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儿童医院基本建设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9.19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为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 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21 号)等要求,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儿童医院设置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和主要问题截至2015 年底,我国0—14 岁儿童 2.27 亿,占全国总人口16.52%;其中0— 6 岁儿童超 1 亿,约占世界同龄人口的20%,现每年新出生人口约1680 万。
随着第三次生育高峰诞生的婴儿进入生育年龄,以及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新生儿增加,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服务群体将继续扩大。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5 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110 余所,儿科床位约48.3 万张,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床位数为 2.13 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为12.2 万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4 人;儿科门急诊量 4.71 亿人次,住院2162 万人次,近年来以每年400-500 万诊疗人次增加,高峰期床位使用率达到130%;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门诊17 人次,年均承担住院200 人次,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执业(助理)医师平均水平。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着提升,但仍然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二级医院标准引言概述:二级医院是指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属于中级医疗机构的医院。
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培养医疗人才、推动医疗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二级医院的标准。
一、医疗设施与设备1.1 诊疗科室:二级医院应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基本诊疗科室,以满足常见疾病的诊治需求。
1.2 医疗设备:二级医院应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如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以支持常规诊疗和基本的医学检查。
1.3 医疗环境:二级医院应提供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包括洁净的病房、卫生间、通风良好的手术室等,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二、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2.1 医疗团队:二级医院应组建合理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以提供全面、协同的医疗服务。
2.2 诊疗规范:二级医院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诊疗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3 质量管理:二级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质量监测、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医疗纠纷处理等,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3.1 医学教育:二级医院应与相关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开展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培养医疗人才。
3.2 继续教育:二级医院应为医疗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以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3.3 科研创新:二级医院应积极参与医学科研活动,推动医学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四、医疗资源与社会责任4.1 医疗资源配置:二级医院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设备等,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4.2 医保合作:二级医院应与医保机构合作,提供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并按照规定报销费用,保障患者的权益。
4.3 社会责任:二级医院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工作,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二级医院的标准涉及医疗设施与设备、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医疗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以及医疗资源与社会责任等方面。
儿童医院建设标准
儿童医院是为了满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而专门建立的医疗机构,其建设标准对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医院建
设标准包括建筑设计、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环境卫生等方面,下
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首先,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要符合儿童的特点。
建筑结构要考
虑到儿童的身高和活动特点,如设置低矮的台阶和扶手,方便儿童
行走和活动;医院内部装饰要色彩明快,布局合理,让儿童在医院
中感受到舒适和温馨。
此外,医院的建筑要符合防火、防震等安全
标准,保障儿童在医院内的安全。
其次,医疗设备是儿童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医院应
当配备适合儿童使用的医疗设备,如小型的医疗影像设备、儿童专
用的手术台和床铺等。
这些设备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障儿童在
接受治疗时的安全和舒适。
再次,儿童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是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
院要配备儿科专业医生和护士团队,提供儿童专业的诊疗服务;同时,医院还要开设儿童心理咨询室,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此外,
医院还应当开设儿童康复中心,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全面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最后,儿童医院的环境卫生是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
医院要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障儿童在医院内的健康。
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总之,儿童医院建设标准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儿童医院要从建筑设计、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力求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级儿童医院基本建设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至1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高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统计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95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至少有2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三)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理人员。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房方米;
