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 格式:docx
- 大小:13.7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规律的概念、原理、方法、观念。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的全面总结,而创立的反映客观实际,揭示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是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理论反映实际的学说。
这一学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揭示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开放型的理论。
一、坚持唯物史观,反映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事实研究,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的研究,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的研究,得出了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重要结论,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途径。
1.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这个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但主要是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摘要:科学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既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和高度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在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运动,但一些冠以“社会主义”名称的运动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有些政党和政府自称搞的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
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经的发展道路。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寻求马克思、恩格斯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解与对科学性的解释。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内涵,科学性,实践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十七大报告没有概括,之前党的文献中也没有明确概括(以前的文献中用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等说法)。
另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界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十七大报告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什么关系?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理论渊源,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这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做一归纳和梳理,以推动学者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我们知道,马克思最早把科学社会主义叫做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直到1877年恩格斯才明确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这一社会主义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马克思也在1880年为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写了前言,正式称他们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作者:王青新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7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现实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作出科学判断,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践是检验科学的标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70年来不断完善发展,指导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自我解放运动和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并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突破,这些实践无不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必然;实践检验科学一、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历史的必然(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吸收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进行疯狂原始积累,拼命剥削本国和殖民地工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引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与抵抗。
“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发现,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
[1]一些学者形成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自《乌托邦》开始最终形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进行尖锐批判,同时描绘一个公平分配、实行社会化生产生活的理想社会。
但本质上这些带有空想性质的思想不是从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出发,而是出于理性等道义上的追求。
这种追求本质还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不清楚应该依靠什么力量来改革,对于劳苦大众,他们表示深深同情,但是并不认为大众是革命力量,只把改革寄托于少数顶层人物身上,因此不能摆脱空想的性质而必然失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空想社会主义中空想的因素予以坚决摒弃,但对其合理的社会主义理念充分吸收,指出历史是如何发展并应该依靠谁推动发展,最终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从实际出发揭示历史必然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能成为科学源自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发现和对资本主义本质矛盾的揭露。
如何认识客观规律?只有坚持从事实本身出发,以唯物主义的视角看问题,通过不断实践与认识,最终抽象出一般规律。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分别从两方面揭示历史的必然。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确证作者:闫莉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05期〔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
这一理论科学论证了理论与现实运动趋势的紧密关系,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思想。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判断,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和光明前景。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5-0006-04始于莫尔《乌托邦》的社会主义走到今天已经有了超过500年的发展历程,空想是它的最初形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它“科学性”的入门,《共产党宣言》完成了它的“科学性”之路。
从此,社会主义在思想上脱离空想而成为科学,进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弱到强的科学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状态,其“科学性”原则必须与特殊的国情相结合,才能够尽显它无穷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统一的结果,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源泉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逐渐减少空想色彩而增加现实因素的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打开了真理的大门,进而通过唯物史观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的光明前途;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面相,揭露了资本家的财富来自于剥削工人劳动的本质,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
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具体现实作为考察对象,以科学的严密逻辑推理加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从而把飘在云端的社会主义拉到了现实,赋予它科学的理论和赖以实现的物质力量。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这就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他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高度概括,不仅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和历史趋势。
恩格斯把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和“两个重要事实”。
就是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揭示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
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制服不了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
由于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从对客观历史事实的科学分析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因而是正确的和科学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以普遍的人的解放为最高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确立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目标。
共产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首先体现在这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解放归根到底是人本身的解放。
科学社会主义要实现的人的解放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其次是全人类的解放,再次是世界的解放。
普遍的人的解放包括许多方面:从依赖关系———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从孤立封闭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从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中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中解放出来等等。
因此,“人的解放”是全方位的解放。
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最重要的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消灭阶级。
可见,社会主义并不仅仅在于消除贫困,也不在于实现平等,而是要消灭阶级。
实现人的解放关键是经济解放。
