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市形象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8.07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及其设计一、SWOT分析及其设计1. SWOT分析的概念及意义SWOT分析,即强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评估其内部的实力和优劣势,并了解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在城市规划中,SWOT分析也被广泛应用。
2.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1)城市形象的优势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兵马俑、大雁塔等重要的文化遗产。
此外,西安还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这为西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2)城市形象的劣势西安城市形象存在一些劣势,如城市交通拥堵、尘土飞扬、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西安的经济结构不够优化,缺乏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
(3)城市形象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安地理位置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此外,西安还有机会通过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竞争力。
(4)城市形象的威胁城市形象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如经济不稳定、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等。
此外,与文化遗产相关的问题,如保护不当和旅游业过度发展等也是城市形象的威胁。
3. 设计方案针对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设计方案如下:(1)优化城市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
(2)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整治,减少尘土飞扬和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培育本土创新企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旅游业的过度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5)积极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发挥西安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
二、案例分析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形象设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位于北京市,周围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一个理想的创新创业基地。
该校希望通过城市形象设计,展示自身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精神。
基于SWOT分析的潼关县旅游业发展研究潼关县是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县级市。
潼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船山、太乙山、华山、武当山等名山环抱,境内有九华山景区、莲花池、关中民俗村、郑国渠博物馆等众多景点。
然而,潼关县的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潼关县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潼关县旅游业的优势(Strengths)1. 独特的自然环境潼关县地处华山脉、秦岭脉和洛水的交汇处,境内山川秀美、自然资源丰富。
有著名的九华山景区、莲花池等自然风光,这些景点为潼关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自然支撑。
2.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潼关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潼关镇的“潼关战役遗址”,这里曾是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如今成为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交通便利潼关县地处关中平原核心区域,交通便利。
境内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通往陕西省内外的公路网,这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潼关县旅游业的劣势(Weaknesses)1.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潼关县的旅游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如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配套。
这将直接限制旅游发展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宣传力度不够潼关县旅游业的宣传力度相对不够,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需要加大对潼关县旅游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潼关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旅游业缺乏针对性产品开发潼关县旅游业缺乏针对性产品开发,很难吸引更多的不同类型的游客。
比如,针对背包客的住宿、餐饮以及接待服务就不够完善,需要加强相关的产品开发。
三、潼关县旅游业的机会(Opportunities)1. 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是潼关县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开始关注潼关县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
2.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潼关县的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各类旅游项目的投资可行性逐渐提高。
渭南市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较小但美丽的城市,它拥有着丰富的历
史和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当地的美食。
要将其作为一个旅游胜地,需要定位其旅游形象。
首先,渭南市应将其历史和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形象的核心。
渭
南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历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秦始皇兵马俑。
这
些历史遗迹可以使游客了解渭南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增加他们
对中国历史遗产的兴趣。
其次,渭南市的自然景观也有良好的潜力。
渭南位于陕西省的
中部,因此其自然景观多种多样。
游客可以前往渭南的华山进行徒
步旅行或攀登,或者在渭南的水系游玩钓鱼或者看鸟类。
这些活动
能让游客体验山间或河间别样风味,感受到中国自然景观的美丽。
最后,渭南市也应宣传其美食文化,让游客品尝到地方美食的
各样口味,如“渭南羊肉泡馍”,“兔头”和“臊子面”。
这些美
食不仅是当地人的风味和特色,也是渭南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渭南市应该坚持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定位这座城市
的旅游形象,使游客更好地体验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风格,同时也增
加商业机会。
潼关城市形象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城市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本文以陕西潼关县所面临的特殊背景为切入点,结合城市形象设计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形象定位,并提出潼关城市形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潼关城市形象定位发展战略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是陕西通往山西、河南的咽喉要道。
从潼关的实际情况看, 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生产初具规模;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宜发展立体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形象设计和建设的客观基础。
⒈潼关城市形象定位依据⑴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关中“一线两带”发展政策。
⑵资源“导向”—具有金、银、石墨、大理石等多种矿物,储量丰富。
