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学
- 格式:ppt
- 大小:304.00 KB
- 文档页数:139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民间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概述一、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
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民间文学概论》备考综览一、题型及卷面分数分布特点分析1、考卷试题类型及各部分所占分数比重等,请见下表:2、卷面分数分布特点分析:本课程考试的命题形式,在2001年后有所变动,即将原先每空1分的填空题和每题3分的6道名词解释题分别改为每题1分的10道判断改错题和每题10分的2道分析题,同时加大单项选择题的题量。
改动之后,考试的卷面命题形式更显简洁明晰,如上表所示。
判断改错题依考题的难度系数,其实依然可以划入选择题部分;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在难度系数方面其实也相差不是很大,只是答题时的笔答份量有所详略而已。
总的来说,考题答案比较现成,依据课材识记的成分较多。
要顺利应对本门课程考试,相信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难度应该不大。
3、考题具体实例及答题规范,请参见本课程【附录历届真题及答案】栏目。
二、笔答题命题特点及考点分布分析1、历届考试问答题题目及其考点分布举例分析如表2-4-2《民间文学概论》历届自考真题第二大部分考题及其考点分布例析表1、2所示;2、例析表2只对2002年考题形式改动后的历届命题考点进行分析;考点的分布定位依照本课程【笔记】栏目的逻辑结构进行划分。
从例析表2中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部分在卷面命题中所占的题分比重很大,并且覆盖了简答、分析、论述等所有题型,值得读者注意。
3、从本课程命题的总体特点来说,不管是笔答题还是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卷面命题的重复性都是相对比较高的。
毕竟,课材的内容及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要求也相对有限,许多章节都未列入考纲之中。
因此,只要根据本课程【笔记】和【附录】栏目中的历届真题及其参考答案,再对照例析表,对考点的分布有所了解,认真备考,基本便可游刃有余了。
如果想要更加妥当,作为主考学校的指定课程,读者也不妨可以再参考一下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课程辅导书《民间文学概论》。
表2-4-2 《民间文学概论》历届自考真题第二大部分考题及其考点分布例析表1表2-4-2 《民间文学概论》历届自考真题第二大部分考题及其考点分布例析表2。
民间文艺学参考书目*《民间文艺学原理》张紫晨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简明民间文艺学》叶春生著,中山大学出版,1999*《民间文学引论》万建中,北京大学,2006*《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中国民间文艺学》段宝林,文化艺术出版,2006*《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民间文艺学新时代》钟敬文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董晓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8*《故事的歌手》[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美]理查德·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美]约翰·迈尔斯·弗里著;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文学原理新释》顾祖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文艺学导论》(修订版)吴中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民间文学史》程蔷等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高有鹏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陈泳超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文艺民俗学导论》陈勤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段宝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中国民间传说》程蔷,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陈泳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关纪新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民艺学论纲》潘鲁生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文学与人类学》叶舒宪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古籍举要》吴肃民、莫福山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三联书店1985《金枝》[英]J.G弗雷泽著,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法]伏尔泰著,商务印书馆,1997 《荷马诸问题》(匈)格雷戈里·纳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德]艾伯华商务印书馆1999《神话与文学》[美]维克雷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比较神话学》[德]缪勒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神话的诗学》[苏]梅列金斯基商务印书馆1990《世界民俗学》[美]邓迪斯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文学研究的合法化》[加]托托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荷]佛克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有关西北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有关论文。
第一章绪论1.民间文学的范围:(1)散文类:神话、传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类:民歌、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说唱类:曲艺、小戏2.民间文艺学的性质(1)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学科。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它是一门既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
交叉性:A.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科;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传承的生活文化,因此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了解特定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史、生活状况,许多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就难以理解。
C.民间文学与民族学也有很大的关系。
处于前文字社会阶段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依靠口头代代相传。
因此,民间文学也是民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D.民间文艺学也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
不了解语言的规律,就不能完全解释民间文学独特的语言艺术。
E.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关系密切。
独立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目标和研究方法。
尽管它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英国学者汤姆斯与1846年首先提出了民俗这一学科名词。
20世纪初,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了“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柳田国男也提出了“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的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为民间文学的传承规律寻找依据。
3.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造,主体上还是下层人民的作品。
(4)民间文学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民间文学一.名词解释1.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飞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2.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3.传承性: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特征极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4.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5.太阳神话学派:英国语言学家麦克斯·缪勒运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神话,他对欧洲雅利安语族的神话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认为神话是由于语言的历史演变使得其意义隔膜而形成的,并推证出雅利安语族神话最初指向都与太阳崇拜有关,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太阳神话学派”,其代表作为《比较神话学》。
6.英雄史诗: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
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7.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形式特别,又有多种流派,因而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花儿既是一种格律体民歌,其结构形式又富于变化,以大体押韵、上下两节句式和节奏的均衡对称来造成优美和谐的格律,于变化中构成具有统一风格的调子。
花儿主要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流派。
8.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艺术,属于代言体。
民间文艺学的概念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民间文艺学呀!这民间文艺学,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贝呢!
