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23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二、参考课时56课时三、总学分4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加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各种加工方法及毛培成形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材料及毛坯加工成形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六、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以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温度-性能为主线,了解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了解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了解毛坯的成形方法和基本工艺过程,初步具有选择零件毛坯成形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步具有选择零件毛坯成形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七、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八、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项目,按完成项目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常见金属材料、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学建议(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教学外,现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无金工实习条件的情况更为必要。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工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选择和应用,以及各种成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2. 了解各种成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型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机械工程材料(1)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牌号。
(2)钢铁材料:了解钢铁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重点掌握碳素钢和合金钢。
(3)非金属材料:了解塑料、陶瓷、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重点掌握橡胶和塑料。
(4)选材原则:了解选材的重要性,掌握一般选材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 成型技术(1)铸造:了解铸造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常见缺陷,重点掌握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2)锻压:了解锻造和冲压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常见缺陷,重点掌握自由锻和模锻。
(3)焊接:了解焊接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常见缺陷,重点掌握熔化焊和钎焊。
(4)其他成型技术:了解特种加工、超塑性成型等其他成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机械工程材料和成型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实习,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工程材料和成型技术应用情况。
3. 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工程材料和成型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效果。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相关知识。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实验操作、平时表现等方面。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00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0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围绕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的性能、了解晶体结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牌号及其用途。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处理简单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能力、具有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应用钢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热处理的能力、具有鉴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选择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在工艺与夹具》、《CAM软件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1.2设计思路《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特点,使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职业技术应用作必要知识准备;通过课内教学,专项技能训练,强化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合(协)作;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借鉴先进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知识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本课程的知识内容。
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有十一章,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新概念较多,同时又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安排金工实习,使他们对金属冶炼、加工及热处理有一个概括认识。
主要讲授金属材料典型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热处理的基本类型及简单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合金钢种类、牌号、热处理特点及应用,为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设计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贴近生产岗位。
本书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紧扣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适应学分制。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优良学风,突出实践,立足于实际运用,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精选从行业岗位提炼出来的案例进行教学训练,浅显、实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将能力与技能培养贯穿于始终。
4.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实施项目教学,项目制作课题的考评标准具体明确,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2.技能与知识目标(1)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
(4)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5)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6)了解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工艺。
(7)了解热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机械加工常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加工常识课程性质:职业能力选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4(理论××,实践××)适用专业:(一)前言1.课程定位:(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或基础)课程)。
例: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课程能力层次的设计,知识能力层次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等)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前续课程为《xxx》,后续课程包括《xxx》、《xxx》和《xxx》。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XXXXXXX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XXXXXXX(2)能力目标XXXXXXX(3)素质目标XXXXXXX(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三:XXXXXX.........注:“课程内容及要求”中,要分别体现技能内容及要求、知识内容及要求。
(四)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1)选用教材(2)参考教材说明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高职高专教材)或自编教材。
2.教学建议按学习领域模块和项目教学要求描述“项目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项目(任务)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尤其在教学方法建议上,要根据课程特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比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及评价办法,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考核评价设计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突出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注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要简要说明平时出勤、作业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权重比例;终结性考核中各教学项目考核内容所占比例、考核标准、考试形式、试题类型等;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金工实训》课程标准——现代学徒制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金工实训是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生产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金工实训的教学,使学生对机械制造一般流程、金属加工的主要方式方法有了较深认知,并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
