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30.57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时代背景古代史中国古代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世纪史欧洲封建社会近代史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与宪政制度、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法国大革命现代史19世纪的中国、世界两次大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建国事业中国古代史三皇五帝黄帝、尧、舜、禹、商汤等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始皇帝、统一中国、秦法、修建长城汉朝汉武帝、科举制度、汉文化、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统一中国的东晋、南北朝的分裂、佛教的传入唐朝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科举制度、唐诗、唐画宋朝北宋与南宋、科举制度、宋词、宋红楼梦元朝蒙古族统治、元朝的科技、元朝的文学和艺术明朝明成祖、明成祖、万历年间、崇祯朝、明朝的海外贸易清朝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清末时期的改革思想世界史文明古国中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沿岸文明古希腊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大帝、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古罗马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罗马法律、基督教的传入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十字军东征、宗教改革、黑死病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世界的第一条蒸汽机车、多样化的交通工具、纺织机械的发展美国独立和宪政制度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宪法、美国政治制度、美国的民族精神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议会制度的建立、准备启动革命、国民议会的创立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的开始、战争的爆发和战争的结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建国事业中共的成立、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总结以上为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梳理,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以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内容涉及多个朝代和事件,在学习时需要注意归纳总结,建立知识体系,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认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这些资料涵盖了教育部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的知识点汇总,供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时使用。
学了就不亏了!如果觉得有用,可以支持。
有很多信息。
建议收藏一下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英明,任用贤士,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 221 年(2) 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战乱和混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辖的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各郡下有郡,各郡的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施开创了中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四、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5.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朝的;1、秦朝的表现在:(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赵高“指鹿为马”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一、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家:孔子与老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大成至聪”、“至圣先师”。
他主要思想包括“仁爱”、“诚信”、“孝悌”等,这些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尊为道家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道”、“无为”、“自然”等,这些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
二、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1.朝代•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256年)•东周(公元722年-公元256年)•西周(公元1046年-公元771年)•春秋战国(公元770年-公元221年)2.国家制度•奴隶社会: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分封制度、世卿制度、郡县制度等3.《尚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商朝晚期到西周前期)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封建制度的沿革,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1.人类的狩猎与采集2.农业生产3.手工业生产和商业经济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农业技术•种植技术:农耕工具、耕作方法、种植技术等•畜牧业:驯化家畜、牧草种植等•渔业:渔具、捕鱼方法等2.工艺技术•陶瓷:陶器的制作技术、精美的陶瓷器物等•纺织:织物的纺织技术、丝绸、棉布、毛织等•铸造:铜器的制作技术3.社会工程技术•造纸:造纸技术的创新•印刷术:木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洛阳纸贵:唐朝时期的纸张知识产业五、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1.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也叫农历新年或年节,是家庭团聚、祭祖、欢度新春的传统节日。
2.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3.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家庭团圆、品尝月饼、赏月等。
六、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1.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间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路线,其东起中国的长安,西到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也通向印度、中亚、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素材-核心知
识点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1.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
- 介绍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 强调各朝代的重要贡献和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
-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
- 强调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和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故事
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等
- 强调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 中国古代的文化故事
- 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故事,如《百家姓》、《孟母三迁》等- 强调文化故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介绍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 强调农业和手工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2. 商业和货币的兴起
- 介绍商业和货币在古代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 强调商业和货币对经济交流和发展的重要性
四、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
1. 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 介绍世界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 强调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性和对世界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 介绍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情况
- 强调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素材的核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杨坚(隋文帝)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开皇之治)史发展大趋势。
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成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灭亡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名利,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杨广(隋炀帝)隋灭亡原因: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多次巡游;三次征辽东。
618年,隋朝灭亡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起意义: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点: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由北至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隋朝大运河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影响:科举制的创立。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李渊(唐高祖):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李世民(唐太宗)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世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成果(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学问点总结1、我国是世界上觉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时间约 170 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群体,会使用〔自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5、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约七千年,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水井〕乐器骨哨,会象牙雕刻技术使用自然漆等。
6、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约六千年种植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7、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8、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9、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根底。
10、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11、黄帝战胜炎帝是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涿鹿之战战胜蚩尤,形成华夏族。
