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五篇】
- 格式:docx
- 大小:40.09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让枣推梨唐朝时期,李延寿在《南史.王泰传》中有记载:王泰在年轻的时侯,祖母把他的几个孙子都叫到一起来,给他们发红枣和栗子吃,孩子们都蜂拥而上地上去抢,希望自已多抢到一点,王泰这时侯却站在一边没有参与,尽管他也爱吃红枣和栗子。
后来又根据《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中说的,孔融四岁的时侯,跟哥哥们在一起吃梨时,他总是找最小的吃,大人们对此很奇怪,便开诚布公地问他为什么不挑大的吃,孔融实事求是地回答道:“我是小孩,吃小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后来人们便把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便有了“让枣推梨”这个成语。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片言折狱春秒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他身强体壮,粗暴好斗,在孔子的教育下有了改变,便以孔子为师。
孔子出行子路总是为老师驾车、做侍卫。
孔子说:“有了子路以后就没人敢当面对我说无礼的话。
”孔子也说:“子路的勇已超过了我的要求,没有更多的用处了。
”子路虽然鲁莽但却很刚正不阿,他孝顺母亲。
他穿着破棉衣坦然地同穿狐皮袍子的达官贵人站在一起,毫不觉得自己比他们低贱。
难得的是他的诚实,答应办的事一定办,决不拖泥带水,人们称颂他“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篇》有一句孔子对子路的赞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打官司闹纠纷从来没有人能够根据单方的只言片语来作出正确判决。
孔子说,要有,就只有子路可能。
因为子路为人忠厚老实,大公无私,所以别人不会欺骗他,向他说的都是真话。
古人形容明决善断,就叫“片言折狱”,“片言决狱”、“片言断狱”或“片言可决”。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3风驰电掣西周时期,周武王有一次向精通兵法的姜太公请教道:“君王率兵师作战要有什么样的‘股肱’、‘羽翼’呢?”姜太公实事求是地回答说:君王带兵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股肱”、“羽翼”共七十二人。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5篇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经典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1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
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
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
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
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爱好、扩大视野、增长学问、丰富词汇。
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展思想教育,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造就学生的缔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开展,将来社会所须要的正是有缔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缔造思维的人才能在将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旺盛兴盛的重担,所以造就缔造性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成语故事,便利大家学习。
历史成语故事1韩信是汉朝闻名的开国大将,诞生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
他年轻时生活困顿,人们都很轻视他。
秦末天下大乱,韩信投奔楚人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军队。
但是在那里,韩信始终没有时机展露锋芒。
项梁战死后,韩信被项羽委任为侍卫官。
他设法为项羽出谋划策,却从未被采纳过。
后来,韩信坚决地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最初,刘邦并不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军官。
有一回韩信违反军法,险些被处死,虽然幸运被救下,也只是被派去掌管军粮,仍旧人微言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时机。
后来,韩信结识了刘邦的心腹重臣萧何,萧何发觉他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賦,因而非常佩服他。
当时,刘邦刚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汉中地区。
刘邦的手下多来自于关中旁边地区,那些人归乡心切,接连逃亡。
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视,也弃官逃跑。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立刻连夜追逐,最终追上韩信,把他劝了回来。
刘邦知道后,特别生气,责怪萧何不该大张旗鼓地追一个逃兵。
萧何对刘邦说:“韩信之才异于常人。
您要是只满意于汉中王的位置,那就不用管他;但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必需重用此人!”他竭力夸赞韩信的才能,劝刘邦尽快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必须要择吉日良辰慎重地举办拜将仪式。
刘邦非常信任萧何,就按萧何所说的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为刘邦分析了诸侯割据的局势,并提出了战胜项羽、:统一天下的作战打算。
刘邦听后极为开心。
后来,刘邦依据韩信的策略,举兵东征,歼灭了魏国和赵国,战胜了燕国和齐国,最终与项羽绽开决战,并赢得了成功,实现了统一大业。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_5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供⼤家参考。
历史成语故事1【成语】:别⽆长物【拼⾳】: bié wú cháng wù【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成语故事】:别⽆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