通过对学生机械制造工艺实践技能的训练,结合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其工程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该课程在《机械制图》、《机械电气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开设,为其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编程》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目的和任务目的:通过金工实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良好作风和习惯;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鼓励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金工实训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相结合,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构建宽广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平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任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导向,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金工实训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要领,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认识车、铣、刨、磨等金属加工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并能正确设计加工。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正确设计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并能熟练使用车床或钳工工具等加工器械进行安全正确的加工制作。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该课程在《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课程之后开设,为其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数控机床编写与操作》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宿州二职高机电专业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加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造就素质高、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
2.以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温度-性能为主线,了解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3.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了解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 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4. 适应未来的就业形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其自谋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情感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企业状况,善于发现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不断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勇于探索问题的学习风气。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五、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项目,按完成项目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适用专业(群):制造类1.前言1.1 课程性质1、课程的性质《金属工艺学》是制造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着重介绍机械制造中的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及冷、热加工方法,热加工方法包括铸造生产、锻造生产、焊接生产,以及零件的冲压和挤压生产等内容,冷加工方法包括车、铣、刨、磨等加工方法。
主要研究上述生产方法的工艺过程、工艺特点、工艺质量的控制和质量问题的分析以及它们的应用场合。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金属工艺学》是制造类专业学生选择工程材料、学习机械制造方法和制造工艺及装备的先行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的指导思想:(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
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
(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3)根据各专业的需求确定选修内容。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常用热处理、铸造生产、锻压生产、焊接生产。
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机械加工方法,掌握常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及冷、热加工方法的实质、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了解各种主要加工设备、工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具有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具备选择毛坯加工方法和切削成形方法以及工分析的初步能力。
培养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应用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机械制造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研究金属切削加工的一门技术科学。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刀具材料的性能与选用;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切削过程中的现象与变化规律;被切削材料的加工性;提高加工表面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方法等相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对刀具的类型、角度、切削用量等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初步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际金属切削为案例,以完成具体某一任务为驱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课程设计的。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培养面向工业企业的高素质高技能操作型人才。
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加工中等难度切削加工类零件的能力,能够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具体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通过对如下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切削加工类中等难度零件并能提高工件质量的能力。
主要有:(1)掌握切削过程中的现象与变化规律等基本知识。
(2)具备提高加工表面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方法等相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
(3)具备在实践中对刀具的类型、角度、切削用量等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的能力。
(4)初步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2)具备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目标追求毅力。
(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原则上分为二个层级,可采用表格表述方式,也可采用文字叙述方式。
)(一)基本定义(第一层级)教学目标:理解切削运动,工件上形成的表面,刀具(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刀具(车刀)的角度坐标平面参考系与刀具标注的几何角度,切削用量的三要素,切削层参数的基本定义。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具体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概念、刀具几何要素、切削力与切削功率、机床结构与传动、夹具设计基础、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械维修基本知识等。
2.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刀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机械加工质量与装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机械装配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采用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竞赛获奖情况给予额外的加分。
(完整版)《金属工艺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 2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 2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和依据........................ - 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 3 -一、知识目标.................................. - 3 -二、技能目标.................................. - 3 -三、人文目标.................................. - 3 -第三部分课程标准............................... - 4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 5 -一、教学条件.................................. - 5 -二、师资要求.................................. - 5 -三、教学方法.................................. - 6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 6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6 -六、评价及标准................................ - 7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1、课程性质《金属工艺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材料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工程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方法的一门学科。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适用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学习金属切削原理、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组成、结构和工艺范围,金属切削机床常用附件的使用方法,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钻削加工、镗削加工的特色及常用刀具结构与使用场合。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制订中等难度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简单的机床夹具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是按照实际的机械制造工作为主线,以完成某一个具体任务为驱动,并以完成此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本课程坚持以强化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和实施能力为主线,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方式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做、工一体化。