(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
心电监护仪手术床
无影灯麻醉机
相应的手术器械显微镜
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
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
离心机电冰箱
X光机B超
裂隙灯直接喉镜
牙科综合治疗台雾化吸入设备
婴儿保温箱器械柜
敷料柜蒸馏器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通风、降温烘干设备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病员服2套外其他与一级儿童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行政部门确定。
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指引(试行)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18年4月25日前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发展,2016年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并纳入市委全会报告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圳探索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新思路。
深圳将以实现城市对儿童友好为目标,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尊重儿童需求,维护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提升儿童福祉,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建设符合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定位、具有全球城市人本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儿童友好型城市。
医院作为儿童医疗保健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配套设施。
截止2017年,深圳市设有儿童专科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1所,综合性医院135所,社康中心630所,其中三甲医院34所,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格局,并荣获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
结合“儿童友好型城市”发展要求,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儿童参与、倾听儿童诉求、保障儿童权益,从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等方面构建儿童友好型医院。
本《指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从空间环境、便捷就诊、细节设施、交通出行等方面,提出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要求。
本《指引》共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定义、建设项目、儿童参与、组织实施。
一、总则-1-1.1设计目标弘扬医院宗旨,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医院空间、环境、设施改造,以“安全、绿色、趣味、人性化”为设计原则,实现“空间集约、环境友好、设施完善”的儿童友好型医院总体目标。
1.2适用范围1、本指引适用于全市儿童专科医院,市、区妇幼保健院,建有儿科门诊和住院部的综合性医院,社康中心的儿童就诊场所与服务科目等。
2、本指引配合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实施。
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和相应的交通改善设计等应在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和基本建设程序的基础上,符合本指引相关要求。
二级医院建设标准二级医院是指具备一定医疗技术力量和医疗条件,能够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医疗机构。
在我国医疗体系中,二级医院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服务和社会责任。
因此,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规划与设计。
二级医院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应符合医疗卫生法规和相关标准,建筑布局要合理,便于医疗服务流程的顺畅进行。
医院建筑要有清晰的标识和指引,方便患者就医和就诊。
建筑材料要符合卫生要求,便于清洁和消毒,保障医院环境卫生。
二、医疗设备和设施。
二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应当齐全,能够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
包括各类诊断设备、手术设备、监护设备等。
设备的选型要符合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医疗设施包括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要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三、医疗人员队伍。
二级医院的医疗人员队伍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专业水平,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医疗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背景,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是重要的,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四、医疗质量管理。
二级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服务评估、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医疗纠纷调解等。
医疗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注重医疗过程的监督和改进,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
五、医疗信息化建设。
二级医院要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包括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医疗检验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医疗信息化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便患者就医和医院管理。
六、医疗安全管理。
二级医院要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等。
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有重要责任。
综上所述,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涉及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要求医院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二级医院设置标准二级医院是指在城市、县城和乡镇中心设置的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级医院的设置标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二级医院的设置标准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首先,二级医院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情况,合理确定二级医院的设置数量和范围。
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地区应该设置更多的二级医院,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同时,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医疗机构就诊。
其次,二级医院的设置应该考虑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
医疗资源的配置应该合理均衡,包括医生、护士、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二级医院应该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医疗人员,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急救服务。
