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4c9172489.html,

中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音乐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

《音乐时空》.2014年13期.施胜.

[2].寻找家乡的音乐——国家级中学音乐教材在安徽地区的乡土化. 《时代文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10期.颜诗斌.

[3].中学音乐课堂引进音乐“party”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周刊》.2015年20期.纪志云.

[4].浅谈中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8期.胡安山.

[5].中学校本课程的设立对本土文化传承的影响以曲剧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补充作用为例.

《音乐时空》.2015年5期.张保玲.

[6].中学音乐新课程管理的推进与反思.

《时代教育》.2015年1期.苗海菲.

[7].如何上好中学音乐鉴赏课.

《考试周刊》.2015年32期.孙华.

[8].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改进与实践.

《音乐时空》.2015年20期.范敏.

[9].创新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在舞蹈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年6期.姬小红.

[10].探讨本土音乐融入中学音乐课堂.

《北方音乐》.2016年4期.王二翠.

二、中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被引次数:30

作者:王文澜.课程与教学论·音乐西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https://www.doczj.com/doc/4c9172489.html,

[2].理解课程视域下的中学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吴梅芬.音乐学南京艺术学院2013(学位年度)

[3].图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被引次数:7

作者:朱春晖.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4].罗定中学音乐远程教育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梁玉萍.软件工程电子科技大学2015(学位年度)

[5].花瑶民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及实践研究.被引次数:6

作者:凌小英.音乐学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6].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研究.

作者:陈莹.学科教学(音乐)四川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7].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上海市四所中学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丁佳.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8].内蒙古地区中学音乐教育的本土音乐渗透.被引次数:1

作者:李慧敏.音乐学内蒙古大学2013(学位年度)

[9].激励理论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林文虹.学科教学(音乐)湖南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10].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学音乐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作者:徐涛.学科教学(音乐)河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三、相关中学音乐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Cognitivemodellingofearlymusicreadingskillacquisitionforpiano: AcomparisonoftheMiddleCandIntervallicmethods. BrunoEmondGillesComeau《Cognitivesystemsresearch》,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3Sep.

[2]Musicvideos,prowrestling,andacceptanceofdaterapeamongmiddlesch oolmalesandfemales:anexploratoryanalysis..

Kaestle,CEHalpern,CTBrown,JD《JournalofAdolescentHealth》,被SCI收录SCI.20072

[3]UsingTablelsinMiddleSchoolScience. JaniceAndersonLanaMinshewSamuelBrown《Sciencescope》,20158

https://www.doczj.com/doc/4c9172489.html,

[4]MusicGeneratedbyaZn/CuElectrochemicalCell,aLemonCell,andaSolar Cell:ADemonstrationforGeneralChemistry.

Cady,SusanG.《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201410

[5]Singingtherapycanbeeffectiveforapatientwithseverenonfluentapha sia.

Yamaguchi,S.Akanuma,K.Hatayama,Y.Otera,M.Meguro,K.《Internationaljournalofrehabilitationresearch:InternationaleZeitschr iftfurRehabilitationsforschungon》,被EI收录EI.20121

[6]Randomizedclinicaltrialoftherapeuticmusicvideointerventionforr esilienceoutcomesinadolescents/youngadultsundergoinghematopoieticstem celltransplant:AreportfromtheChildren'sOncologyGroup.

Robb,S.L.Burns,D.S.Stegenga,K.A.Haut,P.R.Monahan,P.O.Meza,J.Stump,T.E .Cherven,B.O.Docherty,S.L.HendricksFerguson,V.L.Kintner,E.K.Haight,A. E.Wall,D.A.Haase,J.E.《Cancer:AJournaloftheAmericanCancerSociety》,被SCI收录SCI.20146

[7]ScratchingMiddleSchoolers'CreativeItch.

JoelC.Adams2010

[8]Multivariatepredictorsofmusicperceptionandappraisalbyadultcoch learimplantusers..

GfellerKOlesonJKnutsonJF《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Audiology》,被SCI收录SCI.20082

[9]Canmusictherapyengagepatientsingroup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 orsubstanceabusetreatment?.