表⽰除此外别⽆他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吾平⽣⽆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名叫王恭。
他⽣活俭朴,不图享受,⼈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个有⽤的⼈。
有⼀年,王恭随⽗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在⼀张⽵席上促膝谈⼼。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下的席⼦⾮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想王恭从盛产⽵⼦的会稽来,⼀定带了不少这样的⽵席,就称赞了⼀番这张⽵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张⽵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下这张⽵席赠送给王忱。
王忱千恩万谢地⾛了。
其实,王恭只有这张⽵席。
送掉后,他就改⽤了草席。
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歉意。
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历史成语故事2【成语】:别有天地【拼⾳】: bié yǒu tiān dì【解释】:天地:境界。
⽐喻另有⼀番境界。
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胜。
【成语故事】:“别有天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另有⼀种境界。
也形容风景引⼈⼊胜。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太⽩全集.⼭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笑⽽不答⼼⾃闲。
桃花流⽔杳然去,别有天地⾮⼈间。
李⽩,字太⽩,⾃号背莲居⼠,是我国唐代最伟⼤的诗⼈之⼀。
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肃天⽔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古代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有⼀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材,可他就是缺乏⾃信⼼,经常⽆缘⽆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低⼈⼀等——⾐服是⼈家的好,饭菜是⼈家的⾹,站相坐相也是⼈家⾼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样丢⼀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件事,不知道⾃⼰该是什么模样。
家⾥的⼈劝他改⼀改这个⽑病,他认为是家⾥⼈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久天长,他竟怀疑⾃⼰该不该这样⾛路,越看越觉得⾃⼰⾛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天,他在路上碰到⼏个⼈说说笑笑,只听得有⼈说邯郸⼈⾛路姿势很美。
他⼀听,急忙⾛上前去,想打听个明⽩。
不料想,那⼏个⼈看见他,⼀阵⼤笑之后扬长⽽去。
邯郸⼈⾛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病终于有⼀天,他瞒着家⼈,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路去了。
⼀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眼花缭乱。
看到⼩孩⾛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光景,他连⾛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2.古代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汉末,黄⼱事起,天下⼤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和司马徽(三国时谋⼠)说诸葛亮很有学识,⼜有才能,就和关⽻、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和关⽻、张飞冒看⼤风雪第⼆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封信,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挽救国家危险局⾯的意思。
历史成语故事 15篇历史成语故事 1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古代成语故事:忠⾔逆⽿ 魏征出⾝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
他喜欢读书,⽤⼼钻研古籍,学识⾮常丰富。
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
后来,他投靠唐⾼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李建成做事。
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的器重。
后来,唐⾼祖的⼆⼉⼦李世民发动“⽞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
年轻⽽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才,便亲⾃召见他。
李世民⼀见魏征,就⾮常⽣⽓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若,以⾮常⾃信的⼝⽓回答说:“如果皇太⼦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
” 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钦佩他的⼈格。
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重⽤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提拔他当宰相。
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征胸怀⼤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胆进谏。
在他任职的⼏⼗年间,为了使⼤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百多次。
每⼀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有⼀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材⾼⼤的男⼦从军。