⑶纵向“生长”—渭南在省域竞争优势明显,提供良好发展背景。
⑷环境“影响”—整体生态环境尚好,但生态安全格局尚待建立。
⑸平台“支撑”—外部交通便捷,但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
⑹产业“趋势”—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黄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⑺发展“机遇”—“华夏金城”成功授牌,带来黄金工业新机遇。
⑻横向“突破”—突破灵宝、芮城、洛南、华阴等构成的外部竞争格局。
⒉潼关城市形象定位2.1性质定位结合潼关目前城市地位和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将潼关城市性质定位为:妥善解决区域发展问题,以优质的生态环境、高效的产业集聚、宜人的生活空间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良好的城市风貌,努力将潼关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基地,关中地区重要物流基地,以及“文化为魂、黄河为魄、山水为形、黄金为媒、生态为体、古城为依、夜色为魅”的陕晋豫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和新型生态历史名城。
2.2功能定位为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潼关特点,结合对潼关区域背景、区位条件、资源基础、建设现状和发展环境的分析,确定潼关城市主导功能为:黄金采炼加工功能、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农副产品及矿产物流功能。
2.3形象定位潼关形象定位参照以上对政策“优势”、资源“导向”、纵向“生长”、环境“影响”、平台“支撑”、产业“趋势”、发展“机遇”、横向“突破”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潼关城市优势、未来发展态势和区际分工,选择发展过程中最具有生气的局部形象进行强化与放大,确定潼关城市形象定位为:女娲故里,千年古关,华夏金城,生态名城。
潼关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关隘潼关位于中国陕西省渭河与灞河的交汇处,是古代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关隘。
作为连接陕北和陕南的咽喉要道,潼关一直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军事战略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潼关在古代战争中的关键地位,并分析影响它的地理因素、历史背景以及战略意义。
一、地理因素潼关地处陕西,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它连接着渭河和灞河,两条水道交汇于此形成天险,从而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进攻者在此处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而且,潼关地势险要,山势陡峭,地形复杂,给防守一方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这些地理因素使得潼关成为了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战略位置。
二、历史背景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
在古代战争中,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春秋时期,潼关就是秦国和晋国两强势力争夺的焦点。
而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潼关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分界点。
潼关在汉朝时,成为统一北方的重要关隘之一,而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曾布下著名的"七擒孟获"计,使得潼关成为了防御蜀军的一道重要关隘。
潼关历史上的这些事件,使得它在军事上的地位更加突出。
三、战略意义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历史背景的烘托,潼关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先,潼关是南征北战的必经之地。
无论是秦朝的南征六国、明朝的北防辽国,还是近代的国共内战,潼关都是决胜的关键所在。
其次,潼关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作为连接陕北和陕南的要道,潼关的掌控对于古代统一国家尤为重要。
最后,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在古代战争中,防守者在潼关地域拥有优势,使得进攻方必须经受高强度的阻挠才能攻克,这使得潼关成为了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潼关的重要性在历史各个时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它不仅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座重要关隘,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战争的发生和决策。
它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地理因素、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共同决定的。
今天,潼关作为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历史的印记,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战争史。
潼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潼关县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目录一、“十二五”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 - 4 - (一)“十二五”发展的现实基础 .................................................................................. - 4 -1、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 2 -2、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 4 -3、特色农业优势不断增强................................................................................... - 5 -4、第三产业阔步迈进........................................................................................... - 6 -5、城镇化步伐加快............................................................................................... - 7 -6、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 7 -7、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8 -8、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 9 -9、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增强............................................................. - 10 -(二)“十二五”发展的环境分析 ................................................................................ - 11 -1、“四大优势” ........................................................................................................ - 12 -2、“五大挑战” ........................................................................................................ - 13 -3、“五大机遇”........................................................................................................ - 14 -二、“十二五”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 - 16 - (一)指导思想 ......................................................................................................... - 16 - (二)发展原则 ......................................................................................................... - 16 - (三)发展目标 ......................................................................................................... - 17 -三、产业空间布局 ....................................................................................................... - 20 -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建设全国黄金产业强县 ................................................... - 20 - (一)发展壮大黄金产业集群 ................................................................................. - 21 - (二)构建新型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基地 ............................................................. - 23 - (三)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 - 23 - (四)建设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 - 24 - (五)加快黄金集中区开发建设力度 ..................................................................... - 24 - (六)加强产业发展配套 ......................................................................................... - 25 - 五、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建设沿黄旅游大县商贸物流新县 ............................... - 26 - (一)加速发展旅游业 ............................................................................................. - 26 - (二)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 ..................................................................................... - 27 - (三)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 - 28 - (四)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 ..................................................................................... - 28 -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生态宜居名县 ....................................................... - 29 -(一)推进县城建设 ................................................................................................. - 29 - (二)推动重点镇村建设 ......................................................................................... - 31 -1、提升城镇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 31 -2、加快中心镇建设,提高镇域经济辐射带动力............................................. - 32 -3、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促进新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 32 -七、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县 ................................................... - 33 - (一)提高粮食单产与品质 ..................................................................................... - 33 - (二)突出发展果菜业 ............................................................................................. - 34 - (三)做强做大畜牧养殖 ......................................................................................... - 34 - (四)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 - 35 - (五)建设农业示范园与生产基地 ......................................................................... - 35 -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 36 -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 - 36 - 八、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打造幸福潼关 ............................................................... - 37 - (一)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 - 37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 37 -2、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 38 -3、加快发展文体广电事业................................................................................. - 38 - (二)积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 - 39 -1、完善交通设施................................................................................................. - 39 -2、加强水利设施................................................................................................. - 40 -3、完善能源保障设施......................................................................................... - 41 -4、积极推进信息化............................................................................................. - 42 - (三)不断进行城乡统筹制度创新 ......................................................................... - 42 - 九、加快社会民生工程建设,构建和谐潼关 ........................................................... - 43 - (一)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 - 43 -1、扩大就业,鼓励创业..................................................................................... - 43 -2、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44 -3、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45 -4、加强扶贫,强化社会救助............................................................................. - 45 - (二)大力发展基层公共卫生事业 ......................................................................... - 46 -1、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46 -2、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 47 - (三)加强社会综合管理 ......................................................................................... - 48 - (四)持续推进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 - 48 - 十、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潼关 ....................................................... - 49 - (一)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 - 49 -1、加强土地与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 49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50 -3、深入推进节能降耗......................................................................................... - 50 - (二)加强环保与生态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 - 51 -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51 -2、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 51 - 十一、保障措施 ........................................................................................................... - 52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力促推转变 ..................................................................... - 52 - (二)创新体制改革,提高发展能力 ..................................................................... - 52 - (三)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借势发展 ..................................................................... - 53 - (四)深化项目带动,加大项目支撑 ..................................................................... - 54 - (五)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人才保障体系 ............................................................. - 54 - (六)狠抓规划落实,确保任务全面实施 ............................................................. - 55 -“十二五”时期,是潼关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潼关县紧抓西部大开发与关天经济区深入实施重大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潼关县“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潼关县未来五年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城市形象策略总结一、引言城市形象策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文化特色、历史传承和社会发展。
良好的城市形象策略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人才、投资和旅游,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城市形象策略的制定、实施、评估与调整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展开讨论,以期为未来城市形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形象策略的制定在制定城市形象策略时,需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形象特点和品牌形象。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制定流程:1.目标设定:明确城市形象提升的目标,如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等。
2.资源分析:分析城市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可利用的资源和机会。
3.市场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和网络数据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城市的认知和态度。
4.竞争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城市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明确自身的竞争地位。
5.策略制定:根据目标、资源、市场和竞争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城市形象策略。
6.方案实施:将策略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品牌形象设计、传播渠道选择、活动策划等。
三、城市形象策略的实施城市形象策略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施要点:1.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或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
2.资金保障:根据实施方案预算所需资金,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投资、社会筹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3.媒介选择: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如传统媒体、社交媒体、户外广告等。
4.活动策划: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文化节、旅游节、体育赛事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城市形象建设。
6.监测与评估:对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实施方案。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及其设计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王天静编辑:durianu【摘要】本文就西安市建设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利用战略管理的SWOT工具,对现有西安城市形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人文西安、绿色西安和和谐西安三种城市形象。
【关键词】城市形象;SWOT分析;国际化大都市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西安市的城市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设计。
一、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西安市有着3100年建城史和1100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2009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西安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如何整合这些城市符号而构建科学的城市形象成为西安市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1、西安城市形象的优势(1)丰富的人文资源。
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西安构建城市形象的基础。
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
目前,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余座,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同时,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化典故和文化艺术也都起源和发展于西安。
(2)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西安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关中平原中部,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市区总面积3582平方公里,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43.7%,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周边分布着渭河、泾河、浐河、沣河、灞河、河、河、涝河等河流。
(3)人才众多,高等教育比较发达。
西安现有各类高等院校近百所,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余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名,两院院士46名。
位于市内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30多万名毕业生,为西安城市形象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基于SWOT分析的潼关县旅游业发展研究潼关县是陕西省晋城市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潜力。
本文将基于SWOT分析法对潼关县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
一、潼关县旅游业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潼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距离人口密集的开封、洛阳等城市较近。
2.丰富的自然资源:潼关县拥有潼关峡、巨鹿峡等自然风景区,以及凤凰山、老城遗址等历史人文景点,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3.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潼关县是古代六朝时期的烽火古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历史文化街区、清真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二、潼关县旅游业的劣势:1.景点开发不充分:潼关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导致当地旅游产品种类单一,限制了游客的参观和体验。