DingleGAGleadhillLBakerFA《Drugandalcoholreview》,20082

[10]Howwedidn'tcleanupuntilwewashedourhands:shigellosisinanelemen taryandmiddleschoolinNorthTexas.. SchulteJMWilliamsLAsgharJDangTBedwellSGuerreroKHamakerDStonecipherSZo reticJChowC《SouthernMedicalJournal》,被SCI收录SCI.20121

四、中学音乐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与新手型音乐教师教育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学音乐教学法》课程为例.

杨迎,2007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

https://www.doczj.com/doc/4c9172489.html,

[2]客家音乐文化渗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覃锡红,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

[3]浅谈中学音乐的视唱教学.

王统,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4]浅谈新课程下中学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

樊丽娟,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

[5]中学音乐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国英,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6]扎实管理,有效推进,彰显特色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总结.

,2011第十一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7]数字资源在中学音乐学科里的开发与应用.

刘爱民,2014第五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

[8]中学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侯晓芳.李静,2008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9]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

王瑞年.吴美华,2007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

[10]高中音乐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教案《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草原之魂”蒙古族舞蹈》.

刘姗.欧阳涛.陈维强.赵艳燕.陆大晔,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

音乐欣赏论文参考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的内涵不能被我们所理解,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当我听到阿炳缓慢的、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不由自主地在我的心头涌起,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时,我又被它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所深深打动。听到辽阔粗犷的内蒙民歌,不禁让我眼前浮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在这所有的欣赏乐曲中,《黄河大合唱》给了我最震撼的情感体验,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下面我将从其创作背景、创作特色及情感抒发、艺术成就三方面来说明我对它的理解。 一、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初稿,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二、创作特色及情感抒发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是《黄河船夫曲》,乐章一开始就采用了大号和大鼓两种乐器,节奏紧促,使人因为音乐的存在,一下子为之振奋。紧接着是男声朗诵,一下把人

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

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 一、选题 1、选题的意义——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将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基础,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选题确定的早,就等于早给自己明确研究的任务和方向赢得了研究时间。 2、选题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选题要根据的主观条件,选择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难易适中、大小适宜的课题。 (2)创新性原则——选题应判断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是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是否填补了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3)价值性原则——是指选题是否有学术价值、科学价值。 (4)把握性原则——选题应该建立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上,这样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脱离所学专业,对自己研究的论题没有把握,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好论文。 3、选题的途径 (1)自主选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有价值的课题,或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2)借鉴选题——即被动选题,就是借鉴外界因素获得适合自己的选题。 4、选题的方法选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专业方向而已,很难概括,但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综合寻找法——就是对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广泛阅读,对已有课题进行综合选择,寻找出有研究价值的一种方法。 (2)主观设定法——就是先有主观设定,然后沿着一定的方向,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必要的调查验证,证明自己的选题价值。 (3)借鉴深入法——广泛地研究、分析各种成功的课题,对他人已经研究的有关论题进行反复咀嚼,看看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从而确立研究课题的一种方法。 (4)实践总结法——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论题,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中。 二、资料的搜集与梳理资料的搜集与 1、搜集资料的意义——选题一旦确定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搜集和积累资料。它们是写好论文的基础。有人初步统计过,一个研究者在科研项目中的时间分配是:搜集材料时间占 50.9%,思考计划占 30%,撰写论文只占19.1%。因为资料是创造的源泉,是形成论文观点和表达主题的基础。撰写论文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即材料。 2、搜集资料的方法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 分必要的,以下是搜集的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付娜.儿童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xx [2]王扬扬.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师范大学xx [3]王珣.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河南师范大学xx [4]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D].中央音乐学院xx [5]张倩.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河南师范大学xx [6]杜化丽.《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7]刘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贵州 师范大学xx [8]李建荣.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9]桑玉婷.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xx [10]王婷.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 范大学xx [11]王越.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xx

