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如何选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作文选材指导》ppt课件contents •选材原则与策略•各类作文选材方法•素材来源与积累•选材误区与避免方法•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选材原则与策略选择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引用真实的数据、案例或事实,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避免虚构和夸张,不误导读者。
抓住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事件内涵。
学会从众多材料中提炼出典型素材,提高文章质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场景,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常见的话题,发掘新的写作点。
关注时事热点,引入新颖的观点和素材。
针对不同的写作目的,灵活调整选材策略。
例如,以情感共鸣为目的的文章可选用温馨、感人的素材;以启发思考为目的的文章可选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或名言警句。
根据文章主题和读者群体,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
选取与文章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素材,避免无关紧要的细节。
02各类作文选材方法03注重情感表达选取能够触动读者情感的事件和细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叙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01选取亲身经历的事件从自己的经历中挖掘有意义、有情感波澜的事件作为记叙文的素材。
02围绕中心思想选材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与之相关的典型事件、场景和细节。
选择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议论文的素材,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关注社会热点选择有争议的话题借鉴历史事件选取存在不同观点和争议的话题,通过分析、比较和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素材,通过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议论文提供有力的论据和支持。
030201介绍新事物、新现象选择新近出现的事物或现象作为说明文的素材,介绍其特点、作用和意义。
解释科学原理选取科学领域中的原理、定律或现象,通过解释和阐述,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介绍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或现象,通过说明和介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作文指导如何选材作文指导:如何选材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词汇积累和灵活的表达技巧外,还需要有一个恰当的选材。
本文将围绕作文指导中的如何选材这一问题,从选材的重要性、选材的原则和选材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选材的重要性1.明确主题:选材是确定作文主题的重要依据。
只有选对了材料,才能确保作文的主题明确、突出,使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作文的核心内容。
2.丰富内容:恰当的选材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增强作文的可读性。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可以更好地展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3.提高说服力:选材得当,可以使作文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提高作文的说服力。
通过选用具有权威性、可信度的材料,可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4.展现个性:选材是展现作者个性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选材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使作文更具独特性。
二、选材的原则1.真实性:选材要真实可靠,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
真实的材料才能使作文具有说服力,赢得读者的信任。
2.典型性:选材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一类事物或现象。
通过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新颖性:选材要新颖,避免陈词滥调。
新颖的材料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4.相关性:选材要与作文主题密切相关,避免跑题。
选材时要紧紧围绕主题,确保材料对主题的支撑作用。
5.适量性:选材要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适量的材料可以使作文内容丰富、紧凑,避免空洞无物或堆砌材料。
三、选材的方法1.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挖掘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2.查阅资料:通过查阅书籍、报纸、网络等途径,收集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材料。
在查阅资料时,要注意辨别真伪,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3.借鉴经典:借鉴经典文学作品、名著中的选材方法,从中汲取灵感。
作文选材4篇作文选材篇一:中同学作文如何选材关于选材和如何提高选材力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留意。
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但也要适当地学会对原始材料进行搬家和移植的处理。
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校学校生,是在初学作文的阶段。
我们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剧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编排故事。
写作阅历少、熟悉问题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从真人真事写起。
不过,也正由于我们是孩子,所亲身经受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题目总是要考虑到这些,而让我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万一真是遇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去用真人真事写好的作文题,我们又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们也可把一些从听闻或阅读中间接知道的人和事临时作一些处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给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场合,以保证把作文按题目的要求写好。
“张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张”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
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和××”,题中并无肯定要写真人真事的要求。
你在取材时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把握有三则材料,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侧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共同进步这一主题。
但这三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是现实生活中我与××共同经受过的,其他两则是我与另外两人分别经受过的。
假如照直写,那么或者只能写我和××共同经受的一件事,但这样一来内容就显得单薄或者写我和三个人分别经受过的三件事,这就要“偏题”,“我和××”变成了“我和他们”了。
怎么办呢?有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两个人经受过的两件事,搬到我和××身上来,变成我和××经受过的三件事。
这种对材料的搬动和移植一般来说是允许的,只要题目里没明确规定要写真人真事就可以。
但我们在搬动和移植有关材料时要尽量不着痕迹,要在情理上让人觉着自然、可信。