经济解放有双重涵义:一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劳动者的经济剥削;二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那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使人类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第一次有了科学的理论,从而把人们对社会经济过程的认识牢固地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其意义正如列宁概括的那样,“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首要性的观点、与时俱进的观点,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性抉择,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其次,正确的立场和价值观。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讲稿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思想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所以又称为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从广义上说,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专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一是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严密的科学性;三是直接的现实性;四是发展的开放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并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包括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就是指研究无产阶级运动同以往的运动的质的区别、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即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而不是其他阶级的运动。
这即指研究这一斗争的阶级性、阶段性和特殊性。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目的,就要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结果。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实质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和精髓。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作用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行动纲领和胜利的旗帜。
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革命事业的需要;(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区分真假社会主义。
(四)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以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所谓科学性,是指人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具体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就是指它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也即指客体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
具体到社会主义的价值性,即指它不仅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亦是人类对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科学性与价值性本来是内蕴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的。
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长期漠视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也由于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划界,因此忽视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性的一面。
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基于对劳动人民同情、对剥削压迫愤恨的感情基础上的价值理想,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完全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铁律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理论——这种剥离了价值性的科学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出现失误的原因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完整的阐释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原则,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
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程一个学期的学习,感谢老师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精辟的讲解,我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一个中国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80后研究生,目睹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功。
我们国家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中国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叶长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淮北23500)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中国人民实际问题的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实际;规律性;科学性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8444(2008)02 0144 05收稿日期:2007 12 31作者简介:叶长德(1966 ),男,安徽蒙城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得出的历史性结论,具有科学性。
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实质,最根本的就是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得到证实,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理论、道路和体制的科学性予以论证和探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根本的在于其是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否揭示特定领域的规律性。
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绝大多数中国人民从民主革命一开始就确立的理想和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牵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但是,这种理论能否适应中国实际,只有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事实来检验。
后来,针对这种理论不适应中国实际的情况,毛泽东提出要 以苏为鉴 ,探索适应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关系等重要思想。
一、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进而创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的研究客体的。
资本主义社会是继封建社会之后私人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最后一个剥削人的社会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生产资料思资本家私有制和剥削工人的雇佣劳动制度;政治上,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统治人民。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
他是继承资本主义的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和弊端而产生得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要研究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目前我国理论界还有多种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旧世界是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特点1.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时代性,其发展同样具有时代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2.科学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它的基本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真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而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又运用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时,把这些原则在细节上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用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3.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中产生的,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试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内涵与实践成果
,内容准确有效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先进社会的重要思想属性,[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社会现象]
和实践,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它的科学性内涵与实践成果是当前深受重视的话题。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科学性。
它采用科学方法来审视社会现象,从
而使人们能够做出聪明、正确、有效的选择。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上衣表象”作为实践的基础,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始终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断思考和寻求理性的解决办法。
它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心,从客观现实出发,充分释放科学思维和开拓精神。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言之有物。
在中国,通过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念融入教
育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改革和发展;推进了高等教育的科学化,使其踏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提高了科学研究能力,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
在今天,科学社会主义依然是一种内涵丰富、实践成果卓著的理念。
在高等教
育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以科学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主导的实践视角[,从而对我们
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高校培养专业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1.科学社会主义以两个伟大发现为理论依据2.科学社会主义以普遍的人的解放为最高目标3. 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实现的条件和形式4. 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对立5. 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孕育成长6. 科学社会主义善于利用合作社和租赁作为过渡形式7. 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革命形式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4.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5.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列宁新经济政策特征1.以市场为取向2.多种经济成分共存3.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4.改革过渡集权的政治体制四、苏联模式的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1.政治方面: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体制、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经济方面: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方面的特点表示为: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体化。
4.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并进行热战对抗。
