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焦虑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
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
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女孩明显高于男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
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
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
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什么叫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
家庭生活不稳定的儿童更为焦虑,常表现出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倾向。
有些儿童的焦虑有素质性(即遗传)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症状又当面表现出恐慌、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为加重。
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症。
有的患儿在焦虑状态之前有急性惊吓的经历,如与父母突然分离,手术,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
由突发精神因素引起的急性焦虑症状往往治疗效果较好,而具有素质因素者,治疗效果则不如前者。
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主观的焦虑体验,二是外显的不安行为,如多动、不安等,三是生理反应。
不同的患儿,三方面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的临床形式。
焦虑患儿总的临床印象是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的"麻烦的孩子","难照看难抚养的孩子"。
由于儿童语言发育尚未完善,常难以很好地表达他们的不安或惶恐。
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
年龄稍大的儿童不安惶恐的内心体验可以表达,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
较多的患儿常同时出现胆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
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评分标准标题: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评分标准及其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儿童焦虑情绪障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焦虑情绪障碍不仅可能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对儿童的焦虑情绪障碍进行筛查和评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评分标准及其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儿童焦虑情绪障碍?儿童焦虑情绪障碍是指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出现的、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理障碍。
它包括一系列具有特定症状的疾病,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表现为过度紧张、恐惧、担心等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的筛查评分标准针对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的筛查评分标准,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评定体系。
其中,国际上较为常用的是儿童焦虑情绪障碍诊断面谈及居民调查问卷(CDI)、儿童焦虑评定量表(SCARED)、儿童焦虑自评量表(CAS)等。
这些工具主要通过了解儿童在各种不同情境下产生焦虑情绪的频率、强度及对其造成功能影响的程度来进行评定。
1. 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评分标准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评分标准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患有焦虑情绪障碍的儿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对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的评定,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理解儿童,并给予他们更合适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对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的评分,也可以为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推动焦虑情绪障碍的深入研究和治疗。
2.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评分标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发现和治疗患有该病症的儿童,更重要的是在于引起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与心理。
希望未来能够加大对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的研究力度,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引导更多的家长和学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心理问题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家长和教
育工作者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孩子。
以下是一些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分离焦虑:儿童在与父母或照顾者分离时出现不安和担心情绪。
2. 社交焦虑:儿童对于社交场合感到恐惧和不安,常常害怕被
评判或嘲笑。
3. 广泛性焦虑障碍:儿童对多种事物和情境感到担心和紧张,
他们可能担心日常事务、表现和未来。
4. 抑郁:儿童可能出现感到伤心、失去兴趣和快乐感以及低自
尊的情绪。
5.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的行为。
6. 强迫症:儿童经历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需要完成某些动作才能缓解焦虑。
7.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社交和沟通方面有困难,常常表现出重复行为和独特的兴趣。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儿童在经历过创伤事件后出现焦虑、恐惧和回忆。
9. 食物恐惧症:儿童对某些食物或食物群体产生恐惧和厌恶。
10. 学业问题:儿童可能在研究、理解和专注方面遇到困难。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儿童可能经历的心理问题是独特的。
如果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请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儿科医生。
74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随着社会结构发展变化,儿童青少年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困境,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不断上升,心理疾患的高发率已成为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为此,笔者将对我国儿童常见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进行简单科普,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焦虑儿童因为情绪感知能力尚不健全,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目前儿童焦虑主要分为3种:分离性焦虑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即使没有表现出哭闹、挣扎等情绪状态,也会出现食欲下降、排便困难等现象,这种焦虑被称为分离性焦虑,特别容易发生在与母亲初次分离时。
境遇性焦虑 此种焦虑情绪可能发生于儿童生长环境、家庭环境发生重大变故时,包括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
素质性焦虑 此种焦虑情绪与儿童性格特点相关,可能一点小事就会引发其焦虑情绪。