2.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潼关县的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包括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方面,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3.相对弱势的品牌形象:相比其他旅游城市,潼关县的旅游品牌形象相对较弱,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影响了其吸引游客的能力。
三、潼关县旅游业的机会:1.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普及,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给潼关县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会。
2.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潼关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为潼关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3.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城市如洛阳、开封等旅游城市的迅速发展,将为潼关县本地旅游业提供辐射带动效应,增加了游客的数量。
四、潼关县旅游业的威胁:1.竞争对手的压力增加:随着周边城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潼关县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如洛阳龙门石窟等景区的吸引力较强。
2.环境污染和破坏:旅游业的不规范开发和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问题的影响:旅游业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会给潼关县旅游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游客流失和品牌形象受损。
城市形象提升策略探析作者:***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07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城市为了顺应这一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和改善城市形象。
西安大雁塔景区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提升自己形象,研究大雁塔的形象提升工程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
近五年来,西安的城市建设把历史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凡是来西安旅游的人一定要来大雁塔,一方面因为大雁塔自身的名气,另一方面,西安在大雁塔景区建设了亚洲第一大音乐喷泉。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雁塔景区即使是平日也是游人如织。
大雁塔景区的建设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提升自己形象,研究大雁塔的形象提升工程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大雁塔的历史及其景区的建筑风格大雁塔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足以说明这个景区的魅力所在。
大雁塔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全国各地游客参观。
该景区以大雁塔为核心,在周围建造了很多仿唐建筑。
南北各建有一个广场:南广场,北广场。
慈恩寺的正门的前面就是南广场,南广场除了一些花坛和座椅之外,主要是几米高的一个玄奘全身石雕。
这个雕像的正南面是另一个备受大家欢迎的景点。
大雁塔的正北面就是北广场。
北广场的音乐喷泉最受大家欢迎,观看喷泉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大雁塔的东西侧有“唐诗花园区”“法相花坛区”等几个景点供游人及市民休闲娱乐。
大雁塔景区的核心就是历史悠久的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为唐代诗人玄奘藏经而修建。
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惟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寺)而建造的。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阁楼式砖塔,最初为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后来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固定为今天的七层塔身。
潼关的交通要道与经济发展潼关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北部,是连接中原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自古以来,潼关一直是交通要道,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交通优势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潼关的交通要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沿革潼关作为历史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潼关就成为连接中原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潼关长城,并分派士兵守卫,以保证中原地区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潼关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商业中心。
二、交通优势潼关地处陕西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首先,潼关位于京广铁路和312国道的交汇处,连接了重要经济区域。
其次,潼关还有潼关机场,航线众多,能够方便地与其他城市、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
再次,潼关地势较为平坦,交通枢纽城市周边地区交通非常便利,能够快速畅通地连接附近主要城市。
三、经济发展潼关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潼关的交通便利,使得各种资源可以迅速流通。
农产品、矿产资源、建筑材料等可以通过潼关快速运往其他地区,为当地农民和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交通的便利性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潼关的经济发展。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潼关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各类企业不断涌现,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四、发展机遇与挑战潼关的交通要道地位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潼关的交通网络仍然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其他城市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潼关所处地位也面临一定的竞争。
为了保持竞争力,潼关需要加强自身特色优势的发展,进一步拓宽经济合作领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源向潼关倾斜。
综上所述,潼关的交通要道地位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潼关的交通优势使得当地能够更好地融入全国的经济体系,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人才,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
基于SWOT分析的潼关县旅游业发展研究潼关县是陕西省渭南市下辖的一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陕西省重点发展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SWOT分析的角度论述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潜力。
一、潼关县旅游业发展现状1.1 优势潼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岭大峡谷、下司马峡谷、黄帝陵、惠民农民画村等。
同时,潼关县地处渭南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国道穿越此地,为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 劣势潼关县旅游业刚刚起步,整体发展较为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著名旅游景点。
同时,大众对潼关县并不了解,宣传和推广工作还需加强。
二、潼关县旅游业发展潜力2.1 机遇潼关县拥有着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可以发掘更多的旅游景点,将其建设成为更为完善的景点。
2.2 挑战潼关县发展旅游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需要从广告宣传、产品定制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工作,提升潼关县对外的知名度。
