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8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改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山东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1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层页码第三节构造页码第三节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一节煤层页码第二节煤质页码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页码2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供水页码第六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七章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特殊开采页码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地温与地压页码环境地质页码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第五节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第六节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第八章结论页码第一节主要地质成果页码第二节问题与建议页码资料总目录页码附表目录顺序号附表名称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装订线为0 cm 。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编写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
为使年青同事们尽快熟悉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介绍和简要的讨论。
这些常见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地质论文的编写中。
因此,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同样适用于地质论文的编写。
一、编写要求地质报告的章节设置及章节内容,要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闲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编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章节内容、附图、附表齐全;②行文规范、表述清楚;③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合理、数据正确;④资料完整、立论有据。
编写中问题较多的章节为:摘要、关键词、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各章的章首语。
(一)摘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准确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编写规则,GB/T6447-1986)。
地质报告都要编写摘要。
1. 编写要求地质报告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以“摘录要点”的形式,反映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工作结果。
编写的主要方法是:将各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为“章首语”,在“章首语”的基础上编写摘要。
在摘要中,地质报告的每一章,都有一段话与之对应。
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
(1)独立性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读者不需阅读地质报告正文,也能完全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常见问题为:使用缩略语、略称、非专业代号,使读者难于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2)全息性摘要要全面覆盖地质报告,拥有与地质报告等量的主要信息。
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完整的信息。
常见问题是:①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论,把摘要写成书评,缺少摘要所应提供的信息;②过多地叙述目的与任务,把摘要编写为地质报告的引言,仅反映了地质报告的部分;③由于字数所限,省略了不该省略的重要内容。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提纲及要求实习分为: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包含不良地质现象),地貌,水文地质、沿线工程设施及其他等6个方面内容。
实习报告提纲及要求如下:一、实习位置、交通、地貌概况简要说明实习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地质背景等。
二、矿物、岩石1、主要岩石为沉积岩中砂岩、泥岩、页岩、泥灰岩及石灰岩,要求取样(手标本)描述(参照实验课要求);矿物组成、结构、构造;2、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应用(地基、环境、建筑材料)三、地质构造1、技能:掌握使用罗盘仪测量岩层及节理产状;2、背斜:观音峡背斜,穿越法,两翼产状及变化,核部及转折端(北碚水文站对岸),核部局部构造的复杂产状;3、单斜构造位于褶皱翼部,注意产状变化;区分地层分界线,本区出露地层T3xj、T2l (被挡墙及植被遮挡,界限不明)、T1j、T1f(5段);识别方法:颜色、岩性及地貌(河床宽窄变化);4、断层:干洞子断层及伴生小断层,标志层5、节理:力学性质(张、剪),成因构造和卸荷6、工程应用:1)道路选线与单斜构造关系及存在问题,本区主要为软岩的边坡稳定性及挡土墙设置和功能及构造要求;硬岩的崩塌、落石及松动变形危岩体与节理构造的关系;岩体结构的概念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崩塌防治原则与措施;2)背斜核部:岩体破碎、软岩风化、软化出现滑坡灾害,滑坡的防治原则及措施,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简介;3)桥梁选址:顺直河道、河床狭窄、岩性坚硬,天然地基应用;4)隧道选线:长大隧道优先选择翼部,局部小隧道在岩性好、围岩稳定性高可采用垂直岩层走向穿越。
四、地貌1、河谷地貌形态,剖面和平面,阶地的成因及利用;河床宽窄与岩性变化的关系;2、单面山3、单斜软弱层型垭口4、岩溶的形成条件及地貌,分析溶洞暗河与阶地的形成关系,岩溶区的地质问题;5、地表坡度、植被与岩性的关系五、水文地质1、地表水系2、地下水的类型六、沿线工程设施1、桥梁结构型式及选址2、道路选线及道路结构及排水设施七、其他1、风化作用;差异风化、植物根劈作用;2、河流地质作用八、实习收获及体会九、附图及附件1、工程地质平面图2、地质剖面图3、附点位描述原始记录及照片(如无原始记录,实习扣平时成绩30分)另:实习报告封面需注明小组成员及分工。
附件一一:附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山东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第一章 绪论………………………………………………………………页码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 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 第三节 自然地理………………………………………………………页码 第四节 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 第五节 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 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页码 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 第二节 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 第三节 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 第三章 矿井地质………………………………………………………… 页码 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 