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酝酿.(ni àn g ) 确凿.(zu ó) 匀称.(ch èn ) 根深蒂.(d ì)固

B .偌.(nu ò)大 倜傥.(t ǎn g ) 藩.

(f ān )篱 周道如砥.(d ǐ) C .蜷.(qu án )曲 卑.

(b ēi )微 绮.

(q ǐ)丽 吹毛求疵.

(c ī) D .收敛.(li ǎn ) 妒忌.(j ī) 伧.

(c ān g )俗 惟妙惟肖.(xi ào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 .鸦雀无声 宽洪大量 大庭广众 断章取义 磐石 B .妇孺皆知 无动于衷 顾明思义 鸡犬不宁 真谛 C .离合悲欢 穷愁潦倒 黎民百姓 粗制烂造 啜泣 D .进退维谷

因地制宜

左右逢源

断壁残垣 扶掖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

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B .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整到“取得了”之后)

B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 (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 端午节当日,记者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8点,记者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早市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

的眼球。“这种是‘元宝香包’,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慢慢变淡,但我们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色古香:粽子要吃,尤其手工香包一定要戴。所以,端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

(《西宁晚报》2017.5.31,有改动)

A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西宁人青睐。

B .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

C .西宁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D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6.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

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词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7.诗文默写(10分)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__________。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何其芳《秋天》)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

-------------

在--------------------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庭筠在《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期盼爱人归来,却一次次失望,同时又暗示眺望时间之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用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3分)

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将于明天(2017年4月26日)9:00时在大连造船厂举行,届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进行现场直播。为此,育才中学准备明天组织全体学生在本班教室集体收看现场直播。请你以育才中学政教处的

二、口语交际(共3分)

9.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当你得知你的同学张峰放学后要去报复今

早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踩了他脚的一名七年级学生时,你应该怎样劝阻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10.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3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9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1)管夷吾举于.士于:___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其: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选用文中句子回答)(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问题。(15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

..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

..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

..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

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6.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第④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第③④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第⑥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张保振的《交友之道》一文,回答问题。(15分)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效用与结果。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择友就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遭遇挫折,苦不堪言,甚至掉进深渊而万劫不复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__________。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①,使孙膑成为一个废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人都是有优点与缺点的。朋友亦然。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有改动)[注]①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21.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1)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

(蒲松龄语)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使孙膑成为一个废人而不能进入仕途。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第④段,仿照画线句子,在“当你一帆风顺”之后再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

语意连贯。(3分)

仿照:当你遇到挫折,苦不堪言,甚至掉进深渊而万劫不复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

续写:当你一帆风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50分)

26.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一:以“走进________”为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题二: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

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答案】C

【解析】A.凿(záo );B.偌(ruò);D.忌(jì)。 【考点】汉字的字音。 2.【答案】D

【解析】A.宽洪大量——宽宏大量;B.顾明思义——顾名思义;C.粗制烂造——粗制滥造

【考点】汉字的字形。 3.【答案】A

【解析】A.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B.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C.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D.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考点】词语(包括成语)的正确运用。 4.【答案】B

【解析】应在“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后面加“的活动”。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5.【答案】A

【解析】新闻的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它往往可以从新闻的导

语部分提炼出来,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纵观几个选项,A 项最全面正确。

【考点】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6.【答案】B

【解析】“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考点】文学常识的积累。

7.【答案】(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8.【答案】示例:

【解析】写通知注意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事由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语言要简洁。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流畅。 二、口语交际

9.【答案】示例:张峰同学,你的这种报复行为是不对的,更何况那个同学也不是故意踩你脚的,希望你不要去报复他。否则,你逞一时之快。校纪校规必定会对你进行处罚。 【解析】劝说别人,首先要有一定的称谓,针对他的行为要明确对错,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这样做的后果,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达到劝说的目的。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流畅。 三、古诗文阅读

10.【答案】(1)运用典故(或:借用典故抒情言志)。

(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1)这两句诗在手法上属于引用典故,第一句引用了姜太公碧溪边垂钓遇到周

文王的典故;第二句“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朝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愿望。