【矫正方法】首先需要创造安宁、和睦的家庭环境,以保证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有哪些⊙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 蒋特成儿童的安全感;父母需要学习正确的育儿观念,避免对儿童过度保护,需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与乐观,引导其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日常生活中鼓励儿童与同龄儿童多交往,扩大其活动范围,拥有自己的“生活圈”,以提升其自信心,减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恐惧儿童在遇到未曾见过、危险系数较高的事物时,可能会出现过度恐惧情绪,会发生哭闹不止、发热、食欲下降、睡眠易惊醒等现象,甚者会出现小便失禁、心律不齐等改变。
这种情绪状态一般多发生在幼儿时期,曾经因相似事物,或者既往痛苦体验而引发,比如曾经被小动物咬伤、被关进小黑屋等;或者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使儿童被过于保护,在遇到陌生人或陌生环境后也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矫正方法】为儿童树立正面示范,做儿童的榜样,比如在看到蟑螂、蜘蛛、老鼠时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避免对儿童产生惊吓;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安静、舒适生活环境,睡前讲一些小故事,千万不要用“妖怪”“大灰狼”等形象对儿童进行恐吓;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胆量训练游戏,比如在安全环境下,鼓励儿童较远距离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关灯睡觉、独自到卫生间小便,以逐渐提升儿童的胆量。
幼儿心理焦虑产生原因及相关措施现在社会焦虑是指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
通常是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焦急等众多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其表现形式有因感到不明原因的、无明确对象的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等精神性焦虑,还有表现出肌肉紧张、出汗、心悸、呼吸急促等的躯体焦虑。
文章首先分析了幼儿心理焦虑产生的一些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
标签:心理焦虑;产生原因;相应措施一开始笔者认为幼儿的内心世界很简单,他们不会和成人一样有很复杂的思绪,总会考虑事情发生的好处或者坏处。
笔者觉得幼儿不会想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们有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小思绪,不如:伤心、难过、生气、高兴等等。
在笔者看来幼儿的生活无忧无虑,不会为任何事情而担心。
后来去过幼儿园之后,发现在幼儿园中,很多家长会和带班老师反应这样一些问题”自己家的小朋友有时晚上会睡不着觉,在临近睡觉的时候总是会和妈妈或者爸爸说,明天是不是要上学了呀?即使爸爸妈妈已经回答了,小朋友还是会再继续问上几遍,这种现象多会在周末或是假期后出现。
”“自己家小朋友早上来幼儿园时在家还是好好的,可是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闹,怎么劝也没有用,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曾经笔者在幼儿园见过一个小朋友是这样的,每次在画画的时候,老师准备画笔的过程中,他都表现的很紧张,小脸涨的通红。
后来才得知,这个小朋友不擅长画画,每次他都是全班最后一个完成的,所以每次画画他都会很紧张,生怕自己又是最后一个。
每次听到或者见到这类现象,笔者心里就会有一种疑惑,难道幼儿也会心理焦虑?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患儿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躁不安,担心害怕,感情脆弱。
这类儿童还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
笔者人文焦虑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时候会给人以积极的作用,有的时候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感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情绪不稳定、无法适应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儿童阶段,他们也可能经历各种情绪障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焦虑障碍儿童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和担忧。
这些焦虑情绪可以出现在学校、社交场合、分离他人或面临新环境等情况下。
儿童可能会出现回避、哭闹、身体不适等表现。
焦虑障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欢乐感、兴趣减退等症状。
这些表现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变得孤立和消极。
抑郁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儿童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经常打断他人,导致学习和社交困难。
ADHD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和社交互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ASD需要及早诊断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五、暴怒障碍暴怒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爆发性暴怒和情绪失控。
这些儿童可能在面对挫折或冲突时表现出极端的愤怒和攻击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暴怒障碍需要合适的干预和管理技巧,以降低暴力行为的风险。
六、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儿童在社交场合中对人际交往感到极度不安和担忧。
这些儿童可能害怕与他人交流、上台讲话或参加社交活动,导致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影响。
社交焦虑障碍需要逐步的曝光治疗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
七、强迫症障碍强迫症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儿童焦虑症的成长特征及干预方法引言:儿童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正常成长。
本文将探讨儿童焦虑症的成长特征,以及针对儿童焦虑症的干预方法。
一、儿童焦虑症的成长特征儿童焦虑症的成长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波动:儿童焦虑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情绪波动,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等情绪反应较为明显。
2. 社交障碍:儿童焦虑症患者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害怕与他人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感,对陌生人和新环境缺乏适应能力。
3. 学业压力:儿童焦虑症患者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压力,过度担心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4. 身体症状:儿童焦虑症患者常常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失眠等,这些症状并无明显的生理原因,与焦虑症密切相关。
二、儿童焦虑症的干预方法针对儿童焦虑症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疏导:儿童焦虑症患者需要通过心理疏导来减轻焦虑情绪。
家长和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焦虑来源,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2.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干预儿童焦虑症的方法。
通过帮助儿童纠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改变他们对焦虑源的看法,以及提高他们应对焦虑的能力。
3.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主要通过暴露疗法和应对训练来帮助儿童克服焦虑。
暴露疗法是通过逐渐暴露儿童于他们害怕的事物,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
应对训练则是通过教授儿童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来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情绪。
4.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儿童焦虑症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副作用的发生。
