当有经验的上级医生会诊时,由于上级医生有巧妙的晤谈技巧,从而能作出正确诊断。
(二)晤谈是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基础如果通过晤谈,医生能获得病人的信任,才可能使病人端正求医态度,正视病情、服从医嘱,配合检查,才能使病人的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三)讲究晤谈技巧有利于提高心理医生的工作效率晤谈技巧对心理医生是一项基本功。
一位晤谈技巧良好的医生,能很快的让咨客或者患者进入主题,并抓住重点、要点进行晤谈,取得科学、全面的病史资料。
二、医学心理咨询中晤谈的原则(一)交友的原则心理医生与咨客的晤谈不仅应注意技巧,而且要采取热情、诚恳、耐心和负责的态度。
晤谈时注意尊称咨客,情感与咨询者共鸣,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力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都是晤谈中与咨客或患者迅速建立友善关系的方法。
(二)启发性原则心理咨询师从晤谈中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原因,从而进行诊断咨询。
但是求助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治疗中的主动性,因此晤谈中咨询师要善于用启发性语言来启发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疾病的原因及参与治疗疾病的主动性。
(三)明确与委婉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医生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决不要轻易回答问题。
医生应根据科学知识,善于引导患者自己寻求答案。
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明确与委婉相结合,可使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而又认识到自己积极参与的重要意义,促进医患合作。
(四)整体性原则医学心理咨询晤谈,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即开始如何晤谈,疾病治疗好转时如何晤谈,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的问题又如何晤谈。
1.初次晤谈在探索阶段,医生以倾听为主,以收集疾病的信息为目的,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
2.帮助性晤谈诊断明确后,医生提出治疗方案,晤谈转向帮助性的晤谈,医生此时主要不是获得信息,而是向病人发送信息,让它影响对方。
第71章脑功能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71.1复习笔记一、脑功能康复的理论依据1963年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从他数十年来对大脑损伤病例所作的脑—行为研究出发,论述了当某脑区受到损伤造成的某种脑机能障碍,其恢复取决于负责该项能力的大脑机能系统的再形成,而这种再形成大体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的。
(一)健康脑区取代病损脑区的机能通过健康脑区取代病损脑区所发生的机能代偿,多半是由双侧脑半球来共同承担那些机能。
当一侧顶叶受到损伤,可以通过强化另侧顶叶在相应的功能系统中的作用而达到功能代偿,也可以动员、调用某些新脑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工作以代偿丧失的机能。
(二)基本脑结构功能的动员不同的脑功能系统都是由一些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
例如口语表达这一功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执行语音表述的口部肌肉运动,直至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的扩展性表述语言。
(三)高层脑结构功能的动员大脑运动区病变的病人,不能按指令做手指叩击的动作,却能用手指比划出自己的年龄。
叩击手指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基本动作,而用手指比划年龄则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动作,病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就表明他(她)有利用这种高级脑结构功能来重建受损的功能系统。
(四)了解三种脑机能代偿的意义对以上三种不同方式的脑机能代偿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减少在康复治疗中的盲目性。
1.康复措施的制定,不仅应针对已失去的某种心理能力,而且要充分地考虑如何设计重建赖以执行该能力的新的有效的功能系统。
2.新的功能系统的重建必须要以全面分析病人的大脑功能为基础,确定大脑功能丧失的部分和未被损伤、可调用的部分。
二、影响大脑功能康复的因素(1)脑细胞虽无再生能力,但正常情况下脑细胞内的亚细胞成分仍是不断更新的;(2)脑细胞生理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废用、血运障碍和营养代谢障碍;(3)脑功能有很大潜力和代偿能力,凡能影响脑细胞器更新、代偿能力和脑细胞死亡的因素都能影响脑功能康复。
(一)年龄1.年龄与恢复情况脑损伤病人越年轻,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第51章心理咨询的分类与方式51.1复习笔记一、心理咨询的分类(一)医学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咨询的目的,要求帮助来访者理解和解决其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对其心理疾病、心身疾病或不健康的行为能进行治疗与纠正。
1.心理卫生咨询(1)心理卫生咨询的对象心理卫生咨询也称健康心理咨询,对象主要是在种种心理社会刺激作用下,已经产生心理烦恼或情绪压力,但尚还没有出现明显心理病态的正常人。
(2)心理卫生咨询的工作范围心理卫生咨询的范围包括了解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使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更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婚恋挫折的不快,工作学习紧张以及不良的行为方式、癖好等,亦可通过心理卫生咨询得到帮助或纠正。
2.临床心理咨询(1)临床心理咨询的对象临床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有疾病的咨客,也就是病人。
咨客要求解决因为躯体疾病引起的不适及身心反应,或要求解决对疾病治疗过程的恐惧与对疾病后果的担心等问题。