(2)赏析时先要把诗句的意思理解清楚。然后分析其引申义,最后再把诗人流露的思想感情回答出来。

【考点】(1)诗歌的表达技巧。

(2)赏析诗歌内容。

11.【答案】(1)违背

(2)通“弼”,辅佐

【解析】要注意一字多义和通假字。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2.【答案】(1)介词,从

(2)代词,他

【解析】文言虚词的意义。

【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

13.【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饱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闲(之苦)。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

【考点】文言文的翻译。

14.【答案】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要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所列举的人物的事迹,分析其对论点的论证作用。可采用这样的答题模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论点),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5.【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首先,要明确论点常常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其次,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最后,议论文中论点比较常见的位置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运用以上规则,就不难找出中心论点了。本文通过舜、傅说等人经受艰苦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正面论证,以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反面论证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即中心论点。

【考点】提炼中心论点。

四、现代文阅读

16.【答案】(1)“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朵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解析】要注意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沉睡”和“苏醒”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次第”“翩然”各体现了所描绘对象的特点。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17.【答案】“许多”是“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析】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程度、范围、频率等的词语,来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所以这些词语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出现在试题中,它们往往不能去掉,否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先说明不能去掉,然后再对词语进行分析解释,说明这一词语去掉后会有怎样的结果。“许多”既说明数量之多,又表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18.【答案】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农业)的重要意义。【解析】指示性代词“这里”,往往是指代前文的内容,答题时可到该词前面去找答案。找到“这里”在第④段岀现的位置,对它前面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19.【答案】(1)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用:通过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手段)的特性。

【解析】判断说明方法关键要看语言标志。“例如”“比如”等是举例说明的标志;“比”“相对于”“较……”是作比较的标志,根据这些标志,结合语句内容对其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0.【答案】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说明顺序不外乎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抓住三种说明顺序的特点及语言标志,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第⑥段中“首先”“此外”等典型的语言标志词语可知本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考点】文章结构。

21.【答案】“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或“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或“友也者,友其德也。”)

【解析】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本文标题为“交友之道”,第一段总述作者观点,可从“所以”“也就是说”两处寻找答案。

【考点】提炼中心论点。22.【答案】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地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做引导和铺垫。【解析】引用俗语及古籍上的语录属于道理论证,可用这种模式来回答:用名言或俗语引出论题或论点+充当道理论据+需要强调的内容。【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3.【答案】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解析】第②段用设问的形式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作答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设问句的作用说清楚,二是把过渡的作用说清楚。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在内容上,用设问句可以进一步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作用。

【考点】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

24.【答案】(1)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的观点(或进一步论证作者“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点)。

(2)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

作用: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从反面)论证“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交友就要交真友”)的观点。

【解析】首先要准确判断出两个语段的论证方法,然后针对其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如道理论证,其作用答题模式为: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举例论证的作用答题模式为: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5.【答案】示例:乐不思蜀(乐在其中),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

【解析】首先要弄清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依据句式特点进行仿写,要在句子的结

构、感情色彩上与画线句子保持一致。

【考点】仿写句子。

五、写作

26.【答案】略

【解析】(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走进”。补全的部分可以是某个人,如李白、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也可以是人生的某个时期,如初中生活、夏令营;还可以是大自然中的美景。只要把这一过程写具体,并能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即可。

(二)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可以写成哲理性散文。阐述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就得有一双慧眼;也可以写一篇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散文,比如“我”本来很自卑,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

【提示】(一)选材与立意:(1)选材:这一页,记录的是欢乐。进人初三,新增了一门化学课,第一堂课便是各种各样的实验。一根玻璃棒不知蘸了什么液体,再放在酒精灯上,忽然燃起的火焰把做实验的同学吓了一跳。因质量差而炸裂的试管,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一些很简单的小事,足以让我们欢乐。这一页,记录的是煎熬。即便还未真正紧张起来,空气中已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源源不断的卷子像汹涌的浪涛扑面而来,奋力拼搏,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谁会笑到最后?初三,备受考验的一年,挺过去,就赢得了这场比赛。立意:走进初三,感受初三生活的精彩。

