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计划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中学法制教育教学计划模版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具体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学年普法教育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计划旨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旨在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推动依法治教进程,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1. 普及法律常识,促进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形成自觉守法的良好风尚。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3. 坚决打击和铲除学生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三、具体措施1. 多元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1)利用广播、板报等媒介,定期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条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每学期至少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一次法制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深化法制理解。
(3)每月推出一期法制宣传板报,每学期制作一期法制专刊,确保法制宣传的连续性和深入性。
(4)针对突发事件,及时开展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应对。
2. 班会为载体,深化法制教育。
(1)组织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2)围绕“知法、懂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如“有人向你借钱不还怎么办?”、“有人威胁你怎么办?”等,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提高法律应用能力。
3. 社区实践,强化法制宣传效果。
组织法制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和检查活动,既宣传法律知识,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4. 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帮教转化工作。
建立后进生档案,实施一对一帮教计划,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防止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总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继续加强法制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自觉性,为构建和谐、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学生法制教育的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教案四落实一、计划概述1. 目的: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2. 对象:全校学生3. 时间: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二、课时安排1. 总课时:40课时2. 分布情况:初中阶段:每周1课时,共计20课时高中阶段:每周1课时,共计20课时三、教材选用1. 《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2. 《法律常识》3. 《青少年法律知识问答》4. 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资料四、师资教案1. 第一阶段:法律基础知识教育(10课时)(1)第1课时: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教学内容:讲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2)第2课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3)第3课时:法律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正义、法治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4)第4课时:我国的法律体系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法律体系,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架构。
教学方法:讲解、图表展示(5)第5课时:法律与公民权益教学内容:讲解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权益。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6)第6课时:法律与违法犯罪教学内容:讲解违法犯罪的概念、种类和法律责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7)第7课时:法律与校园安全教学内容:讲解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8)第8课时:法律与青少年权益保护教学内容:讲解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权益。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9)第9课时:法律与合同教学内容:讲解合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签订合同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10)第10课时:法律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教学内容: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中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及安排中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及安排精选2篇(一)中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及安排一、立项确定1. 成立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计划和安排2. 确定中学法制教育的目标和重点,明确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二、开展法制教育课程1. 制定法制教育课程大纲,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2. 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场所,定期组织法制教育课程的开展3. 邀请专业人士或者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律知识讲座或者座谈会三、宣传法制教育知识1. 制作宣传资料,包括宣传海报、宣传册等2. 在学校校报、学校网站等媒体上发布法制教育的相关内容3. 组织法制知识竞赛或者讲座,提高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四、开展法制教育活动1. 组织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相关机构,让学生亲身了解法律实施过程和法律机关的职责2.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模拟法庭审理案件,增强法律实践能力3. 组织社区法制讲座或者义务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五、建立法制教育长效机制1. 设立法制教育专项经费,支持法制教育的开展2. 建立学校法制教育档案,记录学生的法制教育情况和成果3. 对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计划和安排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组织法制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和法制教育教育能力2.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法律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3. 建立法制教育专家库,定期进行专家讲座和培训活动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1. 组织家长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2. 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进法制教育工作以上是中学法制教育的工作计划及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及安排精选2篇(二)中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法制教育工作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风险意识。
中学阶段的法制教育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在中学阶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法制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社会中合法合规地行事。
教学内容1. 法律基础知识:教授学生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的知识。
2. 课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法律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检察院等法律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实践的过程和法律职业的工作内容。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法律咨询、法律知识普及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5. 法治教育讲座:邀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等给学生讲授法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讲授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解决法律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视听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法律案例的视频、音频,增强学生的效果和兴趣。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的法律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法庭辩论、法律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律实践和法律职业的工作内容。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解答能力和讨论质量。
2. 作业评定:评估学生完成的法律作业的质量和深度。
3. 考试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考试,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
4. 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成效。