含煤地层……………………………………………………页码第三节构造……………………………………………………………页码第三节 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 第一节煤层……………………………………………………………页码第二节煤质……………………………………………………………页码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页码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供水……………………………………………………………页码第六章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 第一节 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第二节 特殊开采…………………………………………………页码第三节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第四节 地温与地压……………………………………………………页码第五节 环境地质………………………………………………………页码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 第六节 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 第八章 结论…………………………………………………………页码 第一节 主要地质成果…………………………………………………页码 第二节 问题与建议……………………………………………………页码 资料总目录………………………………………………………………页码 (四)附图目录顺序号 图号 图件名称 比例尺 (五) 附件目录顺序号 附件名称 页码 (六)附表目录顺序号 附表名称 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 ,装订线为0 cm 。
《地质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2《地质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本提纲适用于开展了部分地质工作、且未形成成果地质资料的矿业权或地质工作项目。
报告至少应有以下内容:一、基本情况(一)汇交人基本情况。
(二)矿业权/地质工作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申请矿业权类型(延续、保留、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年度(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投入经费、实物工作量等;(三)实施单位及资质情况等。
二、开展地质工作情况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应开展地质工作情况说明。
区块范围内已开展的各项地质工作情况(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岩石加工技术性能测试、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详细说明。
三、其它(一)附图与附表要求。
至少应包括实际工程布置图、实际工作量一览表及反映勘查区或开采区内阶段性工作情况的各种图(表)。
(二)报送要求。
总结报告要求同时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
电子文档采用Word格式,A4幅面;附表采用Excel格式,附图用MapGis或ArcGis格式,图片用Tif或Jpg格式。
23。
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写(★)第一篇: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写勘探报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矿山生产和矿山建设设计,所以与此有关的矿区地质、矿床(体)特征、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工程质量等应该着重叙述,以满足矿山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
地质问题的探讨不涉及生产建设方面的可单独编写科研报告,作为附件。
勘探报告的内容可参照下述提纲。
地质勘探报告编写提纲对大、中型矿床的勘探报告,为了便于查阅,可在前面写一简短的内容提要,一般不要超过500字。
第一章绪论(一)工作目的任务:说明国民经济建设对所勘探矿产的需求以及上级下达任务的文号、内容和设计、生产部门对勘探工作的具体要求等。
(二)位置、交通:说明矿区位置,地理座标、边界范围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车站或码头的里程(附交通位置图)。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说明矿区是否处于地震活动区。
简述区内工业、矿业、农业、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
(四)以往工作评述:从矿区的发现至本次勘探所进行的地质、航空测量、物化探等各项工作,应按时间先后顺序简要说明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探、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如属已开采的勘探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及生产概况。
(五)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探明储量)、地质事业费及经济效果(探明每吨或万吨储量的直接费用或综合费用)。
第二章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一)区域地质:简要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特点、地层分布、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区内主要矿产等。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B1绪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要求;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地形资料和前人地质资料收集、综合情况;以往基础地质工作、物化遥工作和矿产勘查开发等工作。
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任务情况。
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野外填图、异常查证、矿点概略性检查工作概况,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新开展的物化遥剖面测量等实物工作量。
报告编写分工等。
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B2 地层由老到新介绍调查区区域地层系统,重点介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标志、组成、岩性岩相、岩石学特征;阐述其几何形态、相互关系、时空关系、时空展布与变化规律;视需要对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磁性地层等进行划分对比;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
附各填图单位的岩石地层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相剖面图;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图;区域地层格架图;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演化模式图;各时期岩相古地理图等。
B3 岩浆岩B3.1侵入岩B3.1.1 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岩按时代从老到新,并按超基性岩、基性岩顺序,分述各时代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岩体(群)数量产出部位、产状、形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变化、接触关系;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岩性岩相划分;时代归属及其依据。
并以研究较详细的岩体为例,反映岩浆岩特点。
综合各种资料,结合野外客观特征,探讨与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
(“蛇绿岩”归入此节)B3.1.2 中酸性侵入岩应全面反映调查区花岗岩类的野外地质特点和室内分析鉴定综合特征。