(2)临床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临床心理咨询更多地所面对的是具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咨客。
这些咨客常因为各种心理社会刺激而出现了大量的心理症状,是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主要对象。
临床心理咨询因作出正确的疾病诊断需通过体格检查及各种特殊检查,不可避免的应用一些药物,因此只适合在各类医院及医疗机构中进行。
3.康复心理咨询(1)康复心理咨询的对象康复心理咨询的对象是躯体、精神、言语、智力、感官有残疾的人。
残疾人有许多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康复心理咨询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对他们的整体康复,则应该依附于残疾康复的总目标。
(2)康复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康复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在于评估心身残疾(特别是心理残疾)的程度及其对心理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从而采用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预去调动残疾人的潜在能力与积极向往更好工作、生活的心理,使残疾人重获满意的生活与重新返回社会。
4.性心理咨询性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关性问题、性功能障碍及性变态的咨客。
第42章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42.1复习笔记一、大脑优势概念和利手形成大脑两半球机能专门化的概念来自失语症的研究。
人在长期劳动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一些日常活动常习惯用一只手来进行,于是就有了人手的优势——“利手”的概念。
世上大约90%的人习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劳动操作,称之为“右利手”。
研究发现右利人中绝大部分的语言优势半球是在左侧。
(一)我国利手研究概况1980与年在柳州全国医学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利手研究的全国协作组,1981年在全国六大行政区十四个省市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中国人的左利比例为0.23%,仅为西方的十分之一以下。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男女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少数民族和神经病人的利手调查,发现体育工作者(运动员)的左利手比例较高,说明右半球的机能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我国的利手评定方法和分类1.利手的评定方法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人的利手分类标准,所采用的测试项目最后定为l0个,这10个项目是:1.执笔,2.执筷,3.掷东西,4.刷牙.5.执剪刀,6.划火柴,7.穿针,8.握钉锤,9.握球拍,10.洗脸。
2.利手的分类利手的分类标准根据用哪一只手执笔写字来划分左利或右利:如果10个项目全部都习用右手或左手,则称为强右利或强左利;如果前6项都习用右手或左手,而后4项中任何1~4项用另一只手,则称为右利或左利;如果前6项中有1~5项习用一只手,其余5~1项用另一只手,则称为混合利。
有时根据需要可粗分为三大类:右利(包括强右利)、混合利、左利(包括强左利、);或分为两大类:右利(包括强右利)和非右利(包括混合利、左利和强左利)。
(三)利手形成的研究及利手与言语优势半球的关系1.利手形成的研究关于利手形成的机理和大脑优势的关系学说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强调先天遗传素质和结构上的原因;一类是强调后天环境、社会文化和机能上的因素。
目前学者们倾向于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训练两者在利手形成中都起作用。
第72章肢体残疾、盲、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72.1复习笔记一、盲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一)盲人的心理问题1.感知觉的发展盲人由于视觉功能的丧失,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主要是依靠听觉和触觉。
因此,盲人的听觉注意力更集中、细致,且听觉记忆发达。
2.表象的发展与正常人相比,盲人的记忆表象不完整,尤其是5岁以前失明的人,几乎没有物象的概念。
3.思维的发展在思维方面,盲人的思维缺乏表象支持及文字的视觉经验,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较差,概括过程较为困难,容易形成概念泛化。
4.语言的发展盲人的口头语言可以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语言中的词汇也因缺乏文字的视觉经验及相应的感性经验和具体表象的支持,所以对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5.人际交往与自卑盲人由于失明而限制了其生存环境,较少与他人接触可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当自我意识充分发展而感觉到自己存在诸多方面与他人不同时,可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其情绪的稳定和个性的发展。
(二)盲人的康复1.必要的医疗康复据报道,利用助视器可以使80%的盲人和视残者脱残,视力可有明显提高。
由于提高了视力,可以使盲人基本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必要的医疗康复手段有利于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
2.教育安置正常化的环境可以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而隔离式教育则阻碍盲童与正常儿童的沟通,影响其心身发展。
由于视力损害程度的不同,应根据失明年龄、个别潜能、智力等因素,实施最佳教育安置措施,原则上应最少限制其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3.社会康复社会康复可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训练,如开办盲人按摩诊所,使残疾者身残意不残,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4.心理支持借鉴国外盲人康复的经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其能够得到必要的心理安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一)聋哑人的心理问题1.感知觉的发展听力的丧失使聋人利用听觉交往的渠道受阻,限制了其对外界的感知范围和质量,从而使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缺乏完整性。
