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证
- 格式:ppt
- 大小:720.00 KB
- 文档页数:21
脾肾阳虚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按什么穴位*二、脾肾阳虚吃什么食物好*三、如何预防脾肾阳虚脾肾阳虚按什么穴位1、脾肾阳虚按什么穴位可以艾灸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中脘、足三里、天枢、太溪、照海、阴陵泉。
针对湿气重的可艾灸:丰隆、阴陵泉艾灸的时间要根据灸量来定,时间一般在15到20分钟就可以了。
如果有热证表现的可暂停使用,多喝水,等热证表现消退后再灸。
3天一次。
可以选取涌泉、足三里、关元、内关(取内关穴的原因是因为你还有失眠健忘的症状)四个穴位,每天艾灸30到4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当会显著。
艾灸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也不会影响药效,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能温肌散寒、活络。
2、引起脾肾阳虚的原因2.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2.4、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
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3、脾肾阳虚的症状3.1、泌尿生殖方面夜间多尿:一般夜尿次数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过全日的1/4,严重者夜尿一小时一次,尿量接近或超过白天尿量,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夜间多尿”。
白天小便正常,独夜间尿多,正是本症的特点,多因肾气虚弱所造成。
脾肾阳虚中医治疗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中医治疗*二、脾肾阳虚的人忌食食物*三、脾肾阳虚患者日常的注意事项脾肾阳虚中医治疗1、脾肾阳虚中医治疗1.1、内服方药:真武汤加味茯苓15克、白术10克、炮附子、白芍、怀牛膝、巴戟天、泽泻各10克、车前子15克。
本方宜于阳气虚衰而水邪停聚者。
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1.2、外敷药物:甘遂末30克、面粉60克,以水调匀作饼,取冰片1克放于饼上,贴敷于中极穴,冷敷、热敷交替进行30分钟。
1.3、灌肠疗法: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之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于久痢不愈者。
2、脾肾阳虚病因2.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2.4、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
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3、脾肾阳虚食疗方3.1、淫羊藿(仙灵脾)茯苓炖鹌鹑配方淫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制法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
功效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利水去湿宁心安神,补脾胃作用,鹌鹑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
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
实践方案
学“同病异护”、“标本兼顾”、“三因制宜”的特色,在临床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借鉴。
肾病综合征属于慢性肾脏病之一,以大量蛋白从尿中流失为主要特点[1],同时可伴有低血浆白蛋白、水肿、血脂升高、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在临床中常见,可见于各个年龄段。
肾病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肾水”、“水肿”、“肿胀”等病证范畴,具有病程长、难治愈、预后差、患者生活质量低等特点,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
中医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面较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而在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
本研究即参考相关标准及文献,结合多年护理经验,制定了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实践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3]
①大量蛋白尿:>3.5 g/d。
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
中诊测试题含答案1、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A、久泄久痢,形寒舌淡B、心悸咳喘,畏寒身肿C、发育迟缓,骨骼柔软D、腰酸耳鸣,小便失禁E、眩晕咽干,腰膝酸软答案:A2、其面色随气候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称为()A、病色B、主色C、客色D、常色E、善色答案:C3、小儿指纹紫红的临床意义是()A、外感表证B、里实热证C、血络闭郁D、痛证E、惊风答案:B4、患者男,近来常感腰酸梦遗,虚烦不眠,心悸健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的临床意义是(),A、肾阴虚B、心阴虚C、心肾不交D、肝肾阴虚E、肺阴虚答案:C5、肺阴虚证的舌象表现是()A、舌红苔黄B、舌红苔白C、舌红少苔D、舌红苔厚E、舌红苔灰答案:C6、患者口渴,饮水不多,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的临床意义是()A、湿热证B、温病营分证C、痰饮内停D、瘀血内停E、阴虚证答案:B7、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月经淋沥不尽,白带量多清稀的临床意义是()A、肾虚水泛证B、肾阳虚证C、肾精不足证D、肾气不固证E、肾阴虚证答案:D8、水湿内停舌苔表现是()A、腐苔B、黄腻苔C、积粉苔D、光滑舌E、水滑苔答案:E9、患者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的临床意义是()A、温燥证B、血虚证C、阴虚证D、津液不足证E、阳虚证答案:D10、胃气渐复的舌象表现是()A、舌苔从全到剥落B、舌苔剥脱部位时时移动C、舌苔剥落后复生薄白苔D、剥脱处全无舌苔E、未剥落处仍有滑苔答案:C11、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A、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B、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C、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D、表寒里热证、上热下寒证、里虚表实证E、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答案:D12、患者男,结婚四年不育,常腰痛,头晕耳鸣,足软无力,脱发,舌淡苔薄白,尺脉弱的临床意义是()A、肾精不足B、肾阳虚衰C、肾阴不足D、肾气不固E、肺肾气虚答案:A13、痰饮停肺的临床表现是()A、胸闷,心悸气短B、胸闷,咳喘痰多C、胸闷,壮热,鼻翼扇动D、胸闷气喘,畏寒肢冷E、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答案:B14、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