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的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
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
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有机物的存在: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有效性:所选方法必须能够有效地杀灭或去除目标菌种,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达到要求。
2. 安全性:所选方法必须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无害或有害作用较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或对健康造成损害。
3. 可操作性:所选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简便、操作方便,且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
4. 经济性:所选方法应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并兼顾使用材料、能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
5. 广谱性:所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杀灭或去除多种目标菌种,避免因特定菌种的存在而导致消毒灭菌效果不彰。
6. 持久性:所选方法的消毒灭菌效果应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尽量避免菌种迅速复苏和再次感染。
7. 环保性:所选方法应尽量选择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消毒灭菌方法,避免对大自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应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方法。
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消毒灭菌是预防感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基本原则如下: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常用的有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紫外线等。
2.正确使用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
3.保持消毒物品的清洁和干燥:在开始消毒之前,确保消毒物品本身是清洁干燥的,避免细菌滋生。
4.注意消毒时间和浓度: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浓度进行操作。
5.全面消毒:对需要消毒的区域或物品进行全面覆盖和处理,确保所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地方都得到消毒。
6.定期检查和更新消毒计划:定期检查消毒计划,确保消毒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及时更新消毒剂和方法。
7.个人卫生和防护: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等,避免自身感染。
总之,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正确使用消毒剂,保持消毒物品的清洁和干燥,注意消毒时间和浓度,全面消毒,定期检查和更新消毒计划,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消毒灭菌的原则
消毒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和去除微生物,以达到预防疾病传播和保护健康的目的。
消毒灭菌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或灭菌方法。
根据被处理物品的材质、形状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合的消毒剂或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含氯化合物、过氧化氢、臭氧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辐射灭菌等。
2. 保证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强度和时间。
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强度和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因素。
强度和时间过短,可能无法杀灭所有的微生物;过长则可能对被处理物品造成伤害或者浪费消毒剂。
3.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消毒灭菌过程中,操作环境的清洁程度对消毒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操作环境不清洁,可能会引入新的微生物,降低消毒效果。
4. 确保被处理物品的清洁程度。
被处理物品的清洁程度对消毒灭菌效果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被处理物品存在较大的污染或污垢,可能会影响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强度和时间,降低消毒效果。
5. 严格遵守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消毒灭菌是一项专业的操作,需要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
操作者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方法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消毒灭菌标准操作程序一、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道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3)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试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4、职业防护(1)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医疗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概念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即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适用于医院地面、墙壁、医疗用品、家具等表面的处理和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
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人人体内部,包括进人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人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3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黏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黏膜密切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组织内,如内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人人体组织,不接触黏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
消毒灭菌的一般原则
消毒灭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以下是一般的原则:
1. 卫生原则: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培养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以及避免接触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或液体。
2. 清洁原则: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首先需要对物品或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或肥皂水清洁物品,去除污垢和有机物。
3.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场所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含氯化合物、含醇类、过氧化氢、紫外线辐射等。
根据相关规定和建议使用消毒剂。
4. 正确使用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正确稀释消毒剂,确保其浓度在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内。
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喷雾器、湿布等)将消毒剂均匀地应用到物品或表面上。