由于失聪,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成为聋人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手段,并且这些感官的功能还补偿性地更加敏锐和精细。
第13章心理的发展:成熟与老化13.1复习笔记一、新生儿(一)先天基本能力1.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心理现象发生的重要标志,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知觉、注意和记忆(1)以感觉过程而言,婴儿出生一两天就能辨别味觉差异;(2)正常的新生儿已有不随意注意,各种强烈的刺激及运动的物体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3)出生后两周左右,作为记忆存在标志的条件反射出现,新生儿产生记忆。
(二)成熟与学习盖塞尔的“成熟—学习原则”认为,某种心理机能在生理结构未达到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时,训练才能奏效。
他用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三)遗传与环境1.定义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有机体内在的因素。
环境因素指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二者的关系(1)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质的心理机能,遗传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发生作用的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鲁利亚的研究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心理机能上,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
二、关于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1.关于人格结构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方面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中主要是本我,新生儿不会顾及周围条件,对本能的需要,要求即时满足。
(2)自我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与本我之间,是意识结构部分。
自我调节本我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现实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本我的要求。
(3)超我超我是儿童通过自居的过程,将来自父母的各种约束、禁律、习惯内化而成的一种自我监督性的机能结构。
2.心理—性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性本能。
性本能本质上属于一种冲动、能量,称为“力比多”。
第54章门诊心理咨询可能遇及的问题与处理原则54.1复习笔记一、神经症(一)神经症的筛查在门诊心理咨询中,神经症占咨客人数的比例是最高的。
为了从来访的咨客中查出神经症患者,除了要通过病史、晤谈以及采用脑电图、CT等手段排除器质性和重精神病外,还应对其作人格测定和心理社会因素的调查。
1.人格测定可采用艾森克人格测定(EPQ)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定(MMPI),已有的研究显示艾森克人格测定中神经症者内向和不稳定性格者较一般人群多。
2.生活事件调查从生活事件调查表明,神经症者心理社会因素较一般人群多。
另外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也常用来检查神经症者,有报导检查结果以强迫、恐怖和抑郁的因子分增高为多。
3.躯体化障碍在神经症中,躯体化障碍的表现是相当多见的,这些咨客往往主诉为躯体的不适感,开始先到临床各科去就诊,当各种检查都未有阳性发现才来心理咨询门诊。
(二)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对神经症的诊断,各国制定的标准不完全相同,现先介绍如我国CCMD-2R的标准:1.症状标准以下述神经症性综合症之一为主要临床相:(l)癔症性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2)轻度抑郁症状;(3)恐怖症状;(4)强迫症状;(5)惊恐发作;(6)广泛性焦虑症状;(7)疑病症状;(8)神经衰弱症状;(9)其它神经症症状或上述症状的混合。
2.严重程度标准因上述症状,造成至少下述情况之一:(l)妨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2)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以致主动求医。
3.病程标准除癔症和惊恐障碍另有规定外,持续病程至少三个月。
癔症未作规定,惊恐障碍规定一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而持续一个月。
4.排除标准确诊必须排除下述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动性物质和非依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
(三)神经症的分类1.癔症(Hysteria)(1)症状癔症患者可表现出兴奋躁动、全身抽搐、类癫痫样发作等,也可出现癔症性瘫痪等症状。
第67章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Ⅲ)67.1复习笔记一、悟践心理疗法(一)悟践疗法的概念悟践心理疗法亦称悟践疗法,是李心天等在治疗神经衰弱病人基础上所创立的一种方法,最初称为综合快速疗法。
悟践疗法建筑在人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对外界的生活事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评价,由此产生有害于身心健康的负性情绪。
由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存在缺陷,因此心理治疗的核心是树立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二)理论依据人性主义心理学的人性理论提出,人性是由三方面的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心理)属性。
三种属性彼此相互依存和制约、相互渗透和包含、相互影响和转化,不能分割。