[12]陈兆君.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xx [13]柴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河北大学xx [14]孙近钧.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5]陈晓静.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河南师范大学xx [16]王哲.临清时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7]徐忠奎.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8]栗晓洋.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9]于琼芳.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参考文献二: [1]王聚伍.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xx [2]辛颖.“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xx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xx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 的完成质量直接决定了论文是否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开题报告的优劣直接决定论文的学术价值,下面是搜集整理的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指导,供大家阅读参考。 按照当前普通高校对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在正式开始前要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研究者在完成论文选题、初步资料收集基础上撰写的课题论证与研究计划,它不仅要清楚地阐述研究者要研究的问题,还要明确陈述这些问题得以提出的依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研究者的研究条件、前期准备及研究计划进行说明。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研究进程安排、主要。 1.拟选题目。 拟选题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拟选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选定专业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而拟选题目需要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定,明确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拟选题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的话,就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该论文题目与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两个限定词之后,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在题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何谓专业标准? 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1]彭玉生提出了“好问题”的四个评判标准:“具体、集中、原创、意义。”[2]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陈述的核心是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出于何种考虑选择此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需要说明:通过研究回答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其研究对音乐实践或音乐理论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流行音乐赏析期末论文

方舟流行音乐赏析2班外国语学院14级英本2班1450210068 布鲁斯音乐的发展及影响 通过一学期的流行音乐赏析课程的学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老师最先开始讲述的布鲁斯(蓝调)音乐。 布鲁斯(Blues)是南北战争后,由美国的非洲黑人在困苦的底层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随着黑人生活境遇和思想情感的变化,风格上经历了不同的转变。其对当代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更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布鲁斯的起源有两类,一是在17-18世纪流行于非洲黑奴之间的种植园歌曲(Plantation Song),其特点是洪亮高亢奔放,以田园呼喊(Field Holler)式的独长音为主,没有歌词,情绪伤感。二是产生于19世纪初的灵魂歌曲(Spiritual),其是美国南方黑人在美国白人赞美诗影响下形成的宗教歌曲,英文演唱,五声大调,七声小调,表现了对上帝的诉苦。 布鲁斯的分类又有六种,从时间顺序上排序,分别是: 1.乡村布鲁斯(Country Blues),产生于19末至20世纪初,是布鲁斯的最早 风格,主要乐器为班卓琴(Banjo),形式单纯、音色质朴、歌中充满了呻吟和大量的不协和音。乡村布鲁斯虽然简单,却有比后来的布鲁斯更为直接和刻骨铭心的悲伤。代表人物是查理·柏顿。 2.古典布鲁斯(Classic Blues),产生于20世纪初,是一种女性演唱的商业化 的布鲁斯,以稳定,舒缓为主要特点,与乡村布鲁斯相比,虽被叫做古典布鲁斯,但却显得较为流行,代表人物是妈咪·史密斯(Mamie Smith)。 3.城市布鲁斯(Urban Blues),产生于一战后的美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这里分享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一: [1]黄莹.中国近代女子受教育权的产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付婧.20世纪下半叶以来契丹(辽)音乐史学研究及其思考[D].沈阳音乐学院2014 [3]娄新艺.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3(05) [4]滕斐.宋辽时期琵琶音乐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5]段志坚.云南近代教会学校的历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6]段润涵.抗战时期重庆市民众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 [7]刘洋.二十世纪内蒙古赤峰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8]廉天雪.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古琴音乐的发展[D].沈阳音乐学院2010 [9]刘楠.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服务与改造[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胡睿.明代河西走廊学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1]陈曙光.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3(57) [12]胡礼妃.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2012(43) [13]薛莲.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苍南职业高中民族音乐教学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2(05) [14]雷冠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J].成才之路.2010(15) [15]林莉.当代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解析[J].大舞台.2010(03) [16]任宇虹.抗战时期西迁高校对西南地区新文学基础教育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命运交响曲》蕴含了贝多芬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 关键词:经典音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在《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贝多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命运交响曲》了。 这首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这部作品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以下简称《命运》)。《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从1805年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直到1808年才得以完成。[1]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情人离他而去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他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 [2]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1]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命运》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基础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基础 导读:【音乐专业论文写作基础】 成功需要学习,在大学系统学习或工作岗位上的在职自学都离不开善学。善学是成功的关键。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的刻苦勤奋只是一种学习精神,这种学习精神将离不开善于归纳总结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等得当的学习方法。本科阶段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善学和归纳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论文写作进程包含选取和定义论文标题、搜寻和筛选文献及严谨客观的评述,并进一步以规范的模式陈述本人的研究成果。 论文是用于储存信息、传递学习成果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它不仅能及时向人们传播资讯,广泛地普及已有的音乐研究成果,而且易于使人们从中吸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然而,当前在我们音乐院校,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忽略并缺乏成功研习的方法,在视野、思绪、方式等方面受到限制。音乐论文是音乐界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工具之一,也是向社会传播音乐学理论成果的重要媒介之一。音乐专业中各个方向的学术交流、传播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除论文以外,还有音乐会摄像、灌音、计算机和浏览资料、研讨会等等。但是,音乐学术论文也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音乐专业学生 的培育除演唱技能技巧的教授,还要重视培养其文字表达的能力。作为音乐人如果只懂得自己专业的表演技能技术,欠缺一定的文字表达本领,既会影响其更深入的学习、研究音乐,又将制约其学术水平的