时的脉象为()A、浮脉B、散脉C、滑脉D、濡脉E、沉脉答案:E15、外伤后,瘀血阻络的临床表现是()A、头晕而刺痛B、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C、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D、头晕且重,如物裹缠,痰多苔腻E、头晕耳鸣,腰酸遗精答案:A16、下列各项,多见于血瘀证唇色的是()A、樱红B、淡白C、深红D、青紫E、青黑答案:D17、下列各项,不属于排尿感异常的临床表现是()A、遗尿B、尿道涩痛C、余溺不尽D、小便失禁E、小便频数答案:E18、下列各项,不主气血两虚证的脉象是()A、缓脉B、细脉C、微脉D、虚脉E、弱脉答案:A19、腹痛泄泻,脘闷嗳腐,泻后痛减的临床意义是()A、肝郁乘脾B、命门火衰C、食滞胃肠D、脾阳虚衰E、大肠湿热答案:C20、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脉是()A、动脉B、细脉C、促脉D、虚脉E、微脉答案:D21、下列各项,是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口淡不渴B、两颧潮红C、无汗或自汗D、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E、大便稀薄答案:B22、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屈伸不利者称为()A、肢体痿废B、四肢抽搐C、手足拘急D、手足颤动E、手足蠕动答案:C23、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的临床意义是()A、肾虚B、寒湿C、瘀血阻络D、结石阻滞,E、带脉损伤答案:B24、热渐盛而津渐伤的舌象表现是()A、舌光无苔B、舌苔由白转黄C、舌苔由润变燥D、舌苔由厚变薄E、舌苔焦黑起裂答案:C25、行痹的临床表现是()A、关节疼痛重着不移B、四肢关节游走窜痛C、四肢关节红肿热痛D、关节疼痛剧烈E、关节酸胀麻木答案:B26、气郁发热的临床表现特点是()A、时有低热,兼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B、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C、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D、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E、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至秋凉自愈答案:D27、失眠的临床意义是()A、肺脾气虚B、肝肾阴虚C、营血亏虚D、肾阳虚E、心脉痹阻答案:C28、可见面黑表现的是A、惊风B、湿热C、风湿D、水饮E、热极答案:D29、下列各项,不属于黑色所主病证的是()A、寒证B、水饮C、瘀血D、肾虚E、脾虚答案:E30、舌红绛,苔白腻的临床意义是()A、邪热人营,湿浊未化B、痰热互阻C、饮停胸胁D、气虚发热E、阴虚内热答案:A31、邪热深人营血所表现的舌象是()A、红舌B、青舌C、绛舌D、淡古E、紫舌答案:C32、下列各项,不属于心肾不交证临床表现的是()A、舌淡少苔B、惊悸多梦C、健忘D、腰膝酸软E、口干咽燥答案:A心肾不交的辨证要点:以心烦、失眠、腰酸、耳鸣、梦遗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国医泰斗治脾肾阳虚医案一、脾肾阳虚的理论基础1. 中医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以滋养全身。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液代谢,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有着根本的作用。
- 脾肾阳虚是指脾肾阳气亏虚,虚寒内生,温化无权,运化失职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病因多为久病耗气伤阳、久泻久痢、水邪久踞等,导致脾肾阳气不断损耗。
2.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尤其是在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大便溏薄,甚至完谷不化,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是因为脾阳虚衰,运化失常,不能正常消化食物。
- 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男子可能有阳痿、早泄,女子可能出现宫寒不孕等。
肾主生殖,肾阳虚则生殖功能减退。
同时,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冷痛,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等症状,这是由于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腰膝和膀胱气化失常所致。
- 全身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㿠白或黧黑,神疲乏力等。
阳虚则寒,阳气不能温煦肢体和面部,同时身体机能衰退,出现神疲乏力等表现。
二、国医泰斗医案举例1. 医案一- 患者情况- 患者张某,男,45岁。
自述近年来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明显,腹部胀满,进食后尤甚,大便稀溏,每日3 - 4次,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 辨证论治- 国医泰斗诊断为脾肾阳虚证。
认为患者久病体虚,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阳亦虚。
治以温补脾肾之阳。
- 方剂选用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药用附子(先煎)10g、干姜10g、党参15g、白术15g、炙甘草6g、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鹿角胶(烊化)10g、杜仲10g。
- 方解:附子理中汤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脾,干姜温中散寒,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共奏温中健脾之功;右归丸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等药补肾填精,温补肾阳。
两方合用,脾肾双补,使阳气得复。
- 治疗效果:患者服用上方14剂后,腹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1 - 2次,畏寒怕冷症状有所缓解。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骨质疏松的中医定义
二、骨质疏松的中医常见证型
1.肾阳虚证
2.肝肾阴虚证
3.脾肾阳虚证
4.脾胃虚弱证
5.肾阴亏虚证
6.阴虚火旺证
正文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骼失去养分而造成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常见证型有以下几种:
1.肾阳虚证:患者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背疼痛,遇冷疼痛加重,舌质淡、舌体肥大,脉沉细。
肾阳虚证的主要原因是肾阳不足,导致骨骼失去温煦,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2.肝肾阴虚证:患者形体偏瘦,容易抽筋,眼睛干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苔少。
肝肾阴虚证是由于肝肾阴虚,精髓亏损,不能滋养骨骼,导致骨质疏松。
3.脾肾阳虚证:患者畏寒怕冷、腰背疼痛,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大便稀溏或食欲不振。
脾肾阳虚证的原因是脾肾阳气不足,骨骼失去温煦和滋养。
4.脾胃虚弱证: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乏力等症状。