你想想看啊,民间故事是不是就像一个个小魔法盒子?打开一个,哇,里面是奇妙的冒险、感人的情节,还有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物。
那些古老的传说,不就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神秘礼物吗?它们一代一代传下来,带着岁月的痕迹和智慧的光芒。
还有民间歌谣呢!那简单的词句和动听的旋律,就像田野里的小花,朴素却又那么迷人。
哼上几句,感觉整个人都轻快了起来。
这可不就是咱老百姓生活中的快乐音符嘛!
民间艺术那就更不用说啦!剪纸、年画、刺绣等等,那可都是一双双巧手创造出来的奇迹呀!每一幅剪纸都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每一张年画都透着喜庆和吉祥,每一件刺绣都饱含着细腻的情感。
这难道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吗?
民间文艺学不只是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哦,它还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内涵呢!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呀,是我们情感的寄托。
就好比一棵大树,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无论风雨如何,都稳稳地站立着。
你说,要是没有了民间文艺学,我们的生活得少了多少乐趣和色彩呀?那该多无趣呀!民间文艺学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让我们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文艺呀!让它们继续在时间的长河里闪耀光芒,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这是关乎我们文化传承的大事呀!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和爱护它们吗?让我们一起为民间文艺学加油,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吧!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一种由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作品艺术形式,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是民族集体持有可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它是熟语的一种,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
2、快板:指篇幅较短的快板书,不注重故事、人物,而以叙事、抒情或议论见长,语言一般通俗易懂,刚健明快,风趣活泼,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以北京数来宝为代表。
4、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包括几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述,即主要指民间文学;社会风俗、礼仪、节庆;表演艺术等)5、相声:是以具有显著谐谑效果的“说学逗唱”等语言技艺来描绘、讽刺社会生活、世俗百态的一种说唱艺术。
6、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
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
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
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Smith)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
一、名词解释:1.变异性:变异性又称“变易性”。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
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状态。
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2.集体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3.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表述为,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等)在氏族时代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将自然现象与社会不自觉地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表征着特定群体的神圣信仰的语言艺术。
4.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
可以表述为,神话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与征服大自然、祭拜与祈求祖宗、展示与拓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它在讲述和传承的氏族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神圣性,是以祭司为中心举行的整个氏族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
5.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整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
6.英雄史诗: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氏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主人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民族英雄、部落领袖和原始社会的君主,以及由他们转化而来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
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比创世史诗晚一些。
7.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分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
8.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是一种简洁凝炼并且定型化的语句;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9.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是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
简述20世纪40年代民间文艺学运动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民间文艺学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民间文艺学运动。
一、运动背景20世纪4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进入了解放区时期,国共两党也开始为掌握政权而展开斗争。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等问题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
同时,党内外的双重压力也使得文艺学界的活动得以展开。
二、主要内容在20世纪40年代,民间文艺学运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民间文艺学运动以文化革命为主线,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人民的精神状态。
其次,运动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各个领域。
尤其是文学领域,写作的题材和风格开始转变,强调塑造人民英雄和反映人民生活,同时也开始出现一些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的作品。
再次,运动的形式多样化,既有群众性的文艺晚会、座谈会等,也有小范围的文艺研讨会和座谈会。
此外,民间文艺学运动还探索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比如朗诵、合唱、合作诗刊等。
三、影响20世纪40年代的民间文艺学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运动通过挖掘人民的创造力和潜能,让大量普通人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其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文艺界的旧有格局和传统观念,为新文学的崛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外,运动还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文艺人才,为后来中国文艺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这一运动,人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学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20世纪40年代的民间文艺学运动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运动的意义可能相对较小,但它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艺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人民精神追求的引导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类别,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的唯一文学。
5、民间文学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6、民间文学作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7、拉法格“民间文学是人民的灵魂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心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
”8、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9、西方国家称为Folklore 苏联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日本称为口承文艺10、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族集体创造的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小戏。
2、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形式上通俗易懂差异性:A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以口语来创作,通俗文学是以书面创作和流传C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群体的思想和情趣,通俗文学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
第二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1、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活动2、民间文学类型:A原生态 B 再生态 C 新生态3、原始形态民间文学:A建立在劳动基础上,渗透在生活各方面的歌谣活动B宗教活动仪式伴随的神圣叙事,称为神话C休闲消遣故事和传说二、中国民间文学丰富遗产1、民歌是诗歌创作的奶娘,民间故事则是叙事文学的源头2、甲金文字以及《易经》卜辞里,有很好的歌谣。