5. 注意安全性: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其安全性。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确保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气体的积聚。
储存消毒剂时应注意防火和防盗。
6. 频率和定期性:根据实际需要,确保对物品、表面和环境进行定期的消毒灭菌。
不同的场所和物品的污染程度不同,对于频率和定期性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要坚持卫生原则,进行彻底的清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正确使用。
保障安全性和合理的频率与定期性,以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维护环境与个人的健康。
消毒灭菌的护理规章制度1.消毒灭菌的定义消毒又称杀菌,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手段将器械、用具、环境等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灭活或抑制到不致引起感染的程度的过程。
灭菌是指将器械、用具等物体中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杀灭或全部去除的过程。
消毒和灭菌的宗旨都是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感染。
2.消毒灭菌的原则(1)彻底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彻底、彻底、再彻底,不能松懈。
(2)专业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杜绝外行乱入。
(3)全程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从采购消毒剂到使用器具,再到处理废弃物都要全程监控。
(4)安全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做到有利于环境和人体的安全,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5)经济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要尽可能节约消毒剂和成本,提高效率。
3.消毒灭菌的基本流程(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灭菌方法。
(2)摆放好待消毒和灭菌物品。
(3)正确使用消毒剂和灭菌设备。
(4)按照要求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消毒和灭菌。
(5)清洁消毒剂和灭菌设备,存放好消毒和灭菌器具。
4.消毒灭菌的分类(1)按照消毒对象的不同,分为器械消毒灭菌、环境消毒灭菌、手部消毒灭菌等。
(2)按照消毒剂的不同,分为物理消毒灭菌、化学消毒灭菌等。
(3)按照消毒时间的不同,分为紧急消毒和常规消毒。
5.消毒灭菌的管理(1)制定消毒灭菌标准和操作规程。
(2)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3)建立消毒灭菌档案,记录每次消毒和灭菌的情况。
(4)培训消毒灭菌人员,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5)定期组织消毒灭菌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交流。
6.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设备,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物品。
(3)保持消毒灭菌场所的整洁和通风,防止二次污染。
(4)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消毒剂。
(5)消毒和灭菌后要及时清洁消毒设备。
以上就是消毒灭菌的护理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消毒灭菌一般原则消毒灭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细菌、真菌和病毒,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进行消毒灭菌时,有一些一般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首先,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被处理物品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消毒灭菌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辐射消毒等。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到被处理物品的耐受性和适用性,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达到要求。
其次,消毒灭菌的操作要规范严谨。
在进行消毒灭菌前,要先对被处理物品进行清洁,去除污垢和有机物,以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在消毒过程中,要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正确稀释和使用,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
此外,要注意消毒灭菌的环境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另外,消毒灭菌的频率也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高风险的环境和物品,消毒灭菌的频率要增加,以保障消毒灭菌的效果。
同时,要定期检查消毒灭菌的效果,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消毒灭菌的措施。
此外,消毒灭菌的安全性也是需要重视的。
在进行消毒灭菌时,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消毒剂对皮肤和呼吸道的损害。
消毒灭菌的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溅洒和蒸汽,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消毒灭菌的残留物要及时清洗,避免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消毒灭菌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需要遵循一些一般原则,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安全性。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规范严谨的操作,适当的消毒频率,以及消毒灭菌的安全性,都是消毒灭菌的关键。
只有在遵循消毒灭菌的一般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消灭病原菌,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消毒灭菌的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卫生工作,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
灭菌可采用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
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消毒可用煮沸、流通蒸汽。
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
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1.2 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毒灭菌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遵循科学、规范、标准化的原则,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由分管院长、护理部、感控管理科、设备与后勤管理部门、护士长等组成,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2.2 消毒灭菌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流程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考核,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
2.3 各部门应根据本制度制定本科室的消毒灭菌工作细则,并组织实施。
三、工作流程和标准3.1 消毒灭菌工作应按照“清洗、消毒、灭菌、储存、使用”的顺序进行。
3.2 清洗:物品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有机物,为消毒灭菌创造条件。
3.3 消毒: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
3.4 灭菌:对经过消毒的物品进行灭菌,确保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达到无菌状态。
3.5 储存: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柜或无菌室中,保持干燥、清洁、避光、通风,防止污染。
3.6 使用: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再次污染。