课程主要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三次飞跃2.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两必然和绝不会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力量—使命论4.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革命论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革和特色6.科学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7.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绪论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社会主义”的最早使用及含义演变1753年,德国安塞尔姆•德辛第一次使用。
把倡导自然法的人同信奉天主教的神学家加以区分。
由于倡导自然法的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德辛就称之为“社会主义者”。
从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到表达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是“社会主义”概念的一大进展。
19世纪初,意大利贾科莫•朱利阿尼《驳斥社会主义》中,抨击资本主义是个人主义。
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社会的人,所以社会主义是自然的要求,是历史的遗留,而个人主义则是反社会主义的。
他在书中抨击当时盛行的个人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他把社会主义说成是上帝安排的传统制度,最终没有走出神学。
从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出发,到追求人类美好生活状态的理想,是“社会主义”概念涵义的又一大进展。
圣西门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初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表达了他们不满资本主义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的憎恶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向往19世纪30、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已经在欧洲普遍使用实际上,空想社会主义最初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称作“乌托邦”。
第一次把“乌托邦”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使用“乌托邦社会主义”即空想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的,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路易•布朗基的哥哥、经济学家日洛姆•布朗基。
他于1839年在《政治经济学史》中用“空想社会主义”这个词来指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以及他们的信徒。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共产主义”一词和“社会主义”一词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公有。
二者既有联系:19世纪30年代它们都是作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和派别出现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的和高度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在论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规律时,既批判了那种企图凭借法律来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所谓“法学家社会主义”,又充分估量了摧毁剥削阶级法制、建立无产阶级法制对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重大作用,从而把法律问题同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让我们下线来看一段视频,感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力量和光芒。
播放视频:《马克思是对的》主题曲——《你的名字,我的力量》补充资料: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等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该节目主题曲是《你的名字,我的力量》,歌词为:你探究人生的眼睛,是年少时梦里的星星,告诉我为何出发,找到的是远行的意义。
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
你预言未来的思想,如同照彻前行路上的太阳,真理的光芒多么明亮,伴我们穿过惊涛骇浪。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历史的奔腾,沿着你昭示的方向,人类的进步,见证者你的光荣。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伟大的梦想在世界的东方绽放,复兴的中华,向着美好未来启航。
教师:这是一首关于青春记忆、信仰坚守以及真理歌颂的歌曲。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有着洞悉世界的眼睛和解放全世界的胸怀。
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让我们在激扬的旋律中,沿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感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探究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二、新课讲授分议题1: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从空想走向科学?环节1:憧憬呐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教师:请同学们首先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各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为什么他们的美好理想却化为了泡影?③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材料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突出代表托马斯·莫尔的故事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
他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天资聪颖,阅读了大量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最喜欢读的书。
2024届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北京区域专用)(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8月10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三期)票面利率公告。
本期债券品种一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2.50%~3.50%,品种二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2.80%~3.80%。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公司及下属公司有息债务。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发行债券是公司通过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②投资者持有公司债券意味着获得公司的所有权③持有公司债券可以获得较高收益,风险也最大④公司债券以公司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全球产业链分工,一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二是指跨国公司把产业链中的一些产成品和半成品外包给全球加工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贸易占GDP的比重在产业链分工的推动下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产业链分工不断深化对全球贸易发展的作用路径是()①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②各国发挥成本和效率优势③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④扩大外贸规模、优化外贸结构⑤促进全球贸易发展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①→④→⑤3.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思想成果,是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思想武器。
它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也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整体面貌。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①描绘了正义的理想社会②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③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路径④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与哲学、政治经济学⼀样,是⼀门独⽴的学科。
它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代⽆产阶级的⾰命⽃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努⼒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园地,使⼈们得以重新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即允许⼈们去研究它。
我们⼀定要发展这个⼤好形势,继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局⾯。
社会主义必将在⼈们的不断研究、探讨和改⾰中,愈发显⽰出它的⽆⽐优越性和不可战胜的⽣命⼒。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三次飞跃;基本理论;三⼤特点正⽂: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组成部分之⼀。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基本理论,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的社会发展规律及⼈类的崇⾼理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追求和归宿所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九世纪四⼗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后,在⽆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产阶级⾰命的前夜。
1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25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既指其本身内容的正确性以及为实践所证明;又指其能够正确引领社会实践,不断地进行科学化,这也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机制;同时还包括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回应现实问题,探索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
2.引领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地进行科学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内在品质。
3.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内在要求。
4.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以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为理论依据,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最高目标和实质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并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和形式;它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和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既善于利用必要的过渡形式和中间环节,也善于采取不同的革命形式和斗争手段。
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2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其经验(25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①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②原因:总结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③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①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②原因: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③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