同时,还应该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二级医院的设置还应该考虑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水平。
二级医院应该能够提供基本的内、外、妇、儿科医疗服务,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同时,还应该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防治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最后,二级医院的设置还应该考虑医院的规模和建筑条件。
医院的规模应该与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医疗需求相适应,不宜过大或过小。
建筑条件应该符合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包括建筑面积、功能布局、环境卫生等方面,能够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二级医院的设置标准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只有合理设置二级医院,才能更好地发挥医疗卫生服务的作用,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儿童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2014年月日编写说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7号)文件要求,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中央和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儿童医学中心或区域儿童医疗中心。
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是指根据区域儿科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承担区域儿科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各级各类医学人才培养及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
为此,我们起草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儿童医院),主要目的是根据设置标准,对符合各地申报的医疗机构进行准入和评估,遴选出一批学科门类齐全、临床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辐射范围广、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向一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大于5000万)提供疑难重症诊疗,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与教学任务的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
本标准由八章组成,涵盖了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运行绩效、功能与任务落实、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医技科室服务能力、医学教育、科研能力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用客观数据来衡量申报医疗机构各方面的真实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目录1基本情况 (15)1.1地理位置 (15)1.2床位规模 (15)1.3建筑情况 (16)1.4开设的诊疗科目 (16)1.4.1必设诊疗科目 (16)1.4.2二级临床诊疗科目 (16)1.5医疗设备 (17)1.6人力资源配置 (17)1.7医院信息化建设 (18)1.7.1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18)1.7.2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18)1.7.3卫生数据共享 (19)1.7.4患者主索引应用 (19)1.8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 (19)1.8.1患者来源及分布 (19)1.8.2近3年医疗技术推广及输出(满足其中之一) (20)1.8.3近3年承办学术会议 (20)1.8.4远程会诊 (20)1.9护理管理指标: (20)2运行绩效 (21)2.1工作负荷 (21)2.2工作效率 (21)2.3患者负担 (22)2.4资产运营 (22)3功能与任务 (23)3.1医疗服务总体质量 (23)3.2医疗服务绩效 (23)3.2.1医疗服务的广度 (23)3.2.2医疗服务的整体技术难度 (23)3.2.3同类疾病的治疗费用 (24)3.2.4同类疾病治疗时间 (24)3.2.5医疗服务质量 (24)3.2.6医院技术全面性的测评 (24)3.2.7医院危重病例救治能力评价 (24)3.3临床重点专科 (25)3.4承担对口支援、援外等医疗工作 (25)3.4.1近3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情况 (25)3.4.2近3年承担援外任务情况 (26)3.5传染病报告 (26)3.6专病专报 (26)3.7感染性疾病管理 (26)3.8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 (26)4临床专科服务能力 (27)4.1内科 (28)4.1.1心血管内科 (28)4.1.1.1门诊规模及设置 (28)4.1.1.2床位效率 (28)4.1.1.3人员配置 (28)4.1.1.4技术能力 (28)4.1.2呼吸专业 (31)4.1.2.1门诊规模及设置 (31)4.1.2.2床位效率 (31)4.1.2.3人员配置 (31)4.1.2.4技术能力 (31)4.1.3消化科 (34)4.1.3.1门诊规模及设置 (34)4.1.3.2床位效率 (34)4.1.3.3人员配置 (34)4.1.3.4技术能力 (34)4.1.4神经内科 (37)4.1.4.1门诊规模及设置 (37)4.1.4.2床位效率 (37)4.1.4.3人员配置 (37)4.1.4.4技术能力 (38)4.1.5血液肿瘤科 (40)4.1.5.1门诊规模及设置 (40)4.1.5.2床位效率 (40)4.1.5.3人员配置 (40)4.1.5.4技术能力 (41)4.1.6肾病科 (44)4.1.6.1门诊规模及设置 (44)4.1.6.2床位效率 (44)4.1.6.3人员配置 (44)4.1.6.4技术能力 (45)4.1.7内分泌科 (47)4.1.7.1门诊规模及设置 (47)4.1.7.2床位效率 (47)4.1.7.3人员配置 (47)4.1.7.4技术能力 (48)4.1.8风湿免疫科 (51)4.1.8.1门诊规模及设置 (51)4.1.8.3人员配置 (52)4.1.8.4技术能力 (52)4.1.9新生儿内科 (54)4.1.9.1门诊规模及设置 (54)4.1.9.2床位效率 (54)4.1.9.3人员配置 (55)4.1.9.4技术能力 (55)4.2外科 (57)4.2.1泌尿外科 (57)4.2.1.1门诊规模及设置 (57)4.2.1.2床位效率 (57)4.2.1.3人员配置 (57)4.2.1.4技术能力 (57)4.2.2心脏外科 (60)4.2.2.1门诊规模及设置 (60)4.2.2.2床位效率 (60)4.2.2.3人员配置 (60)4.2.2.4技术能力 (61)4.2.3骨科 (63)4.2.3.1门诊规模及设置 (63)4.2.3.3人员配置 (63)4.2.3.4技术能力 (63)4.2.4普通外科 (66)4.2.4.1门诊规模及设置 (66)4.2.4.2床位效率 (66)4.2.4.3人员配置 (66)4.2.4.4技术能力 (66)4.2.5神经外科 (69)4.2.5.1门诊规模及设置 (70)4.2.5.2床位效率 (70)4.2.5.3人员配置 (70)4.2.5.4技术能力 (70)4.2.6胸外科 (71)4.2.6.1门诊规模及设置 (71)4.2.6.2床位效率 (72)4.2.6.3人员配置 (72)4.2.6.4技术能力 (72)4.2.7肿瘤外科 (74)4.2.7.1门诊规模及设置 (75)4.2.7.2床位效率 (75)4.2.7.4技术能力 (75)4.2.8新生儿外科 (77)4.2.8.1门诊规模及设置 (77)4.2.8.2床位效率 (78)4.2.8.3人员配置 (78)4.2.8.4技术能力 (78)4.3儿童保健中心 (80)4.3.1儿童保健中心 (80)4.3.1.1门诊规模及设置 (80)4.3.1.2人员配置 (81)4.3.1.3技术能力 (81)4.