三、潼关县旅游业发展对策3.1 拓宽旅游资源潼关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拓宽旅游资源,发掘出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并打造成为更为完善的景点,方便游客前来游玩。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潼关县需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包括酒店、景区内的游览车、公共服务便民设施等。
3.3 提升宣传和推广力度在潼关县旅游业发展中,宣传和推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加强与各地旅游业的联动合作,提升潼关县对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
实现这些策略措施需要各级政府有意识地发挥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作用,提升潼关县的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执政能力。
同时,潼关县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接受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带动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工作等方面的投入。
2019年度潼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发展环境和日益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潼关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稳增长、扩投资、促消费、惠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一、2019年度潼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4.2亿元,较上年增加3.2亿元,同比增长5.8%,高出全市(4.2%)1.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由2018年的46.5%提高到47.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家变为3家;新增统计调查单位7家。
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潼关深入实施“生态立县、黄金强县、旅游兴县”战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的占比为12.2:30.9:56.9。
全县规上工业企业22家,非黄金企业13家,非黄金企业数量超过黄金企业,特别是以中陕核钼业、聚泰镍钴生产、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另外,新兴工业加速培育,聚泰二期、钼焙烧、金国电子等项目相继投产达效,传统黄金采选向黄金冶炼升级,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2019年,潼关继续实施“项目为王”战略,立足潼关发展实际,加大项目的策划、包装、招引力度及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2亿元,较上年增加3.6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3.8%。
商贸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2亿元,增长8.7%。
非公经济持续扩大,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8.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4、旅游业较快发展。
依托潼关雄厚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按照“党政齐抓、城乡一体、产业融合、全域景区”的工作思路,“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初步建立,潼关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小秦岭国家矿山公园、岳渎公园和水坡巷国家历史文化名街等经典景区正在积极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全力推进。
潼关县未来的发展趋势潼关县作为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其发展潜力和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无论是地理位置、资源条件还是政府支持,潼关县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掌握潼关县现状的基础上,以下是潼关县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连接陕西省和河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潼关县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
这将包括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以提高潼关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交通效率。
2. 加强农业现代化:潼关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未来将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这将包括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同时,潼关县还将促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3.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潼关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壶口瀑布等。
未来,潼关县将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保护力度,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4. 推动教育和人才发展:潼关县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
同时,潼关县还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创新创业的环境,吸引人才来潼关县创业和就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5.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潼关县将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
这将包括加强水源保护、治理土壤和空气污染,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潼关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紧邻陕西省和河南省两个重要的经济区域。
未来,潼关县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以上是潼关县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潼关县有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潼关县的未来也离不开全体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潼关城市形象研究报告1.城市形象概述1.1城市形象概念和结构体系从广义上说,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某一城市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人们对城市价值评判标准中各类要素( 如自然、人文、经济等)形成的综合性的特定的共识。
它的形成是建立在人们对城市形式结构系统感知的基础之上的。
具体体现为城市空间内各显性和隐性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在与社会沟通作用下产生的互动的机能表现形式。
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形象应由城市建设理念、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形象设计三部分构成。
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形象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图 1-1 城市形象1.1.1城市形象的产生1.1.2城市形象体系构成城市形象设计是由包括城市发展建设理念、城市规划以及形象识别设计系统在内的多层面含义的总合构成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设计以及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为目标,制定一整套事关城市生存、发展这一城市命运攸关的系统工程,以及最终达到城市文化的传播和促进的目的。
因此,导入形象设计、塑造城市新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其主要宗旨和目的,就是把城市的内部和外部、规划、设计、管理等各种等各种要素全面综合治理、把城市所希望塑造的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通过鲜明的整合、科学化的视觉形象体系展示给社会公众,而有别于其它城市,具有明显的个性。