提升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播。因此,在音乐院校撰写音乐论文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技术与文化理论相互融合的层面来探讨音乐论文的写作规律。 一、选题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要写出一篇音乐论文需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研究基础,二是写作基础。音乐论文依据不同的学科、选题和研究目的,有不同的类别。按学科分类,音乐论文可分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学论文。体裁分类有论述、评述、评论、科学、实验、调研、教研、学位等基本类型论文。 选题,是研究过程中必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决策。对自己的研究基础的动机要明确,所研究的范围有多大选择余地,是否有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并且要理解适用于自己研究项目中的所有规定和期望,查看研究基础领域内新近开展的其他研究案列。在集中研究范围并确定选题时,关键的环节就是能够选择大小适宜的题目,并且是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范围内能够做成的课题。 二、资料的搜集与梳理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梳理是每一项研究必做的工作,亦是研究者必备的基本功。每一个课题探究初始,是收集和累积资料,这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研究者务必了然项目研究的史籍、近况、国内外音乐状态、已达到的研究水平、使用的研究方式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而也能明了此课题中所能借鉴的地方,并明确自己的研究基点。撰写论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为了规范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下简称“论文”)的编写格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此论文写作规范。 一、论文内容方面的基本要求 1.论文应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论文的选题和所研究的内容应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 实际意义。 3.硕士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博士论文要求对所 研究的课题有系统性、成果性创见。 4.学位申请人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应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 理论和专门知识。对前人在相同或相似课题上已经取得的研究 成果应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5.申请人应掌握论文研究课题所必须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6.论文的论据要充分翔实,所用材料须正确可靠。 7.论文的词句要精练,条理清晰;陈述和论证要有逻辑性;谱例 图表运用要准确、恰当。 8.论文中所有引用他人的词句,必须作相应的注释。若以综述或 转述的方式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也须以注释的方式引

证原文或提供原著作名称及相应的页码。对引文的注释内容至 少应包括作者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出版或发 表的日期和页码。 9.凡大量引用他人词句而不加引号和注释的,均可视为抄袭行 为。 10.参考书目应列出作者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 时间。中国古代文献要注明版本来源和出处。 11.申请人所编著的教学参考书、校注、读书报告和对自己作 品的分析研究等,均不得作为学位论文提交。 二、论文形式和规格方面的要求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文的基本结构应依次包括以下部分: 1.封面:论文封面和扉页用研究生处统一规定的样式。可由本院研究生部网页下载封面版式,要符合版式、字体、字号等格式要求。其中,论文题目要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以不超过20字为宜,必要时可加用副标题。 2. 原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为了维护学校、导师及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我院所有提出答辩申请的研究生都必须在其学位论文主体内容前附《中央音乐学院博(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中央音乐学院博(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两项内容,并由研究生及导师在相应位置上签字。缺少上述两项内容及签字的学位论文,不能进入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流 行 文 化 赏 析 班级:

