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这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是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也是为认识几分之几做铺垫。
2.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知道并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学情分析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接受起来不算容易,为了能使他们更容易的接受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姿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并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技能目标: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通过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咱们一起玩一会儿摆小棒的游戏吧!让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由组长安排先让其中一个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再要求第二个学生摆的正方形个数相当于第一个同学摆的2个那么多。
师:你用了多少根小棒列算式计算一下。
生:我用乘法计算得出4×2=8(根)。
师: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要用2个4根,也就是8根小棒,那么 2个4根可以说成4的2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的含义,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请看下面的情景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3情景图)生1:我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
生2:还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摆出8根小棒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摆4个8根的小棒来表示,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估算。
(教材第15~18页)教学过程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主题图)生1:我知道了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我知道了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师:问题是什么呢生: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了解主题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呢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生1:要想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就要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9得多少。
生2:223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3+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3:把223看成220,把239看成230,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就比较容易算出220+230=450,应该是坐不下。
生4:223>220,239>230,220+230=450,223+239一定大于450,所以坐不下。
生5:223接近220,239接近240,这样220+240=460,所以坐不下。
生6:在计算223+239时,我们可以从223中拿出1,这样就可以看作222;把刚才拿出的1放在239中就成了240,这样222+240=462,说明六个年级是462人,比座位总数441多,所以坐不下这么多同学。
……只要学生讲解估算方法合乎情理就要给予肯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前言在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数学公开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良好的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二、整体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包括进位、退位运算等。
2.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 难点:进位、退位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通过数学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3. 讲解和示范(15分钟)教师结合具体例子,逐步讲解和示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答疑,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数学公开课中能够全面学习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七、个人观点和理解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公开课教学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努力使学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小故事导入新课放寒假时小红去了一个度假村。
一天她去度假村旁的森林公园玩,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她该向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呢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
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
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研究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一、复旧知,游戏激趣。
1.我会说。
(出示小黑板)10里面有几个2?9里面有几个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2.游戏。
游戏1:老师拍2下,学生拍5个2下。
游戏2:老师拍3下,学生拍4个3下。
游戏3:老师拍4下,学生拍3个4下。
游戏4:学生拍2下,老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老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
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老师: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老师: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老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
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
)10个2呢?(2的10倍。
)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同学们,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
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一、教材分析《三年级数学上册》是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数字、加法、减法、长度和重量等多个数学概念和技能。
本教案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具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数字0-100的认读和写法;b. 熟练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c. 认识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d. 熟练掌握长度和重量的比较和测量方法;e.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能力目标:a. 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c.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和测量能力;d.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b. 培养学生认真、积极学习的态度;c.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字的认读和写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长度和重量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难点:减法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数字0-100的认读和写法。
(2)数字的顺序排列。
(3)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5)长度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6)重量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2. 教学方法:(1)复习导入法: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醒他们已有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通过举例、实物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和方法。
(3)解决问题法: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a. 复习前面学过的数字认读和写法。
b. 提问学生数字的顺序排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公开课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
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知识点】: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
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较快地进行试商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展标二、组织练习(一)基本练习1、口算840÷70 27×4 960÷4 36×524×3 720÷60 18×5 320÷20650÷50 46×2 42÷3 25×72、()里最大能填几?46×()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2设计说明1、重视实践探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摆一摆并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口算方法。
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明确每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口算60÷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名想说的学生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60根小棒教学过程⊙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1、导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印刷厂的工人师傅正在分装彩色手工纸,从这个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彩色手工纸每沓10张,每盒100张)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是60张彩色手工纸,工人师傅要把这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3、引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是多少》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是多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能使用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难点: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达到理解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准备直尺、绳子等测量工具。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周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给学生发放测量工具,让他们尝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测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方法和准确性。
学生测量后,教师进行讲解,给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周长、桌子的周长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通过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第一组长方形(等宽不等长)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的面积比较大?2、出示第二组长方形(等长不等宽)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的面积更大一些?3、刚才我们观察了两组长方形,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说明:通过观察两组长方形,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作孕伏铺垫。
]二、教学新课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教学例1.(1)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若干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再观察摆出的长方形,看一看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并数一数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填写下表。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交流并填表,教师巡视。