四、消毒灭菌方法和设备4.1 消毒灭菌方法应根据物品的性质、污染程度和消毒灭菌效果选择,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化学消毒、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消毒等。
4.2 消毒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人员培训和考核5.1 消毒灭菌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学历或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5.2 医院应定期组织消毒灭菌培训和考核,提高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3 消毒灭菌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消毒灭菌设备。
六、质量控制和监测6.1 消毒灭菌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清洁消毒与灭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清洁消毒与灭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话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听好了哦!一、清洁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比如,出门回家要洗手,吃饭前要煮熟食物,生病了要及时就医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都是我们在预防疾病。
所以,预防措施一定要跟上,不能掉以轻心。
2. 针对性处理对于不同的物品和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清洁消毒方法。
比如,厨房餐具要用热水煮沸消毒,衣物要用洗衣液清洗晾晒,卫生间要用消毒液擦拭地面等等。
只有针对性地处理,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3. 安全第一在进行清洁消毒时,我们要注意安全。
比如,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高温消毒器时要注意防止烫伤等等。
安全第一,不能因为图快而忽视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日常清洁消毒的小技巧1. 家庭卫生家庭是我们最亲密的生活空间,所以保持家庭卫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定期打扫房间,清理灰尘和垃圾;用湿拖把擦地,保持地面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等。
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家庭常备的清洁用品,如醋、柠檬汁、苏打粉等,来辅助清洁。
2. 饮食卫生饮食卫生同样重要。
我们在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新鲜、干净的;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熟度和卫生;用餐前后要洗手,避免细菌传播。
另外,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如大蒜、生姜、洋葱等。
3. 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等。
我们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不揉眼、不挖鼻孔等。
只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远离疾病。
三、总结清洁消毒与灭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要遵循基本原则,做好预防工作;针对不同的物品和环境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在进行消毒时注意安全。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卫生和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
四、工作原则1.健康第一,安全第一,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2.科学合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消毒灭菌,确保效果;3.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档案和台账,做到有据可查。
五、消毒灭菌工作管理责任1.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制度的实施;2.医务人员要遵守消毒灭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程序;3.消毒灭菌管理人员要负责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六、消毒灭菌设施设备1.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灭菌设施设备;2.定期对消毒灭菌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3.消毒灭菌设施设备的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七、消毒灭菌制度1.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的消毒灭菌制度,包括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等;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确保每项消毒灭菌工作都按照规定进行。
八、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按照医疗器械的特点和使用频次制定消毒灭菌方案;2.确保每个消毒灭菌环节都得到严格执行,包括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等。
九、消毒灭菌质量监控1.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抽查,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符合规定标准;2.建立消毒灭菌质量监控档案,记录每次消毒灭菌工作的过程和结果。
十、消毒灭菌档案管理1.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消毒灭菌记录、台账、报表等;2.对消毒灭菌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十一、消毒灭菌人员培训1.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消毒灭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2.培训内容包括消毒灭菌的原理和方法、操作规范等。
十二、消毒灭菌卫生监督检查1.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合规运作;2.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手术室基础护理第一节消毒与灭菌原则、要求及常用消毒剂的应用一、消毒与灭菌原则及要求(一)选择消毒与灭菌方法的原则(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器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机构及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二)实施要求(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血液或从血液中流过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如外科器械、穿刺针、注射器、输液器、穿刺包、人体移植植入物、需灭菌内镜及附件(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前列腺电切镜、经皮肾镜、鼻窦镜等)、活检钳、血管介入导管、口腔科直接接触患者伤口的器械和用品等。
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2%碱性戊二醛浸泡10h。
(2)接触破损皮肤、黏膜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高消毒水平,如体温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需消毒内镜(胃镜、肠镜、支纤镜等)、压舌板、口腔科检查器械等。
消毒方法:100℃煮沸消毒20~30min;2%戊二醛浸泡消毒20~45min;500mg/L 有效氯浸泡30min(严重污染时用1000~5000mg/L);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0min以上;3%过氧化氢浸泡消毒20min以上。
(3)一般情况下无害的物品,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
如生活卫生用品和患者、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毛巾、面盆、痰杯、地面、墙面、床面、被褥、桌面、餐具、茶具;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
消毒方法: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消毒、洗净,再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