2500年前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3、公元2世纪三国时代,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4、唐宋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对长篇小说的形成决定性的作用。
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非物质文化遗产答:各社区,各族群或个体世代相承的,尤其是口传心授的各种文化表达,民俗生活,本土知识,传统技能以及预支相关的器具,技艺,象征,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
2.民间文学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
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3.民间文艺学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
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4.民俗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5.语言民俗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6.民间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
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乡土文学的名词解释1、乡土文学是指我国传统的、民间的乡村世界的文学,主要包括民歌、谚语、谜语、童谣、歇后语等口头创作和传说故事、农业生产知识、生活经验等书面创作。
2、乡土文学作家就是从事这种文学创作的作家,他们受过民间文学的熏陶,熟悉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语言,善于观察生活和提炼素材。
3、乡土文学是在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区域性文化现象。
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4、乡土文学的主体形态是传说故事、民间歌谣、儿歌、谚语、寓言、笑话、谜语、歇后语等口头创作和传说故事、农业生产知识、生活经验等书面创作。
传说故事往往也称为“古事”、“故事”,因为它表现了人们的理想、愿望和希冀;而儿歌、谜语、歇后语等则具有浓厚的民间趣味。
5、乡土文学以人情、人心、人欲、人伦、人道、人生为主题。
乡土文学创作对传统道德、民间习俗和观念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反思,乡土文学的内容和主题显示了对人生的积极关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
这些传统的乡土文学,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给人启迪,让人明理。
6、民俗学,是人们对民俗进行整理、解释、考证、研究的科学。
主要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民俗活动,但是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范围。
7、民间文艺学,是指那些有关研究各种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科学。
主要包括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曲艺、神话、宗教、民俗等内容。
8、民俗学的主要任务,一是研究和揭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传说等民间文艺的起源和演变规律;二是研究和阐明民间文艺的历史发展、社会功能、存在意义和未来走向等问题。
9、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研究、参与观察法、集体记忆、田野调查等。
10、民间文学( folklore),广义的民间文学泛指散布在民间的文学,或者说,是散布于民间的一切文学。
狭义的民间文学指那些在民间世代流传的文学,它又可分为民间诗歌、民间叙事长诗、民间叙事诗、民间抒情长诗等类别。
第一讲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既指一个特定的学科及民间文艺学,也指这个学科研究的对象。
学科界定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的一般规律及社会功能的科学。
学科对象的界定一个20年前的权威性定义:“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一个新近出版教材上的界定:“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两个定义的共同点:纯文学化的界定角度一、“民间文学”的提出1、“民间文学”概念的输入Folk-lore:汤姆斯(William Thorns). 1846 (Folkloristics)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广义与狭义的区分附: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文化遗留物说英国学者的精神文化说美国和前苏联的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博尔尼《民俗学手册》中对民俗范围的理解“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英国民俗学会1914年出版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的中国学者是梅光迪,1916年3月19日,他致信胡适:来书论宋元文学,甚启聋聩。
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folklore, popular poetry, spoken language, etc.)入手,此无待言。
惟非经一番大战争不可。
骤言俚俗文学,必为旧派文家所讪笑攻击。
但我辈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
-------《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顾颉刚、容肇祖、黄石、江绍原、杨成志、林惠祥、常惠、钟敬文……“我国早期致力于民俗学的学者,他们原来所从事的专业,基本上是各不相同的。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124)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民间文艺学专业知识,以及调查、采录、教学、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实际能力,勇于在民间文艺学领域开拓创新的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1.中国神话学2.中国故事学(含传说学)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三、学习年限及学分一般为三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可酌情延长1-2年。
总学分:19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公共学位课程(7学分)(二)专业学位课程(15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12401 民间文艺学学术史批判54 3 1 刘守华12402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研究54 3 2 黄永林12403 中国神话研究54 3 2 陈建宪12404 中国民间故事学、传说学研究54 3 3 刘守华12405 宗教文化研究54 3 3 刘守华(三)选修课程由博士生导师根据需要为博士生开设,或在其他专业博士学位课程中选修。
选修课程应列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五、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调研方式主要有下乡从事田野考察,参加学术研讨会,及向有关方面搜求原始资料等,调研实施前要制订计划,完成后要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计3学分,安排在第3、4学期。
六、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1、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博士生应在第3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拟定学位论文写作计划。
3、学术水平要求:提倡严谨务实与大胆创新相统一的优良学风。
论文应在充分掌握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与创新,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意义,在国内外本专业学术发展中居于前沿地位。
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2401 课程名称:民间文艺学学术史批判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开课单位:文学院任课教师:刘守华内容概要:现代民间文艺学术史,在欧洲以十九世纪中期德国格林兄弟为早期代表,中国则发端于二十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民间文学理论1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成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的文字写出了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
阿尔奈将他所掌握的故事分为三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
他将故事编码为2000个�但书中实际仅收有540 个�许多空码留待以后发现新资料时再填充。
美国学者汤普森在1926年——1927 年之间�对阿尔奈的索引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所选资料范围�扩展到整个欧洲、亚洲、南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
增加了各国资料出处�对一些流传较广、情节交付在的故事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1928年�他出版了英文版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61年�该书再一次修订后又印行了第二版。
修订后的索引被称为“AT分类法”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语言艺术�因此被称为“人民的口头创作”“口传文学”。
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3传承性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特征即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4神话是人类各种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一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5太阳神话学派英国语言学家麦克斯…缪勒运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神话�他对欧洲雅利安语族的神话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认为神话是由于语言的历史演变使得其意义隔膜而形成的�并推证出雅利安语族神话的最初指向都与太阳崇拜有关�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太阳神话学派”6英雄史诗叙述与部落、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