(3)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教师提问,学生交流:你所摆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个数和摆的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关系?(有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过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过河”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7÷9+4 38-16÷4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讲解27÷9+4,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38-16÷4,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师小结: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有关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说)4.师: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位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宝宝”,是什么呢?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识一下它吧!(二)问题导学1.三(1)班的小朋友到公园游玩,其中有一座湖心岛在河的对岸,需要乘船才能过去。
要小朋友们全都过去,一个都不少,那么应该怎样安排呢?同学们,我们去看一看吧。
2.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3.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1)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板书)(2)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板书)4.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过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大船能坐9名同学。
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学生独立完成列式,师巡视。
找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29+25=54(人) ②29+25÷9 ③(29+25)÷954÷9=6(条)请1号同学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你是怎样想的?生1:求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要先求出男生和女生一共的人数,所以列式为:29+25=54(人),再求54里面有几个9,列式为:54÷9=6(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P105——106教学目标: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圣诞节到了,妈妈为丁丁烤制了一个大蛋糕丁丁非常高兴。
丁丁急着要吃蛋糕,妈妈说:"今天一定要给你蛋糕吃,不过要先回答出妈妈问题。
"丁丁说:"没问题!"妈妈把大蛋糕切成了8块,其中的 2块抹上了草莓酱,3块抹上了巧克力,问丁丁:"两次抹酱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块 ""5块!"丁丁快速地说。
"你能计算出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吗 "这个问题可把丁丁难住了。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丁丁吗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过程1,简单的分数加法问:求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谈话: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先把它的2/8涂上红色,再把它的3/8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
组内讨论,交流想法。
评讲: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小结:观察算式,计算时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2,简单的分数减法问:观察你们涂好的长方形的红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想想做做1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
让学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2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校正,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公开课教案第【1】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及对分数单位的理解;(2)能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2、过程与方法方面:(1)让学生经历这两种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二者的区别;(2)在实践中逐步抽象概括出两种情况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并能主动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2)通过练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乐于助人、为人要公正、遇事不能盲目冲动等。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情况下比较方法的区别教具:视屏展台学具:每小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三角形、长方形等,彩笔、直尺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比较已有一些初步的经验,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他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呢?一方面,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会觉得非常有趣,又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加强了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
《课标》中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尽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比较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体会知识的由来。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在这节课上,我力求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先实践再概括;先发现再应用,使思维逐步升华。
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七册借助直观已经初步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分数大小的比较,但那时只限于看图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这里要进一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一)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并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观察、比较、变化、抽象等方式,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研究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同时,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模型,深入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课件、萝卜图片和练纸。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老师向学生介绍一种小动物——小兔子,并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小动物。
2.老师让学生观察萝卜图片,询问学生能否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这些萝卜之间除了比多少的关系,还存在着倍数的关系。
引入“倍”的概念。
二)初步感知倍,研究胡萝卜和红萝卜1.老师引导学生研究胡萝卜和红萝卜的数量。
2.老师让学生讨论如何将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然后让学生计算红萝卜的份数。
3.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挪一挪的方法、除法算式、乘法算式等。
三)进一步感知倍,研究白萝卜1.老师让学生观察白萝卜的数量,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2根白萝卜看作一份。
2.老师让学生计算白萝卜的份数,并引导学生发现白萝卜的份数是红萝卜份数的一半。
3.老师让学生讨论如何用“倍”的概念来描述白萝卜和红萝卜的数量关系。
四)练巩固,掌握“倍”的概念1.老师让学生进行练,巩固“倍”的概念。
2.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倍”的含义,并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初步掌握了“倍”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倍”的含义。
同时,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基本数学素养,培养了良好的研究惯。
在这个课堂上,我们研究了如何通过圈圈和挪动的方法来找到红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观看、比拟,把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进展平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比拟、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加操作力量和分析力量,进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存胜利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进展平移。
【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展精确推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诞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局部和实线局部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看,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展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看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熟悉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觉: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沟通争论,教师巡察,进展纠错。
之后组织全班沟通。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刚同学们在小组内沟通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共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展汇报沟通,学生可能会消失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展评价和推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公开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校园中的
测量》教案
数学好玩
1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在测量、交流活动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能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能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难点: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活动任务
我们的校园很美丽,请你在校园里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测量对象,量一量。
二、课前活动
1.分组分工协作(6人一组,共6组),确定组长、发言人(记录员)、观察员、测量员。
2.确定测量对象:
升旗台台面的长(2组)
跑道内圈的周长(2组)
乒乓球台台面的周长(2组)
3.展示所提供的测量工具:
卷尺、皮尺、绳子、等长的体操棍、计算器。
4.课前准备:
(1)活动记实单(丈量对象的平面示意图、小组活动记实单);(2)卷尺6个、棍子6个、绳子6根、皮尺1个、计较器6个。
三、课堂活动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我们已经在校园中选好了测量对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校园中的测量活动。
(板书:校园中的测量)
(二)准备活动
1.首先,请每个小组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准备测量什么?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工具怎么来测量?你们想到了哪几种方法?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师巡视聆听。
3.请你们在18份内,小组合作合作举行丈量。
(三)展开丈量活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多少钱)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打算: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援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情愿吗?〔出示挂图〕(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根底)二.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觉察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2〕分析数学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响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援助解决。
〔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觉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交流中教师鼓舞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敏性〕2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稳固。
〔2〕学生探究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一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0、1、3、5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