(2)选材:春天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新奇地张望外面的景色;杨柳抽出了新芽,换上了新衣,活像一个个小天使。在微风中摆动;冬眠的动物听到了鸟儿清脆的欢歌,一个个都苏醒过来了,来到外面,不由惊叹,睡了一个冬天,变化这么大啊!遍地都是花朵,春风吹来,湖面上波光粼粼……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照着万物。春天的杨柳,这时已成了参天大树,树下一块荫地,成了动物们游戏的好场所。我喜欢踩着枯叶漫步在树林中,倾听鸟儿的歌声;我喜欢躺在草地上,望着蔚蓝的天空;我喜欢攀登陡峭的高峰,登上成功的顶端……立意: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选材与立意:(1)选材:父亲的头发很油,但他很忙,没时间去理发店修剪和清洗。所以只能由母亲代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父亲不像他教育我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呢?当我问他时,他居然说:“我不会自己洗。”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一个中学的校长竟不会自己洗头,讲出去谁会信呐!但当我有一次看到母亲给父亲洗头的情景。我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母亲温柔地给父亲搓着头皮,父亲面带微笑,满脸舒适,两人有时也交流几句,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声的。我突然发现,原来洗头是他们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轻轻的搓揉间,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立意:发现洋溢在亲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2)选材:我家的院子里种着许多植物,常常引来各种小昆虫,我经常会捉一些来进行研究。忽然。我发现在一片绿叶上,一个内点正向叶头慢慢移动。出于好奇,我拿出放大镜观察起来。原来是一只蚜虫,它慢慢爬到叶子的中央,贪婪地吮吸着叶汁。这时一只小蚂蚁向蚜虫走来,我想:难道小蚂蚁想吃蚜虫吗?只见那只蚂蚁走到蚜虫背后,拍拍蚜虫的屁股,蚜虫排出一个水珠似的东西。蚂蚁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会儿,又有几只蚂蚁爬了过来,它们拍拍蚜虫的屁股,蚜虫又乖乖地排出一些水珠似的东西,蚂蚁又争着吃了起来。正当这时,一只七星瓢虫飞了过来,落在了叶子上。蚂蚁们互相碰动触须,像是在商量计策。不一会儿蚂蚁便向七星瓢虫发起了攻击,在它身上乱咬。七星瓢虫被咬得遍体鳞伤,只好扑扑翅膀,望了望已到嘴边的猎物,无可奈何地飞走了。咦?蚂蚁为什么要吃蚜虫排出的“水珠”呢?蚂蚁又为什么要帮蚜虫驱赶七星瓢虫呢?立意: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探究出新的发现,给我们带来智慧的启迪。

【英语】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真题

青海省西宁市2016年中考英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听力理解(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一节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和所给问题,选择正确图片。(读一遍) 第二节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和所给问题, 选择正确答案。(读两遍) 6. Why is the young man unhappy? A. He failed the English exam. B. He failed the math exam. C. He failed the English and math exams. 7. What did the boy get on his birthday? A. A bike. B. A birthday cake. C. A hat. 8. Where can the man smoke? A. Nowhere in the building. B. On the first floor. C. Anywhere inside the building. 9. How many places are mentioned in the dialogue? A. T wo. B. Three. C. Four. 10. Which instrument is Daniel probably better at?