教学资源1. 法律教材和参考书籍:选用权威的法律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知识。
2.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案例视频、音频,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法律机构资源:与法庭、检察院等法律机构合作,提供参观和实践的机会。
初中法制教育计划
初中阶段的法制教育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法律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包括国家法律、法律保护的对象
和范围、法律的实施和执行等内容。
2. 法治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遵守
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 案例分析教育: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功能,学会分析和
判断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 法治文化教育:通过讲述法律的发展历程、法治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
法律、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 学校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学校法律制度,包括校规校纪、学生奖惩制度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规范。
6. 司法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审理现场等,亲身感受司法实践,加深对法律
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2024年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____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
"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
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
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
2023中学法制教育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水平,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守信用、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认识和能力,为其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法律基础知识:介绍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原理和法律制度,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法律权益保护:讲述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法院及其他司法机关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流程。
3.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强调法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
4.社会公共安全:介绍社会公共安全的概念,包括公共安全理论、自然灾害、安全防范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网络法律知识:讲解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环境下的法律风险,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行为和网络安全意识。
6.消费者权益保护:通过讲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内容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规范。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法律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律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
4.讲座和讲解法: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律师等进行讲座,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提供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幻灯片、影音资料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生动地呈现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2.图书阅览:鼓励学生在法学方面的图书馆进行阅读,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
3.参观实践:安排学生参观法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构,了解法律实践工作,增加对法治的实际了解。
2023 初中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表一、总体目标1. 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学生合法权益意识,坚守法律底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具体措施1.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1)邀请法律专家学者开设法制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2)举办法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加法制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制定并组织实施法治教育课程,强化学生法治观念。
(1)加强课堂教学,开设法律相关课程,深化学生法治教育。
(2)利用多种形式,如微课、PPT、讲座等,扩大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3. 开展法律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治实践能力。
(1)组织学生参观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了解法律实践和司法机构职能。
(2)引导学生参与法制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辩论、法治主题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4. 搭建家校互动评台,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法制教育合作。
(1)邀请家长参与法治教育讲座,提升家长法治意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2)组织家长学校,共同讨论学生法治成长问题,探讨家校合作模式,共同促进学生法治教育的落实。
三、工作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法治教育质量。
(1)组织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法治教育水平,增强教师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建立法治教育管理团队,加强校园法治教育组织协调和工作落实。
2. 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法治教育氛围。
(1)利用校园全球信息站、信信公众评台等宣传媒介,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提升法制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2)倡导校园法治文化,组织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校园法治氛围。
3. 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法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1)建立法治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2)通过定期检查、评估与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法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预期效果1. 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提升,学校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
2024年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
3.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团队合作等。
2. 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尊重法律、尊重规则。
3. 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和法治原则,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4. 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了解自我,提高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与法治问题。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从中获取道德和法律的启示。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经验。
4.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情境。
四、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1. 道德教育活动1:小组讨论内容:以人际关系为主题,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与同学、老师和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包括尊重、理解、帮助等方面。
目标:让学生了解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活动2:角色扮演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与道德有关的情境,如诚实与撒谎、友谊与背叛等,通过角色扮演感受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道德选择的影响和后果。
2. 公民教育活动1:参观社区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学习社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目标:增强学生的社区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法律、遵守规则的意识。
活动2:社会实践内容:学生自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
2023年中学法制教育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2. 促进学生明辨是非、正义与公平的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培养学生法律守法意识和法治信仰,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1)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包括简要介绍法律的概念、种类、层级和体系,法律的特点及其作用等。