摘要 感受音乐,有时像感受阳光,感受它的明丽和温暖;感受音乐,有时像感受大海,感受它的深奥和玄妙;感受音乐,有时像感受人生,感受它触动心灵的情弦!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与韵,而是在于聆听者用心聆听时,能真实地享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那份美丽心境。只有把自己的心真实地融入音乐,体验与琢磨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心情,才能真实地感受音乐那缕无形的魅力。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一种能催人奋发向上,能给人带来愉快,能给人带来伤感,能给人带来心灵上洗涤的一种无形的启示。它像涓涓的溪流,带给人无尽的温暖和慰籍…… 一、音乐给人心灵带来一种无形的启示。 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胜过任何的语言。它所表达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思想意识,音乐是用“心”去感受的。我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是语言的浓缩,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表现。任何人对音乐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到何种程度,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获得这份体会。 当一代宗师贝多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的面对人生。当他创作出一部部经典名作《月光曲》、《献给爱丽丝》、《暴风雨奏鸣曲》……时,他战胜了病魔,这就是音乐给他心灵命运的启示。 我喜欢一个人静夜独处时,让音乐真实地陪伴自己。就这样默默地凝望着夜色,任心绪翻启记忆,点点随着旋律而飞,没有目的也没

有方向,更无半点的限制与阻挠,随意地让自己的灵魂游走在想像的空间,享受音乐下短暂而惬意的心境。喜欢在失意的时候,一个人戴着耳机默享音乐的疗愈,让我所有的不愉快随着轻快的音符消失散尽。我还喜欢在我快乐的时候附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耳机里飘出的旋律,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清脆,时而深沉,那个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愉快。 不经意间,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犹如花草对水的需求一样,当音乐进入生命,它便是我所有快乐和悲伤的源泉。音乐已经伴我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音乐也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我所有的价值与尊严,因为是音乐让我多了一种感受,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感受又有所不同。 而众所周知,时代是变的,人也是变的,人作为智慧的生物思想也在变,所以引起他们共鸣的音乐也需要不断的变。 在遇到自己心里喜欢爱慕的女孩,男孩会对赵传的《爱要怎么说出口》这种粗犷、无奈且又豪迈的歌声产生心底的共鸣,可当他一旦得到女孩的爱,就会感到这首歌很是乏味。再如校园民谣系列中老狼的那首《同桌的你》,曾几何时,风靡大江南北校园内外街头巷尾男女之间经久而不衰,就是因为它平淡的曲调与曲风唱出离开校园的人们再回首时对那段岁月的眷恋。然而,人是永远在集体中生存的生物,所以当他逐渐溶入新的集体中后,他就会淡化当初听《同桌的你》时的心灵感受,于是《同桌的你》就显得“过时”了,成为当时的“流

音乐欣赏论文

浅谈自己关于音乐欣赏的感受音乐是一门艺术,一门陶冶人类情操的艺术。尼采曾经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一首经典的音乐可以传递千年,亘古不变,成为永恒。音乐可以洗涤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心情愉悦;音乐可以使人们忘却烦恼,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音乐可以把人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那里没有竞争、没有烦恼,只有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和动听的旋律,别无他物…… 音乐是一种符号,她表达了的人类的所思所想,她是人类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具有内涵的。音乐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会、思想情怀。人们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高兴、悲伤、愤怒还是难过。 我喜欢听歌,尤其是喜欢听周杰伦和林俊杰的歌,最近又喜欢听汪苏泷和徐良的歌。凭着对音乐的喜爱,我选修了《音乐欣赏》这门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只是听听流行音乐而已,所以我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来了解更多的有关音乐的知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音乐欣赏这门课就要结课了。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关于音乐的知识,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首先,在课上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乐器,通过欣赏这些乐器,我对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领略到了乐曲的奥秘。一个看似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这是多么的美妙。不同的乐器各具特色,它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比如说,马头琴为我们表现了大草原一望无际的壮阔;唢呐为我们展现了大西北特有的沧桑;而京韵大鼓则让我们感受了老北京特有的京味儿。不同的乐曲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说号称乐曲之王的钢琴,他的声音明朗清脆,他就像是一名优雅的王子。他或悠扬、或沉稳、或欢快、或忧伤,他的每一种不同的曲调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充满幻想,仔细去品味,宁静的月光与流动的河水尽收眼底;莫扎特的《安魂曲》低沉而缓慢,伴随着阵阵平静的和谐乐,人们的思绪被带