结论:儿童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针对儿童焦虑症的干预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通过专业的干预和支持,儿童焦虑症患者能够克服焦虑,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障碍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心理行为障碍在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越来越常见。
这些障碍可能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青少年和儿童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可能遇到困难,无法专注于任务,容易分散注意力。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过度活跃、坐立不安以及冲动行为。
这种障碍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法:1. 医学干预:如果症状较严重,就需要寻求专业医学干预,如药物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盐酸哌甲酯和草酮。
2.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可以帮助青少年和儿童控制冲动和提高注意力。
例如,制定日常任务列表,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二、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可以表现为过度担心和恐惧。
青少年和儿童可能经历各种焦虑症状,如恐慌发作、强迫行为和社交焦虑。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学校、社交和家庭生活。
解决方法:1. 谈话疗法:谈话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对话,青少年和儿童可以了解他们的焦虑来源,并学会应对和减轻焦虑情绪。
2. 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可以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例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冥想等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平静下来。
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青少年和儿童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无法享受日常活动的症状。
抑郁障碍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睡眠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青少年和儿童探索他们的情绪并找到应对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和亲情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2. 身体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大脑产生有益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和血清素,从而提高情绪状态。
四、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困难、刻板和重复性行为。
儿童焦虑症的症状与防治儿童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会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了解儿童焦虑症的症状以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焦虑症的症状特征,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儿童焦虑症的症状儿童焦虑症的症状可以分为身体症状和心理症状两大类。
下面分别介绍。
1. 身体症状儿童焦虑症的身体症状表现为头痛、胃痛、腹痛等。
孩子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以及频繁的尿频等情况。
这些身体症状可能与焦虑情绪导致的身体紧张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2. 心理症状心理症状是儿童焦虑症的主要特征之一。
孩子可能表现出无端的恐惧、紧张和担忧。
他们容易感到害怕,对一些普通的事物或场景产生过度的恐惧反应。
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激动以及睡眠问题等。
二、儿童焦虑症的防治方法治疗儿童焦虑症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
1.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治疗儿童焦虑症的核心内容。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孩子对焦虑情绪进行认知重构和调整。
这可以通过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焦虑触发因素,学会积极应对焦虑情绪等方式来实现。
2.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在儿童焦虑症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长应该理解和关注孩子的焦虑症状,与其进行相应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提供温暖的家庭氛围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对于帮助孩子调整焦虑情绪非常重要。
3. 身体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对缓解焦虑情绪也有很大帮助。
孩子可以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户外活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并有助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4. 饮食调节饮食调节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来改善焦虑症状。
一些食物,如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大豆制品、深海鱼等,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此外,减少咖啡因和糖分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
总结起来,儿童焦虑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心理问题。
及早了解儿童焦虑症的症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引言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及早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儿童不愿意上学、拒绝与他人分开或经常要求父母陪伴。
处理方法:•提供安全感:家长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交流,关注他们的感受,并给予他们安全感。
•逐渐分离:家长可以逐渐延长与孩子的分离时间,例如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几个小时。
•鼓励独立性: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日常任务,例如穿衣、洗漱等,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指儿童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无法持续关注和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
处理方法:•创造适宜环境:提供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分段学习:将学习任务分成小块,并在每个小块之间休息一段时间,以帮助儿童保持专注。
•建立规律: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用餐时间和睡觉时间,帮助儿童建立规律性生活习惯。
3. 冲动行为冲动行为是指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抑制冲动和情绪爆发。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打人、踢东西或发脾气等。
处理方法:•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绘画、写日记或与他人交流来宣泄情感。
•建立规则和奖惩制度:制定家规,明确规定不良行为的后果,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培养自控能力: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儿童学会自我控制和冷静思考。
4. 社交困难社交困难是指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出现问题,例如缺乏沟通技巧、难以建立友谊或遭受欺凌。
处理方法:•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儿童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例如如何主动与他人对话、如何分享和合作等。
