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D )。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
2、()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 B )通史。
[A] 《史记》编年体[B] 《史记》纪转体
[C] 《资治通鉴》编年体[D] 《资治通鉴》纪传体
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运用的修辞格是( C )。
[A] 对偶[B] 回环[C] 顶真[D] 回文
4、道教的创始人是( A )。
[A] 葛洪[B] 张角[C] 吕洞宾[D] 袁天罡
5、唐代书法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C )。
[A] 隶书[B] 真书[C] 行书[D] 草书
6、历史上曾有“六经”,其中在战国时代失传的是( C )。
[A] 《书》[B] 《礼》[C] 《乐》[D] 《易》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C )。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 B )时期。
[A] 秦汉[B] 汉唐[C] 宋元[D] 明清
9、中国古人观测天象的最主要目的是( D )。
[A] 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B] 预测天气
[C] 指导农业生产[D] 用天象变化预卜人间祸福
10、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 《淮南子》[B] 《齐民要术》
[C] 《四民月令》[D] 《燕京岁时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世界上,只有在(AC )文化和()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A] 中国文化[B] 欧洲文化[C] 伊斯兰文化[D] 印加文化
12、秦汉以后由西域传入同地的有(ACD )。
[A] 芝麻[B] 小麦[C] 核桃[D] 蚕豆
13、属于部分中华先民自称的有(ABCD )。
[A] 诸夏[B] 华夏[C] 华[D] 夏
14、下列元杂剧中,以包拯为主角的是(BCD )。
[A] 《窦娥冤》[B] 《鲁斋郎》
[C] 《陈州粜米》[D] 《蝴蝶梦》
15、下列属于明代地方学校的有(BCD )。
[A] 宗学[B] 府学[C] 州学[D] 县学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封建”一词缘于宗法制度。(T )
17、《江格尔》是藏族英雄史诗。( F )
18、中国哲学家的行为方式是理想与理性的统一,价值与事实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T )
19、律诗与绝句押韵一般用平声,很少用仄声。(T )
20、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T )
21、人文价值与自然科学一样,不具有民族性。( F )
22、《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T )
23、纪事本末体是宋代陈邦瞻开创的。( F )
24、佛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F )
25、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包括《周易》、《尚书》、《礼》、《乐》、《春秋》。( F )
26、金文是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线条硬朗,苍劲有力。( F )
27、楚辞是公元4世纪在中国南方形成的诗歌,六言体,句末以“兮”结尾。( F )
28、从武帝时代直到西汉末,今文经学居“官学”正统地位。(T )
29、世界上最早、收字最多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F )
30、九品中正制有效地避免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 F )
四、【简答题】(
31、简述道教对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1)道教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夏古代民俗的形成与发展,春季到来之前,人们贴门神,社马,桃符,钟馗,这种习俗也是来自道教,(2)从六朝直到宋明,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景,表现手法也深受道教的影响,唐代的《枕中记》,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是以神仙道教为题材的,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作也与道教有关。
32、简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
33、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主要是:史学家秉笔直书,不虚美隐恶,编写信史。以古鉴今,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重视史籍的教育警戒作用。官、私皆重视收集、保存和整理史料,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重视史家的个人修养。
五、【论述题】
34、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