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宁波工程学院社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题目: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113班调研组成员及学号:胡赛飞11408070309 周雨琪11408070313李芳萍11408070314 杨凌11408070334指导教师:聂红隆定稿日期:2014年9月1日调研报告概要调研题目: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调研目标: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浙江产业集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措施。
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发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要注重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的支持。
调研时间:2014年暑假(8月份)调研对象:浙江省宁波市周边地区的企业调研方式:文献搜集,现场调研,网络搜索正文一.调查资料(一)浙江省年产值过千亿的5个聚集产业(二)浙江省各是产业集群总数及产值(三)浙江省规划中的十四个省级集聚区(四)浙江省各地区主要产品二.认识浙江产业集聚(一)产业集聚的概念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现象和经济过程,是一定区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各种机构的集合。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大。
从行业分布来看,浙江省产业集群共涉及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28个工业门类,其中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有5个行业,分别为纺织业(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杭州湾新区发展前景怎么样杭州湾新区是浙江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一片新兴经济区域,位于杭州市西南部,是浙江的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杭州综合保税区的核心区域。
杭州湾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区位优势。
杭州湾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域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上海、宁波和杭州等大城市。
区域内交通发达,拥有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等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了人员、货物和信息流动。
其次是资源优势。
杭州湾新区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拥有丰富的农田和渔业资源。
此外,新区还拥有较多的工业用地和空闲土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区域内还有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再次是政策优势。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杭州湾新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新区享受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费、优惠贷款、金融支持等,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此外,新区还建立了“扁平式”管理机制,减少了企业的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以上的基础上,杭州湾新区也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措施。
新区将以海洋经济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港口航运物流、海洋生物药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加强产业链协同,新区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聚集区。
总的来说,杭州湾新区发展前景广阔。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驻。
随着产业的集聚和产城融合的发展,新区将成为杭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条件。
宁波汽车配件产业分析报告浙江省共有整车生产企业16家、改装车及专用车生产企业28家、低速汽车生产企业2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
产品涵盖轿车、豪华客车、客车和底盘、重型车及底盘、SUV、皮卡和微面及特种改装车中的大多数品种。
列入车辆产品公告的车型有近600种,产品近5000个。
已形成了以大众、福特、吉利、青年、众泰、吉奥、裕隆等汽车公司为主导,其他整车、专用车生产企业为骨干的产业发展格局,现有生产能力约250万辆,全省整车产量近200万辆,其中轿车150万辆,重型车1万辆,豪华大客车3万辆,轻微客车45万辆,汽车底盘1万辆;整车产量比上年增长54。
11%,增幅比全国高出6个百分点,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17%.专用车及改装车产量2万辆,比上年增长13。
66%。
全省车辆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1600亿元。
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块状经济发达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同样秉承了这种特色。
杭州的萧山,宁波的北仑、慈溪、杭州湾、余姚、象山,温州的瑞安,台州的玉环、路桥、黄岩,金华市区和永康等地,都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的区域经济,并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同时各区域存在产品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特色,如温州瑞安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共1200余家,其中滤清器、换向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地位,已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浙江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整车国产化、自主品牌配套和国际市场,现已形成沪杭甬、甬台温、杭金高速公路沿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带和1个国家级出口基地、4个省级出口基地。
全省有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零部件块状经济或产业集群22个,其中萧山、杭州湾、温岭、玉环、瑞安、路桥和永康等7个100亿元以上零部件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2500亿元,占零部件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的84%;容纳了近800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占全部生产企业的83.8%;从业人员41。
附件: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二○一○年十二月—4—目录前言 (9)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11)(一)现实基础 (11)(二)重大意义 (14)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7)(一)指导思想 (17)(二)基本原则 (18)(三)战略定位 (19)(四)发展目标 (21)三、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24)(一)区域空间结构 (24)(二)功能分区 (27)四、“十二五”开发建设重点 (29)(一)规划控制区 (29)(二)重点规划区 (30)(三)“十二五”开发建设区 (31)五、产业发展 (35)(一)重点发展五大先进制造业 (36)— 5 —(二)加速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 (42)(三)联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 (46)(四)提高产业准入标准 (47)六、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 (51)(一)城镇建设导向 (51)(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52)(三)合理引导居住空间 (54)(四)强化四大配套功能 (54)(五)公共设施配套 (55)七、基础设施建设 (57)(一)综合交通 (57)(二)给水和排水 (59)(三)防涝排涝 (60)(四)电力能源 (60)(五)通信管道 (61)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2)(一)注重保护湿地资源 (62)(二)加强环境保护 (63)(三)发展循环经济 (64)(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65)(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66)— 6 —九、要素保障 (66)(一)土地资源保障 (66)(二)水资源保障 (69)(三)能源保障 (70)(四)环境容量保障 (70)(五)资金保障 (71)十、机制创新 (71)(一)协调机制 (71)(二)推进机制 (72)(三)人才引进培育机制 (73)(四)绩效考核机制 (74)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产业导向目录(2010) (75)—7 —附图:1、区位示意图2、空间开发总体格局图3、功能分区图4、“十二五”开发建设区图5、城乡发展布局图6、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图7、重大社会性公共设施布局图8、生态安全格局图附件:宁波市级有关部门出具的支持性文件—8 —前言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境内,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基础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广阔,是宁波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新区,也是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组成部分。
浙江省“四大建设”战略开新局‚看,一座汽车城的雏形初现。
4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水塘。
‛5月的海风,凉爽惬意,站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上海大众一期工地,顺着工程指挥部人员的手势望去,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人有‚沧海桑田‛之感。
变化,其实开始于2009年。
这一年的年底,省委、省政府在敏锐洞悉‚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调整的战略性机遇、深刻分析浙江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和体制性矛盾的基础上,作出推进‚四大建设‛的重大决策。
随后不久,包括宁波杭州湾新区在内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在浙江大地上一一布局落子。
新战略——从‚小‛到‚大‛,不变的是追求科学发展的持之以恒,是加快转型发展的果断抉择‚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2009年底,当省委、省政府第一次提出‚四大建设‛战略时,一些关心浙江经济的观察家们,不免存有一些‚顾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中小企业和星.................罗棋布的....块状经济....,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小商品、大市场.......‛的传奇故.....事,构成了浙江经济最具特色的‚...............经济马赛克.....‛。
..‚四大建设‛的推进,会削弱浙江经济的这种传统特色和优势吗?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两年多过后,对于‚四大建设‛,一个广泛的共识已经形成:正是省委、省政府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保证了浙江经济近几年的平稳增长、加快了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理解这种共识,需要我们做一次短暂的回望。
2008年年末,国际金融危机汹汹袭来,浙江经济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度暴露;与此同时,在国内区域发展舞台上,浙江的先发优势也在逐渐削弱,‚标兵渐远、追兵日近‛。
‚所有问题归结到一点,浙江经济不仅要有小而活的传统优势,更要打造大而强的新竞争利器。
这就是‘四大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
诚如其言,早在2004年,浙江就提出‚腾笼换鸟‛的转型思路。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开展规划〔摘要〕前言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局部,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2002年人口2304万人,陆域面积近4.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1%和44%;国内生产总值5485亿元,占全省的7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环杭州湾产业带包括环杭州湾六市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并涉及六市与产业开展密切相关的功能区域,是浙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大平台,是浙江面向未来开展的一个整体性品牌。
一、开展背景与条件国际化平台宽广。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制造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有利于环杭州湾地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时机;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为杭州湾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拓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开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互动开展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为环杭州湾产业带开展提供了宽广的国际化平台,将带动环杭州湾地区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区位条件优越。
环杭州湾地区紧邻上海、江苏,通江达海,区域内外交通兴旺,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高速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同城效应〞日益显著。
综合实力较强。
环杭州湾地区有19个县(市)进入中国大陆社会经济综合百强县行列,积累了进一步开展的强劲动力;兴旺的特色块状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初步专业化经济优势,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根底。
经济资源富集。
环杭州湾地区集中了浙江省主要的深水港口、滩涂、高校与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建有秦山核电站、嘉兴电厂、北仑电厂等大型能源企业,拥有钱塘江、太湖等江河湖泊,为产业带开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
本地区还聚集了海、江、湖、溪、山、岛等多种自然景观,是长三角重要的游憩休闲胜地和人居天堂。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目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年10月29日-2010年11月28日,共计31天。
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改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一、基本情况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
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
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坚持提升发展聚力打造全省产业发展大平台陈智伟【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3页(P8-10)【作者】陈智伟【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作为浙江产业发展战略大平台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显现出提升发展的良好势头。
要切实按照《提升发展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开发建设,以集聚区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支撑和引领全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是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的第一年,各产业集聚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在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级各有关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招商落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优化管理体制和协同推进机制,全面落实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开始显现出了提升发展的良好势头。