1.人的心理所包含的要素(1)生物学要素任何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有生命的人体大脑。
(2)社会历史文化要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心理活动只能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内容。
(3)人的经验要素经验包括过去和当今知识、思维习惯、价值观和信仰等,由个体连续形成不同的经验系统,它决定着心理反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人的心理是由三组矛盾构成的辩证统一体(1)人的社会活动和经验的对立统一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在人的经验和意识支配下才能实现,而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又转化为经验。
(2)生产活动与人脑的对立统一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促成了人脑的形态改变,但同时,只有较高的组织结构和较复杂的脑组织才能为较复杂的社会生产劳动提供可靠条件。
(3)脑与经验系统的对立统一结构与功能的对立统一。
3.心理动力的来源人的心理动力是人与环境、个体与社会以及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产生和推动心理活动的力量来自这三组矛盾的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统一自身便成为心理的动力,这一心理动力可称为悟践决定论。
(二)诊断方法1.疾病的诊断心理医生必须要掌握以往病史,否则求诊者则必须做相应的体格检查,以判断其躯体的疾病或健康状况。
2.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评估(1)心理问题的评估对求治者心理问题的评估和诊断可用问卷量表的方法来确定。
第66章专业心理治疗方法介绍(Ⅱ)66.1复习笔记一、行为治疗概述(一)行为治疗的概念行为治疗是最早应用实验和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对每一个病人都要进行问题的行为分析,了解其个人经历、文化背景、长处与短处以及有关环境因素。
(二)行为分析1.概念行为分析是处理临床问题和收集、分析临床资料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客观、明确和定量化描述构成病人疾病的可能适应不良性反应,包括引起病人苦恼的行为,或者引起病人在家庭、社会、工作和其他重要生活方面不满意的行为。
2.意义行为分析是建立在对临床意义的各种行为表现检查上的。
行为分析为评价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发生频度提供了指导方向,同时也是澄清病人行为与其他环境诱因和后果之间的功能性联系提供了线索。
(三)行为治疗的特征坚持对行为和目标的详细说明是行为治疗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疗的最重要的特征。
(四)治疗方法1.治疗环境行为治疗医师往往需要和病人共同达成对所采取方法的意见统一,共同安排和计划能对病人行为带来明显变化的最直接的治疗性环境。
同时,通过改变有关环境来影响病人的行为,并对病人的人际环境进行干预。
2.环境矫正鼓励病人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矫正影响他们的环境和强化因素很重要,因此将行为治疗称为环境矫正比较适切,因为只有在病人与反应性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功能变化时才能获得治疗效果。
3.四个问题临床医师必须通过与病人及其亲友以及其他人员的会谈,才能回答4个问题(如表66-1所示)。
有关这些问题,在行为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起初的了解病史,还是在出现疗效的后期阶段,治疗医师都需要反复提问和考虑,这是治疗的成败关键。
表66-1临床问题的行为分析需要回答的4个问题(五)专业名词1.行为严格地讲它是指生物体的骨骼肌活动,包括动作(运动行为)和说话(言语行为)。
但在临床上还应考虑另外两个方面,即病人在想什么和感到什么,以及他们身体上出现什么生理变化。
第八篇医学心理咨询第50章概述50.1复习笔记一、心理咨询的定义(一)国外的定义1.美国哲学百科全书对心理咨询的定义(1)主要着重于正常人;(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3)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4)强调认知因素。
2.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的特征是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
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二)国内的定义1.钱铭怡钱铭怡(1994)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基本上是全盘接受了西方学者的观点。
2.张人骏张人骏等(1987)对心理咨询下的定义是:“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
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3.马建青马建青(1992)认为心理咨询定义为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4.赵耕源赵耕源(1987)提出:向已经有了心理刺激而尚未发病的人,或已有某些心理疾病(变态心理)或躯体疾病的人,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心身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因此能增强对心理刺激与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能力,减轻已经发生疾病者的心理负担,树立起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预防某些精神病、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发生,使工作、学习、生活更美满或促使病者向良好的痊愈方向发展。
二、国外心理咨询简史国外心理咨询的兴起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其起始与咨询对象的转折大约与下列因素有关:首先是本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其次是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与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及个体差异的研究;最后是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非心理分析的心理治疗崛起。