(2)法律权益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尊重别人的权益。
(3)法律规范教育,教育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网络安全法规等,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的习惯。
(4)公民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各种群体和个人的权益,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养。
2. 高中阶段(1)法治思维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治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2)宪法教育,通过宪法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尊重,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民权利的行使。
(3)法律道德教育,让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4)社会法律问题教育,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探讨社会法律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法庭审讯、法律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 课外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了解法律实践工作,增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四、考核评价:1. 结合平时表现、作业考核和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2. 设置实际案例分析题和思考题,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考察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师资保障:1. 加强法学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能力。
初中法制教育工作计划一、目标: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内容:1. 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组织班会活动,通过讲解法律知识、法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增强其法律意识。
2.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增加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鼓励他们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3. 进行法律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邀请法律专家来学校进行法律讲座,介绍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职业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5. 在“法治宣传月”期间开展系列活动:利用校园电子屏、海报、公告栏等宣传栏目,展示法律知识、法治宣传海报,开展法律知识问答、标语设计、法治漫画等比赛。
6. 组织法庭观摩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并观摩庭审过程,使学生了解司法实践和法官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辨识力。
7. 制作法制教育宣传材料:邀请学生参与制作法制宣传宣传册、宣传视频等,通过多媒体形式向全校师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8. 家庭法制教育工作坊:邀请专业人士为家长开设法制教育工作坊,培养家长对于法律教育的重视,提升家庭法制教育的效果。
三、时间安排:1. 主题班会:每月进行一次,每次1小时。
2. 法律知识竞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2小时。
3. 法律案例分析:每学期选定2-3个案例,每个案例分析时间为2小时。
4. 法律讲座:每学年邀请1-2次,每次2小时。
5. “法治宣传月”系列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整个月进行宣传和比赛。
6. 法庭观摩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观摩时间为半天。
7. 法制宣传材料制作:每年进行一次,制作时间为1-2周。
8. 家庭法制教育工作坊:每学年组织一次,工作坊时间为1天。
四、评估和总结:1.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测试,评估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提升情况。
中学法治教育工作计划表1.目标: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能力。
2. 时间安排:本计划从每学年开学至结束,具体时间为:(1)开学前:制定法治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教师培训和备课。
(2)第一学期:开展全校法治教育宣传月活动,进行讲座、比赛、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
(3)第二学期:开展班级法治教育课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
(5)学期末:总结本学年的法治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反思,并制定下一学年的工作计划。
3. 具体工作内容:(1)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月活动,包括举办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展览等。
(2)开展班级法治教育课程,设置法律课程,讲授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校内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如组织法治文化节、制作法治宣传海报、征集法治故事等。
(4)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了解法律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法治教育水平。
4. 责任分工:(1)校长:全面负责法治教育工作,组织制定计划和安排活动。
(2)教导处主任:负责协调和指导各部门的法治教育工作。
(3)班主任:负责开展班级法治教育课程,并对学生进行法律素养评估。
(4)法律教师:负责授课和指导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
(5)学生会:负责组织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
5. 评估和反思:(1)定期对学生的法律素养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2)每学年末总结和评估法治教育工作,反思经验和不足,制定下一学年的工作计划。
初中道法|2024秋新教材九上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可打印)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开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教学目标根据2022年的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此外,还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学会感恩和体谅家人。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标准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年龄大部分都在12、13岁左右,从生理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其心理状况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心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勇于表现自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自尊心较强。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状况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基本道德规范、意志品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简单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还需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和锻炼。
3.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相比,有了较大差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厌学甚至辍学现象,这部分学生应帮他们找根源,找症结,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上进。
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用目标作指引,责任作动力,方法作加速器,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四、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初三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引言: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法治素质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教学计划,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律素养。
本文将提出一个初三法制教育教学计划,以帮助教师和学校落实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基本法律原理和程序,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法制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法律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法律基础知识:向学生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法律实践案例: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案件的背景、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让学生直观感受法律在实践中的作用。
3. 法治社会观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改革动态,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事件、新闻报道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4. 法律道德教育: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正确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案例、法律文书和图表数据,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些法律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讨论与辩论:引导学生就一些敏感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提升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公正判断的能力。