可按概述、各论和综合特征对比三部分编写。
概述:简述调查区构造岩浆岩带和填图单位划分、花岗岩类活动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以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
各论:一般以填图单位划分从早到晚依次叙述。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编写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 是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
为使年青同事们尽快熟悉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介绍和简要的讨论。
这些常见问题, 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地质论文的编写中。
因此,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同样适用于地质论文的编写。
一、编写要求地质报告的章节设置及章节内容, 要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闲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编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①章节内容、附图、附表齐全;②行文规范、表述清楚;③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合理、数据正确;④资料完整、立论有据。
编写中问题较多的章节为: 摘要、关键词、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各章的章首语。
(一)摘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准确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编写规则, GB/T6447-1986)。
地质报告都要编写摘要。
1.编写要求地质报告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 以“摘录要点”的形式, 反映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工作结果。
编写的主要方法是:将各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为“章首语”, 在“章首语”的基础上编写摘要。
在摘要中, 地质报告的每一章, 都有一段话与之对应。
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
(1)独立性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 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读者不需阅读地质报告正文, 也能完全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常见问题为:使用缩略语、略称、非专业代号, 使读者难于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2)全息性摘要要全面覆盖地质报告, 拥有与地质报告等量的主要信息。
即不阅读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完整的信息。
常见问题是:①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论, 把摘要写成书评, 缺少摘要所应提供的信息;②过多地叙述目的与任务, 把摘要编写为地质报告的引言, 仅反映了地质报告的部分;③由于字数所限, 省略了不该省略的重要内容。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提纲:
第一部分绪言
实习地区的行政单位、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部分区域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
第三部分区域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
第四部分区域构造
概述调查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南充西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
第五部分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后得到的启发。
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发展变更情况。
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
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简述矿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
叙述矿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米标高。
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矿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
简述矿田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说明矿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历史上地震发生次数、最大震级等情况。
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附矿田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
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经济类型、面积、采剥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关闭年月及原因、煤的自燃及矿田排水量等情况。
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1.4煤矿建设概况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叙述矿田的设计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叙述矿田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己采和现采煤层。
现核定生产能力、采剥方式、开采标高,列表统计近五年的产量等内容。
简述矿田的供配电系统及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等。
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叙述以往与本矿田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重点是与本矿田有关的勘探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编制单位、审批情况,本矿田可以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并简述验收评价使用的标准及存在问题(可插入地质工作程度图)。
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一、文字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编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主要阐明井田的地理位置、井口坐标、井田边界和面积及与邻井关系;扼要说明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等。
第三节自然地理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情况等。
第四节矿井生产建设概况阐明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开拓延伸及改扩建历史、服务年限、开采煤层、现生产水平、开拓延伸水平和开采范围等。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简况简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勘探工作情况及评价。
包括历次勘探(补勘)单位、时间、内容、所采取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和质量情况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等。