第27章儿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27.1复习笔记一、白血病的心理问题(一)各种心理问题1.心境恶劣小儿离开熟悉的环境易引起不愉快的情绪,而疾病本身又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易于产生悲伤、不愉快、易怒等。
2.不良行为的产生(1)娇气和任性,如对疼痛过于敏感,君主似地支配他人等。
(2)情绪不稳,表现为易于发脾气、挑食、挑玩具、摔东西等。
(3)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好斗殴、好争吵和难与他人相处等。
3.不安全感和恐惧感3~6岁小儿在被强迫接受治疗时会对医院产生厌恶和不安全感;学龄儿童出现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主要与同室病友的病情加重或死亡关系较大。
4.自杀、抑郁及焦虑的情绪较大的小儿由于认识到白血病不易治好而产生自卑感,再加上治疗操作带来的痛苦和担心父母花钱太多而负债,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
5.不配合治疗与羞见同伴白血病长期使用激素可引起满月脸和脱发。
在较大的小儿,特别是女孩便会羞于见同伴和不愿回校学习。
(二)处理1.幼儿园式的病房设施在病房设有能游乐的场所,以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促进患儿的心境愉快和身体康复。
2.责任护士应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在护理患儿时应采取各种方法关心体贴患儿,取得患儿的好感。
3.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可根据病情轻重和年龄安排每一患儿的作息时间表,并发动实习医师、实习护士协助执行,可使患儿易于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
4.注意家长的心理状态在孩子诊断为白血病的最初阶段,家长的心理障碍最为严重,医护人员要给家长更多的解释、理解和指导,提高家长心理承受能力。
5.创造条件将严重和濒临死亡的患儿安置单人房,减少对他人的恶性刺激和恐惧感。
二、智力低下儿童的心理问题智力低下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同时有适应性行为缺陷。
我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约为1%~2%。
(一)智力低下儿童的问题1.生理成长与动作发展的问题越是重度的智力低下者,其在生理与动作方面的发展与正常人的差异越为显著。
第70章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70.1复习笔记一、错误认知对康复的阻碍与纠正患者对躯体残疾的错误认知将阻碍康复的进程。
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认知包括:否认作用、认同延迟、失能评价、不合理信念。
(一)否认作用1.否认的概念否认,即拒绝承认现实,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手段,它把已经发生的但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定,以避免心理上的痛苦。
2.否认对康复的阻碍(1)过度否认导致个体不能准确了解和接受现实,患者对待病残的反应较为平缓,在这期间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不明显。
(2)当患者患有某种严重疾病导致社会功能障碍或躯体的明显残疾,患者最终否认无效时,则出现明显的情绪紊乱现象,可导致急性抑郁或严重焦虑,不得不暂时终止康复过程。
3.对否认的处理措施(1)对于部分或较为含蓄的否认,治疗者应把它看作是对抗情绪紊乱的防御手段,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并对其身体状况和治疗计划进行公开讨论。
(2)对于完全性否认的病例,治疗重点是针对患者及其病残,鼓励其尽力参加持久性的康复程序,避免一味纠正其否认。
(二)认同延迟1.认同延迟的概念疾病或残疾突然发生后,病人的心理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在此期间,病人开始接受不良刺激,如疼痛和各种躯体不适、感觉缺失和功能丧失。
病人很可能会把残疾和随后与其有关的康复治疗看成是不良刺激而不愿参加康复治疗,以回避他认为是惩罚的各种活动,这种现象叫做认同延迟。
2.认同延迟的表现认同延迟的病人往往采用逃避的方式,他可能拒绝治疗或总是迟到,可能消极停止陷入幻想,也可能由于愤怒和反抗行为而仓促自动离院。
3.对认同延迟的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面临严重残疾的病人其逃避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少,这时康复计划应能有效地处理逃避行为,使康复得以进行。
(1)康复训练开始时,康复医师应将注意力放在每次训练任务的增加程度方面。
(2)康复医师应将康复任务按计划分段布置,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内容并找出积极的强化刺激进行实施,以减少治疗中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积极性。
第65章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I)65.1复习笔记一、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经典的心理分析又称精神分析,由S.Freud于十九世纪末创立,其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例如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分离性障碍(癔症、转换症状)等,此外也可用于一些身心疾病,即由心理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躯体疾病。
(一)治疗目的Freud精神分析的目的是力求转变人格,或转变思维方式、使患者的人格逐渐成熟。
通过分析神经症性症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澄清无意识冲突的影响,启发患者的自我意识。
通过解释,达到领悟,最终使患者转变态度、矫正不成熟的情感体验,消除神经症性防御模式。
(二)病人的选择1.患者应“有一定的文化和可信赖性”,或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和文化修养。
2.患者应具有内省的能力,有求治或改变现状的动机。
3.患者的年龄也要考虑。
一般而言,年轻的患者较易调整,年龄过大则不易放弃现有的行为方式和信念。
但年龄的限制并不是绝对的。
(三)操作过程1.准备阶段(1)治疗条件主要是指治疗时间的安排、疗程及费用。
按照经典的方法,每周应进行6次治疗,每次50~60分钟。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已减为3~4次,整个疗程至少要持续1年以上(常在2年以上)。