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83)4.4.1.1门诊规模及设置 (83)4.4.1.2床位效率 (83)4.4.1.3人员配置 (83)4.4.1.4技术能力 (84)4.5眼科 (86)4.5.1.1门诊规模及设置 (86)4.5.1.2床位效率 (87)4.5.1.3人员配置 (87)4.6口腔科 (89)4.6.1.1门诊规模及设置 (89)4.6.1.2床位效率 (89)4.6.1.3人员配置 (90)4.6.1.4技术能力 (90)4.7感染科 (92)4.7.1.1门诊规模及设置 (92)4.7.1.2床位效率 (93)4.7.1.3人员配置 (93)4.7.1.4技术能力 (93)4.8急诊科 (96)4.8.1急诊科 (96)4.8.1.1急诊规模及设置 (96)4.8.1.2床位效率 (96)4.8.1.3人员配置 (96)4.8.1.4技术能力 (96)4.9重症医学科(含PICU、NICU、CCU) (99)4.9.1重症医学科 (99)4.9.1.1床位效率 (99)4.9.1.2人员配置 (99)4.10皮肤科 (102)4.10.1皮肤科 (102)4.10.1.1门诊规模及设置 (102)4.10.1.2床位效率 (103)4.10.1.3人员配置 (103)4.10.1.4技术能力 (103)4.11麻醉科 (105)4.11.1麻醉科 (105)4.11.1.1规模及设置 (105)4.11.1.2人员配置 (106)4.11.1.3技术能力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106)4.12康复医学科 (107)4.12.1.1门诊规模及设置 (107)4.12.1.2床位效率 (108)4.12.1.3人员配置 (108)4.12.1.4技术能力 (108)4.13中医儿科或中西医结合儿科 (110)4.13.1中医儿内科 (110)4.13.1.1门诊规模及设置 (110)4.13.1.2床位效率 (111)4.13.1.4技术能力 (111)5医技科室服务能力 (113)5.1药剂科 (113)5.1.1药剂科 (113)5.1.1.1科室规模及设置 (113)5.1.1.2人员配置 (114)5.1.1.3技术能力 (114)5.2检验科 (116)5.2.1检验科 (116)5.2.1.1规模及设置 (116)5.2.1.2人员配置 (117)5.2.1.3检验水平 (117)5.2.1.4检验项目报告时间 (118)5.3病理科 (118)5.3.1病理科 (118)5.3.1.1规模及设置 (118)5.3.1.2人员配置 (119)5.3.1.3技术能力 (119)5.4输血科 (120)5.4.1输血科 (120)5.4.1.2技术能力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120)5.5放射科 (122)5.5.1放射科 (122)5.5.1.1规模及设置 (122)5.5.1.2人员配置 (122)5.5.1.3技术能力 (123)5.5.1.4面积、安全防护要求 (126)5.6超声科 (126)5.6.1超声科 (126)5.6.1.1规模及设置 (126)5.6.1.2人员配置 (127)5.6.1.3技术能力 (127)5.7营养科 (128)5.7.1营养科 (129)5.7.1.1营养科 (129)5.7.1.2门诊设置及设施 (129)5.7.1.3人员配置 (129)5.7.1.4技术能力 (129)6医学教育 (131)6.1教学设施 (131)6.2教学能力与水平 (131)6.3继续教育 (132)6.4近1年接受儿科内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修情况 (132)6.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32)7科研能力 (133)7.1科研人才 (133)7.2重点实验室 (134)7.3近3年主持科研项目 (134)7.4近3年科研经费 (134)7.5近3年科研成果 (135)7.6药物临床试验 (135)7.7近3年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情况 (135)8质量与安全 (137)1 基本情况申报成为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的医疗机构所处地理位置应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人口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必须齐全,有完善的医技科室与之配套,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梯队,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一、引言为了规范二级综合医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二级综合医院。
二、医院基本条件1. 医院性质与规模二级综合医院应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不少于100张,且具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复科、中医科等临床学科。
2. 医疗服务能力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能够开展急诊急救、住院治疗、健康体检和康复治疗等服务。
三、医疗设施与设备1. 医疗设施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等,并设立相应的功能区域,如急诊科、门诊科、手术室、ICU、康复科等。
2. 医疗设备二级综合医院应配备与其医疗服务能力相匹配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CT机、MRI机、超声波机、呼吸机、麻醉机、手术显微镜等。
四、医疗技术人员1. 医生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一支合格的医生队伍,医生数量应满足诊疗需求,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
2. 护士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一支合格的护士队伍,护士数量应满足护理需求,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
3. 其他技术人员二级综合医院应配备其他技术人员,如医学影像师、检验师、康复治疗师等,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五、医院管理1. 管理制度二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风险防控、医疗事故处理等。
2. 医疗质量与安全二级综合医院应关注医疗质量与安全,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信息管理二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六、医疗服务与收费1. 医疗服务二级综合医院应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关注患者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收费管理二级综合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公开透明收费。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1.02•【文号】国卫医政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政发〔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医保局、中医药局、疾控局、药监局: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中西医结合,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完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国家、区域、省、市、县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0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建设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
二级医院建设标准二级医院是指地区卫生部门直接管理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对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地区人口规模和医疗卫生需求。
不同地区的人口规模和医疗卫生需求不同,因此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医疗设备、人员编制、建筑面积等指标,以满足地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其次,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注重医疗设备的配置和更新。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因此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注重医疗设备的配置和更新,确保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另外,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和培训机制。
医护人员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因此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合理确定医护人员的编制和培训机制,保障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此外,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注重医院建筑和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医院的建筑和环境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注重医院建筑和环境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医院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最后,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医院发展的保障,因此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应当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科学合理地制定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充分考虑地区人口规模和医疗卫生需求,注重医疗设备的配置和更新,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和培训机制,注重医院建筑和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以及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级医院标准引言概述:二级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处于二级的医疗机构,其服务范围和医疗技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二级医院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减轻三级医院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二级医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一、医院设施标准1.1 设施规划合理:二级医院应当有合理规划的建筑布局,包括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检验科室等,方便患者就医和医护人员工作。