音乐论文写作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理论课,是本专业各技能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本科学位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具有一定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文字撰写能力。 2.设计思路: 首先明确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论文的概念与内涵;什么是音乐学;音乐学论文文体;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有关概念的界定,明确音乐论文写作包涵 的大致范畴。其次应掌握音乐书信;音乐人物;音乐欣赏;音乐评论;学术综述;文 献资料;通过读书笔记培养学生掌握音乐论文撰写的基本能力,了解常见文体。学习 学术综述的写法,布置学生撰写音乐书信等课后作业。第三,通过学术争鸣;学术论文;文与质;构思与结构;学术规范通过论文导读形式,使学生进入学术研究层面, 了解音乐学论文的不同类型,把握学位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和撰写内容摘要的能力, 并认识和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本部分在最后两个教学周专门组织模拟论文答辩的课堂 实践教学活动。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许多理论课程,如《民族器乐概论》、《音乐演奏演 - 3 -

唱心理》、《音乐教学法》等具有考查性质或提交论文来结课的音乐类课程,包括毕业 论文的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撰写音乐研究论文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范文示例的评析以及适当的写作实践,促使学生思考、 体验学术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逐渐 了解论文选题的原则,掌握查阅信息与文献资料的方法,熟悉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 规范。 三、学习要求 要求首先是强化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考虑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多数文化课起点较低,对文字写作缺乏兴趣,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力求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初步具备独立查找、整合文献资料的能力。强调写作规范是本课程教学要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并练习使用正确的行文格式规范,更要明确学术道德规则,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此外,本课程通过设置模拟论文答辩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答辩规范,积累实践经验。 四、教学进度 - 3 -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教材建设与反思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教材建设与反思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并从理论的角度对所学专业进行思考和深化,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前期准备。但是,由于音乐专业的教学大多以技能性为主,常常忽视理论学习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多数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所学所思结合相关理论表达出来,更有甚者由于长期忽视理论知识积累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笔便是一片空白,无法进行任何书面写做。随着音乐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音乐专业学生,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不少专业教材相继问世,各具特色。笔者教授该门课程多年,以下便是从使用不同教材的基础上,从教材编写的目的、对象以及教材编写核心三基问题的分析和阐释,希望对该门课程教材的选用提供积极的参考。 一、代表性教材简介 关于该门课程的教材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编讲义到通用教材,从一般通识性教材到专门性教材的发展过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本。 《音乐学文论写作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2005年针对当时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方面教材匮乏的现状而编著的一本专门教材,该教材历经十年的使用和检验,在2012年修订版问世后,是目前该领域比较全面和专业的教材。其中关于音乐学写作的全部实践过程不仅涵盖选题、资料、立论、篇幅概念、论述、论证、论据与论点等内容,

还加入篇章结构及其逻辑关系、语言表达技巧、学术规范的理论、形式与方法等专门针对对音乐类专业学生写作基础薄弱而设置的写作基础内容;而教材的上篇音乐学文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对音乐学论文的体裁、音乐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以及论文写作的论题相关性原则做了系统和简明的介绍,而在此以前的教材或专著,均未涉及过这些内容,可谓是填补空白之作。此外,论文写作的三个第一性,不仅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首次公开出版,也是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以下简称写作基础)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与梳理、撰写提纲、论点与论据、论证到答辩的全过程,并涉及到科研申报书填写及开题报告的书写等。其中详细列出了论文答辩及评分标准,涉及到的答辩方式、答辩技巧等内容是前人没有提及过的。书中所提到的撰写格式要求也是用心良苦。于2010年出版的《音乐论文写作精讲》是作者继写作基础之后的关于音乐专业论文写作的一本更为全面的教材,该书主要侧重于利用大量的例子来概括、总结论文写作中的规律和经验,注重了论文写作的生动性和实练性。《音乐学写作与范文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是一本专门针对音乐学写作中呈现出来的方法、理论等相关问题,提出教学实施方法和建议的专业教材。该教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对音乐学写作中概论性内容进行集中的介绍和阐述;下篇精选22篇范文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研究方向的音乐学专业学生进行分析和详解,每篇均附有式等方面对范文进行学习,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生动巩固,也是进行写作实践的具体指导。

不同时代流行音乐的比较(论文)