尊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2、炎帝奉献:种植五谷和蔬菜;会煮盐,通商。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学问。
13、黄帝奉献:建筑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舟车。
妻子嫘祖制造养蚕缫丝擅长纺织,下属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制造算盘,14、将部落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即“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禹:治理洪水15、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6、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7、夏王桀时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战胜,汤建立商朝,建都于亳。
夏朝灭亡。
18、商王盘庚迁殷。
前 1046年武王伐纣〔商纣王〕牧野之战,周武王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19、西周分封制,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_族所灭,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0、青铜器绚烂时期:商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古代文明与两河流域- 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黄河与恒河流域的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第二单元:古代史前时代- 古代史前时期的特点-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 中国古代史前时代的文化和发展第三单元:商朝的兴衰与西周的建立- 商朝的兴起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西周的建立和国家制度特点第四单元: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名家、百家争鸣和变革-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和变革第五单元:秦朝统一中国-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手段-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秦朝对统一中国的影响第六单元:汉朝的兴衰和东汉的建立- 汉朝的创立和发展-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东汉的建立和政治变革第七单元:三国鼎立与两晋南北朝- 三国的鼎立和统一势力的形成-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第八单元:隋朝和唐朝的统一与繁荣-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唐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世界的影响第九单元:宋朝的政治变革与科技进步- 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宋朝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第十单元:元朝和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演变-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演变第十一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Note: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covered in each unit of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7th-grade history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It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prehistoric periods, dynasties such as Shang, Zhou, Qin, Han, Three Kingdoms, Jin, Sui,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as well as their political systems, soci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部编版七年级人教部编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19年(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七年级历史学问点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分。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觉察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 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觉察1、时间:至今70 万-20 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像,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开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猎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加适应自然的力量,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已把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觉察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 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状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巧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展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 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状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构造水井是迄今觉察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洁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自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1.916年,生活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领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
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11世纪初,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4.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当时宋朝皇帝是宋真宗,丞相是寇准。
5.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灭北宋。
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以临安为都城,历称为“南宋”。
在众多的抗金雄师中,以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最为突出。
6.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我过南方的农业得到发展。
主要表现在:①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到的提高②扩大了耕地面积③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
7.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此后,棉纺织业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
南方的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的瓷业生产中心。
8.北宋时期一种名叫“交子”的纸币在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南宋时,发行了纸币“会子”。
9.南宋都城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洲等。
政府在这里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10.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②带来先进的劳动工具、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等③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④南方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多地开发和利用,经济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1.两宋时,麻布仍是主要衣料,不同的行业的人,穿着不同行业特征的服装,妇女服装样式变化最多。
12.两宋时,北方人仍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仍以大米为主食。
13.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城内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瓦子”。
“瓦子”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勾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诞生1.人类文明的定义与特征2.人类文明的形成和传播3.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生产方式的变化4.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5.农耕与牧牛的发展和变化6.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火药的发明和应用2.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4.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5.四大发明的意义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6.面向未来的创造与创新第三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1.文化的定义与特征2.商、周两代文化的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4.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5.历史文化的回溯与现代文明的发展6.文化的多元化与创新第四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1.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2.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文明的特点与贡献3.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4.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5.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6.文化多样性与发展趋势的思考第五单元古代帝国的崛起和变革1.帝国的定义与特征2.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3.漫长的隋唐时期和唐朝的中兴4.元朝的创立与中国的统一5.古代帝国的发展和衰落6.帝国的崛起与文化的繁荣第六单元大航海时代的开端1.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产生2.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探险活动3.古代中国和中东在贸易与经济交往中的地位4.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形成5.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6.大航海时代的启示及对未来的影响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单元知识点的汇总,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和国家的文化和贡献。
