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一、物象和意象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写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

如:《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

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

在短短的四句(首段)用了六个含秋的意象,由花儿枯了,到草儿黄了,到天又黑了,夜又深了,秋风紧了,秋雨滴落了,秋天一日比一日凉了,由秋衰败写出了心的惨淡。秋风秋雨相伴着守在长夜孤灯窗前的人儿,秋凉如许,人何以堪!

这四句写秋夜的景色和离人的情绪,以景衬人,借景抒怀,从而点明了《秋窗风雨夕》的题意,主体形象的凄凉、孤独、悲伤之情(意)被这些叠加的意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如《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心中有春气,秋是不会降临人间的——以意求象——或喜或悲、或绚烂或萧瑟)。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蒙太奇手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

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

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以动衬静,更

显其静,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李贺在《致酒行》中写道:“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赋予了对“主父”的深切思念之情,因而是一个意象。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柳则给人一种清新嫩绿的感觉,写出了

京城春色之美,人情之温暖,反衬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寂寥,流露出作者对朋友前往安西前路难行,未来难卜,环境寂寞的忧心。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译成散文意思就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

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同是一个“柳”,借以抒发的情

感不同,则意象的使用与组合手法也各异。

“竹”也是一种客观事物,它在诗词中也会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而成为意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的意象“竹”象征不畏逆境、坚强刚劲的君子风范。

在诗词中,同一个物象往往可以构成情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如由“蝉”构成的意象,在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赋予了“蝉”一种离愁别绪;在骆宾王

的“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诗人借蝉自喻,寄寓思乡思亲之情;而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则把蝉当做高贵圣洁的象征。由“酒”构成的意象,在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琶琵与羌笛”中,具有惜别的意味;在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这意象饱含愁绪;而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则是借酒来抒发功业难成的苦闷。同一物象,由于融入了不同的情志,所构成的意象就会不相同。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

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也可以把其他物象的特点转移到某一物象上来。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用夸张的手法夸大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黄河水的气魄。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则把本是不能动的“心”系在了孤舟上:“愁绪”本是抽象的,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赋予“愁绪”水的特征,可以流动,滔滔不绝,使“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由此可知,物象是意象的基础,

意象是物象和情感的有机统一。从物象到意象,要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是作者的艺术创造。

二、意象和意境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意境可以理解为是由一幅或多幅画面构成的立体图画给读者留下的整体感受)

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就构成了一种意境:对

幽缈凄清的感伤。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诗句中有四个意象:烟、水、月、沙,它们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画面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凄凉哀伤之情。杜牧这句诗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句子也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萧瑟清冷的旅愁,也有温馨、闲适的向往。秋日的郊野,几

根藤蔓半死不活地攀援着,黄昏时节,

一只乌鸦停留在一棵老树上,仰对着远方发出几声揪心的鸣叫。不远处,有一个有着小桥流水的村庄,村庄上空飘着缕缕炊烟,就在这时,一个流浪汉骑着一匹瘦马,在古道上艰难地蹒跚着。这三个句子中接连叠加了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其中前三个意象和后三个意象有苍凉萧索之感,暗寓游子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怀,中间三个意象含有幽静、温暖的情调,反衬出游子思乡,倦于

漂泊的愁绪。这三个句子的意境,正是借助这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意象才得以形成。

总之,物象、意象、意境三者各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是诗词的艺术境界。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物象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构成意境,三者共同为诗词的表情达意服务。我们只有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鉴赏诗词,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

附: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

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的意象、形象与意境学案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2. 技能目标:掌握赏析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掌握意象与意境题的基本回答范式。 第一课时预习学案 (一)鉴赏意象 【考点解读】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常用的术语。“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一首诗就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元素,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体会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把握意象所表达的作者情志、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词作品。 【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题1:(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题秘笈】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是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秦观《画堂春》一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秦观《画堂春》中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也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秦观《画堂春》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画堂春》答案: (二)鉴赏意境 【考点解读】 诗歌的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由意象组成的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出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用意象所创造的生活图景。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

最新意境和意象

意境和意象

天我们只说两个词儿---意象和意境。 我们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都会经常说起或者听人说起这两个词,一个叫“意象”,一个叫“意境”。它们究竟是指着什么?它们对古典诗词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因为,对于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来说,这两个字看起来平平常常,也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是我们真的懂它吗?真的会运用它吗?不懂得它就根本无法入得门径,不理解它,就会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这两个字,关系到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根本所在。 先说一下“意象”的概念,如果细究,这个“意象”二字还真的不好解释,我查了一下汉典,竟然有七八种解释,笼统点说,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从诗学的角度讲,就是诗人内心的情志和外在景物的融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艺术具象。 再白点的话说,意象是指实在的景物,但不是冷冰冰的呆板景物陈列,而是被诗人用来进行艺术构思的一个元素。因此,意象其实是含有诗人心理要素的景物。我们写的诗,我们看到的诗,其实都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 “意象”这个词,是古典诗学及古典美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它的意义搞懂,吃透。