1.2 设备设施完备:二级医院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包括CT、核磁共振、X光机等,以满足基本的医疗诊断和治疗需求。
1.3 环境卫生优良:二级医院应当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整洁,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二、医疗服务标准2.1 专业医疗团队:二级医院应当有合格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2 诊疗技术水平:二级医院应当具备一定的诊疗技术水平,能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保障患者的健康。
2.3 医疗质量管理:二级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医疗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医疗安全标准3.1 安全管理制度:二级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医疗纠纷处理等,保障患者安全。
3.2 医疗风险评估:二级医院应当进行医疗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隐患,确保医疗过程安全。
3.3 医疗设备安全:二级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
四、医院管理标准4.1 经营管理规范:二级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保障医院正常运转。
4.2 信息化建设:二级医院应当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3 人才培养机制:二级医院应当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医疗人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五、服务质量标准5.1 患者满意度调查:二级医院应当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改进服务质量。
1994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关于下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发(1994)第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委卫生局(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现将我部制定《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生部一九九四年九月二日附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是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按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第二部分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一级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妇幼保健院第三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基本标准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的乡(镇)、街道卫生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第四部分门诊部基本标准综合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普通专科门诊部口腔门诊部整形外科门诊部医疗美容门诊部第五部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基本标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口腔诊所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医疗美容诊所精神卫生诊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第六部分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第七部分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基本标准口腔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院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急救站急救中心第九部分临床检验中心基本标准市(地级)临床检验中心省临床检验中心部临床检验中心第十部分护理院、站基本标准护理站护理院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危重儿童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全套资料(含附件)一、基本要求危重儿童救治中心应当具备下列能力: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生化、血气、无创呼吸、经皮氧饱和度等指标监测,床边X光、ECG 和B超检查,CPAP治疗。
二、旗县级危重儿童救治中心符合危重儿童救治中心基本要求,并具备下列服务能力:(一)心肺复苏术;(二)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三)机械通气和各种氧疗技术;(四)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五)需要转运的病理儿童离院前稳定病情。
三、盟市级危重儿童救治中心除有旗县级危重儿童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服务能力:(一)深静脉、动脉置管术(提供3年以上PICU医师操作的病历);(二)支气管镜技术(PICU需具备各年龄段包括新生儿支气管镜1检查);(三)儿科各亚专业危急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包括:脑功能监护、床旁支气管镜、床旁胃镜、有创循环监测、床旁连续血液净化、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高频通气、亚低温治疗、PICC、床旁心功能监测(至少开展其中3项)。
四、自治区级危重儿童救治中心除有盟市级危重儿童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服务能力:(一)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培训合格证);(二床边8超检测技术(至少1名医师具有培训合格证);(三)能够治疗外科危重患儿(提供2岁以下患儿病历);(四)遗传代谢病诊断和处置的能力(包括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查);(五)儿科各亚专业危急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包括:脑功能监护、床旁支气管镜、床旁胃镜、有创循环监测、床旁连续血液净化、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高频通气、亚低温治疗、PICC、床旁心功能监测(至少开展其中4项)。
2附件3附件3危重儿童救治中心设施、设备、人员配置要求56附件4危重儿童救治中心医师、护士知识和技能要求一、医师(一)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伦理学和器官功能支持的基础理论知识。
内容包括:1 .心肺复苏技能(具有AHA认可颁发的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证书之1/2医师数);2 .各类型休克的治疗;3 .呼吸功能衰竭;4 .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5 .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6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水肿、出血、意识障碍、惊厥持续状态等);7 .严重肝功能障碍;8 .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 .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 .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711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2 .常用镇静与镇痛的方法;13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 .PICU院内感染控制;15 .疾病危重程度早期识别。
