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心理专题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中学)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D)A、德育与智育B、知识与技能C、动机与迁移D、学习与教学2、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
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C)A、不可逆性B、单维性C、自我中心D、集中化3、中学阶段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哪一个人格发展阶段相对应?(D)A、信任对不信任B、自主对羞耻C、勤奋对自卑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任意球认知风格是(A)A、冲支型B、反思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5、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玩。
”这里他所运用的是(C)A、外部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6、教师在开始讲授“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先让学生讨论了对“回声”的了解,接着他将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类似的回声联系起来。
他使用了下列哪种技术?(B)A、陈述性先行组织者B、信息论生先行组织者C、标记D、提示策略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B)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D、自尊需要8、“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D)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性迁移D、普遍性迁移9、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
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A)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10、知识学习中,理解某一原理意义的学习属于(A)A、陈述性知识学习B、程序性知识学习C、策略性知识学习D、操作性知识学习11、下列活动中,属于心智技能活动的是(A)A、下棋B、体操C、书法D、游泳12、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B)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A.0 ̄2岁B.2 ̄7岁C.7 ̄11岁D.11 ̄15岁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 ̄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C)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B)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D)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C)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 )。
A.客观描述B.主观判断C.主观臆想D.主观描述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
A.联想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预测过程3.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B.内在型C.场独立D.冲动型4.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提出者是( )。
A.阿特金森B.班杜拉C.奥苏贝尔D.维纳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待遇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6.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7.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B.正弱化C.负强化D.负弱化8.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定向性B.不平衡性 C.结构性D.差异性9.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于( )。
A.熟悉教材B.创设问题情境C.了解学生D.激发学习动机10.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
人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1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 )。
A.上位学习B.感性学习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12.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1g(a+b)二lga+lgb,这是一种( )。
A.负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本)》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DNA里有染色体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2.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的观点。
A. 皮亚杰 B.布鲁纳C.维果茨基 D.班杜拉3.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 )。
A. 矛盾型 B.回避型C.紊乱型 D.安全型4.“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 )做的。
A. 巴甫洛夫 B.华生C.斯金纳 D.班杜拉5.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 )。
A.重复促进成绩 B.重复比反馈更重要C.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这是对( )的描述。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7.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 )。
A.强化是学习必要的条件 B.学习是逐渐进步的C.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 D.没有进步就表明没有学到或学会什么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制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组织没有这种倾向B.组织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精制没有这种倾向C.精制和组织都没有自发运作的倾向D.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9.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
A.否认质的差异 B.无视质的差异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D.与确定质的差异无关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C.乌中斯基D.???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A.描述B.鉴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和序教学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A.陶门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17. 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C_____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8.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主要信心部分是______C_____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9.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等是以______C____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011年教室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全):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学环境包括( )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E.社会环境2.教学媒体包括( )A.投影B.录像C.计算机D.黑板E.图片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___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教育学、心理学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__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4.教学监控过程包括___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__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
四、名词解释1.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2.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
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简答题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可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201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进入()。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2、教师感到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问题上,说明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步入了()。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3、形成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阶段的任务。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4、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以及灵活性的儿童处在皮亚杰所认为的认知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试误学习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反应后获得满意的结果,则联结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联结会削弱,这是学习的()的基本涵义。
A、练习律B、效果律C、重复律D、准备律6、在加涅按学习结果所做的分类中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7、技能是通过()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A、学习B、记忆C、练习D、灵感8、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问题的知识称作()。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9、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从迁移性质上说叫做()。
A、正迁移B、水平迁移C、负迁移D、垂直迁移10、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叫做()。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1、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由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
A、外部动机B、近景动机C、内部动机D、远景动机12、对学习结果给出主观上的判断和解释,这是()。