第二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叙述自上次报告以来所采取的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各种主要手段的使用情况、主要工作量以及质量情况评述。
上述内容可以根据情况分类叙述。
第三节对原来地质报告的评价说明原来地质报告的提出单位、时间、报告审批单位、时间和审批意见。
对勘探方法、勘探类型、工程质量、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储量计算。
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地层阐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并叙述井田内地层对比的方法和依据及可靠程度(或对原报告对比的评价)。
详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标志层特征及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情况等。
第二节构造1、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井田所处的构造位置。
2、祥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井田内主要褶皱和断层的分布情况;逐个描述井田内主要构造的揭露地点、断层落差或褶皱轴向、产状要素、延伸方向、生成顺序、断层与褶皱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工程对构造的控制研究程度。
3、构造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经对采掘的影响程度、小构造的发育规律、与主要构造的关系;评价井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开采技术条件、煤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地勘单位地质勘查工作年度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一、单位基本情况说明本单位报告期年度内单位资产、职工总数、勘查技术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状况,劳动者报酬,单位各类收入、支出情况。
并按照电子报盘表1、表2格式填报相关数据。
二、地质勘查工作情况(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基本情况本单位报告期年度内承担实施的矿产勘查项目数(分矿种计,不含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各类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入额度,完成的钻探、坑探、槽探、浅井等主要实物工作量,以及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333及以上)。
并按照电子报盘表3格式,一个项目填报一项勘查工作完成情况明细。
(二)新发现或提高了规模级别的矿产地情况说明本单位报告期年度内,新发现或提高了规模级别的矿产地的名称,及新增资源储量情况。
并按照电子报盘表4格式填报相关数据。
(三)矿产资源勘查重大成果简介报告期年度内新发现或取得进展、资源储量(333及以上类别)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勘查项目;评价区内发现具备寻找中型规模以上矿床潜力的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要按下列内容编写800字以内的成果简介:1.项目概况。
成果名称、勘查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姓名、勘查时间、投资额度及来源、成果归属及去向等。
2.成果描述。
包括矿种、地理位置、交通、气候、人文环境等;主要技术指标(空间规模、矿床类型、主要成份、品位、选冶性能);估算的资源储量及级别(注明年度新增及是否经过评审)。
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4.成果开发利用条件及投资环境简要分析。
5.成果潜在价值估算及经济意义(包括投入产出效益对比),成果的取得对区域找矿勘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境外矿产资源勘查报告期年度内有到国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汇报项目名称、投资人及资金额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找矿成果等。
并按照电子报盘表5格式填报相关数据。
(五)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情况承担了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项目的单位,说明报告期年度内开展的各类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的个数和资金,完成的面积、图幅及成果应用、取得的社会效益等。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编写提纲及讲解封面:报告名称、编写人信息、指导教师、单位、提交时间。
可以选用实习相关的代表性照片,可用彩色的。
扉页:与封面内容基本相同,但不插照片。
目录:自动生成的二级目录。
正文:第1章绪论1.认识实习目的任务(含意义)。
2.实习区位置交通。
中心点位置、行政区划,四至、地理坐标、面积、附交通位置图;3.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地理:地形地势;海拔(最高、最低、高差);地貌;气象(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向、风速);水文(水系、地表河流及流量、湖泊和水库等地表水域的面积及库容、生产生活用水来源)。
社会经济概况:居民地、民族、工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经济作物)、森林覆盖率、区域矿产资源情况、经济收入总体水平。
(人文历史)。
4.实习区以往地质工作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开展情况:起止时间、完成单位、主要工作量、取得的成果。
对本次实习的意义。
5.本次认识实习完成情况。
实习时间、地点、实习线路、主要实习内容。
第2章地质背景概况描述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等。
2.1 地层:详细描述实习区内出露的所有地层(名称、代号、岩性、厚度、分布区、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
还可列表表示。
2.2 构造: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分级)、断裂(名称、编号、出露延伸、规模、性质)、褶皱(名称、类型、核部及两翼地层及产状)。
2.3 岩浆岩:岩体、岩性、产状、出露规模及延伸附区域地质图。
第3章野外地质实习认识3.1 常用地质工具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地质罗盘原理及应用,GPS原理及使用等。
3.2 野外工作基本方法判读地形图、地质图;野外鉴别三大岩类的基本方法;观测点记录描述方法步骤及内容。
3.3 野外地质路线及观测点实习详细描述各条实习路线的位置、性质、实习目的任务、主要观测地质内容及现象,地质体及地质现象成因思考,附重要地质现象、地质体野外地质图片和说明。
第4章结语4.1 取得认识与进展本次实习取得的重要成果及主要结论。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是地质调查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地质专业界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化技术报告。
准确、清晰、规范的编写地质报告可以表达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考察作者地学素养的标志之一。
下面将讲解一下地质报告的编写提纲及要求。
一、报告编写提纲1.封面与目录:封面必须标注报告名称、属地及编制时间,还应注明报告编者姓名及分工;目录中必须明确各部分的页数。
2.总则:主要包括编制目的、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报告的重点,简要介绍报告各章的内容。
3.地质基础:主要涉及研究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相地层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
4.地质调查:主要涉及地质调查的过程、内容及结果。
