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与地貌学教程 要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地质学: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科学。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变化、发展及古生物变化历史的学科。

地貌学:研究地表特征成因及发展规律。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使其改变的力量成为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的特点:空间地域上的差异性、时间上的悠久性、变化过程的复杂性、不可重现

第一章

矿物: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

原生矿物:内生条件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外生条件形成的矿物。

类质同象:在一种晶体的内部结构中﹐本来完全可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据的位置﹐部分地由性质类似的他种离子或原子所占据﹐而晶格不发生改变的替换现象。

矿物中的水: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

摩氏硬度计:花饰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

解理: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裂开平面成解理面,凹凸不平则称断口。

粘土矿物:是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它们是一些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除海泡石、坡缕石具链层状结构外,其余均具层状结构。颗粒极细,一般小于0.01毫米。加水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

第二章

岩石: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结晶分异作用:是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又称分离结晶作用。分离的原因主要是﹕重力作用。

斑状结构:岩石中有大小截然不同的结晶颗粒,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称为基质[2]。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的结构。大颗粒镶嵌在细小的隐晶质或玻璃质的基质中,形成斑点状,故名。似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同为颗粒较大的“斑晶”分布于颗粒较小的“基质”上,但斑状结构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而似斑状结构的基质为显晶质,是比斑晶颗粒小的晶体。

侵入眼的产状:指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层面、结核、缝合线、刀砍状构造。

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的改造变化过程,直接发生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变化。

变质作用的因素和类型: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流体。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

变质岩的构造:片理、块状、变余构造。

三大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地质年代: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址时间系列。

相对地质年代:岩石与地层间相对新老关系和其时代顺寻。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地层切割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层序律、沉积动力成因的原生构造、表面暴露成因的原生构造。

地层层序律: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这就是著名的地层层序率,又称地层叠覆率。

标准化石: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它应具备时限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特征显著等条件。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前寒武纪:从46亿年前地球诞生一直到5.7亿年寒武纪开始这一段地质历史时期。

第四章

构造运动:内营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位移的作用。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和垂直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质学中一般把新第三纪至今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有背斜和向斜。

断裂:岩体的破碎现象。是由于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使岩体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涉及其破碎部分是否发生位移。断裂包括裂隙、节理和断层等。

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各种构造地貌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褶皱:背斜:(地表形态)谷地

向斜:山地

断层:地垒:块状山地

地堑:谷地

成因:地壳运动

第五章

风化作用概念、类型、影响因素: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岩石性质。

球状风化:岩石的外层易发生成层裂开和鳞片状剥落的缘故,兼之岩石内常有相互交错的裂缝,沿裂缝风化最深,稜角磨得最圆。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通过差异风化,我们可以确定岩层产状。

丹霞地貌: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残积物:地表基岩经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后,逐渐形成与基岩不同的疏松物质,并残留在原地。

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之为风化壳

风化壳作用的阶段性:物理风化的初级阶段、化学风化的早中晚三个阶段。

第七章

流水地貌概念、类型:由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而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和类型。

类型:河流阶地、河漫滩河谷、自由河曲、V字形河谷、洪积扇。

河漫滩: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