不管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只要看到或听到其有强烈特点和深刻印象的城徽、标志、吉祥物、口号以及城歌,就会联想到该城市,并能感受到城市的魅力,从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形象设计也是一种极富裕效率的传播手段,它把城市潜在的形象,个性、特点符号化,象征化,并卓有成效地传播给社会大众,它有助于城市向外界作传播活动,是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地一种手段。
从城市内部来讲,城市形象设计又是城市管理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理念地共识,行为活动地规范协调,形成强烈地凝聚力,达到提高、发展建设工作效率之目的。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规划识别和城市视觉识别。
军事文化视角下潼关古城景观规划设计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军事文化视角下潼关古城景观规划设计探究军事文化视角下潼关古城景观规划设计探究潼关古城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军事意义的古城。
潼关古城历史人居环境营建经验研究潼关古城历史人居环境营建经验研究一、引言潼关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人居环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研究潼关古城历史人居环境的营建经验,对于传承和保护潼关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潼关古城历史人居环境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古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二、潼关古城的历史人居环境潼关古城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是历史上军事重地,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
潼关古城的人居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城墙、街巷、建筑等方面。
首先是城墙的建设,潼关古城的城墙主要由灰土夯筑而成,经历了多次的修葺和重建。
其次是街巷的布局,潼关古城的街巷多呈东西向和南北向交错分布,街巷宽窄合理,步行的人行道和车辆的街道进行了有效分隔。
此外,潼关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古典园林建筑和明清建筑为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人居环境。
三、潼关古城历史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和利用潼关古城的历史人居环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
对于潼关古城内的历史建筑,应该加强管理,做到保护先行,修旧如旧。
同时,对于一些存在严重破损的建筑,应该进行修复和重建,以保持历史人居环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其次是加强城市规划的导向。
在潼关古城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保持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特色。
同时,应该注重潼关古城的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自然资源。
最后是加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潼关古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加强对相关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进行文物保护和展示,将历史文化价值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提升潼关古城的整体形象。
四、潼关古城历史人居环境营建经验总结通过对潼关古城历史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我们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首先是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保持建筑的原貌和历史风格。
其次是注重规划导向,将潼关古城的历史人居环境特色体现在城市规划中。
潼关县城可行性分析1. 引言潼关县城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
近年来,潼关县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口流失和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县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推动潼关县城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县城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发展的新路径是非常必要的。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潼关县城的可行性分析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
目前,潼关县城的交通设施相对薄弱,市内道路网络不完善,对于外来投资和企业发展形成制约。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重点关注道路交通的改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便利居民出行和企业物流。
3. 产业结构调整潼关县城过去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如今农业收入逐渐下滑,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在可行性分析时,应关注发展服务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
服务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带动消费和内需。
制造业发展,则能提供更多的产业链上供应商和就业机会。
旅游业在潼关县城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可以提高县城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4. 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和科技创新是推动潼关县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与企业、政府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引领潼关县城向着高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在可行性分析中,必须重视潼关县城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同时,应重视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推动县城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县城的生态品质和吸引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6. 结论潼关县城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与科技创新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是促进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潼关卫之功能及其对当地的影响马志超【摘要】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为交通要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明代于其地设立潼关卫.其主要职能是军事功能,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充分关注.但除此之外,它还有邮传、物资集散、港口等功能.这些功能促使潼关入口结构、风俗都发生了质变,并使潼关由一个关隘变为一座城,对周边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20)001【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潼关卫;功能;地方社会;影响【作者】马志超【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77历史上潼关位三省要冲,设置于其地的潼关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人对潼关卫进行了一些研究,如李刚、刘向军的《试论明清陕西的商路建设》认为明清时期的潼关卫始终是陕西商路的重要孔道;[1]于志嘉的《犬牙相制—以明清时代的潼关卫为例》以潼关卫为主体,论述了犬牙相制政策的实际影响;[2]谢立阳的《潼关历史地理研究》从历史地理角度对潼关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潼关卫是军事功能和民事功能并重。
[3]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地理方面,对于潼关卫的职能和存在的实际意义并无详尽研究,本文就潼关卫的职能和对当地的影响做一些探讨。
明代实行卫所制度,明初“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而潼关“古桃林地也,太华峙其西,崤函距其东,秦山回合,万峰刺天,河渭屈盘,千壑奔会,崖谷冈岭,环抱丛倚,道路狭峻,车马如束,真天造奇险,为秦阃阈。