儿童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患上心理障碍的儿童表面上看来很正常,与其他儿童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在性格、情绪、注意力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差别。
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1、焦虑症这是最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
表现为焦虑不安、心神不安、坐立不停、心烦意乱、无心学习及作业、无心参加文体活动。
除了这些焦虑的心情和不安宁的外表外,还见有心悸、气喘、出汗,甚至腹痛、恶心呕吐及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儿童焦虑患儿常有认真仔细、胆小多疑的性格,在某些精神因素如亲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学业失败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病。
2、多动症主要表现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或思想开小差,非但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课,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就是游戏时也有始无终,东闯西钻,扰乱别人,即使是看最有兴趣的卡通片,也是忙碌不停,不能专心看完。
儿童多动症的患儿,形如顽皮儿童,但二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顽皮儿童对自己感兴趣之事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行为有目的、自控能力很好。
3、学习技能障碍这是感知统合失调引起的。
这些患儿形如多动症,但学习困难比多动症更为严重。
因为他们的学习技能发生问题,除了多动症状外,还发生倒读、倒写,计算困难等症状,他们常将“P”写成“B”,将“E”写成“王”,还会把“月亮”叫成“亮月”,将“十”当作“一”运算,将“×”当作“+”运算。
如此颠倒紊乱,学习困难势在必行。
4、抽动症儿童抽动症是不自主的、反复的,一小群肌肉快速抽动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心理障碍。
表现为无目的地挤眉、眨眼、吸鼻、努嘴、点头、伸脖、踢脚、扭动手等动作,有人还不断发出怪声。
这些怪现象入睡后消失,紧张时加剧。
他们这种症状不是脑部疾病引起的,因为没有脑电图异常。
这种症状是在胆小、多虑的性格基础上受了若干刺激以后所发生的。
5、强迫症有的患儿会不停地洗手,多次检查门户是否关上,反复整理书包等。
另有一些患儿却不断地想一些问题,如2+2=4对吗?会不会等3,为何一定等4而不是……这种多次重复想某个问题或做某些动作,称为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是正常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一些心理障碍的表现。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焦虑问题儿童常常会经历焦虑情绪,如分离焦虑、社交焦虑等。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和提供积极的反馈来帮助他们克服焦虑。
二、注意力问题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目标,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及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水平。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问题。
三、情绪问题儿童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的问题。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情绪。
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帮助孩子掌握情绪调控的能力。
四、挑战权威有些儿童会表现出对权威的挑战,不服从父母或老师的指示。
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明确规定行为准则和界限。
通过正面激励和合理的惩罚机制,帮助孩子建立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五、社交问题一些儿童在社交交往中遇到困难,如交朋友、沟通能力等方面。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提供机会培养社交技巧。
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六、自尊问题自尊问题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肯定,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批评和负面评价,以免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七、学习问题一些儿童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合作制定学习计划,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儿童常见的种心理疾病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群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以加深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焦虑症焦虑症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焦虑症患者表现出过度担心、紧张、害怕等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无法真正解释或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儿童焦虑症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表现,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帮助。
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中较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
患有ADHD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家长和老师应该通过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三、抑郁症抑郁症在儿童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活力、自卑等症状。
这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四、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症状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困难,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
这种障碍会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家长和教育专家应该提供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中也有一定的发生率。
PTSD常发生在经历过身体或心理上创伤的孩子身上,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家庭暴力等。
这些创伤经历会引发儿童的恐怖、回忆和避免行为等症状。
家长和社会应注意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儿童度过创伤后的困境。
六、厌食症和暴食症厌食症和暴食症是儿童中的两种常见的进食障碍。
厌食症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和恐惧发胖等症状;而暴食症患者则会出现大量进食和无法自控等症状。
这些问题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儿童情绪障碍认识常见的情绪障碍及治疗方法儿童情绪障碍:认识常见的情绪障碍及治疗方法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障碍可以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并探讨针对这些障碍的治疗方法。
一、焦虑障碍儿童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过度焦虑、担心和恐惧。
儿童可能会出现与年龄不符的担忧,如担心上学、担心被分离、社交场合的紧张等。
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认知行为疗法。
该方法通过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面对焦虑的技巧来减轻焦虑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方式,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导致儿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自我价值感下降的情绪障碍。