2011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A.描述B.鉴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和序教学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A.陶门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17. 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C_____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8.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主要信心部分是______C_____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9.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等是以______C____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10年(总分56, 做题时间12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SSS_SINGLE_MULA 年龄差异B 性别差异C 社会文化差异D 已有认知结构差异E 学习方式差异该问题分值: 1答案:A,B,C,D,E[解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是一切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SSS_SINGLE_MULA 准备律B 反馈律C 练习律D 效果律E 惩罚律该问题分值: 1答案:A,C,D[解析] 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许多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等,并强调人类的学习尽管较动物的学习复杂,但动物的学习所揭示的简单规律,也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原则,可用来指导和改进教学。
3.以下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SSS_SINGLE_MULA 自省智力B 空间智力C 社交智力D 情绪智力E 体能智力该问题分值: 1答案:D,E[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省智力和自然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SSS_SINGLE_MUL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计划策略D 监视策略E 调节策略该问题分值: 1答案:C,D,E[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2010年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
A.冯特B.马斯洛C.桑代克D.布鲁姆2.桑代克于(B )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A.1913年B.1903年C.1897年D.1923年3.以下哪个时间段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BC )。
A.普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航天心理学D.缺陷心理学2.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ABC)等五种要素。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学习动机3.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哪些(AB )。
A.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B.教育心理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D.教育心理学是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的科学。
三、填空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6.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著作是1908年日本小原又一著,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1924年,我国出版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即廖世承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9.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此书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人的本性》,第二部分《学习心理学》,第三部分《个别差异及其起因》.并提出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由此,西方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四川省2010年10月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2.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A.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3.按照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A.注意、记忆、动作复现、动机B.注意、识记、保持、提取C.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D.动机、保持、再认、注意4.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能力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5.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A.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B.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动机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D.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6.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 )A.知识、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B.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C.反射与认知D.认知、情感与动作7.从迁移的观点看,“举一反三”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8.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哈罗9.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重复B.抄写C.群集D.利用图形10.目的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11.以下哪种理论强调问题解决是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A.试误说B.顿悟说C.信息加工论D.信号学习论12.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B.两种水平六个阶段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D.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3.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减质减量的倾向被称为( )A.从众B.社会助长作用C.社会阻抑作用D.去个性化14.个人表现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奖励或免受惩罚,这种遵从规范的行为方式称为( )A.服从B.从众C.认同D.内化15.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技能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个人( )A.气质的差异B.性格的差异C.能力的差异D.动机的差异16.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A.否认B.补偿C.压抑D.合理化17.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治疗B.心理评估C.心理咨询D.心理卫生l8.教师自己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是教师角色意识心理结构中的( )A.角色认知B.角色认同C.角色体验D.角色期待19.重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将人际关系视为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罗杰斯D.斯金纳20.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家庭C.学校D.社会文化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概念22.学习迁移23.学习策略24.个性25.反应定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27.从哪些方面评价技能的品质?28.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29.如何帮助学生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道德信念?30.小学新生在学习方面须适应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
陕西省2010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属于( )。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技能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2.工作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 )。
A.10—20秒B.1—2秒C.1分钟以内D.1分钟以上3.后续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被称作(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痕迹消退D.迁移4.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称之为( )。
A.表象B.原型C.经验D.概念5.( )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A.试误法B.类推法C.手段——目的分析D.简化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7.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 )。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8.在维纳的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9.( )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A.习得性无助B.挫折效应C.自我效能感D.消极归因10.( )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道德信念。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互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12.智商25—50,心理年龄最多可达6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儿童属于( )。
A.轻度智力落后B.中度智力落后C.重度智力落后D.严重智力落后13.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
A.维果斯基B.洛伦兹C.赞可夫D.皮亚杰14.下列合作学习的各种模式中,为阅读和作文教学设计的是( )。
A.学生小组B.成绩分钟C.小组辅助教学D.合作性综合阅读和作文15.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教育心理专题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DNA里有染色体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 DNA里有基因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2.“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 )。
A.图式 B.同化C.顺应 D.平衡3.皮亚杰把( )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 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4.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 )。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5.“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是描述的是( )。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6.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巴甫洛夫 B.华生C.斯金纳 D.班杜拉7.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8.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