且南控武关之隘,北扼蒲津之阻,握函夏之枢纽,锁川陇于堂奥”。
[4]140-141潼关地势险要,南有秦岭天险,北阻大河,东有砥柱、崤山之险,西有太华山、三河口。
不仅为“要害地”,而且位三省交界处,为三省枢纽,为要害中的要害。
故洪武七年(1374)于其地设置守御千户所,隶属于陕西都司,洪武九年升为潼关卫,隶属于河南都司,永乐六年(1408)后成为五军都督府在外直隶卫。
潼关城市形象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7T16:16:50.9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8月供稿作者:张薇崔营营[导读] “城市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艺术系崔营营 451200)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张薇
摘要:“城市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本文以陕西潼关县所面临的特殊背景为切入点,结合城市形象设计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形象定位,并提出潼关城市形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潼关城市形象定位发展战略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是陕西通往山西、河南的咽喉要道。
从潼关的实际情况看, 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生产初具规模;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宜发展立体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形象设计和建设的客观基础。
⒈潼关城市形象定位依据
⑴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关中“一线两带”发展政策。
⑵资源“导向”—具有金、银、石墨、大理石等多种矿物,储量丰富。
⑶纵向“生长”—渭南在省域竞争优势明显,提供良好发展背景。
⑷环境“影响”—整体生态环境尚好,但生态安全格局尚待建立。
⑸平台“支撑”—外部交通便捷,但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
⑹产业“趋势”—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黄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⑺发展“机遇”—“华夏金城”成功授牌,带来黄金工业新机遇。
⑻横向“突破”—突破灵宝、芮城、洛南、华阴等构成的外部竞争格局。
⒉潼关城市形象定位
2.1性质定位
结合潼关目前城市地位和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将潼关城市性质定位为:妥善解决区域发展问题,以优质的生态环境、高效的产业集聚、宜人的生活空间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良好的城市风貌,努力将潼关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基地,关中地区重要物流基地,以及“文化为魂、黄河为魄、山水为形、黄金为媒、生态为体、古城为依、夜色为魅”的陕晋豫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和新型生态历史名城。
2.2功能定位
为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潼关特点,结合对潼关区域背景、区位条件、资源基础、建设现状和发展环境的分析,确定潼关城市主导功能为:黄金采炼加工功能、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农副产品及矿产物流功能。
2.3形象定位
潼关形象定位参照以上对政策“优势”、资源“导向”、纵向“生长”、环境“影响”、平台“支撑”、产业“趋势”、发展“机遇”、横向“突破”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潼关城市优势、未来发展态势和区际分工,选择发展过程中最具有生气的局部形象进行强化与放大,确定潼关城市形象定位为:女娲故里,千年古关,华夏金城,生态名城。
⒊发展策略
结合对潼关历史形象和现实形象的分析,将潼关城市形象发展战略导向定义为“七彩潼关”。
所谓“七彩潼关”并不是视觉上的七彩,而是从整个潼关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维度出发,对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能代表潼关形象的七项战略—红、黄(金)、蓝、绿、青(黑)、橙、紫。
3.1红色战略
⑴保护潼关古城遗址,发展特色旅游。
依托潼关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潼关古城、古战场等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主体,兼备文化娱乐、古战场探秘、民俗采风等多功能、具有鲜明特色的特色古城旅游区。
加大对古城西门、西城墙遗址和凤凰山古城墙古遗址的保护,以古城作为空间坐标,以“汉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一个涵盖潼关各历史时期的、完整的文化板块,使隐型文化显型化,最大利用和发挥潼关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潼关旅游的“快旅慢游”,并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交通、餐饮、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打造人文新潼关。
⑵进行港口新区城市改造,重塑潼关历史名城风貌。
根据潼关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经济、社会形态,将以汉风为主导,以关中历史民居为支撑,延续彰显古城整体形象。
对街道和商铺进行修整,统一修建成一层硬山式屋顶,仿古建筑,并改造开设家庭旅社,营造古潼关商贾云集之风貌。
从而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再现古潼关城“天下第一城”的风貌。
3.2金色战略
⑴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壮大黄金产业。
充分利用现有黄金工业基础,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着重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加工制造功能,建立完善的黄金工业体系,延伸黄金产业链。
以提高黄金附加值为目标,以黄金首饰街为基础,以潼关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引进大型金饰品加工企业为重点,以一得金饰品公司和陕西金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创办黄金精炼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实施有效嫁接,打造潼关金饰品知名品牌。
⑵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开发黄河风景区和黄金生产探秘游项目。
充分发挥潼关黄河金三角游览区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势,完善景点布局,加强与相邻景点尤其是泉湖休闲度假区的联合,做好黄渭河南岸旅游带总体规划。
利用大堤道路、旅游巴士和摩托快艇,丰富观光视角,进一步开发“泾渭分明”、“黄河潮”、“黄河春涨”和“万里黄河第一湾”等独有旅游资源,完善黄河观览项目。
借助黄金生产这一特色名片,抓好黄金生产探秘游专线的运筹和黄金博物馆的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
3.3蓝色战略
潼关古城以其爬山越河、气势恢宏的城墙,奇异多变、雄伟壮观的城门关楼和“飞鸟难逾”的军事态势而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城”。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百余次左右国家命运的战争就发生于此,较著名的具有极高的历史知名度。
打造和平潼关,和谐潼关;在潼关建立大型军事博物馆,组织全球的和平爱好者来潼关瞻仰古战场,缅怀在战火中无辜受害的民众,祈祷和平。
3.4绿色战略—建立景观安全格局,营造生态潼关,创建山水城市;
3.5青色战略—开发铁矿石墨资源,建设人文潼关;
3.6橙色战略—建设公共空间,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活力潼关;
以黄河大峡谷及潼关古城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潼关古城、古战场等历史文化内涵,展示迷人的黄河大峡谷湿地风光,神秘的古城风貌,浓郁的民俗风情,形成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主体,兼备文化娱乐、康体健身、古战场探秘、民俗采风等多功能、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3.7 紫色战略—挖掘历史典故,延续城市文脉。
图2城市形象发展战略示意图
⒋小结
潼关城市形象定位及发展策略的提出,对于提高潼关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潼关城市建设,促进中国西部的崛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仅为潼关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提供了前提依据,同时为中小城市形象发展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方启元,中小城市导入城市形象设计系统研究[D] ,天津工业大学,2008;
[2]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文剑刚,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