脾胃虚弱证导致骨骼失去营养,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5.肾阴亏虚证:患者腰背部疼痛、足跟痛、驼背、骨折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略数。
肾阴亏虚证的原因是肾阴不足,不能滋养骨骼。
6.阴虚火旺证:患者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足跟痛、驼背、骨折等症状,同时伴有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失眠等症状,舌质红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阴虚火旺证的原因是阴液亏损,虚火旺动,骨骼失去滋养。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病因多样,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脾肾阳虚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指身体内的脾脏和肾脏阳气不足,影响了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常见症状包括腰腿酸软、手脚冰凉、腹泻、食欲不振、气短等。
下面为你详细介绍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1. 四君子汤: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补气健脾,强肾固本。
2. 六味地黄丸:山药20克,熟地20克,白术20克,枸杞子20克,牛膝20克,丹参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益肾,补脾生津。
3. 十全大补丸:人参15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0克,淮山10克,山药15克,桂枝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补气养血,固肾壮腰。
4. 生脉饮:当归15克,熟地12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调补肝肾,滋阴补血。
5. 八味地黄丸: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巴戟天15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牛膝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强身健骨。
6. 白芍地黄丸:白芍15克,熟地20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祛风散寒。
7. 防己茯苓丸:防己10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和中益气,利水消肿。
8. 党参、黄精、白术粥:党参15克,黄精15克,白术15克,大米适量。
将药材和大米混合后,加水煮粥,食用。
主要作用是健脾益气,增强肾阳。
9. 枸杞子、蛤蚧、红枣粥:枸杞子15克,蛤蚧1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
肾病综合征【定义】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本病的基本特征是大量蛋白尿。
目前我国的定义为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高脂血症[1]。
本病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2]。
【诊断标准】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重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其中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为本病的诊断标准[3]。
【辩证分型】该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肾阳虚、三焦通利失常,不能正常输布水液,以致水溢肌肤,发为水肿。
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肺与三焦,病性属本虚为主、兼夹邪实。
(一)风水泛滥证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浮肿,来势迅速,可有恶寒、发热、肢体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三)湿热壅盛证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象沉数或濡数。
(四)脾肾阳虚证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或伴胸水、腹水。
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酸隐痛,纳呆便溏,尿量减少;舌白腻,厚薄不一;脉沉细。
(五)肝肾阴虚证面色潮红,烦热失眠,腰腿酸软,口干,咽燥,或夜寐盗汗;舌红,苔薄、厚、腻不一;脉弦数、滑数、细数不一。
(六)气阴两虚证腰酸隐痛,不耐疲劳,劳则神倦,乏力,胃纳两便基本正常;舌正红或偏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1、正对发病机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2、治疗并发症,如水肿、血栓形成、高脂血症、感染等。
(二)辩证施治1.辩证论治:该病的主要治法在水肿期是开宣肺气、健脾温肾、通阳利水。
肿退后改为补益脾肾,调和阴阳。
(1)风水泛滥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苓散出入。
脾肾阳虚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脾肾阳虚概述脾肾阳虚(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是指脾肾阳气亏虚,运化饮食和水谷精微功能失常,调节水液代谢作用减弱的病理变化。
临床以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为主要特征。
发生多与饮食失调、房劳过度、感受外邪、久病等有关。
本证为阳虚证中较为严重的证候。
如果失治误治,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阳虚欲脱,或脾肾机能衰竭。
英文名称: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其它名称:脾肾两虚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脾脏,肾脏常见症状: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体不温,阳痿遗精,妇女宫寒不孕主要病因:饮食失调、房劳过度、感受外邪、久病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检查、B 超、CT、心电图重要提醒:若出现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阳虚欲脱,或脾肾机能衰竭。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脾肾阳虚的发病特点三、脾肾阳虚的病因病因总述:脾肾阳虚发生多与饮食失调、房劳过度、感受外邪、久病等关系密切。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使脾阳不振,或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最终导致脾肾阳虚。
病性属虚,病位在脾肾。
基本病因:1、饮食失调饮食不节,偏食辛辣肥腻食物,或饮食无规律,过饥过饱,损伤脾胃,久病迁延,影响脾阳,肾阳,逐渐形成脾肾阳虚。
2、房劳过度房劳过度,房事不节制,或有手淫习惯,耗伤肾精,肾气,继而损及肾阳,元阳不足,波及脾阳,形成脾肾阳虚。
3、外感水湿寒邪外感湿寒邪,日久不能消除,肾阳受损,不能温暖脾阳,导致脾肾阳气同时损伤,虚寒内生。