据统计,2015年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450亿元,同比增长20.3%;规上工业产值6601亿元,同比增长12.2%;服务业营业收入5012亿元,同比增长33.8%;企业利税总额1051亿元,同比增长17.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增加值增速超额完成了不低于全省增速1.5倍的目标。
2015年以来,省级产业集聚区实施提升发展的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产城融合和加快核心区建设的要求,在按规划实施围填海、低丘缓坡开发、拆迁安置、低效用地二次开发等拓展空间工程的同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湖州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项目27个,完成投资41亿元(分集聚区项目及投资情况无全年数据,下同);嘉兴集聚区安排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项目150多个,完成投资约117亿元;台州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项目116个,实现投资额70亿元。
全力推进城市功能项目建设。
绝大多数集聚区实施了学校、医院、文化娱乐、酒店、社区服务、金融服务、商务等城市配套工程项目建设。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
作者:
来源:《硅谷》2011年第15期
2003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长江三角洲“金南翼”,充分发挥环杭州湾地区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作用的战略决策,使环杭州湾地区真正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聚集区,成为长江三角洲极具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环杭州湾地区(以下简称杭州湾)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六个设区市城市,陆域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3.8%,占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土地面积的45.3%;,杭州湾地区常住人口2436万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占全省的53.0%,占长三角29.6%;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
50.87%,比全国平均高出三分之一以上。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杭州湾六市均进入了50个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统计数字,这一区域的萧山、绍兴、鄞州、慈溪、余杭、余姚、海宁、嘉善、桐乡、上虞、平湖、海盐、嵊泗等13个县市均列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百强。
杭州湾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长三角重要的组成部分。
杭州湾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经济总量大,发展水平高。
2003年杭州湾六市生产总值合计达6466.7亿元,占浙江省11个市GDP汇总数的64.9%;占长三角十五城市GDP比重接近30%,所占份额比1978年的15.7%增加约14个百分点,同期长三角北翼江苏沿江八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下同)所占份额提高约9个百分点,杭州湾增加份额明显大于江苏八市。
人均GDP高出全省四分之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杭州湾各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环杭州湾各市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名列全国前茅。
1979-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0%,与浙江省原有经济基础比较差、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较快的浙西南地区平均速度相当,比全国平均速度9.4%高出4.6个百分点,也高于长三角十五城市11.7%的平均增长率,其中比上海的9.7%高4.3个百分点,比长三角江苏八市的12.7%高出1.3个百分点。
目前环杭州湾沿岸各市县已拥有一大批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如嘉善木业、海宁皮革经编、萧绍平原的化纤纺织,直到慈溪家电、嵊州领带、余姚塑料和宁波服装。
这些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强势地位。
以化纤产业群为例,在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前30名企业中,集聚于杭州湾区域的就有8家,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之一。
发达的化纤产业群又为杭州湾沿岸的纺织业提供了强大的上游产业链,仅绍兴一个县,纺织面料就占了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
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在环杭州湾崛起。
以杭州为中心,沿钱塘江两岸向绍兴、宁波、嘉兴、湖州辐射,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微电子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分工协作体系,使杭州湾地区的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占全省80%以上,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90%以上。
该区域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于去年底超过1000亿元,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等地之后的新兴IT产业基地。
根据《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浙江将以杭州湾地区为先导,从基础设施到信息化建设、产业分工、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杭州湾产业带产业发展架构:把握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三次产业互动融合、集群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加剧等趋势,立足特色块状经济优势,发挥港口、滩涂等资源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点地开拓临港重化产业。
选择基础条件好、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市场占有率高、赢利能力佳的产业,着力集成优势、重组产业与整合园区,强化创新、人才、流通功能平台建设,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石化、纺织、服装五大标志性产业集群,成为浙江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支柱力量;大力扶持交通运输设备、先进装备制造、新型金属材料及制品、造纸业及纸制品、家用电器及设备、食品加工制造六大成长性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农业,形成产业之间、产业群之间开放协同、整合创新、动态优化、高效低耗的新型产业体系。
浙江省在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发展的初步设想中,对6个城市基础设施的联动建设也确定了大致框架。
重点是:加快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湖嘉乍铁路连接上海浦东铁路建设;拓宽沪杭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沪杭甬高速公路二通道规划建设;推进甬舟港域一体化建设;加快长湖申线、杭甬运河等内河航道改造等。
2003年6月8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动工兴建,大桥连接杭州湾南岸的宁波慈溪和北岸的嘉兴平湖,使宁波到上海的路程缩短120公里。
此举将加速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国际级都市圈日渐成形。
目前,环杭州湾诸城市的政府高层已形成共识:将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成“城市的新区和重要功能区”、“外资民资的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