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反对,唐太宗⼗分⽣⽓,派⼈把他叫来,⼤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由谁来种?⼯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先要讲信⽤,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百姓⾯前不是失去信⽤了吗?” 魏征的这⼀番话,把唐太宗⼀肚⼦的⽕⽓浇灭了。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古代成语故事:⽆所适从 北朝时期,齐国的魏兰根,相貌奇伟,卓有见识,学富五车。
魏兰根的母亲去世后,要葬在常⼭郡境内。
当地有⼀个董卓的祠庙,祠堂周围长了⼀⽚柏树。
魏兰根开诚布公地说:“董卓活着时是*⾂,他的祠堂不该保存下来。
”就命⼈把柏树全部砍伐⼲净,给他母亲做了棺材。
别⼈推⼼置腹地劝他这样恐怕会不吉利,但魏兰根却置之不理。
有⼀年,秦陇⼀带闹饥荒,可官府却丝毫不肯减轻税赋,结果发⽣农民起义。
朝廷命令⾏台萧宝夤带兵讨伐起义军占据的宛川,当时任岐州刺史的魏兰根,也跟随萧宝夤的部队齐⼼协⼒共同作战。
起义军很快失败了,宛川城被攻陷,官军抓获了⼤批俘虏。
萧宝夤从中挑选了10名美⼥,赏给魏兰根做婢妾。
魏兰根很不赞成,他开诚相见地说:“宛川县地处偏远,地头蛇势⼒很强,皇室的恩威则⽐较薄弱,因此⽼百姓才感到⽆所适从,结果因此才误⼈歧途,卷⼊了叛乱⾏动。
如今朝廷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百姓饥寒,朝廷应该给他们送⾐送粮,关⼼感化他们,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活才对,怎么还可以把他们发配为奴仆呢?”于是他把这些⼥⼦全部遣返家乡。
2.古代成语故事:图穷⼔见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地图作为礼物去见秦王赢政,秦王赢政接见了他。
荆轲当着他的⾯打开地图,裹在地图中的短剑露出来了。
荆辆⼀⼿抓住秦王的⾐袖,⼀⼿举短剑便刺。
但是他没有刺中,秦王如惊⼸之鸟慌忙拔剑,⼀时⼜拔不出来,吓得他绕着柱⼦逃跑。
荆柯紧追不舍,朝廷上的⼤⾂们慌了⼿脚,他们⼿中都没有兵器,卫兵⼜全在殿下,没有命令不得上来。
这时秦王的侍医夏⽆且,急挥药袋抽打荆轲,这才使秦王政得以惊慌失措地拔出剑来,他刺断荆柯的左腿,荆轲向他抛出短剑,但没有击中,结果被秦始皇擒住并杀死了。
【导语】成语有很⼤⼀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下来的,它代表了⼀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历史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查看更多请点击⽆忧考⼉童故事频道。
1.历史成语故事: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有⼀个农民起义军领袖,名叫陈胜,字涉。
陈胜青年时代,曾经做⼈家的雇农,替别⼈耕地。
有⼀次,他停下耕⽥,⾛到⽥埂上休息。
他因失望⽽叹恨了好久,对另⼀个雇农说:“我们当中如果有⼈富贵了,可不能忘掉别⼈。
” ⼀同当雇农的⼈都笑话他:“你给⼈家当雇农,怎么会有富贵呢?”陈胜长叹⼀声说:“唉,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 陈胜、吴⼴起义之时,陈胜因为有远⼤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因此得到了众⼈的拥护,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2.历史成语故事:威武不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强有弱,强国想争霸天下,弱国则想⾃保,于是,说客应运⽽⽣。
他们到各国游说,宣扬⾃⼰的政治主张。
在众多说客中,公孙衍、张仪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他们代表着强国,所以弱⼩国家的国君看到他们两⼈都⾮常害怕,唯恐他们发动战争攻打⾃⼰的国家。
有⼀个说客问孟⼦:“公孙衍和张仪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丈夫?” 孟⼦回答说:“他们怎么能算⼤丈夫呢?作为⼀个⼤丈夫,应该懂得礼仪法度,把仁义看得⾄⾼⽆上。
得志的时候不脱离百姓;失意的时候也不屈从世俗,学习阿谀奉承之术。
不能因为富贵⽽迷惑,也不能因为贫贱⽽失志,更不能因为受到暴⼒的威吓⽽丧失了⽓节。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算是真正的⼤丈夫。
”3.历史成语故事:⼤义灭亲 州吁是卫国国君卫庄公宠爱的妃⼦所⽣的⼉⼦,⼀贯依仗母亲的权势,胡作⾮为,⽆恶不做。
可是卫国⼤夫⽯阞的⼉⼦⽯厚却同州吁打得⽕热。
两⼈臭味相投,游⼿好闲。
⽯阞曾为此狠狠教训过⼉⼦。
后来卫庄公死了,卫植公继位。
州吁见⽗王已死,哥哥继位⼼怀不满,就和⽯厚密谋杀死了卫桓公,夺取了王位。
⼀夜之间,这个喜好酒⾊,不学⽆术的庸⼨居然成为君⽣。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5则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之后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状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应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道不拾遗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1.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一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2.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二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3.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三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4.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知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5.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五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5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5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5篇)1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
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
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