从绘画的角度来理解一下,我们画了座山,我们又画了条河,我们再画了河上一条小船,同时,我们还可能会再画上岸柳,画上蓝天和白云。这每一样景物都可以称之为“意象”,把这不同的意象经过艺术处理组合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山脚下流淌着河流,河上行驶着一条船,河岸上柳枝轻摆,透过柳梢,我们又看到了那一朵朵的白云。这样完整的画面,就是由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而这画面则形成了一个境象(境),这个境象又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美好的遐想或感触(意),这境和意融而合一,我们叫它什么?我们就叫它“意境”。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对意象进行艺术处理后才能构成意境。例如,山、水、树、船、云等景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你把船给画到树上去了,合适不?乱来的,强凑的不叫艺术,当然也就没什么“意境”可言了。 所以,我们又可以给出了“意境”这个词的概念解释。从诗歌创作的角度上看,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境---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活动。意境,就是这二者的浑然相契。意象是比较实在的具象,而意境则是一种虚的感念上的抽象了。 这么说总觉得有点费劲,呵呵,我们现在通过几个作品来说明一下吧。我们来看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代表边塞的地名,写了征人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意境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意象、意境分析 一定义 意象:表意之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的特有名词。拆开来说,“意”是诗人的主观思想与感受,“象”是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二者的融合。总的来说就是被诗人赋予了主观情感的形象。 意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客观事物、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和由此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 那意象与意境是什么关系呢?用一句话来概括,意象或者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打个比方,意境就像是美轮美奂的建筑,而意象是构成建筑的砖块与瓦片,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1单独的意象构成意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依旧纯净洁白香气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那表示相思之情的是什么?红豆。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那表示思乡的呢?月月夜忆舍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2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画面感强。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3.04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 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有两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 比较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稳”是前提,“变”是微调。 1.题型题量稳定,分值各省延续。绝大多数省市采用简答题的题型,设置两道小题,各省保持自己的特色。 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看,唐宋诗词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但从先秦到近代都在命题人的范围之内。至于体裁,诗词曲都在被选之列。诗歌鉴赏的出发点就是考查真实的鉴赏能力。 3.命题形式在稳定中更趋于灵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 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

围城意象分析

《围城》意象分析 2006-09-14 14:59:5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 简介:鉴于围城这部小说情节的复杂性,使得小说中的意象也变得复杂起来。为了保证对于这部作品中意象分析的清晰性,本文将从最具典型性的三个意象着手,具体包括:主题“围城”的象征意义(“围城”就成为人类全部挫折的象征,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主人公“方鸿渐”的象征意义(集中了当时受西学影响而并未具有独立人格的一部分文化人的人格弱点和精神缺陷);老“钟”的象征意义(暗示人类冲入冲出“围城”这种渴望与满足间的荒诞)。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老挂“钟” 正文: 高建新老师说:“文学是可以安顿灵魂的东西!”而一部作品传神的地方往往是具体的细节,体现在作品上我个人认为就是“意象”。所以这次我打算将重点放在《围城》“意象”的透析上。之所以这样定位并不是因为要抛弃钱钟书先生的睿智,绝妙的讽刺语言,独特的人物性格,纷乱的故事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也不是独特的思想内涵。是因诸此之类已被学界研究的较为透彻和清晰。 大家都知道,意象本是分析诗歌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当然读者理解起来也是并不一定完全吻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围城》这部作品来说其对于不同文化的阶层的文学接受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本文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我这位对其意象解析者的主观性,下文将就将从最具典型性的三个意象着手,具体包括:主题“围城”的象征意义;主人公“方鸿渐”的象征意义;老“钟”的象征意义,谨代表个人观点。 “围城” 对《围城》意象的分析最为主要的当然是“围城”这一主体意象。小说以“围城”为题,其字面意义即被围困的城堡,而此“围城”又是一个文学的意象,一个生动的象征,综看全文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值得讨论。 作为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写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褚慎明等酒楼小聚,席间褚慎明大言不惭,吹自己怎样和罗素谈结婚离婚的事,引出英国古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结局。”苏文纨接着引出了“围城”意象,她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将人类的婚姻活动比喻成具体的城堡形象。 在方鸿渐跟孙柔嘉结婚后认识到彼此的尴尬说:“结婚以后,你总会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后,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是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识谁”。真是一语洞穿,表现出进入城堡的婚姻男女的那种欲逃不得而又无法摆脱的心理尴尬;同时城堡又吸引着千万的男女鼓舞着进城的热情和勇气,城内城外的人表现出一种行为的反差。将“被围困的城堡”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上述仅是浅层的表象意义,更深刻的是指斥人性弱点的隐性含义。作为文化象征意义的“围城”,在其文化层面上有着广泛的象征意义。1989年左右拍摄电视连续剧《围城》,钱钟书与