(2)对患者的要求①要求患者遵循自由联想的原则,将自己的想法随时、不予保留、不加选择地讲出来;②不可对疗效期望过高,要对自己、对治疗有耐心,不可期待着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快的进步;③咨询师应使患者明白,那些偏离正常的行为和态度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因此不可能很快消除。
2.自由联想(1)准备①落座治疗时不应有第三者参加,患者半躺或靠在沙发椅上,使自己完全放松。
治疗者坐在患者的前侧或斜后方,以使目光无法与患者接触。
②优点a.这种形式,可避免患者受治疗者反应的干扰,可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患者任意地想象、体验、回忆及思考。
b.这种形式对治疗者也是有利的:没有目光的接触,不需要过多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变化即可达到“以同样的注意力”对待病人讲述的内容。
第68章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68.1复习笔记一、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一)普通化1.心理治疗的求助者心理治疗的从业人数迅速增多,心理治疗求助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最初求助者限于精神科病人,问题只限于精神症状本身。
逐渐地,求助者寻求治疗的问题从精神障碍扩展到了人格问题,以至各种人际关系。
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心理治疗的工作范围一方面,心理治疗从临床医学扩展到了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另一方面,从精神科扩展到临床医学各科。
心理咨询已经渗透到了基层保健和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之中。
3.心理治疗的工作地点我国现在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工作集中在:(1)综合医院;(2)精神病院;(3)高等学院以及中小学校;(4)社会组织等四个方面。
4.心理治疗的工作人员由于服务对象扩大,心理治疗已从医学延伸到医学领域之外。
心理学家、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各种社会服务专业人员都参加了进来。
(二)多样化心理治疗不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越来越多样化。
据美国198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手册》,目前人们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有250种以上,在国内外一些书中系统介绍并已经在使用的心理治疗类别就有20种左右。
(三)疗程的缩短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往往要持续一两年甚至好几年之久。
60年代以来,短程治疗在实践上已经开始面向社区,从单纯的矫正转向预防。
为了避免长程治疗易发的早期脱落,开放性一次性治疗逐渐受到重视。
开放性是指如果病人愿意,欢迎再来,一次性是指治疗师利用这仅有的一次时机对病人施加影响。
(四)整合的倾向1.各种疗法剧增心理治疗没有一种理论在有效性或可用性上能独霸市场,于是,寻求一个更为统一和综合的程式就成为折衷和整合心理治疗家们的主要动力。
2.单一理论之不足在临床上没有任何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病人的所有问题。
因此,不得不要求即使达不到整合,也要有能够较灵活组配的方法。
3.疗效研究的难度从整体上看,没有一种疗法在效果上能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并产生特定的某种疗效。
第58章神经心理测验58.1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神经心理测验主要功能、意义和用途1.神经心理测验的功能神经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验方法之一,也是研究脑与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
脑是各种行为活动或心理活动的基础,脑损伤必然导致行为改变或心理功能障碍,通过对各种行为或心理改变的评估可以了解脑功能状况。
2.神经心理测验的意义对于行为或心理功能改变的评价,需要神经心理测验方法。
因此,评估脑功能的变化和能力状况是神经心理测验的特点。
为了解脑功能与行为和行为与脑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临床诊断、制定治疗和康复计划,评估疗效,评估脑功能状况和能力鉴定等提供帮助。
3.神经心理测验的用途神经心理测验评估的心理或行为的范围很广,包括:感觉、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等,涉及脑功能的各个方面,既用于研究正常人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也用于研究各种脑损伤后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二)测验主要类别1.按测验形式分类神经心理测验按形式可分为单项测验和成套测验。
(1)单项测验重点突出,简捷省时;形式单一,功能局限。
(2)成套测验由多个分测验组成,形式多样化,测查范围广泛;但费时,重点不突出。
2.按实际应用分类神经心理测验包括多种与脑功能关系密切的测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多结合这些测验方法施测,如记忆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等。
3.按功能分类按测验的主要功能分类,神经心理测验可包括:(1)智力测验;(2)记忆测验;(3)言语测验;(4)感知觉测验;(5)运动测验;(6)空间和结构能力测验;(7)抽象思维能力测验;(8)注意和定向测验;(9)人格测验;(10)其他,如特殊能力测验。
4.按测验功能与大脑功能定位的关系分类(1)主要涉及左半球功能的测验方法包括各种失语检查和言语测验,如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中的失语检查和语声知觉测验,韦氏智力量表中的相似性测验和词汇测验等。
(2)主要涉及右半球功能的测验方法包括那些与空间结构、节律和信息的顺序加工有关的测验,如视觉保持测验,韦氏智力量表中的木块图案测验和图片排列测验,瑞文推理测验,人面认知测验等。
第15章人际行为与群体影响15.1复习笔记一、顺从(一)社会规范团体内形成的一致意见叫做社会规范。
该群体的成员离开该群体后,这一规范仍影响他们各自的判断和行为。
(二)引起顺从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群体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采取与众相同的行为。