二级医院建设标准二级医院是指能够提供较为复杂的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的医疗机构。
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二级医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设一所符合标准的二级医院,对于提高地区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也备受关注。
首先,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需要满足一定的规模要求。
一般来说,二级医院应具备较大的建筑面积和床位数量,以满足较多患者的就诊需求。
此外,医院内部应当设有不同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以满足患者不同疾病的诊疗需求。
其次,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还需要注重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
现代医疗设备的运用对于提高医疗诊疗水平至关重要,因此,二级医院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心电图等,以确保医疗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医院还应当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他们应当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再次,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还需要关注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良好的医院管理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因此,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流程,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医院还应当注重患者的就诊体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人性化的护理,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最后,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还需要注重医院的安全和环境。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同时,医院的环境卫生也应当得到重视,保持医院的清洁和整洁,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总之,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规模要求、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医院的安全和环境等。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建设出一所符合标准的二级医院,为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在建设二级医院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确保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医院二级医院创建临床引言概述:二级医院是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项任务。
创建一家优质的二级医院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医院二级医院的创建。
正文内容:1. 临床科室设置1.1 门急诊科室- 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服务- 设置急诊科室,应对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 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1.2 住院科室- 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 配备合适的床位数和医护人员- 提供全面的住院护理服务1.3 检验科室- 配备先进的检验设备,如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等- 建立标准化的检验流程,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提供全面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2. 医疗技术支持2.1 医学影像科室- 配备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等- 提供精确的影像诊断服务- 与其他科室紧密合作,为临床医生提供技术支持2.2 手术室- 设立多个手术室,满足手术需求- 配备高级手术设备和先进的器械- 建立严格的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2.3 特色技术科室- 根据医院特色和需求,设置特色技术科室,如心血管科、神经科等- 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提供高水平的特色技术服务3. 人员配置与培训3.1 医生团队- 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 建立科室间的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提供持续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医生的专业水平3.2 护理团队- 配备合格的注册护士和高级护士- 建立科室间的协作机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3.3 医技人员- 配备专业的医技人员,如检验师、药师、放射师等- 提供持续的技术培训,保证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 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医技人员,提升医院的技术实力4. 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4.1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参与相关的医疗质量认证和评审,提高医院的质量水平4.2 感染控制- 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等- 提供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防控感染4.3 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安全培训等-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提供安全教育,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总结:医院二级医院的创建需要从临床科室设置、医疗技术支持、人员配置与培训、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二级儿童医院基本建设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至1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高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统计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95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至少有2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三)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理人员。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房方米;
(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
心电监护仪手术床
无影灯麻醉机
相应的手术器械显微镜
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
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
离心机电冰箱
X光机B超
裂隙灯直接喉镜
牙科综合治疗台雾化吸入设备
婴儿保温箱器械柜
敷料柜蒸馏器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通风、降温烘干设备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病员服2套外其他与一级儿童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