不同时代流行音乐的比较 ——中国乐章 班级:高一七班 组长:陈明哲 组员:王麒刘沛巩凡刘磊肖仁杰选题背景(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流行歌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当代乐坛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流行音乐种类较为丰富。可以从不同方式来放松心情,流行音乐的流传时代也较为长久不同阶层、年龄段的人群也都有一首属于各个时代值得留念怀念、流传的歌曲。认识到一个时代的首歌就可以映射出一代人、一个时代的精神所在。流行歌曲从它诞生至今,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思想,它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折射,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富有个性的演唱,既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 选题目的: 通过做此课题。可让不同阶层、年龄段得人更喜欢流行音乐,更好的接受不同的时代的流行音乐,更加深刻的明白流行音乐的广泛性、通俗性。可让流行音乐被更多人认可,也可让90后孩子体会到不同时代的精神。并更还得传承下去。并以此为基础吸收并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流行歌曲更好地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丰富了人们

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 课题内容: 一、中国音乐发展时期(1977—1982年) 1976年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局面。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首先是一批新作品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 70年代末歌坛上主要流行一些电影作品的歌曲,如:《阿诗玛》《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还有一些“文革”前创作的优秀作品《我们的田野》《我的祖国》等。这些作品不仅让老一代人重温了过去美好的时光,也让年轻一代领略到了清新质朴的音乐。这时期的歌曲创作也活跃起来,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泉水叮咚》《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满山红叶似彩霞》《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太阳岛上》《校园的早晨》等。这些歌曲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这一时期随着录音机在中国的普及,更为这些歌曲的传唱打开方便之门。歌曲内容反映了人们新的生活,反映了祖国的建设面貌。 多都来自电影插曲,涌现出了大量歌手 代表人物如李谷一、苏小明、朱逢博、郑绪岚、谢丽丝、王洁实、索宝丽、牟玄甫等。在这些歌手中,李谷一和苏小明尤为突出。李谷一在她的演唱中大胆创新,听来更觉情真意切,亲切而清新,令人耳目一新,如代表作《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心中的玫瑰》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 师范大学 20xx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20xx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 大学 20xx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xx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xx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20xx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 卫生学 论文辽宁师范大学 20xx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 [D]. 天津师范大学 20xx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xx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xx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xx(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xx(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xx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xx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xx [16] 朱亚楠. 河南项城“官会响锣”的考察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xx [17] 刘沛着.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般工业技术论文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xx [18] 曹理,何工着.音乐学科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9] 扎西娜姆.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xx(06) [20] 程红红. 让教师在音乐中作为,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所为--重返音乐课堂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 20xx(30)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浅谈贝多芬

浅 析 贝 多 芬 文传张申慧 22号

浅析贝多芬 文传张申慧 22号最开始去了解贝多芬是高中学播音的时候,那时候又一遍文章叫《月光曲》,讲述的是传说贝多芬月光曲的由来。看文章把月光曲形容的很美的样子,于是便搜来听听,由此,变喜欢上了贝多芬的音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 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 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100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 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 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 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因此在第一乐章中 那支叹息的主题融人了他的忧郁的思绪。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释了这个乐章说 “第一乐章犹如月之初升,充满希望,但被浮云所掩,万影俱逝,令人悲从中来”。 第二乐章——小快板 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 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冥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得非常完美。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二乐章是个小快板。作为过渡性乐章,音乐情绪趋于柔和温馨,像是回忆昔日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乐章中的两个音乐主题仿佛是抚慰着创伤的