曾经有位同学写《见到幼儿园时的伴侣》,因找不到有意义的往事和“见面时的欢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选材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时,能否选准新颖恰当的素材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
蚂蚁之所以能够安然过冬,是因为它们有储备丰富的食物;蜂蜜之所以香甜,是因为蜜蜂采集好多的花朵。
我想在写作时就要像它们一样,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中,善于精选,撷取那些感受最多、感触最大、感悟最深的材料,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筑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
作文需要材料,尤其是质地美好的材料。
有了质地美好的材料才可能拥有好质量的作文,因此材料必须经过遴选,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中,挑出作文所需的一则或几则材料。
一般来说,选材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选材的原则1.真实性。
所谓真实,就是要合乎实际,是客观存在的。
它包括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虽然材料是虚构的,但它来源于生活,能够解释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生活真实,就是指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是客观存在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事信而不诞”,说的正是此理。
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
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
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
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真实可信,是写一切记叙文的基础,只有事真,才能情真。
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样写,总不自然,总会露出破绽,而且根本不可能动真情。
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传情表意、激情感慨之作。
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胡编乱造。
千人一面的“新八股”。
究其原因:其一,生活内容单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其二,缺少真切而深刻的感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百般的家庭呵护使他们很难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其三,枯燥、呆板、毫无活力的作文指导使他们缺少兴趣,甚至于产生厌恶、惧怕心理。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材[摘要]好材料,用好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在具体的教学中该怎样指导学生选材呢,笔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作文教学选材选材,是我们写作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审题结束,作文主题明确之后,就进入选材阶段了。
几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作文材料的贫乏、平淡、老套以及盲目编凑,写出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是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原因。
由此可见,选好材料,用好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该怎样指导学生选材呢?一、学会搜集素材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
正所谓:“厚积薄发”。
可见只有当学生心中装的作文材料多了,他们才能溢于言表。
那么学生在写作文前应该占有哪些材料呢?1.从生活中找素材。
生活有三大组成分别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就在于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重观察生活。
只要我们把目光放在生活中,用真诚、善良和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你会发现,有不少细节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
2.从阅读中找素材。
可以从课内课外中搜集素材。
如:从名著中找素材,选取名著中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情节、片段,或直接与古人对话,或故事新编,巧妙地在原有情节上创新,也可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来。
从古诗词中找素材,诗词中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引用到我们的作文中来。
从课文中找素材,活用课文中的人、事、景,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学以致用也是找到好素材的绝妙方法。
例如:河南09年中招命题作文《逆耳忠言助我行》,小作者巧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内容引入,使文章内容新鲜、充实。
3.从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找素材。
如:可以从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去搜集,从时事中找素材。
这些材料可以用于议论文,为我们写作提供了较好的典范。
会让我们的文章内容新颖、富有魅力。
二、明确选材标准写作的第一要素是有充足的材料,有了材料后,还必须根据文章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以此能准确、有力、具体地表现作文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在选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
作文指导:如何指导学生选材龙门中心小学白锋艺1、生活即素材,在生活中寻找、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素材源于我们生活,我们要鼓励孩子,从我们身边的事物着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去积累、去交流。
例子一: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为了让树木长得更好,将垂柳的梳头锯掉了,可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今天是星期一,我吃过早饭来到学校,发现校园内的几棵大柳树都锯掉了头,我很伤心,前几天那些在树上筑的鸟儿不知道哪里去了,他们失去了家。
我为他们担心,也恨那些锯树的人。
其实那些锯树的人就是我们,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为自己申辩,表扬了他。
例子二:一次吃过午饭,我提前来到了学校,突然天阴了上来,还刮起了大风,我和一些同学躲在屋檐下,在我们办公室门前面摆着许多盆花,有的被风刮到了,忽然跑来一名大学一二年级的同学,跑到花盆前,把被刮到的花盆扶正,又匆匆跑去。
我和学生一起看到了这一幕,无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去写。
很多学生以这件事为材料写出了很不错的文章。
例子三:1、一次我们学校搞活动,我和同学们在一起,我校王军涛老师家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在一边。
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边吃边玩,吃完后,他没有把剩下的果把扔在地上,而是把它放在了垃圾箱内,由于个子矮,还踮了踮脚。
我又和学生共同观察了这一幕,学生们又一次为题材写成了一篇讲文明的文章。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做真人。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我敢以人格保证,我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如果是虚假的,再好的文字我又一个不写。
3、文章在选材上都是些普通的事例,语言也都是朴实的,然而真是这些最普通的事例,朴实的语言,才是文章最真最美的素材,我们老师要重视这一点4、指导学生正确立意,有正确的是非观这是正确选材的基础。
5、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6、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要舍得放弃。
以照相为例,如果照将个整身照片但如果要缩成一寸,还要看的清楚,就得舍弃一些,舍什么呢,腿固然重要,但多数要留上半身,舍去,还要舍,自然就是双臂,再舍,就是上半身,如果留到最后,就是头像,头像最重要的部位,我认为是眼睛。
