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共3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34
肺病科方剂肺病科方剂是中药治疗肺病的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程,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成。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肺病科方剂的选用和制作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肺病及其症状肺病是指肺部器官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肺结核、肺癌、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等。
肺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促、胸痛、胸闷、发热等。
中药治疗肺病的优势中药治疗肺病与西药治疗相比,有以下的优势:•中药治疗具有中医药理学的特色,能够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成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内环境,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力,增强肺功能,促进病情的恢复。
•中药治疗副作用较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负担。
几种常用的肺病科方剂清肺化痰汤组成麻黄、杏仁、石膏、桔梗、苏子、甘草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适应症咳嗽痰多,气喘胸闷,肺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等。
平胃散加减组成半夏、干姜、人参、茯苓、甘草功能理气和胃,清肺化痰适应症胃肠气胀,咳嗽声重,吐痰泡沫,腰椎病等。
杏苏散组成杏仁、白芍、黄连、苏子、厚朴、甘草功能止咳化痰,清热宣肺,和胃止痛适应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
肺病科方剂的应用注意中药治疗肺病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剂和药材进行治疗。
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没有肺病症状的人,不要随意使用肺病科方剂。
•肺病患者在使用肺病科方剂的同时,也要坚持规律饮食、适量运动。
•肺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需要避免与西药的干扰和相互作用。
中药作为一种药物治疗肺病的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遵循医嘱并正确使用肺病科方剂,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肺病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用量和用法等问题。
肺病科中医优势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方案肺病科中医优势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方案一、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肺胀”“痰饮病”等范畴。
中医病名:肺胀病、痰饮病;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且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病史的患者,临床上需要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即明确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除外其他疾病后可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COPD是在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所致肺脾肾心虚衰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引动肺中伏饮发而为病,呈现"本虚标实”之候,以痰热壅盛、阳虚水泛、气滞血瘀、痰浊蒙窍甚则元阳欲脱为主要表现,其主要症状有咳逆上气、痰多、胸闷、喘息,动则加剧,心慌心悸,面唇发绀,肢体水肿,甚则吐血、便血、谵妄、嗜睡、抽搐、厥脱等。
急性加重期1.表寒里饮咳逆喘息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口干不欲饮,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2.痰热郁肺咳喘气短,痰黄稠黏,发热,胸憋闷不能平卧,烦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口干渴,面部下肢水肿,口唇发绀,舌红或紫绛,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3.痰瘀阻肺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憋闷如塞,唇甲紫绀,稍劳即著,怕风汗多,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暗或紫,舌下静脉瘀曲,苔腻或厚腻,脉弦滑。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宿有痰浊伏肺,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犯肺,或阴虚血少,虚风内动,或肝木郁而化风,致风盛痰阻,气道痉挛而发病。
中医如何运用辨证施治治疗肺部疾病中医治疗肺部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核心方法是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综合信息,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如何运用辨证施治来治疗肺部疾病。
一、中医对肺部疾病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当肺的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出现各种肺部疾病。
常见的肺部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肺癌等。
二、辨证施治的方法1、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领,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对于肺部疾病,首先要判断其病性的寒热虚实。
比如,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多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属于寒证;而肺热壅盛引起的咳嗽,多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咳嗽气喘、痰黄稠,属于热证。
2、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
对于肺部疾病,要重点考虑肺脏本身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例如,肺脾两虚证,常见于久咳患者,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肺肾阴虚证,常见于慢性咳嗽或喘证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
3、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肺部疾病中,气血津液的失调也较为常见。
如肺气亏虚,可导致气不摄血,出现咯血;痰饮阻肺,可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
4、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外感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将外感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个阶段。
对于外感引起的肺部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可以运用六经辨证进行论治。
三、常见肺部疾病的辨证施治1、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多由外感风邪引起。
根据不同的证候表现,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风寒感冒: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
通州区中医院肺病科中医诊疗技术汇总一、穴位贴敷:操作方法1.药物组成基本沿用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书中所记载的处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作为基本方,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用方如下: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姜汁、人工麝香、胆南星等。
配药比例:白芥子39%,细辛20%,延胡索15%,甘遂15%,南星10%,人工麝香1%,姜汁比例另算。
2.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3.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4.贴敷时间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5.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主治: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灸疗:灸法是根据烫热刺激的强弱度来分为如下四种灸法,即深灸法、烧灸法、烤灸法和微灸法。
1.深灸法:以灸炷在选定之穴位上,每次连灸二十壮以上。
主要适用于痈疽、痞瘤等较重而难治的病症。
2.烧灸法:每次灸十五壮左右。
本法主要适用于灰色巴达干病、黄水病、心脏赫依病等较严重的病症。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2、西医定义: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确切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2、诊断要点:1)病史:有慢性肺系疾患多年,反复发作,一般经10-20年形成。
病程: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多见于老年人。
2)诱因:外感、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炎热、酗酒3)临床表现:咳、喘、痰、胀、瘀4)兼证:心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则喘脱,或并发眩晕、鼓胀、徵积、神昏、谵语、惊厥、出血等。
5)体征:桶状胸,双肺闻及哮鸣音、痰鸣音、湿性罗音;心音遥远;胸部叩诊呈过清音。
(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诊断要点:1)危险因素①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史;②职业史、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③室内外空气污染,如生物燃料燃烧史;④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2)临床表现(1)症状①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晨起为著,后期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明显。
②咳痰:通常咳白色黏液或泡沫样痰,偶带血丝,一般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于劳力时出现,后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常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
⑤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萎缩和活动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①视诊、触诊:缩唇呼吸;皮肤及黏膜紫绀:呼吸变浅快;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并发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与肺病的关系与应用在中医行业工作中,中医药与肺病的关系密切,且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与肺病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肺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一、中医药与肺病的关系中医药与肺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医看待肺病时,注重整体观察和辩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肺主气,为人体吸收外界气息的器官,肺气的运行与呼吸息息相关。
因此,中医药强调调理肺气的重要性,对肺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二、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应用1. 润肺化痰中医认为,肺主气机和水液代谢,对于痰湿阻滞、痰涎壅盛等肺病症状,中医药通过润肺化痰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百部、浙贝母等,可以缓解痰液积聚,减轻痰嗽等症状。
2. 补肺益气中医药在治疗肺病过程中,注重补肺益气,以增强人体肺气的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等,这些药物具有滋补肺气、增强抵抗力的功效,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弱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3. 祛痰止咳对于肺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咳嗽,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则着重于祛痰止咳。
中药常用的方剂有川贝止咳糖浆、枇杷膏等。
这些药物能够改善咳嗽症状,减少痰液的生成,从根本上治疗肺病。
4. 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由感染引起的肺病,中医药则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有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咽的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肺病的进展。
5. 针灸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肺病中还广泛使用针灸疗法。
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肺气的运行。
针灸能够改善肺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重视调理肺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
此外,针灸等中医疗法也可以辅助治疗肺病。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应用,既能缓解症状,又能改善肺功能,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随着对中医药疗效的不断研究和认可,相信中医药在肺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