1.产生顺从的原因(1)信息压力个体总是把大多数人的意见看成是正确的,当情况越是模棱两可,就越相信大多数人的信息而怀疑自身。
(2)群体压力群体成员不仅不喜欢行为偏离者,而且还会在许多方面对偏离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惩罚。
(3)自我精神压力在多数情况下,群体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正确的,个人遵从多数人的意见便会产生一种归宿与安全感。
2.产生顺从行为的过程(1)服从当人们屈服于某个群体以避免因不顺从而受惩罚时,就发生屈从过程。
(2)认同当某个个体因群体或群体其他成员具有他想拥有的品质或特点时,个体就会顺从这个群体的压力,产生认同过程。
(3)内化当个体把群体的意见、好恶或行为都合并进了他自己的价值系统中,完全相信群体判断的正确性时,就发生内化过程。
(三)影响顺从行为的因素1.个人特点(1)个体在群体中属地位高者,其顺从行为发生可能性小;地位较低者依赖性大,顺从行为多。
(2)年龄因素中年长者比年幼者顺从行为少。
(3)顺从行为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4)个体的需要、情绪、智力、自尊心等与顺从行为有关。
2.群体特点群体的规模越大,则产生的群体压力越大,越容易使人们发生顺从行为。
人数在七、八个以内顺从效果最好。
二、攻击(一)攻击行为的定义攻击又称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的行为。
攻击行为可分为亲社会的、反社会的以及被社会认可的三种类型。
1.亲社会的攻击行为指为了达到群体道德标准接受的目的,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所采取的攻击行为。
2.反社会的攻击行为指反对公认的社会准则而进行的攻击行为。
3.被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不是社会所必需的,但是它们并没有违反公认的社会准则,因而为社会所认可的攻击行为。
第九篇临床心理评估第55章绪论55.1复习笔记一、心理测验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从心理测量学意义上来讲心理测验即对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1.行为样本心理测验所观察的范围只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而不可能为全体。
2.标准化标准化的含义为测验的实施条件与程序、记分方法和标准的统一。
“标准化”不同于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心理测验,具有可供比较用的常模,施测人员使用这些常模能确定被试心理特征的相对水平或状态。
3.结果描述描述的方法通常分为完全数量化和划分范畴两类,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都采用完全数量化的描述方法。
划分范畴采用的是一种定性方式,一些非标准化的测验常采用划分范畴或等级的方法来描述测验结果,但心理测验结果的描述方法必须是标准化的。
4.工具一种心理测验就是一套工具或器材,这套器材也是标准化的,包括详细的指导手册、测验材料和有关该测验的目的、性质和信、效度等测验学资料。
(二)心理测验发展简史1.中国的公元前115年至公元后1905年的文章中,认为3000年前中国古代皇帝所建立的文官遴选制度可视为测验的源头。
我国古代民间广泛流传的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等智力游戏也可视为一种智力测验。
2.现代心理测验是从19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
19世纪欧洲和美国的医师开始注意智力发育迟滞和精神病问题,同时还建立了一些特殊学校训练智力发育迟滞的儿童,这就需要一种标准方法来区别智力发育迟滞和精神病。
3.法国内科医师Seguin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训练智力发育迟滞儿童的特殊学校,他采用多种感觉和肌肉训练技术来提高严重智力发育迟滞儿童的感觉辨别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心理实验室,主要从事视和听觉敏感性研究。
德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行自己的记忆测量研究,他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并用来研究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即“遗忘曲线”。
5.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对现代心理测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通过研究遗传亲子现象的离散图,发现了相关研究(高尔顿函数)方法,奠定了心理统计学的基础。
第56章智力评估
56.1复习笔记
一、智力的概念及智力分数
(一)智力的词源
1.我国对智力的解释
在我国古籍中并无“智力”一词,常用“聪明”、“智慧”来表示智力,也有称“天赋”或“天才”。
聪明一词,强调是感觉和认知的作用;智慧强调了认知、分析是非、理解、发展及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天赋或天才,说明的是才能的来源,带有遗传的色彩。
2.国外对智力的解释
l9世纪后半叶,哲学家斯宾塞和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高尔顿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思想影响下,将古代拉丁文词inteligence(智力)引入英文,用来反映个体在心理能力上的差异。
(二)智力的概念
1.19世纪
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上来理解智力这一概念,智力就被视为人类种属的固有特性,很少考虑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
2.20年代
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特征或特质,成为可以把握的人的差异性。
(1)推孟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
(2)宾德纳认为“智力是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3)杜尔邦认为“智力是学习的潜能”。
3.本世纪三十年代
本世纪三十年代智力测验有了很大发展,视智力为单一能力的概念开始受到怀疑。
通过因素分析法,心理学家们认为,智力是由性质不同的能力组成,包括抽象思维或推理能力、获得知识(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近20多年来
由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智力成为可能。