4、久病泄泻痢疾等疾病日久不痊愈,损伤脾阳,病情缠绵,不能充养肾阳,逐渐形成脾肾阳虚。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摘要:1.骨质疏松的中医定义和病因2.中医对骨质疏松的常见分型3.各种证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正文:一、骨质疏松的中医定义和病因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组织逐渐变薄、骨密度降低,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病症。
中医将骨质疏松称为“骨痿”、“骨软”等,认为是由于肾虚、脾虚、肝郁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二、中医对骨质疏松的常见分型中医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背疼痛,遇冷加重,舌质淡、舌体肥大,脉沉细。
2.肝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容易抽筋、眼干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3.脾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背疼痛、大便稀溏、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
4.脾胃虚弱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5.肝郁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肢体或脊柱有固定的压痛点、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舌质紫暗、有瘀斑,脉象沉涩。
6.阴阳两虚证:主要表现为骨痛肢冷、腰背疼痛、畏寒喜暖、四肢倦怠乏力,舌质淡、体胖或有齿痕,脉沉无力。
三、各种证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1.肾阳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补肾阳,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杜仲、巴戟天等。
2.肝肾阴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滋养肝肾,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黄精等。
3.脾肾阳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温肾,常用药物有炙甘草、干姜、人参、白术等。
4.脾胃虚弱证: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和胃,常用药物有党参、炙甘草、白术、茯苓等。
5.肝郁气滞血瘀型: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等。
6.阴阳两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调和阴阳,常用药物有龟板、鳖甲、黄精、枸杞子等。
总之,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文章目录*一、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1. 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2. 脾肾阳虚的原因3. 脾肾阳虚的表现*二、脾肾阳虚应该吃什么*三、脾肾阳虚艾灸穴位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1、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真武汤:茯苓9g、芍药9g、白术9g、生姜9g、附子(脱去皮)9g。
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固涩剂:常用敛肺止咳药如罂粟壳、五味子、乌梅等,配伍益气养阴药如人参、阿胶等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九仙散敛肺止咳,用于久咳久喘,自汗等肺气阴不足之证。
天魂汤:甘草2钱,桂枝3钱,茯苓3钱,干姜3钱,人参3钱,附子3钱。
功能主治:脾肾阳虚。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温服。
运用: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
各家论述:方中甘草、茯苓培土而泄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安肾汤:大茴香、附子、苍术各二钱,韭子一钱。
鹿茸3钱,葫芦巴3钱,补骨脂3钱,韭子1钱,大茴香2钱,附子2钱,茅术2钱,茯苓3钱,菟丝子3钱。
治湿温日久,脾肾阳虚。
用法用量:水煎,分三次服。
2、脾肾阳虚的原因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
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3、脾肾阳虚的表现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证的名词解释脾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一种证候,也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身体问题之一。
那么,什么是脾肾阳虚呢?简单来说,脾肾阳虚是中医学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它是指人体脾胃与肾脏的阳气不足,导致整个身体无法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阴阳平衡”,而脾肾阳虚就是“阳”的一种失衡状态。
脾肾阳虚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疲劳、寒冷环境的长期暴露等等。
当人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脾肾功能会逐渐衰退,阳气也会逐渐虚弱。
脾肾阳虚可以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感,例如疲乏无力、肢体冰凉、腰膝酸软、腹泻、脾气急躁等。
这些都是阳虚的表现,也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脾肾阳虚也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肾炎、阳痿、痛经等。
针对脾肾阳虚,中医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调整饮食习惯,中医认为温补的食物有助于补充阳气。
例如,人参、枸杞、姜、葱、桂皮等食物都可以起到温补的作用。
其次是适当锻炼,中医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阳气的产生。
还有养生保健的方法,如按摩腹部、泡脚、穴位按摩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改善脾肾阳虚。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是注意饮食,平衡膳食结构,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处理压力和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脾肾阳虚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证候,其实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
中医认为阳虚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养生保健来改善和调节的。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重视身体的阴阳平衡,是预防脾肾阳虚的重要途径。