4.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机关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实践活动,增加他们对法律的实际认识。
四、教学评估:1. 成绩评定: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法制教育教案汇总表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3. 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规定和操作。
2. 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法制教育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学生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遵守法律的具体做法。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律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的具体做法。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初中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初中法制教育学习计划如下:
1.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的法律文献,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原则和制度。
可以从法律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等方面开始学习。
2.学习法律实例:通过学习典型的法律案例,了解法律的应用和实践。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具体情境的案例进行学习,分析案件的经过、法律的适用和判决结果,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3.参与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和证人等角色,在模拟的法庭环境中学习法律的适用和法庭程序。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批判思维和辩论能力。
4.开展法律科普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等,了解法律机构的工作和职责。
同时,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论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
5.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法律问题,增强法律的约束力和公信力。
6.关注社会热点和法律改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法律改革的问题,了解法律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组织讨论和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对法律改革的思考和理解。
7.定期进行法制教育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评价,了解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情况和法律意识的提高程度。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以上是初中法制教育学习计划的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安排。
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法制教育教学方案学校法制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生疏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2. 把握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了解公民的基本法律权益和义务;3. 培育同学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4. 培育同学的法律思维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5. 培育同学的法律遵纪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a) 生疏法律的概念,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b) 了解法律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c) 探讨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2. 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a) 介绍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制度;b) 了解法律规范的形式和内容,如法律条文、法律规章等;c) 学习法律语言和法律术语的基本常识。
3. 公民的基本法律权益和义务a)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益,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权利等;b) 把握公民的基本义务,如守法、缴税、保密等;c) 学习法律爱护公民权益的机制和途径。
第1页/共4页4. 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a) 培育同学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生疏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b) 培育同学的法治观念,使他们生疏到法治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需求。
5. 法律思维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a) 培育同学的法律思维力量,使他们能够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和进行推断;b) 培育同学的解决问题的力量,使他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冲突和争议。
6. 法律遵纪守法意识和法律道德观a) 强化同学的法律遵纪守法意识,使他们养成守法习惯;b) 培育同学的法律道德观,使他们懂得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律学问a) 通过讲解、示范、解析等方式进行;b) 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讲解,使同学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学问。
2. 争辩和辩论a) 以问题驱动式的争辩和辩论,激发同学思维和乐观参与;b) 引导同学就具体问题开放争辩和辩论,引导他们引用法律规定和原则进行论证。
3. 观摩学习法庭实况a) 组织同学参观法庭,观摩法庭审判过程,了解法律实施的过程和方式;b) 听取法官和律师的讲解,了解法律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特点。
初三法制教育教学计划1.引言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能力。
本文将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一份全面的法制教育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目标设定(1)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能力。
3.教学内容(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
-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
- 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体系的概念。
(2)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 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 法律的平等性和人权保护。
(3)认识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建设性作用。
- 法律对个人权益的保护和公正性作用。
(4)学习法律常识和法律常识技巧。
- 学习基本的法律常识,例如,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交通规则等。
- 学习法律常识技巧,例如,如何避免和解决法律纠纷。
(5)学习法律案例和法律文书分析。
- 学习典型的案例分析,了解法律程序和判决过程。
- 学习法律文书的要素和表达技巧。
(6)参观法庭和法律机关。
- 参观当地法庭、检察院和公安局,了解法律实践和法律机关的运作。
4.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学。
(2)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3)参观和实地考察。
(4)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5)个案辅导和问题解答。
5.评估方式(1)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参与度和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3)学习笔记和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6.教学资源(1)教材和教辅书籍。
(2)法律案例和法律文书。
(3)电子学习资源,如在线法律课程和法律网站。
7.时间安排(1)第一周: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
(2)第二周: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3)第三周:认识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年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目标,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1.宪法教育:重点学习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刑法教育:介绍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常见犯罪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民法教育:学习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民事法律关系,如物权、债权、合同等,提高学生的民事法律意识。
4.行政法教育: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权利保护意识。
5.诉讼法教育:介绍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和程序。
6.社会法教育:涉及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权益和义务。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法律体验。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法律角色,体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5.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增强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期的法制教育内容充实,节奏合理。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法治教学计划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