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
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
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
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
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5篇)2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中国古代经典成语典故故事5则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经典成语典故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削足适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
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
弃疾杀死太子禄。
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2田父之获【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
一天一只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三座山跑了五圈,韩子卢还是没有追上东郭逡,结果两者都累死了。
一个农夫刚好路过,轻易地捉住韩子卢和东郭逡。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3天下汹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是因我们而起,为了结束这种战争局面,我们两人决一死战分胜负。
”刘邦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项羽命一壮士前去挑战,汉营的神箭手楼烦出来迎战,壮士失败,项羽亲自上阵击败楼烦。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4头撞南墙【成语故事】从前山东淄川县的王生从小相信道术,跑到崂山学道术。
道士见他娇生惯养认为不是学道的料,让他先砍柴锻炼。
他一心想学道,道士教他穿墙术。
他学成立即回家给妻儿表演穿墙术,结果头撞南墙碰了一个大包。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5以德报怨【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6惟命是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攻破郑国都城。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古代成语小故事【五篇】1.古代成语小故事一鼓作气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
鲁国有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叫曹刿(ɡuì),他自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一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
双方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
”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
”于是,鲁军鼓声震天,士兵们像潮水一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命。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观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鼓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大家的士气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全消失了。
等齐军的三通鼓击完,我们才击鼓冲锋,这时齐兵的勇气已经衰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
”成语“一鼓作气”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时,一下子做完。
含有鼓励的意思。
鼓,敲战鼓;作,振作。
2.古代成语小故事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5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古代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炙手可热】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着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
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自食其果】解释: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
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着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
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愤怒地问和尚说: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
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誓死不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
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
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三谏之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伯想亲自去迎敌。
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
”曹伯说不行。
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
后来曹军被戎狄打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蜀犬吠日【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
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如见肺肝【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解释诚意的含义,他认为一个人如真有诚意就必须慎独。