脾肾阳虚的表现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的表现*二、脾肾阳虚食疗方*三、脾肾阳虚体质如何调理脾肾阳虚的表现1、脾肾阳虚的表现1.1、泌尿生殖方面夜间多尿:一般夜尿次数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过全日的1/4,严重者夜尿一小时一次,尿量接近或超过白天尿量,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夜间多尿”.白天小便正常,独夜间尿多,正是本症的特点,多因肾气虚弱所造成。
要彻底根治,必须抓住温扶先天肾阳之气这一主要环节,增强肾气的固摄气化作用,才能获得阳复阴退的效果。
1.2、精神状态方面1.2.1、畏寒肢冷“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
“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
“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1.2.2、头晕无力,失眠多梦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
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
要想根治肾虚,彻底治好其他器官的疾病是根本之道,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2、脾肾阳虚艾灸方法2.1、可以艾灸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中脘、足三里、天枢、太溪、照海、阴陵泉。
2.2、针对湿气重的可艾灸:丰隆、阴陵泉。
艾灸的时间要根据灸量来定,时间一般在15到20分钟就可以了。
如果有热证表现的可暂停使用,多喝水,等热证表现消退后再灸。
3天一次。
2.3、可以选取涌泉、足三里、关元、内关(取内关穴的原因是因为你还有失眠健忘的症状)四个穴位,每天艾灸30到4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当会显着。
3、脾肾阳虚是什么引起的3.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脾肾阳虚的症状中医证候名。
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1病因: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
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
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2临床表现编辑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主要临床表现有: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
3辨证施治、治疗原则:温补脾肾。
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
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
其他治法兹举例如下: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
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
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1. 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2. 脾肾阳虚怎么引起的3. 脾肾阳虚危害有哪些*二、脾肾阳虚吃什么好*三、脾肾阳虚如何调理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1、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 1.1、畏寒肢冷:“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
“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
“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1.2、头晕无力,失眠多梦: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
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
要想根治肾虚,彻底治好其他器官的疾病是根本之道,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1.3、腰痛:腰痛根本在于肾虚,可分为内伤和劳损。
内伤肾虚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或疲劳过度所致。
轻者难以弯腰或直立,重者出现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劳损指体力负担过重,或长期从事同一固定姿势的工作(使用电脑、开车等),久之会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不足。
2、脾肾阳虚怎么引起的 2.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3、脾肾阳虚危害有哪些 3.1、在脑力方面,肾虚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3.2、在情绪方面,肾虚同样有影响,主要有:情绪不佳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本虚证:
1)脾肾气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3)肝肾阴虚证
主症: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4)气阴两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5)阴阳两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
次症: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标实证:
1)湿浊证
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厚腻。
2)湿热证
主症: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3)水气证
主症:水肿,胸水,腹水。
4)血瘀证
主症:面色晦暗,腰痛;
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5)风动证
主症:手足搐搦,抽搐痉厥。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药点 药饭名词解释: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
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量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
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
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
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
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
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方8、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量同煮。
适用于肠燥便秘。
药茶名词解释:药茶是指应用某些重要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或汤、饮、乳、露、汁、浆等饮料,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