2.课程目标通过对如下各项目的实施吗,使学生掌握制定中等难度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简单的机床夹具的能力。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具备查阅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的基本能力●具备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常用机床结局的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机械产品装配常用的方法及选择●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
(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设计,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本课程的特征,便于学习和掌握。
(4)依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先进制造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时:6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介于专业课与理论课之间的一门课程,它在基础理论课与专业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理论到实践直至改造世界的“必经之路”。
2、课程目标(1)了解和掌握所学工程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了解和掌握各类工程材料的牌号、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3)能正确选择常用的工程材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具有选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掌握铸、压、焊等毛坯成形的基本工艺方法并具有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难点:疲劳强度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和同素转变、冷却曲线、过冷度重点:晶体缺陷、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难点:控制过冷度对晶粒大小的影响3、铁碳相图利用铁碳相图理解金属结晶过程等知识学习“铁碳合金”,应掌握简化铁碳相图中S点、C点和A1,A3,Acm线的物理意义以及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熟悉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和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的性能特点;了解铁碳相图的应用。
第二章钢的热处理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
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1.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方法;2.几种热处理方法的应用第三章钢铁材料常用钢材分类方法、牌号、性能、用途。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工艺、材料、加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知识;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材料选择、加工方法确定等方面的能力;3. 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分类,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应用,熟悉热处理的方法及工艺;2. 铸造与锻造:了解铸造和锻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铸造和锻造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铸造和锻造方法;3. 焊接与连接:了解焊接和连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焊接和连接材料的性能及选用,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和连接方法;4. 切削加工: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刀具、夹具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削加工方法;5. 机械加工工艺: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机械制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3. 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制造的实际情况;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30%;3.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20%;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与机械制造相关的论文,占总评成绩的20%。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机床和零件生产过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机械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机械专业切削加工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 .依据机械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金属切削加工等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 .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机械类专业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充分考虑机械类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共性知识需求,通过对金属材料、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机制工艺等相关内容的整合,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 .以金属切削加工的类型和特点为课程设计主线,设置了金属切削加工基础、金属切削机床及应用、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等3个模块、14个学习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机械加工岗位基本工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 .熟悉金属切削加工的运动组成和切削要素,理解常用刀具材料性能及适用场合,掌握常见金属切削机床类型及应用范围,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简单工艺知识,了解数控加工基本知识。
2 .会根据切削加工要求正确选用机床、工装、量具、刀具。
《金属切削加工实训》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26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计划学时:2周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前言课程定位:《金属切削加工实训》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课程在学习《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金属切削方法与设备》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实训训练学生操作普通机床进行零件加工,使学生能够能够熟练操作普通机床,掌握常用工、夹、量具的使用,能够使用典型工装,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使学生增强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编程与零件加工》、《数控加工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
《金属切削加工实训》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进行。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为: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认识和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以产品生产过程为主线,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原则,对课程进行了宏观和微观设计,设计过程中注意三个“结合“:即理论和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现场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
学生通过实训达到一般操作技能的标准。
《金属切削加工实训》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规范性、实用性、发展性为原则,以“学工一体,校企融合”思想为指导,以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基于生产实践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载体。
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作业规范熟练操作普通机床、掌握常用工、夹、量具的使用,能够使用典型工装,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使学生增强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建设负责人:______杨燕______联系电话:___ __系(教研室)负责人:_____徐明_______联系电话:____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2016年8月23日《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机械加工适用专业:数控、焊接、机电授课单位: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学时:67编写执笔人:杨燕杨燕 2016年5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许明学制:三年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加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加强实践性性教学环节,以构件“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造就素质高、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
2.以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温度-性能为主线,了解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3.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了解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 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三)情感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勇于探索问题的学习风气。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内容:一、金属加工概述1、金属加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我国金属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及特点4、金属加工安全生产规范二、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2、工艺规程三、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