孩子可能表现出缺乏活力、没有兴趣参与活动,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心理治疗是治疗儿童抑郁障碍的常见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帮助儿童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重建积极的情绪体验。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抑郁症状中可能会被使用,但同样需要儿科医生的监督。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增加。
这会对儿童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造成困扰。
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ADHD的有效方式。
行为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控制行为和规划时间,药物治疗如甲基苯丙胺可以帮助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力。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经历过创伤事件而导致的情绪困扰。
儿童可能出现焦虑、恐惧、重复回忆创伤事件的症状。
治疗PTSD 的重要部分是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儿童重新处理创伤,并阐释他们的体验。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也可能作为辅助手段。
五、调整障碍调整障碍是由于儿童面临重大生活变化或压力而导致的情绪困扰,表现为情绪波动、行为问题和社交关系不良。
家庭疗法是治疗调整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使得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
益突出。
以下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1. 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自责、自卑等。
2. 焦虑症:儿童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害怕、紧张、恐惧等,会影
响到学习和生活。
3. 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
洗手、检查等。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冲动等,影响学习和社交。
5. 自闭症:儿童自闭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为等。
6.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
为等。
7. 反社会行为障碍:儿童反社会行为障碍表现为违反社会规范、攻击性行为、欺骗等。
8. 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
9. 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等。
10. 儿童恐惧症:儿童恐惧症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过度恐惧,如恐高、恐狗等。
以上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多见于女孩。
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
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
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
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焦虑
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患儿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躁不安,担心害怕,感情脆弱。
这类儿童还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
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
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
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
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
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
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患焦虑症的儿童对学习缺乏信心,严重者可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交往行为常表现出退缩,依赖心强,做事优柔寡断,常不受同伴的欢迎。
长期这样,患儿可能形成抑郁阴沉、自卑感强等人格特征。
因此,对焦虑症儿童应予矫正。
首先,应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家庭气氛。
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患儿可减少焦虑的出现,性情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应改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
父母和教师应端正教育态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出发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这样,患儿就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避免因期望过高而出现焦虑的表现。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退缩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过于“老实”、“听话” ,入学后十分孤僻沉默 ,胆怯畏缩 ;上课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提问时 ,不是答非所问就是结结巴巴 ,表现出心慌意乱的样子 ;课间或上体育课时 ,宁愿一个人呆在一边 ,也不愿意和同学们相伴 ,更不用说参加集体活动了。
其实孩子所表现的就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退缩。
退缩是儿童严重行为问题之一 ,它是一种消极的社会适应方式 ,多在儿童的学龄前期 (5- 7岁 )即有所表现 ,到他们上学后 ,问题就逐步明显暴露出来 ,如果不及时纠正 ,将影响到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儿童退缩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有的家庭缺乏民主气
氛 ,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表示心烦 ,甚至粗暴制止 ,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 ,孩子会形成拘谨、胆怯、缺乏创造力的性格 ,孩子虽变得服服帖帖 ,但却丧失了最可贵的自信品质 ;长期的家庭不和睦甚至家庭破裂 ,会作为强烈的生活事件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有些家长本身就性格古板 ,不善交往又很少参加娱乐活动 ,而孩子最善于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 ,因而就变得沉默而内向 ;还有一些家长不尊重孩子与同伴交往的心理需要 ,给予限制阻挠 ,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善交际、冷漠等不健康心理。
儿童退缩行为的预防 ,重点是改进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
父母要以身作则 ,以身教代言教 ,对孩子既不可溺爱 ,也不可粗暴和冷漠。
父母应摒弃家长作风 ,使家庭中的任何人 ,包括孩子的正确意见 ,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要常对孩子表示信任 ,多支持孩子和小朋友来往 ,注意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对于已有退缩行为的孩子 ,父母及老师应耐心加以引导 ,使其与其他儿童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在集体活动中改变自己 ,建立自信 ,战胜退缩。
日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心理科的梅其霞和邓安宁教授,对该院近两年就诊的2706名心理行为障碍儿童进行临床分析发现,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和脆弱性儿童综合征占就诊患儿的前三位.而脆弱性儿童综合征患儿得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溺爱。
溺爱可造成儿童心理障碍
近两年,到儿童医院心理科诊病的儿童远远低于10%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的发生率,其中确诊为心理行为障碍疾病的7~12岁儿童最多,占总数的52%。
在整个性别比中,男性是女性的2倍.专家们认为,患脆弱性儿童综合征的病儿,在最初并无心理行为障碍,但患儿父母对小儿可能患某种疾病潜意识的恐惧而导
致心理失衡,从而对小儿过分保护、限制、干涉或溺爱。
尤其对小儿的健康过分担心,甚至疑病而反复就医,从而造成儿童情绪紧张,过分依赖、多疑,甚至好争吵和多动等,给孩子带来心理行为问题。
因此,医生建议,在从心理和药物治疗此类小儿疾病的同时,应对其父母进行心理调整,尽可能调动群体的力量,消除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