从智力是信息加工和知识交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直接对智力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使智力不再是一种虚设的特质。
(三)智力分数
智力分数是指智力测验的结果,它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在智力测验中,将被试对测验项目作出反应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智力分数,才能科学地说明被试的智力发展水平。
1.项目数
项目数是以通过智力测验项目的多少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量表采用了项目数这种智力分数的形式。
该量表共有30个测验项目,按其难度递增排列,规定不同年龄在这个量表上可以通过的项目数。
2.智力年龄
智力年龄是指智力达到某一年龄水平。
第一个年龄量表的创始人比内认为,智力随着年龄而系统地增长,每一年龄的智力可用该年龄大部分儿童能够完成的智力作业题来表示。
3.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两者的比率,表示一个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同其他儿童相
比时的相对数量,因而就能表示一个被试的智力发展速率或者聪明程度。
在斯坦福-比内量表中,首次应用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4.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在编制其儿童智力量表中,根据统计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计算智力分数。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分布看成是正态分布,其平均数就是该年龄组的平均智力。
某个被试的智力高低是把他的得分与平均数作比较,它与平均数之间的距离在心理统计学上称为离差。
5.百分等级分数
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即百分等级是以百分率的形式来表示一个人的相对等级。
百分等级分数的优点是与传统的教育评分百分制较为相似,普通人易理解。
但它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是一种等级量表,无法适用于大多数心理统计分析。
(四)明智地对待IQ
1.测验有误差
任何一种测验都不可能准确无误地测出事物属性的真实分数,每次测量结果的实得分数与真实分数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测量误差。
2.IQ分数是一个范围
测验误差的大小,可以从测量的标准误明确地反映出来。
在对智力分数进行解释时,必须考虑到测量标准误的大小。
3.预测功能的局限性
虽然IQ有着较好的预测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研究表明,IQ不足以精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
二、智力测验简介
(一)比内量表系列
1.比内-西蒙量表
比内-西蒙量表在现代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最早出现的科学智力测验。
比内和其助手西蒙设计一种测验,用来检出智力缺陷的儿童,著名的比内一西蒙量表从此诞生。
比内-西蒙量表的题目安排由易到难,每个题目测验一个方面的能力,主要测量儿童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
修订后的比一西量表能区分正常与低能儿童,还能对普通和优秀儿童进行分类。
2.斯坦福-比内量表(第四版)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对比内-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称为“斯坦福-比内量表”。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其中39个是新添加的,此外还提供了标准化的施测程序和较科学的记分方法,并引入了比率智商概念。
1985年修订后的斯坦福-比内量表(第四版)有如下特点:
(1)采取了分测验形式
把相同测验集中起来,分为l5个分测验,其中的9个分测验来源于第三版,另外6个是新添项目。
每个分测验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
(2)测验编制依据一定的智力结构理论
通过分析,第四版斯坦福-比内量表的l5个分测验是对四个认知区域的评估,它们分别是语言推理、数量推理、抽象推理和短时记忆,这四个区域相当于韦式量表的语言和操作分量表。
(3)测验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变革
第四版采用分测验方式,类型广泛,用来评价智力理论模式上的各种不同的认知能力;应用多阶段测验,即适应测验模式。
用词汇测验安排实验程序,决定其它分测验的起始水平。
(4)抛弃智商(IQ)概念,采取标准年龄分方法
①修订后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把各分测验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年龄分,以50为均值、8为标准差;
②每个认知区域所含分测验的标准年龄分相加,分别得到语言推理、抽象、数量推理和短时记忆四个区域分;
③各认知区域分相加转化为合成标准年龄分,按均值l00、标准差为16计算公式计算。
3.中国比内测验
(1)1922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志伟引进了斯坦福-比内量表,并于1924年在南京发表《中国比内西蒙量表》。
(2)l981年,中国比奈-西蒙量表由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家吴天敏教授进行了再一次修订,出版了《中国比内测验》。
在修订过程中,《中国比奈测验》删除了原版中的部分试题,增加了一部分新题,每岁3个项目。
在评分方面,原来的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被改为个人成绩同其所在年龄里的平均成绩相比较的方法以计算个人的IQ。
中国比内测验是对一般能力的测量,适用于2~18岁群体。
(二)韦氏量表
1.韦氏量表的设计
韦氏量表是继斯坦福-比内量表之后世界上最通用的另一个重要的智力测验。
为了完善斯坦福-比内量表在测验编制、常模取样和智龄概念等方面对承认不适合的局限,韦克斯勒
表56-1中国比内测验项目(1981)
着手发展标准化的智力测验。
他先后发表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以及幼儿智力量表,覆盖年龄从4岁儿童延伸至74岁成人。
l974和1981年,韦克斯勒又分别对韦氏儿童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命名为WISC-R和WAIS-R,详见表56-2和表56-3的各韦氏量表名称与适用范围及韦氏各个量表的分测验分布情况。
表56-2各韦氏量表名称与适用范围
表56-3韦氏各个量表的分测验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