2.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
3.了解安全生产规范。
4.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学习目标。
5.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方法。
第一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教学内容:1-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强度的定义、指标二、塑性的定义、指标三、硬度的定义、硬度的测试方法及指标四、冲击韧性五、疲劳强度教学目标:1. 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2.理解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的概念3.了解金属材料疲劳的现象。
1-2 黑色金属材料教学内容:一、金属材料的概念和分类二、铁碳合金相图1、铁碳合金相图的分类2、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3、简化的铁碳合金相图三、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四、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五、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2.能正确识读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
3.了解国外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
4.了解新型工程材料。
1-3 有色金属材料教学内容:一、铜及铜合金的牌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用途二、铝及铝合金的牌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用途教学目标:了解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1-4 工程材料和复合材料教学内容:一、工程塑料二、复合材料教学目标:了解常用工程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1-5 钢的热处理教学内容:一、热处理的定义、分类、目的和原理二、常用的热处理方法1、退火与正火2、淬火与回火3、失效处理三、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1、表面热处理2、化学热处理四、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过程1、热处理的技术条件2、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五、热处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1、热处理自动控制2、流态层热处理3、形变热处理4、激光热处理5、保护气氛热处理6、真空热处理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概念、目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2.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时效处理的目的、方法及应用。
3.了解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一般方法。
4.了解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过程。
5.了解热处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二章钳加工基础教学内容:一、认识钳工1、钳工的工作任务2、钳工的种类二、钳工的常用工具三、钳工工作的基本设备1、钳工工作台2、钻床3、砂轮机4、台虎钳四、钳工的基本操作五、钳工操作的安全要求1、着装规定2、使用钳工工作台的安全与文明要求3、使用台虎钳的安全与文明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钳工的工作任务和种类。
2、认识钳工常用工具、基本设备、基本操作。
3、了解钳工操作的安全要求。
第三章热加工基础3-1 铸造教学内容:一、铸造的定义、特点、应用、分类及安全文明生产要求二、砂型铸造三、特种铸造四、铸造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教学目标:1.了解铸造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2.了解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3.了解特种铸造的方法、工艺及设备。
4.了解铸造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3-2 锻压教学内容:一、锻压的定义、特点、分类和锻压设备操作安全文明规程二、自由锻的特点、应用和基本工序三、模锻四、胎模锻五、板料冲压的设备、工序、特点及应用六、锻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教学目标:1.了解锻压的特点、分类、应用及安全文明操作规程。
2.了解自由锻的特点、基本工序及应用。
3.了解模锻、胎模锻的特点及其工艺过程。
4.了解板料冲压的特点、基本工序及应用。
5.了解锻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3-3 焊接教学内容:一、焊接的定义、分类、特点、应用及安全文明操规程二、焊条电弧焊的原理、设备、工艺三、其他焊接方法1、气焊2、埋弧焊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4、氩弧焊5、真空电子束焊6、激光焊7、扩散焊8、焊接机器人教学目标:1.了解焊接的特点、分类、应用及安全文明操作规程。
2.了解焊条电弧焊的种类及应用。
3.了解焊条电弧焊的设备及操作、维护的一般方法。
4.了解焊条电弧焊常用的工艺。
5.了解焊条电弧焊常用的工艺。
6.了解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第四章冷加工基础教学内容:4-1 切削运动与刀具一、切削中的运动和零件表面的形成二、切削用量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三、刀具的几何形状1、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2、车刀主要几何角度及选用原则四、刀具材料1、对刀具切削部分材料的基本要求2、常用的刀具材料部分材料3、先进刀具材料4、常用刀具的选用教学目标:1.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
2.了解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
3.了解切削刀具的几何形状、材料及选用。
4-2 切削液与加工质量教学内容:一、切削液的作用二、切削液的种类三、切削液的选用四、加工精度五、加工表面质量教学目标:了解切削液的作用、种类和选用原则。
了解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4-3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及型号教学内容:一、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二、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编制1、通用机床的型号编制2、专用机床的型号编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2.了解机床型号编制方法。
3.能正确识读常用机床的型号。
4-4 车床及其应用一、卧式车床二、立式车床和自动车床三、车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特点四、、车床常用夹具五、车刀的种类及新型车刀教学目标:了解常用车床的种类。
了解卧式车床的组成、应用范围及加工特点。
了解常用车刀的种类及新型车刀。
了解车床常用夹具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4-5 铣床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一、认识铣床1、认识X6132型卧式万能升降台铣床2、卧式万能升降台铣床的运动和传动路线二、其他常用铣床三、铣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特点四、铣床常用夹具五、铣刀的种类和用途六、铣削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铣床的种类、组成、应用范围及加工特点。
2.了解常用的铣削方法。
3.了解常用的铣削刀具及工具。
4-6 钻床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一、认识立式钻床台式钻床摇臂钻床二、钻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特点三、钻削常用工具四、钻削常用刀具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钻床的分类及组成。
2.了解钻床的应用范围及加工特点。
3.了解钻削常用刀具及工具。
4-7 其他机床及其应用一、刨床及其应用1、认识刨床2、刨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特点3、刨刀的种类及用途二、插床及其应用1、认识插床2、插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特点3、插刀的种类及用途三、磨床及其应用1、认识磨床2、磨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特点3、砂轮的种类及用途四、镗床及其应用1、认识镗床2、镗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特点3、镗刀的种类及用途教学目标:1.了解其他机床的种类、组成、应用范围及加工特点。
2.了解其他常用机床的加工方法。
4-8 数控机床及其应用一、数控机床基础1、数控与数控机床的概念2、数控机床的组成3、数控加工的工作过程4数控机床的分类5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6数控机床的应用二、常用数控机床简介1、数控车床2、数控铣床3、加工中心教学目标:1.了解数控机床的种类、组成、应用范围及加工特点。
2.了解常用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4-9 特种加工与先进加工技术继续内容:一、特种加工技术1、电火花加工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3、激光加工4、高压水射流切割加工二、先进加工技术1、概述2、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3、先进加工技术的分类4、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特种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及加工特点。
2.了解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
3.了解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基础5-1 生产共产党基础知识机械内容: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二、生产纲领和生产类三、生产工艺卡1、机械加工工艺卡规程2、识读生产工艺卡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
2.了解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3.能识读生产工艺卡。
5-2 表面加工教学内容: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二、加工阶段的划分1、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2、划分加工阶段的意义三、外圆面加工四、内圆面加工五、平面加工六、齿面加工七、螺纹加工教学目标:1.了解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
2.了解加工阶段的划分。
3.熟悉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5-3 典型零件加工教学内容:一、定位基准的选择二、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三、套类零件的结果工艺四、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五、齿轮的加工工艺教学目标:1.了解定位基准的选择。
2.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五、学时分配金属加工基础课时分配表:一周两课时,共计67课时五、教学模式(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教学外,现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无金工实习条件的情况更为必要。
(2)教师在讲授中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