不慎独的人背后无恶不作,等见到诚意的君子后就想去遮掩自己的罪行劣迹,却不知人家一看他就如见肺肝一样,是万万遮盖不过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鼠窃狗盗【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
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
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
二世升了他的官。
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五篇】
春秒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他身强体壮,粗暴好斗,在
孔子的教育下有了改变,便以孔子为师。
孔子出行子路总是为老师驾车、做侍卫。
孔子说:“有了子路以后就没人敢当面对我说无礼的话。
”孔子也说:“子路的勇已超过了我的要求,没有更多的用处了。
”子路虽然鲁莽但却很刚正不阿,他孝顺母亲。
他穿着破棉衣坦
然地同穿狐皮袍子的达官贵人站在一起,毫不觉得自己比他们低贱。
难得的是他的老实,答应办的事一定办,决不拖泥带水,人们称颂他“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篇》有一句孔子对子路的赞语:“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打官司闹纠纷从来没有人能
够依据单方的只言片语来作出准确判决。
孔子说,要有,就只有子路
可能。
因为子路为人忠厚老实,大公无私,所以别人不会欺骗他,向
他说的都是真话。
古人形容明决善断,就叫“片言折狱”,“片言决狱”、“片言断狱”或“片言可决”。
【子虚乌有】
西汉时期,的词赋家司马相如曾供职于梁孝王,他在梁孝王的
“梁园”住了三年,在那里写下了赫赫有名的《子虚赋》。
《子虚赋》里说的是:楚王派子虚访问齐王,齐王率领出类拔萃的狩猎能手陪子
虚进行了大规模的游猎。
齐国的乌有先生后来开诚布公地询问子虚对
游猎活动的感受,期望得到赞扬。
子虚此时却对楚王的游猎活动侃侃
而谈,目的是贬低齐王的游猎活动。
乌有先生竭力为齐王辩护,谁对
谁也不能心服口服。
……此文词藻华丽,场面宏伟。
汉武帝读了之后
赞叹不已,于是召见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说:“《子虚赋》写的诸侯
的游猎,假如是天子游猎,那场面一定是叹为观止。
”汉武帝大喜,
请司马相如再写。
司马相如就又写下了《上林赋》。
《上林赋》写的
是亡是公听了子虚、乌有先生各自夸耀本国君主游猎盛况的对话后,
认为齐、楚都微不足道,他开始讲述天子游猎的气魄和天子花园上林
苑的壮丽。
文章末尾,司马相如对诸侯、天子贪恋游猎、荒废政务的
行为冷嘲热讽,并主张修明政治,提倡节俭。
【一网打尽】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每年秋天都进行赛神会。
有一年赛神会的日
子又到了,进奏院主官苏舜钦叫属下寻点东西卖掉,弄点钱喝赛神酒。
进奏院是个清水衙门,寻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把日积月累积攒下
的一堆拆下的公文封套纸卖了,但也没有几个钱,苏舜钦就拿出钱资助。
其他人也有出些钱的。
结果,酒席办得风风火火,大家也都喝得
兴高采烈。
没想到太子中舍官李定一与苏舜钦有怨恨,这次酒宴又没
有邀请他参加,因此李定一气得怒发冲冠。
他到朝廷告苏舜钦卖掉国
家的东西,还铺张白费。
与苏舜钦素来不和的御史刘元喻奏请宋仁宗
查办苏舜钦。
宋仁宗不问青红皂白,免去了苏舜钦的官职,同时把那
天参加宴会的人都处分了,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梅尧臣也深受其害。
不久,苏舜钦抑郁成疾死了。
欧阳修惋惜地说:“真想不到,因为赛神
会的事,一时俊杰人物都举网而尽了。
”恶贯满盈的御史刘元喻还自
以为功高盖世,他洋洋得意地到处炫耀说:“我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梅尧臣写了一首诗,冷嘲热讽地抨击李定、刘元喻之流:客有十人至,共食一鼎珍。
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
【无所适从】
北朝时期,齐国的魏兰根,相貌奇伟,卓有见识,学富五车。
魏
兰根的母亲去世后,要葬在常山郡境内。
当地有一个董卓的祠庙,祠
堂周围长了一片柏树。
魏兰根开诚布公地说:“董卓活着时是奸臣,
他的祠堂不该保存下来。
”就命人把柏树全部砍伐洁净,给他母亲做
了棺材。
别人推心置腹地劝他这样恐怕会不吉利,但魏兰根却置之不理。
有一年,秦陇一带闹饥饿,可官府却丝毫不肯减轻税赋,结果发
生农民起义。
朝廷命令行台萧宝夤带兵讨伐起义军占据的宛川,当时
任岐州刺史的魏兰根,也跟随萧宝夤的部队齐心协力共同作战。
起义
军很快失败了,宛川城被攻陷,官军抓获了大批俘虏。
萧宝夤从中选
择了10名美女,赏给魏兰根做婢妾。
魏兰根很不赞成,他开诚相见地说:“宛川县地处偏远,地头蛇势力很强,皇室的恩威则比较薄弱,
因此老百姓才感到无所适从,结果因此才误人歧途,卷入了叛乱行动。
如今朝廷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百姓饥寒,朝廷
应该给他们送衣送粮,关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对,怎么还可以把他们发配为奴仆呢?”于是他把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乡。
【洗耳恭听】
传奇上古时期,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对政治不闻不问
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
还以为许由谦虚,便更加认为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他又派人去请他,说:假如你坚决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
不料许
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赶忙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
便问许由干什么。
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开诚布公地说:“我听入
了这样不干不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却
冷嘲热讽道:“哼,谁叫你以前在外面招摇过市,造成名声,现在惹
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苦吃,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
我小牛的嘴。
”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高士传.许由》的原文是:“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
是故洗耳。
”不过后来人们所说的“洗耳”,却和许由的洗耳含意完
全不同,变成预备领教的意思,一般都叫做“洗耳恭听”—-把耳朵先
洗一洗洁净,以便恭恭敬敬地听取有益的良言或欣赏优美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