这些知识不仅对于历史的掌握有帮助,也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历史观、文化观、全球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时任务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必背重点古人类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110万—80万年约100万—5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是否会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遗址)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相关图片“目前已知”“之一”不可丢掉结论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图片解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迹有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等,其分布较为广泛,多集中于大河附近、平原地带,体现我国境内古人类起源的多元性特征。
教材问题解答【P6想一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P7——8课后活动】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状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知道人工取火2.理由:(1)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形体较大、形状不固定的工具,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
(2)刮削器:是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
(3)尖状器:是由石片或石块沿着两边或一边加工的具有尖刃的工具。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华 佗(神医):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道教和佛教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部编版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打印
部编版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等内容。
以下是部编版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1. 中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的兴起和崩溃、周朝的分封制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等。
2. 世界古代史,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衰和文化特点,以及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等内容。
3. 中国中世纪史,主要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唐代的开元盛世、宋代的科技进步、元代的统一和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等。
4. 世界中世纪史,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5. 中国近代史,主要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崩溃、近代
中国的民族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等内容。
6. 世界近代史,主要包括欧洲的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以上是部编版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二、原始农耕生活1、1万年左右,23、三、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和蚩尤部落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形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4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12、分封制(1(2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4-----平民、奴隶3、青铜器(1级界限(2(3美的代表:四羊方尊;记载有牧野之战铭文的:利簋。
4、甲骨文(1(2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3二、动荡的春秋时期123、军事:诸侯争霸(1)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长江下游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等。
(2)影响(评价)三、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2、战争特点:兼并战争、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战争结果: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4、商鞅变法:(1)背景: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②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2)时间:公元前356(3)内容: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45、都江堰(1)建造:公元前256(2)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百家争鸣意义(影响)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朝建立:公元前2212、历史意义:结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初一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背诵清单,考试必备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1276年,袁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立郑玄元,掌管西藏军政。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1.三国时期,孙权派魏文至益州。
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昌盛的文化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1、佛教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⑵、佛教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⑶、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⑷、佛教教义: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⑸、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
2、道教⑴、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⑵、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4、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能的是——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距今时间约七千年约六千年
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陕西西安半坡村
地理位置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原始农业农作物水稻粟、白菜、芥菜
农具骨耜、木铲、石斧
石铲、石镰、石斧、石磨
盘
原始饲养业猪、狗、水牛猪、狗、羊、鸡
原始手工业制陶制造陶器制造彩陶
纺织纺纱、织布、缝制衣服纺纱、织布建筑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社会生活组织氏族氏族
生活地点黄河流域
地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贡献炎
帝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远古居民
2. 原始农耕生活
3. 华夏之祖
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
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
明弓箭和指南车;其属下创造文字、算盘,制作音律;其妻子擅长
缫丝纺织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与能”。
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约公元前 1600 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公元前 1046 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4. 相关成语:一鼓作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
5. 争霸实质: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6. 争霸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交往增多,客观利于国家统一。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3. 相关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朝秦暮楚、合纵连横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 夏商周的兴亡
2. 春秋争霸
3. 战国七雄
4. 大变革的时代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 秦国一统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 年至前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 221 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统一原因:①春秋战国纷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结束战争,统一大势所趋;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
4.统一意义:①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②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社会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基础。
秦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2.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2. 秦朝覆灭
1.秦朝暴政:兵役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大兴土木。
2.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3.秦朝灭亡:公关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直逼咸阳,与民约法三章,秦统治者投降。
3. 汉朝大一统
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争战。
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4.思想领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5.政治领域,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6.西汉灭亡:西汉末年,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7.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定都洛阳,建立东汉,被称为“光武帝”。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汉朝科技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6.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三国鼎立
1.东汉衰亡:东汉中期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农民生活困难,农民起义爆发,公元184年东汉灭亡。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交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奠定统一北方基础。
3.赤壁之战:208 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4.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 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2. 西晋兴亡
1.西晋建立:266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 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 年,内迁匈奴人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 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 北方民族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