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看法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我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看法
姓名:葛立波学号:3113006510 班级:网络工程3班摘要:⏹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一、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毛泽东同志估计这个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他认为中国“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过于急促和粗糙,遗留下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后来的实践和认识看,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绝对统治地位时,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惟一的经济成分,可不可以适当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二是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了全部经济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作用?怎样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三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体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需不需要划分层次,并根据不同情况发挥不同层次的积极性?还是公有的范围越大、经营越集中越好?这些问题,党在改造过程中大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觉察,但是,来不及反复研究和慎重决策,就在改造高潮中被掩盖起来了。这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急过粗带来的其他问题,只要冷静下来,实事求是,认真调查和调整,是可以在实践中依靠经验的积累逐步加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