以下是九年级法治教学计划,欢迎阅览!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我校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推进学生法治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2016---2017学年度法治课教学: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三、主要内容1、充分利用思品课主渠道作用,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受教育的权利》、《生命和健康的权利》等法律法规和思想品德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2、加强学科渗透。
社会课中有关法律的内容,教师要渗透并拓展;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涉及到有关法制的教育,教师要讲透。
(二)课时安排1、在课时安排上,每学期法治教育课时间各1节课。
2016——2017年第一学期《受教育的权利》,第二学期《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受教育权利是有条件的,即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有义务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并由此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偏远山区的放羊娃很简单地安排他的人生——放羊。
为什么放羊,放羊娶媳妇呗,娶媳妇干啥呢,娶媳妇生娃呗,生娃干啥呢,生娃放羊呗。
设疑:从这个故事里,你们读出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
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
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
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课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二、讲授新课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58页)※想一想: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愚昧的人就像驴一样,只是一种劳动工具;而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知识,脱离愚昧,变成有智慧的、掌握劳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的人。
所以,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那么什么是教育呢?(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德,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8—59页)讨论、交流:※结合笛福德信和“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设想一下部受教育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教师讲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59页)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益处:※学习语文,能使我们※学习数学,能使我们※学习物理,能使我们※学习地理,能使我们※学习思想品德,能使我们想一想:※你对“知识改变的命运”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谈谈自己身边学有所成的例子,分析教育对他们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
情境活动四:“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的自述”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均改入不到百元。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弟弟妹妹和近80岁的奶奶。
为了生活,我只好离开学校,上山放羊去了。
1989年10月,全国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进了课堂。
那年,我13岁这以后,我不再为学费发愁。
3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上庄中学读书。
读到初中毕业,我看到村里因为没老师,孩子没学可上。
于是,我当上了桃木疙瘩村的一名代课老师。
1995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
在上海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我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破格录取。
1996年6月,我作为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的传递。
提问:张胜利从小山村到大上海、到大洋彼岸,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张胜利的经历给我们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希望工程给了张胜利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促进了他的个人发展。
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一定要上学接受教育;作为国家一定要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总之,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师讲述: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
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②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国家赋予公民受教育权,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让公民切实像有这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几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往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这说明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60页)(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讨论、交流)①你能体会小余当时的心情吗?②王老师倾其全力维护了小余的什么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相关链接:(见教材P60页)情境活动六:(见教材P61页)议一议:①孩子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 谈谈你的看法?②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丽的情况还有吗?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丽的事例还很多,比如:因为贫困而中途辍学的、当童工的;因为学习不好而中途辍学的、或被勒令退学的;因父母只顾眼前利益而让孩子中途辍学打工的等。
这种现象势必影响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振兴。
因此,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2)义务教育的含义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师讲授: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
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
(3)义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②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③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
其中,义务教育的免费性的内涵同以往相比,有些变化。
过去只是对学生免收学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从今年开始,义务教育对农村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免收学杂费,义务教育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情景活动七:(见教材P61页材料)议一议:①处罚小淘的家长有什么法律依据?②强制小淘接受义务教育,对他本人及家庭、对国家有什么好处?③这个案例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什么特征?(强制性的特征)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们要珍惜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兴旺,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教学方法:采用活动式教学、可运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主题探究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见教材第三课引言部分)二、讲授新课生命健康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们知道什么是人格权吗?人格权中的“人格”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伟大的人格”中的“人格”含义一样吗?教师讲述: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权中的“人格”,是指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的“资格”。
所以,人格权也就是做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对自身享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板书标题)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24页材料)想一想:以上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人格权或生命健康权)什么是人格权呢?(1)人格权及享有人格权的重要性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自然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姓名、肖像、隐私等,是作为一个“人”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格利益”。
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权利,称为人格权。
人格权,是与民事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因人的出生而当然享有,因人的死亡而当然消灭。
(2)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分为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权是公民作为人的存在,作为权利主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权的享有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