A. He is better at violin. B. He is better at piano. C. He is better at violin and piano. 第三节听长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和所给问题, 选择正确答案。(读两遍)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11至12小题。 11. Which is the man’s favorite story? A. Journey to the West. B. 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C. Nu Wa Repairs the Sky. 12. Who watched Journey to the West many times? A. The man’s grandparents. B. T he woman’s parents. C. Both A and B.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13至15小题。 13. What is Betty like? A. Smart. B. Outgoing. C. Shy. 14. When does she often play ping-pong? A. On Mondays. B. On Tuesdays. C. On weekends. 15. Where does Jenny often read? A. In the garden. B. In the reading room. C. On the playground. 第四节听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完成信息记录表。(读两遍) 16. A. cold B. fever C. headache 17. A. speak loudly B. sleep well C. see clearly 18. A. Worry too much B. Go to bed too late C. Never exercise 19. A. Listen to music B. Drink more water C. Do more sports 20. A. theater B. park C. restaurant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同 时填写在试卷上。 4. 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 (请将以下第1—6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瘫痪.(huàn) 踌.躇(chóu) 家醅.(pēi) 强聒.不舍(ɡuō) B.菡.萏(hàn) 撺.掇(cuān) 睥.睨(bì) 义愤填膺.(yīnɡ) C.孪.生(luán) 嗔.视(zhēn) 愧怍.(zuò) 周道如砥.(dǐ) D.庇.荫(pì) 宽恕.(shù) 哂.笑(shěn) 盘曲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更胜一筹穷愁潦倒销声匿迹油光可签 B.海枯石烂天衣无缝津津有味相形见绌 C.美味家肴锲而不舍锋芒毕露味同嚼蜡 D.尽态极妍狂忘自大遮天蔽日隐姓埋名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到西宁市海湖新区鳞次栉比 ....的高楼大厦,人们不禁赞叹:“西宁的变化太大了!” 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 ....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 不容置疑 ....的。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删去“在”和“上”) D.做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并且”改为“和”) 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记者郑思哲)5月12日上午,省减灾委员会组织省民政厅、省卫计委、武警青海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成员单位和西宁市、城西区有关部门共60多家单位,在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今年5月12日是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徐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徐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 空,,,此乐何极!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 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A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 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9青海省西宁市化学中考真题_最新修正版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初中升学考试 化学 一、选择题(1----8小题,每题1分,9----13小题,每题2分,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果榨汁 B.瓷碗破碎 C.葡萄酿酒 D.酒精挥发 2.今年5月12日是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 B.滴加液体 C.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D.蒸发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5.右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现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C.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D.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滴水中有1.67x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丙甲 D. 甲丙乙 9.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C2H5SH+9O24CO2+2X+6H2O。下列关于X说法正确的是() A. x属于有机化合物 B.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C.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D.X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0.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试卷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 3.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七)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七)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7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 小巷(yǒu)②深,院子里(fán)③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眠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3分)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桃花流水,。(李白《山中问答》) ②,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③子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3.名著阅读。(8分) (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3分)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5分) 《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与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A.嫉.妒(jì)蔷薇.(w?i)教学相长.(zhǎng) B.胴.体(d?ng)裙袂.(mai)龙吟凤哕.(huì) C.怪诞.(dàn)糍.粑(chí)呷.浪之鳞(jiā) D.鲑.鱼(guī)感慨.(kǎi)蹑.手蹑脚(lia)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 ..的一项是() ..完全正确 A.诀别 ..:不再见面的分别自顾不暇.:空闲寻物启.事:指陈述 B.臆.测:主观的金榜提.名:写上寤寐.思服:醒时 C.修.狭:长美不甚.收:超过通宵达旦.:天亮 D.徙.倚:徘徊因.势利导:因此正襟危座 ..:高 【答案】A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个是() A.常见一些学者,陈述其观点来是口若悬河 ....,然而要征引古籍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背诵出原文 B.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 ....,要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 ....的感觉 D.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流行一篇文章《素颜黔东南》,言简意赅 ....地介绍了黔东南的众多美食、美景及民风民俗 【答案】B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够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没有语病) D.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 【答案】C 5.填入下列句子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②多彩和谐③旖旎。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ài)哺育孜.孜不倦(zī)头晕目炫 B、静谧.(mì)荒缪龙吟凤哕.(suì)囊萤映雪 C、荣膺.(yīn)辐射恍然大悟.(huǎng)锋芒必露 D、门楣.(méi)剽悍周道如砥.(dǐ)诚惶诚恐 答案:D 解析:A、感慨kǎi头晕目眩 B、荒谬龙吟凤哕huì C、荣膺yīng锋芒毕露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B、在人迹罕至 ....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 ....,却也习以为常。 答案:C 解析:首当其冲:当:承当;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并不是指冲锋陷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是感受不能拓展,只能是增强。 B、成分残缺,婆娑多姿为形容词,属于定语,后半句成分是谓语+定语,缺少宾语,后面加“的身影”。 D、句式糅杂,从结构上看,“由”的出现导致主语的残缺,把“由”删掉。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答案:B 解析:排列组合先看选项确定首句范围。本句首句为②或③其中一个。 按照总括性句子放在前面的原则,可判断③的总括性更强,是对园林艺术当中的窗子的一个总的概括,即窗子很重要。那么,窗子为什么重要以及哪里重要呢?按照逻辑选项可知,原来窗子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了交流,接下来再具体围绕有了窗子之后的内外交流的具体例子来阐述,这就是行文逻辑。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