5.地质环境评价: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综合分析环境问题,评价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
6.对策建议:对于热点问题,应有对策建议,提出合理建议和科学意见。
7.附录:包括各类资料、照片、平面图、剖面图、地质图、统计表格,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研究区域地质图,以及研究区域的专业术语列表。
二、报告编写要求1.严格遵循报告结构和研究对象的要求;在编写报告过程中要注意报告完整、准确、合理和科学;2.报告的文字要求以简明、准确、清晰为原则;应使用常规和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化字体,对于术语、专业词汇、数字、计量单位、空间位置等要统一格式;同时要注意文章排版,字体大小一致,正楷或楷书常用于标题、正文等。
3.参考资料的规范性非常重要,需要遵守国家出版标准,如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4.报告中的图像必须准确完整,清晰别致,注明图像内容及参数,图的标号放在含有该图的文字段前面;5.报告索引及附录的处理:需要将所使用文件或数据的名称、作者、年代等准确概括。
而对于附录内容的质量,同样也应该严格遵守报告的规范与标准。
总之,在编写地质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规范、准确、科学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报告框架和研究对象的要求,使得报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1.2勘查工作区位臵、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
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3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4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1.5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
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2区域地质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臵,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湖南省地质简测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目的和任务简要说明使用单位的委托书、合同书对勘查工作的要求,本次工作的目的。
第二节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简述说明矿区位置、地理座标、边界范围、面积、与相邻矿山的关系、交通情况(插交通位置图)及自然地理、经济和开发等概况。
第三节以往工作评述简述区内以往进行的地质等工作情况,主要成果,最后提交报告的勘查阶段及审批单位、文号、审批意见,并对其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第三节矿山开采情况已开采矿区应阐明矿山企业性质、矿山隶属关系、开采时间、设计、生产建设规模及生产概况,累计采出量和损失量,影响开采的重大问题等。
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简述说明本次工作的起讫年月,完成的各种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对利用原地质资料的,还应简述资料的来源、可靠程度和利用程度。
第二章地质矿产特征第一节矿区(床)地质概述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位置,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等。
第二节矿体(层)特征说明矿体(层)的总数量、总厚度、含矿率、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各工业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规模和变化规律以及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
第三节矿石质量及其它特征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含量、粒度、形态、嵌布等,说明矿石化学成分、主要组份(有益、有害)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
对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应叙述这方面的内容。
对于煤矿应侧重对煤质方面的叙述。
阐述矿体的淋失带、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
说明矿石的工业类型、自然类型、品级及其比例、空间分布和矿体的围岩及夹石情况。
说明共伴生矿产情况。
第三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水文地质论述各含水量(隔)水层特征:地下水水质、动态及补、迳、排条件,与地表水体、相邻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说明主要充水因素,以及相邻矿山生产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测矿坑涌水量。
提出防治矿坑水的意见。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精炼,凡原报告已有交代,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的新进展的部分,应一律从略,但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充分予以总结。
凡与报告的观点和结论有不同的部分,以及今后生产矿井补充勘探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代清楚。
编写容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
一、文字说明第一章概论1、矿井交通位置、围及四邻关系;2、井田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3、老窑、火区、岩溶陷落围及分布情况;4、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巷探)的情况。
5、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它有关设计参数等;6、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施工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
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1、井田总的构造特征;2、开拓区围影响断层、褶皱(褶曲)煤层的产状要素,各主要构造的控制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
3、井田已控制地质构造的可靠程度;4、井田中小型构造的特征、规律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5、岩浆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与煤质的影响情况;6、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1、煤系断层:煤系断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含煤层数、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2、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3、煤质特征。
4、瓦斯情况。
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征。
2、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3、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
4、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1、储量计算或核算的依据和方法;2、矿井储量和可采储量(未经个性的快段,按原储量统计);3、储量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总成绩:石门寨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带队教师:编写日期:报告要求:实习报告手写,统一用16开白色暗格纸。