高三二轮之“诗歌意象、意境鉴赏”专题

高三二轮之“诗歌意象、意境鉴赏”专题 复习目标 1. 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意境; 考点解读 一、考纲要求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二、概念诠释 (一)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建构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学习过程 一、鉴赏意象 (一)典例精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二)方法总结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注意:一定是名词性质的短语。)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三)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鉴赏意境 (一)典例精析 (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意境意象型习题

诗歌鉴赏专题学习 意象意境篇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 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诗中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和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与技巧固然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古典诗歌的意象就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

意象意境

四、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意象及内涵如下: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

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隐逸。 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伤春、伤别。 流水: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思乡,思人。 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桃花: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二)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

古代诗词意象分析

古代诗词意象分析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由于我国诗词特有的讲究含蓄和凝练的创作要求,使诗人词家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露表白,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因此,意象便成为了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因素。不少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经过人们的长期心理投射,往往具有独特的意绪和丰富的意蕴,因此常常在不同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如“杨柳”、“芳草”、“梅花”、“落日”、“明月”、“鸿雁”、“孤舟”等等,使得意象往往又带有历史的承袭性。它们蕴含着诗人的审美想象,展现给读者以丰富的情感与想象的天地,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有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诗词创作中艺术思维的民族特色。诗词意象表现,是作家审美性精神创造活动的缩影,也作者内在生命律动的最富诗性智慧的审美表现形式。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因此,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品味古诗需从鉴赏意象入手。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若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各类补品药剂,而可以用提供含有维生素的苹果、橘子等的水果这一方式。因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更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让读者更好的吸收。 2、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如果诗人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一类的中心内容,同样的主题,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这正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唐诗宋词(选读)之意象意境分析

唐诗宋词(选读)之意象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备考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 意象、形象 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社会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 一、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色彩.形状等)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 ②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思考:诗中梅花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特点: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等. 手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感情:抒发了诗人淡泊为怀,轻视功名利禄,不向世俗献媚,保持坚贞纯洁的高尚情操。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意境是空灵的。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二、鉴赏景物形象诗 意境鉴赏方法: 1、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描绘景物画面 2、分析诗歌景物特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诗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什么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抒发了作者常年漂泊老病孤愁功业未成的复杂感情。 1、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参考答案: ②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三、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

怎样分析诗歌的意境

怎样分析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作品时,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怎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呢? 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所说的三境中,“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其次,要弄清楚“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涉及到“情”和“景”的内容,所有好的诗词中的“情”和“景”都达到了水乳交融。需要指出的是,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并不等同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激动。因此,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一定要领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第三,要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如下。 (一)触景生情,情随境生 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因遇到某种物境,触发了某种情意,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便是如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一幅江南艳丽的水乡风景图宛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选取了富有江南特点和春意的景物(莺啼、绿、红、水村、风、寺庙、楼台、烟雨等),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把零散的自然景物加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精确描绘,使人身临其境——宛然置身于迷蒙烟雨、春意盎然的江南大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极大的感染。然而它不仅是一幅歌颂春光的写景图,而且在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之中,给予信佛的统治者以含蓄委婉的嘲笑,达到了情意情景水乳交融之境界。 (二)移情入景,景中生情 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把这种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的物象带上了主观情感。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明显带有诗人“感时”、“恨别”的主观色彩。遭遇“鸟语花香”,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们定会抒发喜悦之情,可是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家人离散的处境下,杜甫见花开流泪,闻鸟语惊心,花香鸟语这种美好的景物,此时却勾起了诗人痛苦的情怀。诗人以主观感染客观,统一客观,达到了意与境的统一,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意”与“境”的交融,不管它是情随境生,还是移情入境,总之要在一首诗中和谐、完美,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方能够成好诗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失为具有完美意境的典范,他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交融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了。难怪闻一多称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再如欧阳修的闺怨词《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意境曲折,层层深入而浑然一体,前人评价颇高。该词中闺中怨妇借暮春景象,感叹青春消逝和精神上的孤寂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所以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第四,掌握一些关于诗歌意境分析的必要的常识和方法。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高三 2011-12-05 17:24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北岛诗歌夜意象分析