A.质的差异 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 D.物质的差异9.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 )。
A.顺序分数 B.名义分数C.区间分数 D.比率分数10.为了减经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 )。
A.信度好 B.表面效度好C.内容效度好 D.-致效度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一——。
2.“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__—的代表性观点。
3.同伴交往不同于亲子交往的重要特点是——一。
陕西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注意事项:请考生将一至三大题的答案对应填写在下表中。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小学教育心理学第1页(共8页)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心理过程和()。
A.个性倾向性B.社会心理C.情绪情感D.个性心理2.教师是儿童能否顺利发展的()。
A.重要环境因素B.重要潜在影响C.重要背景因素D.重要前提条件3.在当代,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是()。
A.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B.心理分析的研究取向C.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D.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4.“厨师做菜会越做越咸”这属于感觉的()现象。
A.对比B.适应C.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D.联觉5.教师通常用红笔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是对知觉()特性的应用。
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6.儿童视觉调节能力最强的年龄是()。
A.10岁以后B.10岁左右C.7岁以前D.7岁左右7.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属于()。
A.注意B.感觉C.想象D.记忆8.当小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积极主动的将注意集中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上,这属于()。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的分配9.“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都属于()。
A.再认B.识记C.回忆D.保持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直觉和间接B.概括和间接C.分析与综合D.形象和直观小学教育心理学第2页(共8页)11.在解决问题时,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霜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
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样阶段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样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D.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4.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 )研究。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 斯金纳
D. 托尔曼
5.“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描述的是( )。
A. 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C. 固定时距强化
D. 可变时距强化
6.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托尔曼
C. 苛勒 D.班杜拉
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
A. 获得新命题 B.激活已有命题
C. 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
D. 自行派生新命题
8.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
A.质的差异 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
9.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会成( )。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负偏态分布
D. 双峰分布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 )。
A. 信度好 B.表面效度好
C. 内容效度好 D.一致效度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1) 的代表性观点。
2.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2) ,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3) 观念。
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4) 。
4.记住就是把有关信息从(5)————记忆存到(6)——记忆里去。
5.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7) 。
6.SD或S是(8) 的缩写。
7.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9) 构成一个 (10) 模型。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基因的显性效应
2.精制
3.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4.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l,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
(8分)
2.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
(8分)
3.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
(8分)
4.简要说刚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试论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15分)
2.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15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l,A 2.B 3.B 4.A 5.C 6.B
7.D 8.A 9.B 1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霍尔
2.(2)实验性 (3)因果
3,(4)期望
4.(5)短时或工作 (6)长时
5.(7)回忆
6.(8)标准差
7.(9)行为指示子 (10)太阳系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已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3.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一Xo
4.教学U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
(8分)
答:第一种是动作表征,它的方式是肢体的实用动作。
(2分)
第—:种是映像表征,它的方式是知觉或意象。
(2分)
第二种是符号表征,它的方式是语词或其他符号,最容易理解。
(2分) 上述三种表征方式或能力在一般成年人那里是同时具备的,可是在儿童那里却是先后顺序发展起来的。
(2分)
2.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
(8分)
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点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
二者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1分),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1分)。
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2分),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2分)。
3.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
(8分)
答:(1)教师要首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2分)
(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2分)
(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2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
(2分)
4.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8分)
答:(1)当某—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2.5分)
(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纲。
(2.5分)
(3)如果—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3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试沦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15分)
答: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的发生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师们刘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
(2分)
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
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
(2分)
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
(2分)
(2)惩罚要布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
(2分)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
(1分)
(3)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杓:合心理学程序。
(2分)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2分)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町以是负的。
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
(2分)
2.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15分) 答: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2·分)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它比较适合于图像、图片和图形资料。
(1分)
(2)相继呈现;它最适用于音乐和语言教学中的听、渎训练部分。
(1分)(3)同时—相继结合法。
同时一相继结合法可以适用于语文学习。
(1分)
早现变式实例的墓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2分)
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早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
(3分)
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念时,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并下工夫去讲解之。
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
(2分)所以从实质上诽,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