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读后感 周诗蓓

《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之读后感 傅利民先生所写的这本《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这本书是作者在长期的音乐理论教育共有八章。主要是对学术论文写作的探讨,音乐论文写作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总结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本书是作者在长期的音乐理论教学、写作经验和分析研究音乐类及文艺类各种论文文体的写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详细阐述了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与梳理、撰写提纲、论点与论据、论证到答辩的全过程,并涉及到科研申报书填写及开题报告的写作等。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广泛涉猎了音乐类及文艺类各种论文文体的写作和学术的习作,精选出了部分音乐论文写作的反问,并对各种音乐论文问题写作进行了深层的分析与研究,同时也指出了有些人崽写作音乐论文时的不足和问题。本书突出了实践性写作环节,强调理论与事件的紧密结合,为日后从事音乐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书一开始便告诉了我们音乐论文的概念、类别及格式,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达音乐科研成果的论文,它既是对音乐研究成果的描述与记录,又是人们进行音乐学术交流的工具,它不仅能提高撰写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撰写者的文字表达能力,音乐论文不仅仅只是音乐论文这么简单,它还分为音乐学沦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音乐教研论文、音乐科学论文、音乐实验报告等等。接着音乐论文的必备条件分为:科学性,学术性、以及创新性。让我们懂得音乐论文不止要有准确性,还要有严格的逻辑性及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能马虎了事,必须在现有的音乐调研报告乐理论基础上,研究新事物,发现新问题,分析及论证出成果来,这样才能推动音乐文化的发展。其次,选题也是音乐论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明确研究目标和范围的起点,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选题也有自己原则。我们必须在适宜、创新、有把握的前提下选清楚题目,懂得自己所要研究的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明确自己的选题范围之后,就必须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此进行梳理,这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因为收集、积累信息和材料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当一切该准备的准备好后,那我们就需要撰写提纲了。提纲是作者将自己前期的研究构思及材料调配,用简介的语言符号形式记录下来的论文框架体系,它能够明晰构思和贯通文脉,让作者写作时思绪不受阻塞。然后,在这之后,在写学术论文时要善于从常见的材料中发现新问题的所在,确立论点是整个论文写作过程动笔前的一个环节,而论证是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作者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论点和论据组织起来,,证明论点是正确可信的论证过程,是联结论点的桥梁,解决的是用论据怎么样证明论点的问题。其中,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归纳论证、比较论证和分析论证几种。最后,就是论文答辩及评分了,这能够给作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锻炼口才,巧适应变,并能与他人增进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感染。 这本书主要是以培养专业学术分析、研讨音乐学术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为目的,它不仅能突出实践性写作环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从事音乐学术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写作基础。 而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四章——资料的收集与梳理,我觉得这个部分很重要,其实作者就是在侧面地告诉我们平时要学会积累,多多

大学选修课流行音乐与鉴赏论文《论中国流行音乐》

论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纵观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似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同时,校园歌曲也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诞生的大多数情歌都比较高质量,歌曲歌词简单平淡却又真实深刻的折射了人生,曲调悠缓动听并且总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例如王菲,陈奕迅,张雨生等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如今仍在乐坛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还有很多经典的歌曲,诸如《红豆》之类的经典情歌至今风可以在大街小巷听到……而校园歌曲大多成了永恒的经典流传下来,像《同桌的你》,《想把我唱给你听》……这些歌曲每在毕业之际几乎都可以听到。 以上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全胜时期的一个简述,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音乐都成为了经典,但现在的乐坛情况却不尽人意。如今的乐坛出现的歌手一批又一批的,却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歌手能长久屹立不倒,由此可见经典的歌曲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似乎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种形式的音乐成为流行,随后这种音乐中好的就会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而不好的就会被遗忘被另一种代替,依次类推下去。在前几年,这种感觉依旧很强烈,一提到当时的流行总能很快的想到几首歌,而当这个时期过去,就会有几首歌被人们所铭记;但现在,我却不清楚这个时代的流行在哪里?似乎音乐的世界变得很复杂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几乎将它染得看不见原有的颜色了。以前提起流行就很自然地将它与好的经典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提起流行我们想到的总是一些恶搞的歌词很恶俗的或根本没有内涵的歌,而这些歌人们却甘之如饴。像《爱情买卖》,这首歌的曲调算是不错的,歌手的声音也很有穿透力很有特点,但是我却不明白它的内涵到底在哪(这里并不是批判也不是讽刺这位歌手,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很直白的歌词,到底是要讽刺爱情的背叛还是要抨击现实的黑暗呢?而流行还有另一种形成方式,那就是人们的“恶作剧”。《最炫名族风》可以说是一首不错的歌,但是网上各种各样的恶搞却让它面目全非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完全变成了一首搞笑供人娱乐的所谓的“神曲”。总结而言,音乐的本质没变,但流行的本质却变了。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好的经典的有韵味的有内涵的,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恶搞的能满足一时之乐的或是歌词很极端的这些歌上面,至于歌曲本身的歌词曲调内涵感情就完全忽略掉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