第11卷第1期 2009年2月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 TY Vol.11No.1 Feb.2009 作者简介:王亚斌(1976-),男,安徽泗县人,硕士,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收稿日期:2008-10-10 北岛诗歌夜意象分析 王亚斌 (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12) 摘 要:在北岛的诗歌创作中,夜意象的营造是一个重要内容。北岛诗歌中的/夜0,并非仅仅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是有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重要关系。北岛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关键词:北岛;诗歌;夜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9)01-0030-03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北岛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北岛/国内的诗歌作品最主要的是表达一种怀疑、否定的精神和在理想世界的争取中,对虚幻的期许,对缺乏人性内容的苟且生活的拒绝。对于社会、人生的弱点和缺陷的 批判,希望能达到人类历史的普遍本质0。[1]187 国外作品则 转移为对普遍人性问题的探索处理。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作品,北岛都对/夜0情有独钟,对夜色特别敏感,夜间的情绪活动十分丰富。笔者以5北岛诗歌集6(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为文本进行统计,共有57首诗中出现了夜的意象,出现频率之高,意象之繁,令人惊叹。深入理解这些诗歌中的夜意象,不仅对准确认识北岛大有裨益,而且也有助于对北岛诗歌整体风貌的进一步把握。 一、夜意象的成因 5说文6:/夜,舍也。天下休舍。从夕,亦省声。0夜是休舍栖息的时刻。夜是温馨安谧的,同时,夜又是黑暗神秘的。夜能够进入文学创作文本,融合了诗人主观心灵与意志,是带有某种特定意蕴与情调的艺术形象,成为诗歌抒情达意的基本审美结构单位。北岛诗歌中大量夜意象的出现与特殊的社会形态、诗人心理构成以及创作思维机制有着一定的联系。 北岛诗歌中夜意象的形成首先缘于当时特殊的社会形态。自从意识把人从自然中凸现出来,把个体的人从群体中分拣出来,个体与身处其中的现实一直存在着矛盾。文革十年,人们的全部生活被政治所覆盖。当人们生存的诸多层面被遮蔽,生活的复调被挤压为单一的声部独唱时,生活中就会出现荒诞,形成荒诞的时代生存状态。/文革0中,人妖不辨,黑白混淆。正直、善良、人性被摧残殆尽,而丑恶、出卖、奸邪却畅行无阻,现代迷信的制造者们把中国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一个超级精神病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0,这样冷峻而富有哲理的诗句正是北岛对异化社会的精确写照。/文革0期间,/太阳城0里的人民陷入拜神年代对/信仰0的迷信,/太阳城0实在是黑暗之城:爱情是/荒芜的处女地0,自由是/破碎的纸屑0,命运是/随意0地敲打,生活是/网0,, 其次,北岛诗歌中夜意象的形成与诗人的心理构成有重要关系。在文革的影响下,北岛没有完成高中学业,之后,当过混凝土工、铁匠等,这样的经历使他所有曾经的崇拜与希望全部化为泡影,北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理危机。那时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了人间的真相和生存的残酷,因而他更重视面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重视对世界的质询与拷问。北岛说:/我被他(食指,笔者注)诗中的那种迷惘与苦闷深深触动了,那正是我的朋友们以至一代人的心境。0[2]290受食指的影响北岛走上诗歌道路。作为对抗权威和暴戾现实的艺术抗议方式,北岛提出/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0[3]的诗歌主张。 北岛说:/我的诗受外国影响是有限的,主要还是要求充分表达内心自由的需要,时代造成了我们这一代的苦闷和特定的情绪与思想。0[4]文革黑夜在北岛心灵上的沉重撞击,使迷惘、孤独、痛苦和绝望在他的诗歌中以夜意象表现出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北岛成为一位/午夜歌手0,诗中夜的意象几乎成为那个梦魇世界的影像志。对此,陈超有精当的概括:/在这里我们看到,不是-夜莺.之类纤柔甜美的鸟儿引发了他诗歌最初的声音,而是在动荡而压抑的年代,-鹞鹰.(猛禽的一种,像鹰而比鹰小,羽毛灰褐色)教会了-歌声游泳.。而作为养育与训导象征的-父亲.,也没有给他们这一代带来明亮稳定宽阔的前程,反而是让他们-确认了黑暗.。但又恰好是在黑暗中裂骨爆发出来的诗歌-闪电.,通向并构成了特定年代的-经 典.0。 [5] 再次,思维机制在北岛诗歌夜意象的形成中也有重要作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型原理认为:从力的角度看,物理世界的力(黑暗)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而产生生理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