作文指导课多角度选材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写作时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在咏庐山的诗中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一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他深刻地告诉我们看同一事物,站的角度不同,感受和得到的结论就不同。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作文多角度选材问题。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1、学会观察生活,从多角度选择材料。
2、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三、拓宽取材空间(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心灵,诱发他们的想象,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素材。
)生活当中,有许多令人心动的场景,或值得称道的事,或最受感动的细节,你能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吗?学生思考、交流,自由发言。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镜头,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你发现选材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学生发言:可以从人、事、景、物等方面“撒网捞鱼。
”四、激发想象,交流初选成果以《——,太棒了!》为题,集中全班的智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多角度选择材料。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一)写人方面1、社会:历届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一心为公的人民公仆;舍己为人的警察;爱心施助的陌生人等。
2、家庭:颇具孝心的妈妈;勤奋工作的爸爸;人老心红的祖父母;单纯可爱的弟妹等。
3、学校: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甚至工作认真勤恳的门卫等。
4、阅读:中国乃至世界上下五千年中的英雄人物;具有顽强意志科学家、艺术家;名著中的人物:坚忍的鲁宾逊,顽强的保尔,贝多芬等等。
如《表哥,太棒了!》、《保尔,太棒了!》这类材料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成记叙文。
(二)叙事方面学会了劳动、学会生活、学会运动、出外旅游等等。
作文选材技巧集锦五篇写文章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学生在作文时,取材上的雷同和陈旧是常见的弊病,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新意。
我就如何选材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作文选材技巧,供大家参考。
作文选材技巧1一、写一些自己的切身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经历各种不同的事。
习作是小学生最真实的反映。
如,没有完成作业而因此被老师批评。
学习好被老师表扬。
自己做错了事,因此而感到后悔;再如:第一次学做饭,第一次校园节目上台演讲,第一次独立外出,等等,都可以将其写进作文。
因帮助别人而感到内心喜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回味悠长。
作文选材来自身边真是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写一些较常吃的水果水果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关系十分密切。
水果占据着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比例。
如;去乡下体验摘果子―买果子―吃果子的乐趣,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素材。
水果的外形、颜色、质地、口感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三、写一些有意义参加过的活动不管是校园、家里还是社会,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各种野游活动、体育活动、课间活动。
足球、篮球、踢毽子、捉迷藏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
再如,家庭里的聚会,联欢会,卡啦ok比赛,故事会,趣味活动等也可以变成我们的作文素材,将其写进作文里会更生动奇趣。
四、写一些熟悉的动物和植物小学生都喜欢经常去动物园看动物。
动物的外形,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慢慢地为小朋友们所熟知。
这样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认识,又能产生感情。
因此,我们写动物是比较简单的事。
因为常接触到,对这类动物比较熟悉,所以也愿意写进作文中去。
植物也是如此,如,家里的花草,院子里的树木,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来。
五、学会改写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中“妈妈下班回家后很累了,可是还要给婆婆洗脚。
孩子看到后也模仿着妈妈的样子,端来了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
这个例子引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过哪些感动的事迹。
围绕立意,认真选材
教学目的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阅读”为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立意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陈旧的材料:写母亲在暴雨夜送我去看病,一看就让人没兴致读下去了。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说到文章的选材,我想起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在家写文章,想了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他的妻子嘲笑他,(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你怎么写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呢?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肚里没有如何不难。
其实,秀才所说肚子里没有的东西,正是我们写文章的材料。
静下来去想,秀才的倒也有一些道理,女人怀胎十月,自然分娩,不算难事,写文章则不同,没内容可写,的确是难,纵观目前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材料的选择,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我们来具体地看看上次的作文选择的材料。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
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三是简单模仿的。
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考试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语文考试中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
如有的“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有的“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
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
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内容题材选用的基本原则。
1、紧紧围绕中心。
2、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3、选用真实具体的材料。
4、选用新颖、有特点的材料。
五、积累素材的方法。
1、从课本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2、从“自我经历”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3、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4、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个人感言:
1、生活像大海,到生活中去,采撷属于自己的最美的浪花,用心去雕琢,写成最美的文章。
2、最美的东西,就是生活中最真、最朴实的东西,经历了苦苦找寻才会发现,他就在我们身边,这个过程必须要有。
第二课时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