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兴安岭北部元古界地层及大地构造意义

大兴安岭北部元古界地层及大地构造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14199821.html,

大兴安岭北部元古界地层及大地构造意义

作者:白翠霞

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1期

摘要:通过系统总结分析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东段元古界兴华渡口群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变质程度,确定兴华渡口群内部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界面,为大兴安岭北部元古界地层划分及大地构造认识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健词: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不整合界面大地构造

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属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东段,以往对元古界地层研究程度低,认识上存在颇多分歧,近些年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获得了一些基础地质资料,通过系统总结分析这些新获得的基础地质资料,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笔者就该地区元古界地层划分及大地构造意义初步探讨。

一、元古界地层

1.1 地层划分沿革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该区开展过1:20万和1:25万区调、东北地区区域地层编表、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单元清理项目等研究工作,其对元古界地层划分如下表:

本文对原划分的扎兰屯群和兴华渡口群进行重新厘定是因为分布在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扎兰屯一带的原划分为扎兰屯群(兴华渡口群)的岩石地层单位内部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界面,而且不整合界面下部地层为一套区域变质片岩组合,以斜长黑云石英片岩、条带状斜长黑云石英片岩为主;不整合界面上部地层为浅变质砂砾岩、粉砂质板岩夹变玄武岩。这两套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且变质程度、原岩组合及构造环境明显不同。该不整合面的发现并确定以及上覆地层中存在的微古化石,从根本上查明了本区原划分的扎兰屯群(兴华渡口群)是由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形成的岩石地层混合体,应该解体分称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本文认为不整合界面之下的片岩组合应称宝音图群,归属古元古界;不整合界面之上的变质砂岩、变玄武岩组合称艾力格庙组,归属新元古界。

1.2 不整合界面的确定及区域延伸

宝音图群和艾力格庙组之间不整合面的发现缘于2004年度的矿点及路线检查工作。不整合界面位于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北及刘家崴子后山。卧牛河铁矿是赋存于艾力格庙组内的一套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