报告分为八部分,内容编写提纲如下详述。
每章单独起页,插图序号按各章排序。
对很难素描的照片彩打亦可,但尽量以附图方式编入报告后面。
报告开学一周内由班长收齐交给指导老师。
评分标准:报告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报告内容丰富、真实,其次文字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清楚、条理性强,第三是地质图件齐全、规范,能切实反映所观察的地质现象,真正达到图文并茂。
地质素描图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二章地层地质图件:地层信手剖面图3-4幅(按地层路线),地层不接触关系示意图3-4幅,地层沉积特征(沉积构造)示意图6幅;第三章岩石地质图件:沉积岩5-6幅,岩浆岩及变质岩2幅;第四章地质构造地质图件:褶皱类型2-3幅,断层类型5-6幅,节理1-2幅;第五章地质作用: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等6-7幅。
目录前言 (1)第一章实习工区地质概况 (2)第二章地层 (4)第三章岩石 (13)第四章地质构造 (20)第五章地质作用 (30)第六章地质发展简史 (36)结束语 (38)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一章实习工区地质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地层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第一节中元古界(Pt2)主要说明绥中花岗岩的分布位置,出露情况,实测地质年龄,成因等。
第二节上元古界(Pt3)先交代实习工区在该地质年代所发育的地层,本次实习观察到的地层,然后分述之。
其它各界地层叙述也是如此。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项目概况简要叙述所属工程、项目名称、组织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任务书要求,调查区范围及面积,项目工作起止时间填图科学家、主要填图人员及单位第二节自然经济地理和交通情况第三节地质地貌特征第二章目标任务第一节总体目标任务第二节年度目标任务第三章预研究与设计第一节前人调查概况第二节资料收集分析利用前人各类地、矿、物、化、遥等资料的收集、建库、评价,对前人资料收集列表,可利用程度评价,可利用资料建库。
编制工作程度图。
第三节遥感地质解译不同时间、空间及波谱分辨率遥感数据收集与地质解译,DEM数字处理。
第四节野外踏勘野外踏勘概况,实测地质剖面(或标准钻),主干地质路线,方法试验。
第四章区域地质概况及填图单位厘定第一节地质地貌及地理概况根据前人及野外踏勘资料,全面系统概述调查区交通、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及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对工作区地质地理条件进行评述。
第二节工作程度和研究现状对调查区工作程度进行全面系统列述,并对其成果资料和地质认识进行评估,对本次工作可收集利用的地质资料和成果要具体说明第三节存在问题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预研究及野外踏勘,梳理调查区存在的地质、资源、环境及古气候相关的基础地质问题,对需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地质、资源、环境及古气候等)要提出有针对性举措。
第四节填图单位划分初步方案在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和野外踏勘成果及标准孔岩芯初步研究基础上,按岩石(或松散沉积物)特征与组合、结构构造、沉积环境特征等,以及重要事件沉积层、火山岩夹层等标志层,初步划分及区域地层单位划分对比方案。
第五章调查内容及方法第一节调查内容简述区域地质的基本调查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技术路线与调查方法简述区域地质调查精度要求、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地质地貌单元选择不同的填图技术方法,特别是针对性地选择地表调查、钻探、物探、化探等技术方法组合。
第六章数据库建设简述区域地质、重点调查(根据需要开展的)野外原始数据库、国际分幅地质图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初步方案。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1 绪论1.1 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 储量。
1.5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 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
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 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2 区域地质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3 矿区(床)地质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4 矿体(层)地质4.1 矿体(层)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
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
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4.2 矿石质量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
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4.3 矿石类型和品级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
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6.1 水文地质6.1.1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6.1.2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6.1.3 预测矿坑涌水量。
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涌水量。
6.1.4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
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
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6.2 工程地质6.2.1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
6.2.2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6.3 环境地质6.3.1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6.3.2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6.3.3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6.3.4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6.3.5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6.3.6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__ 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
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 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 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
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
样品加工及! 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
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8 资源/储量估算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